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老區建設工作彙報

2011年以來,區老促會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市老促會的精心指導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發展經濟,加快農民增收爲中心,全面規劃,突出重點,配合方方面面力量,積極推進項目建設,使老區重點幫扶村的經濟建設和各項事業取得較快發展。據重點抽樣調查和年終統計,38個老區重點幫扶村人均純收入達到8415元。比上年增長13.5%。

鄉鎮老區建設工作彙報

一、2011年工作回顧

1.調整產業結構取得明顯成效,增收步伐加快

——平原地帶設施蔬菜面積擴大,山地耐旱高產優質作物初步推開。2011年老區村大棚蔬菜生產擴展到14個村,種植面積800畝(其中2011年度新建投產282畝)。左家塢鎮大旺莊村發展到180多畝,火石營鎮還鄉河沿岸的霍莊、龐莊、前劉城子等10個老區村大棚發展到500多畝,加上400多畝小拱棚,千畝綠色蔬菜帶初見規模。總體看,設施蔬菜年內畝均收入1.5萬元。老促會農業顧問常壽祥在發展老區設施農業中發揮了領軍作用。同時,挖掘山地種植增收潛力。2011年春從張家口引進耐旱高產優質谷種800斤,在11個老區村種植近1000畝,平均畝產800斤,畝收益2000多元。除此,山坡地擴大白薯栽植面積,效益明顯提高。2011年,老區村共栽白薯4000多畝,加工成澱粉、粉條,每畝收入5000元以上。

——在優質核桃基地建設中林果業蘊育新的生機。老區村優質核桃面積已發展到9000畝(其中2011年新栽2800畝),有10個村達到300畝以上,上水路、大嶺溝兩個村已達千畝,有的已開始見果。隨着優質核桃基地建設的推進,撂荒山地成片開發,引水上山工程推進,老果園逐步改造,林果技術加快推廣,林果產業復甦重振。潘家峪葡萄、白草坡沙地梨、石盤爐紅果等品質好,有規模,形成特色。潘家峪村僅葡萄一項全村人均收入2000多元。上水路、中馬莊戶、北嶺等10個村山上酸棗嫁接大棗19.3萬棵,不佔地,成本低,當年見效益。

——養殖業適應市場需求步入多樣化規模發展軌道。奶業整合中建起的上水路、韓巖頭等4個奶牛養殖場在鞏固中提升。2011年底統計,老區村奶牛共1700多頭。同時,適應市場需求,豬、羊、雞等規模養殖發展加快。西珠峪、常峪溝、東呂各莊等 14個村建起初具規模的養殖場21個,年底統計,養豬2560頭、羊900只、雞91900只。常峪溝村春季新建養殖場,現有羊120只,一隻肉羊從出生到出售,6個月純收入700多元。

——富餘勞力外出打工成爲舉足輕重的強勁產業。據調研分析,老區村常年或季節性外出打工勞力約8000名,年均每人工薪收入約1.5萬元。

——旅遊業蓄勢待發。潘家峪紀念館日臻完善,接待服務和經營管理步入正軌。 2011年村內新打岩石井2眼,恢復完善葡萄長廊1200米,開設了採摘和農家院,年內接待

參觀、遊覽者16.5萬人次。村西連接豐董線的3.5公里旅遊公路正在緊張施工。從巖口到邱莊水庫的還鄉河兩岸棚菜,山上林果,綠色生態怡人。北劉莊河段經灤管局修堤築壩形成了新景觀。聚仙谷的山林寺廟和龐莊的野戰、漂流、採摘、農家飯,方興未艾。上水路陡河泉水頭治理工程完成,爲營造馬蹄泉景點奠定了基礎。

2、基礎設施建設和民生工程步伐加快

農田水利電力設施建設,特別是引水上山工程力度加大。2011年,潘家峪、大嶺溝、上水路、後劉城子等14個老區村共打岩石井6眼,機井14眼,建蓄水池4座,鋪設輸水管道1.8萬米。北曹莊、大旺莊等5個村新上變壓器3臺,架設高低壓線路4500米。飲水安全工程有新進展,北張莊、龐莊、東凹凸3個村15000米自來水管道全部更新,新打人畜用水岩石井1眼。交通條件進一步改善,大旺莊——南夏莊、袁各莊——楊家鋪——烈士陵園的鄉村道路全部修通,總長4800米。北張莊、楊橋等4個村修築6條上山水泥路,總長4500米。國小校安工程進度快,霍莊、黃昏峪、東呂各莊等5所國小新建校舍主體工程完成。戶戶通工程,任務較大的大旺莊、上水路、大嶺溝、西馬莊戶等17個村,年內共硬化村內街道5.6萬平米。已有28個老區村基本實現戶戶通。村民中心建設,2011年火北、蘇莊、北曹莊3個村新建達標。

3、基層組織建設進一步加強

老區村“兩委”班子素質有所提高。絕大多數村黨支部

核心堡壘作用與村委會的村民自治作用發揮較好。大旺莊、北張莊、常峪溝、西珠峪、後劉城子、北曹莊、白草坡、霍莊、上水路等村的領導班子開拓進取,創新務實,業績突出。1+2人才組合收效明顯,選派、續聘老幹部和大學生進老區村任職工作完成。派駐北曹莊、前劉城子、後劉城子、中馬莊戶、趙莊子、北張莊、石盤爐等村的老幹部在協調班子、聯繫羣衆、推動工作中發揮了優勢。大學生村官在實踐中得到鍛鍊,增長了才幹。

《鄉鎮老區建設工作彙報》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