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排球教學中運動損傷的預防措施

排球運動屬於隔網對抗運動項目類型之一,其技術特點要求運動員在活動中需快速完成制動、發力、起跳、發球、扣球、控球等一系列動作,使得運動人員的手部、腳踝、膝蓋、肩部、腰部等成爲較容易發生損傷的部位。現階段,在高校排球教學期間,運動損傷情況常有發生,從對抗實踐層面而言,不僅影響教學秩序,還可能降低學生的運動興趣,甚至引發身體不適等症狀,致使運動者提前結束運動員生涯。基於此,研究排球運動教學中運動損傷的發生原因,提出預防性策略,對降低排球運動風險具有重要的現實影響意義。

淺談排球教學中運動損傷的預防措施

一、排球運動教學中容易發生運動損傷的部位

首先,肩關節。肩關節由肩胛骨的關節盂和肱骨頭組成,是極具代表性的球窩關節,能夠完成七類動作,如:環轉、外旋、內收、外展、屈、伸、內旋。在排球運動過程中,若運動者肩部力量不足,上肢動作僵硬,以直臂式下壓式進行扣球處理,輕則會導致肩部韌帶損傷,重則可能引起撕裂傷。其次,膝關節。膝關節是損傷機率相對較大的關節,這是因排球運動基本動作需扭轉、屈伸膝關節後進行發力,但膝關節恰處於解剖生理的弱點位置,會增加股骨與脛腓骨之間地摩擦機率,減弱關節穩定性,從而導致韌帶、半月板、膝關節軟骨等的損傷。最後,踝關節。踝關節扭傷多由不正常的腳外翻或內翻所致,多數學生在運動時右腳尖運動轉幅過大,右腳尖在落腳時發生屈背動作,則極易發生踝內側韌帶損傷。

二、排球教學中運動損傷的常見原因分析

(一)人體生理結構因素

從人體生理結構來看,內踝關節比外踝關節短,與外翻肌羣相比,內翻肌羣力量小,外踝韌帶相對薄弱,容易拉傷韌帶;排球活動中膝關節是主要的參與關節,運動以半蹲式起跳、發力爲主,而膝關節兩端槓桿比較長,受保護不足,肌肉力量小,容易導致膝關節穩定性失衡,若運動幅度太過,則很容易發生扭傷問題。

(二)排球技術動作

在排球教學中,普遍存在運動技術規範性差等問題。通常排球技術包括髮球、傳球、扣球、接發球、墊球、攔網等,各項技術都由與之對應的運動動作結構,若學生排球技術要領掌握差,運動技術不規範也很容易發生運動損傷。譬如,攔網技術動作不規範可能被扣球擊中,損傷手指或指關節軟組織,或手腕無法承接扣球力量,造成手臂骨折;扣球時起跳時間把控不精確,腳踝落地時過度放鬆,也可能扭傷踝關節;傳球時,學生若無法領悟教師講解的動作要領,在動作模仿時可能出現彈指彈撥時間錯誤,無法通過正確的手型進行觸球運動。

(三)學生運動損傷意識缺乏

排球教學中運動損傷的發生與學生的運動損傷防範意識密切相關。在日常排球教學訓練中,教師很容易忽略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過分強調戰術教學與基本理論知識的`重要性,加之排球運動技術較爲繁複,在運動期間學生需快速完成跳躍與位移運動,特別是扣球練習期間,若自身損傷防範意識不足,很可能在扣球階段扭傷踝關節;或者在扣球訓練時,未及時把散落的排球集中在一處,學生在訓練時很容易誤踩,而扭傷膝關節或腳踝。

(四)排球運動準備活動不足

準備、基本和結束是體育課的三大構成部分,其中基本部分是體育課的主要內容之一,準備部分則是體育課順利開展的必要基礎前提,通常可影響體育授課質量。在排球教學中,有的教師未意識到課前準備的重要性,未能根據當堂課次內容做前期準備活動,導致排球訓練內容與教學任務要求存在較大偏差。如,扣球訓練時,教師多叮囑學生進行運動前熱身準備,但並以扣球技術爲依據進行運動前熱身準備,運動中負擔較重的生理機能並未被充分調動,身體運動反射性聯繫尚未構建完成,一旦訓練強度增大或與人體機能活動規律相悖,不可避免的會發生運動損傷。

(五)學生心理素質不佳

當前,國內排球運動對運動技術的訓練力度遠大於心理訓練。戰術、身體素質、技巧等訓練是排球教學的核心構成部分。一般來講,學生比賽經驗不足,賽前競技心態相對薄弱,若運動中刺激增加,人體中樞神經系統可能出現超限制情況,影響情緒穩定性,動作反應遲緩,從而產生運動損傷。另外,運動損傷與學生的心理狀態、身體素質等密切相關,若運動者情緒急躁、睡眠質量差、患病等都會增大運動損傷發生的可能性。

三、排球教學中運動損傷預防措施

(一)提高學生的運動安全防範意識

在排球教學中,姑且不論學生排球技術掌握能力,需首先確保學生在進行排球訓練中的安全性。從思想意識層面提高學生的運動安全防範意識,才能夠意識到墊球、扣球、發球等技術動作存在的潛在危害,才能在訓練中有意識的進行預防。比如,掌握正確的扣球、移動、起跳等技術;正確使用膝關節、肘關節、手腕、手指等易損傷部位,正確控制手指長度,以防止運動中挫傷指甲。

(二)加大排球基本技術動作規範力度

在排球教學活動中,掌握正確的排球基本技術動作要領是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體現。所以,在排球教學活動中,教師可分期、分步驟的緩慢加大排球訓練技術難度,增強學生動作技能的熟練運用程度,循序漸進地開展,以減少學生的局部運動負荷。

(三)合理安排排球運動準備活動

在排球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讓學生做好充分的運動前準備活動,把身體機能調節到最佳狀態,增加肌肉供血,提高學生身體機能的靈活性。在開展排球教學活動之前,教師除了讓學生完成基本的準備動作之外,還需基於課堂訓練內容針對性制定準備活動方案,克服學生身體機能的生理惰性。研究發現,運動前準備活動以20min最佳。另外,教師還需定期檢查排球訓練場地和設施情況,以減少非必要的運動損傷。

(四)加強學生的心理素質訓練

在排球教學活動中,心理素質高低能夠對運動結果產生直接影響。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除了加強訓練排球技術、排球戰術及學生的身體素質之外,還需加強對學生心理素質的訓練。現階段,我國排球運動心理訓練尚處於發展中,多數教師雖然明白加強學生心理素質訓練的重要性,但因未掌握心理素質訓練方法而停滯不前,更無法將心理素質訓練結果應用到排球教學中。爲此,教師需密切關注學生的心理與身體運動情況,制定針對性措施幫助學生明確自身能力的發展潛力,緩解訓練期間的緊張情緒,降低意外損傷發生率。

四、結語

綜上所述,排球教學是以鍛鍊學生身體,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等的全面發展爲目的。但排球運動技術較爲複雜,必須嚴格依照排球運動技術規律分步驟地開展教學內容,並積極防範排球訓練中存在的各類潛在運動損傷威脅,強化專項技能練習,從根本上降低運動損傷的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