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茶葉工作彙報

鎮茶葉協會是由在鎮地域內從事茶葉生產、加工、銷售、科研、教學、茶館、茶室、茶藝、茶文化及相關監督、管理的單位、部門和個人自願結成的地方性、非盈利性社會組織。現擁有會員164個(其中個人會員157個;單位會員7個),無公害茶葉生產基地面積8680畝,年產854噸。協會成立以來,堅持以市場爲導向,以科技爲依託,以農戶爲主體,以當地特色資源爲基礎,致力於無公害、綠色茶葉生產加工技術的研究,積極開展新技術新品種的試驗示範,注重實用科技的推廣普及,加大科技服務和市場開拓,有效地推進當地茶葉產業向科學化、基地化、規模化、標準化、商品化的方向發展,爲促進羣衆科技致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做了大量工作,得到了政府有關部門和廣大羣衆的好評。近年來,協會基地生產的產品在國內外名優茶評比中屢獲殊榮,獲國際金獎3項、國家特等獎(金獎)6項、國家一等獎4項,廣東省金獎2項,廣東省科技進步獎1項,廣東省農技推廣獎1項、市科技進步獎1項,市農技推廣獎2項,縣科技進步獎2項,縣農業技術推廣獎5項;產品通過質量認證,獲有機認證1個、綠色食品AA認證1個、廣東省無公害農產品認證1個,獲廣東省名牌農產品1個,中國名牌農產品1個,協會所在鎮是省級技術創新專業鎮(茶葉),協會多次獲“市科普工作先進單位”、“縣科普工作先進集體”稱號。我們主要抓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鄉鎮茶葉工作彙報

一、抓自身建設,規範運作。

根據協會的性質和國家有關政策,協會制定完善《章程》、 《會員代表大會制度》、《理事會制度》、《財務制度》、《產品質量管理制度》等,對協會宗旨、職能、組織機構、會員的權利和義務、財務資產管理等進行了嚴格規定;及時選舉成立會員代表大會、理事會、監事會及經營管理機構;在運作過程中,嚴格執行協會章程及有關制度,做到一切依章依規進行;凡涉及協會的重大事項或重大決策,都由會員代表大會投票表決,從而確保了協會規範運作、健康發展。

二、抓新品種新技術的試驗示範,加快無公害茶葉生產技術的普及和推廣。

針對當地茶農管理粗放、製作技術不高、加工設備落後、產量低、質量差、競爭力不高、銷售難等情況,協會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以科技示範基地爲切入點,以提高茶葉產品科技含量爲突破口,積極開展科技攻關,試驗示範新技術新品種,主要是嶺頭單叢茶種植加工技術、綠色食品茶葉生產加工製作技術、紅茶加工製作技術、茶園機械化採修技術、茶葉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機械化噴藥應用技術、臺灣紅心桂花香、大烏葉、赤葉、黃金桂、奇蘭香、蜜蘭香嶺頭單叢茶等,在取得試驗成功的基礎上不斷總結,通過以點帶面,多渠道多形式地開展新技術新品種的推廣應用,有效地提高茶農科技素質、增加茶農收入,也大大促進當地

及全縣乃至全省全國茶葉產業的健康發展,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十分顯著。近年來,基地生產的嶺頭單叢茶在國內外名優茶評比中屢獲殊榮,分別獲第五屆國際名茶評比金獎、中國茶〃廣州(國際)採購年會暨第三屆全國名優荼評比金獎、中國(廣州)國際博覽會全國名優茶質量競賽金獎、首屆“國飲杯”一等獎、廣東省第六屆名優茶評比金獎。產品經檢測合格,獲有機食品認證、綠色食品AA認證、廣東省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獲廣東省、中國名牌農產品稱號,是廣東省健康農業科技示範基地、廣東省農業龍頭企業、中國茶葉行業百強、中國精製茶加工行業排頭兵企業。同時,爲?縣創建國家無公害茶葉生產基地縣做出了應有貢獻。產品暢銷國內各大中城市,還銷往香港、日本、美國、臺灣、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深受消費者的青睞,供不應求。

三、抓科技培訓,搭建科技普及平臺,促進科普惠農

近年來,協會把科普惠農作爲工作的重心,積極採取多種措施,靈活多樣地開展各種技術培訓,將無公害茶葉生產技術傳授給廣大農民。一是主動與華農大、市茶科所、縣科協、農業部門建立聯繫與合作,聘請農業專家爲協會顧問,多形式地舉辦茶葉生產技術培訓班,培養農科實用技能人才,普及新技術,推廣新品種;去年,我們分別於5月份、8月份與華南農業大學農學院職業技能鑑定所聯合在我鎮舉辦了“評茶師認證培訓班”和“茶葉加工高級技工培訓班”,共培訓評茶師57名、高級茶葉加工

共64名。今年,我們又結合省實施“揚帆”計劃,聘請市茶研中心和縣農業局茶葉專家在?村舉辦茶葉安全生產技術培訓班,培訓茶農300多名。二是充分利用示範基地及科普設施,組織農戶現場參觀,學習生產加工技能,有針對性的開展技術指導和技術服務,及時解決生產技術難題;三是開展以科技示範戶、茶葉生產經營大戶、致富帶頭人的強化培訓,幫助他們不斷更新經營理念,提高會員的生產水平,並建立會員聯繫制度,定期召開倒會,加強技術與信息交流,互相服務,拓展產業空間。四是定期印發《農科簡訊》、出科普宣傳欄,內容主要爲產業政策、科技信息、市場信息、生產技術、良種介紹等;五是積極參加各級舉辦的名優茶質量評比會、博覽會、研討會、學術交流會等,及時交流科技成果,互相學習,共同發展。

《鄉鎮茶葉工作彙報》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