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製作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 創設開放情境,激發學生的創作慾望。

手工製作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要想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首先應該創設一個開放性的手工製作教學環境。就是說不拘泥於40分鐘的課堂教學,使教學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延長評價時間,給學生創設一種輕鬆的學習氛圍。由生活實際進行課堂教學,針對具體內容,創設情境以激發學生的情感和學習興趣,自然而然,順理成章,導入課題。如:在開展

摺紙教學活動中,可首先在教室內佈置好摺紙環境。這對學生摺紙的興趣極其重要。爲了給學生一個身臨其境的感覺,我用五顏六色的紙折出各種蝴蝶在飛舞,用綠色紙折出許多可愛的“小青蛙”,和學生起名爲“青蛙合唱團”。用紅色的紙折出各種花,用黃色的紙折出美麗的小金魚,還有“鳥的世界”等等。一一裝飾在室內,有的學生高興的說:“老師,我們的教室真漂亮。”有的說:“老師,快教我們摺紙吧!”學生在這個時候興趣被調動起來,萌發了摺紙的願望。事實證明,給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開放的學習氛圍和環境,能激發學生的創作慾望,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尊重學生個性,發揮學生的創作能力。

兒童想象力和創造力是兒童通過想象將所感知的形象材料加以分析、綜合、加工、改造、創造新形象的心理素質及能力。藝術貴在創新,手工課在教學中要尊重學生個性,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創設讓學生表現的機會,讓他們盡情表現、自由創作。就需要給學生提供與材料充分接觸的機會。如:讓學生在使用各種軟硬不同的.紙等活動中,瞭解紙的軟硬程度及易變化、易造型等特性;還可以讓學生在玩紙的同時進行各種活動,讓學生在於材料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對摺紙活動產生興趣,願意去操作。提供多種材料,引導學生進行聯想。

材料是構思、設計得以物化的基礎,不同的物質材料具有不同的工藝性能和特徵,分別適用於不同的造型要求。學生在手工製作活動時,爲他們提供了豐富的活動材料,還創設了美工區。讓他們根據自

己的意圖選擇材料,充分發揮想象力,構思出多種製作方案。如:請學生折出一架機關槍可用哪些材料(可用紙、剪刀....)。

手工製作中所需要表象的積累應特別注意表象的空間存在形式。教師可讓學生用看一看、摸一摸的方式加強對錶象形體的記憶。如:指導學生對一隻動物的形象進行分析,教師可啓發學生思考:它們的整體形態是怎樣的?頭是什麼樣?耳朵是什麼形狀?尾巴是長的還是短的?.......教師在分析時,還可利用兒歌、謎語等來幫助學生加深對錶象形體的記憶。如:在分析兔子的形象時,可讓學生背誦兒歌:小白兔白又白,兩隻耳朵豎起來,紅紅的眼睛短尾巴,蹦蹦跳跳真可愛。

三、學生動手操作,在實踐中掌握手工技能

學生動手操作是學習手工製作的重要環節。學生只有在自己進行操作時才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教師纔能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解答問題。因此,我儘可能突破課堂教學時間的限制,改變教師講得多、示範得多的現象,增加學生動手操作的時間。例如:在製作布貼畫時,我先就如何製作布貼畫簡單交待一下,便讓學生動手製作。由於布料的剪和抽絲較一般貼畫費時間,單人制作一堂課下來看不到成效,我便讓學生分成幾個人一組,定好小組長,小組成員共同商討、相互配合、充分發揮每位學生的特長:有的剪、有的拉、有的畫、有的貼……當他們遇到困難時再給予適當的指導。一節課下來,集體制作的成果就呈現在大家面前。在教學中多讓學生自己動手,多給學生一些時間,讓他們從中領悟、摸索,在實踐中掌握手工技能,體會成功的快感。

四、運用電教手段,加深理解,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隨着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計算機、幻燈、投影儀等各種電教媒體步入課堂,不僅豐富了教師的教學手段,而且,恰當地使用各種電教媒體進行教學,可以加深學生對手工製作方法及技巧的理解,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例如:在製作樹葉貼畫時,採用傳統的講授法,學生很難掌握製作方法,難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採用實物投影儀展示作品、介紹製作方法,直觀形象,生動具體,可以讓學生深刻地理解制作技巧,進一步思考改進方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同時,也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五、減輕學生心理壓力,增強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

作業是評價學生知識技能掌握程度和課堂教學效果的標準之一,但學生完成的作業並不能完全代表一切,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獲取經驗和教訓這纔是最重要的。在手工製作中,有些同學擔心自己做不好,產生了心理壓力。爲了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增強學習信心,我注意營造輕鬆的學習氣氛,只要學生的作品能夠表現出工藝品的特點就可以,讓學生從像與不像的“舊框”中走出來。美術課作業是一種藝術創造活動,應鼓勵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大膽地想象、深入思考,在製作中允許反覆修改,或用完全不同於常規的方法來製作,根據自己的個性製作出一個“美”的作品。這樣學生就可以輕鬆愉快地學習,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手工製作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篇2]

一、設定目標,挖掘學生潛能

在手工製作教學中,我常常開展一些有利於學生創新的活動。當學生學會幾種製作方法後,我會讓他們獨立製作一些東西,如手鍊、新年賀卡、杯墊、玫瑰花等。教師只教基本製作方法,進行簡單示範,讓學生盡情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因爲佈置的任務具有開放性,給學生留有很大的創作空間,在實踐中學生們把學會的各種方法任意組合,靈活運用,在作品中充分展現自己的個性和智慧。大部分學生非常喜歡製作,他們的作品常常出乎我的意料,讓我眼前一亮。我還在班級中開展了學生作品展,在學校組織了手工作品比賽,學生的熱情更高,回家以後反覆練習,改進作品,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得到了培養。

課堂教學中,當學生思考時,教師不要急於提供幫助,要有意給學生造成暫時的失敗感和短時焦慮,使學生心理處於不平衡狀態。這種不平衡狀態會促使學生注意力更加集中,從而激勵學生運用內在潛能去自主探索、自主解決,使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得到更大發揮,既動手又動腦,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提高。

二、增強過程性評價,鼓勵學生創新

積極的評價非常重要。在實踐中我加強了對學生創作過程的評價,評價的內容包括是否積極參與、認真製作,製作時有無獨創的地方等。學生一旦有創新的地方,我都會及時表揚、鼓勵,並當衆展示他們的作品,挖掘其作品的閃光點,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

孩子的好奇心我們應給予保護,孩子的奇思妙想我們應該給予呵護。教師應恰當地進行點撥,使學生意識到如何使作品更美,如何搭配使顏色更漂亮。在經過啓發之後,孩子的思維往往更加活躍,常常會迸出更多“突發奇想”,這些突發奇想像耀眼的火花,教師應幫助孩子及時捕捉到它們,讓孩子體驗到成功的愉悅,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評價中,師生之間要建立起一種平等、信任、理解和互相尊重的和諧的師生關係,創造民主、和諧、寬鬆、自由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消除膽怯和依賴心理,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認識和情感,敢於提出不同觀點,發表不同見解,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特徵,最大限度地發揮創新能力。

三、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創新總是和想象力聯繫在一起。爲此,在手工實踐操作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和對手工課動手操作過程的興趣,來調動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拓寬學生的思路,讓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展開豐富的想象,這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必要手段。在實踐操作中,教師可以小組活動爲基本形式,建立合理的競爭機制,激勵全體學生之間互相競爭。小組之間開展競爭,能使學生的個性得以發展,特長得以鍛鍊,素質得以提高。以小組團體成績評價爲導向,可以激發競爭活力,強化合作意識。

學生都希望自己能成功,能得到老師的讚賞。在教學中我盡力滿足學生的成就需要,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依靠自身的努力達到成功,從知識的獲益中得到滿足,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快樂,願學、樂學、會學、善學。

一件完美的手工製作品的完成,體現了一個人的綜合能力。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動着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科學家們已經多次提出,藝術教育可提高一個人的綜合素質。手工製作課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想象、創造能力,也培養了他們的審美能力。作爲教師,要想方設法爲學生提供和創造有利條件,引導學生開闊視野、大膽想象,培養他們的創新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