給孩子解釋死亡的方法

很多成年人認爲,幼兒心智不夠成熟,死亡對他們來說過於深奧。但當孩子突然問起什麼是“死亡”時,大人們卻不知該如何作答。讓孩子過早接觸死亡,是否會引來悲觀和絕望?幼兒死亡教育真的有必要嗎?臺灣高雄師大教授、教育學博士張淑美指出,兒童在4歲左右就會產生死亡的概念,如果無法得到正確引導,容易對死亡產生錯誤認知,進而產生負面情緒,影響一生。那麼,如果孩子問什麼是死亡時你是怎麼回答呢?

給孩子解釋死亡的方法

五六歲以下的孩子看世界是直觀的,所以解釋死亡時要用具體的詞彙

比如老人去世,可以告訴孩子:那人的身體不能工作了,就連醫生也修理不好。

如果有人意外去世,可以跟孩子說,那人的身體出了事故,突然停止工作了。

如果孩子追問逝者何時回來,你要平靜而明確地告訴他/她:人死了就不會回來。

如果委婉地說“走了”或“睡着了”,孩子可能會嚇得不敢睡覺,或害怕獨自在家。

如果孩子問死去的人如今在哪兒,你只要告訴他/她“在公墓裏”,孩子就會感到滿意。

下面我們就看看不同的家長對待此問題的不同方法:

嚴女士(兒子4歲):我會告訴兒子,人生就是條路,路邊有很多有趣好玩的風景,但所有的路都有盡頭,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把路走完,所以要好好保護自己,走得越久越好,爭取能在有限的道路里看到無限風景,這是一個有趣的過程,不用害怕。

陳媽媽(女兒5歲):女兒問過我爲什麼人死了要變成白骨?我想了想告訴她,因爲人沒有了生命就像小樹被小蟲子侵害了,把裏面的'水吸乾了,而人的骨頭最硬,所以人要是被病菌侵害,或者發生意外失去了生命,就會成了骨頭。說實話,我還沒有信心對孩子說關於死亡的話題,有時她會說:媽媽騎車小心,不然會死,我趕緊制止她說下去。

鄭先生(女兒4歲):女兒以前遇火災差點死掉,當時多虧好心人幫忙湊齊醫藥費,女兒才救回來,現在臉上還留了疤痕。我現在總是會和女兒講過去的那些事,不管她能不能聽懂。我總是跟她說,人死了就會長很多的疤痕,你臉上有一點疤痕,就是在快死的時候,大家把你救了回來,以後只要好好生活,疤痕就會沒有。

段師傅(兒子10歲):兒子性格內向,一次看電視新聞,一個出租車司機出車禍死掉了,他大哭着問我,爸爸也是開出租車的,你會不會死?我也不知道怎麼解釋,不想讓兒子那麼早明白這些殘酷道理,就和他說,對開車的人來說,小心開車不違法,對走路的人來說,走斑馬線人行道,這樣生命就會一直延續下去。

其實孩子對知識的瞭解是循序漸進的,他們的好奇心也並沒有我想象那麼大,

對於孩子來說,他們針對的任何問題,都只想知道結果,而沒打算接受過程;

所以只要告訴孩子這是大自然的規律,就象開在四季的花兒一樣從花蕾到盛開直到凋謝,是一種生命的過程就足矣,至於是否有必要再進一步地解釋下去,要看孩子是否再提出問題。

所有的問題都沒有標準答案,父母的回答肯定各不相同,總的來說,就是要用更溫和更科學的方法,讓孩子正視人生,瞭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