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如何培養國小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讓學生明白良好學習習慣的意義,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變“要我學”爲“我要學”。在學習過程中,具體體現在樂於課前準備、活於課堂探究、勇於課後延伸,及時複習和獨立完成作業等方面。

教師如何培養國小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是爲了不教”。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授之以“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開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在實施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

一、教學生學會記筆記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最淡的墨水勝過最強的記憶”,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做讀書筆記和聽課筆記的習慣,把教材中最精華的知識和聽課中的思維成果記錄下來。其具體措施如下:

1. 記提綱。它對學生理解、掌握新課的知識體系及複習起“橋粱”作用。

2. 記異處。所謂異處,就是多於課本的內容。這對於幫助學生理解課本內容、擴大知識範圍、啓迪思維等很有幫助。從而使所學知識更系統、更豐富。

3. 記問題。所謂問題,就是記下課堂上沒有聽懂的知識點或自己的某些思維觀點等,以便課後與同學或教師討論交流,進而得出正確的結論或觀點。

4. 記方法。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記下分析問題的思路和方法,這對學生開發智力、培養能力大有益處。也能增強學生學習信心,調動學習積極性。

二、教學生自學

自學能力是各種能力的綜合體現。教會學生自學,是學生能獨立掌握知識、運用如識,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是素質教育的要求,更是學生成長的需要,對他們終身的發展將會有着很大的捉進作用。學生自學能力培養的關鍵是閱讀能力。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源泉是課本,養成閱讀教材的習慣是培養自學能力的基本功。相同的教材,採用不同的方法閱讀,收穫是不同的。教師要引導學生逐步學會預習的方法,閱讀是要做到邊讀邊思考,邊作記號,領會了再讀下去。對重要的內容要重複讀,對難點內容還要展開討論,對於例題,閱讀時一定要注意解題思路和技巧。

同時,對預習閱讀的不懂之處,可先作記號,作爲聽課重點,這樣既有利於聽課的有意注意,還可提高聽課的效果。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認真設計一些鞏固已有知識並向新學知識過渡的提綱,以促進學生的有效預習。在學生自學還不太成熟階段,教師還要多充當“導讀”的角色,多點撥自學方法,使學生少走彎路,多獲效益。在學生自學活動中,教師要做好啓發引導、輔導和總結工作。良好的自學習慣決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教師只有通過經常、合理、有效的活動來強化,並要及時檢查自學

效果,較強的自學能力和良好的自學習慣的養成,將會使學生終身受益。

三、教學生會質疑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學生的學習過程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教會學生質疑是培養學生創造能力和探索精神的需要,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培養興趣,啓發學生弄清各種概念的內在聯繫。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在關鍵的地方設疑,引導學生找錯、辨錯、改錯,對學生提出的帶有普遍性的問題,教師要讓學生參與討論,促進全體學生的積極思維。對經常提出問題的學生應及時表揚,對提出有創建性問題的學生要鼓勵,充分肯定其積極思考的精神,對回答問題時出錯的學生也要給予適當的鼓勵和正確的引導。

四、教學生會總結

總結是學習的重要環節之一。在教學中,每當講完一個概念,講完一道習題之後,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思考;學完一個章節,引導學生自己總結,讓學生在學習了一個知識點後理清思路,將知識點納入知識系統。若學生的歸類、總結有不完善之處,教師應抓住時機加以引導提示,讓學生矯正,得出正確結論。在教學實踐中,長期注重多層次、多角度教給學生總結的方法,學生就會積累成一種學習經驗,這就是學法。 總之,學生的學習習慣的養成,關鍵在學法的指導,不僅是爲了提高學習質量,更重要的是通過各種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使學生由“學會”變“會學”,讓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全面發展。達爾文說過,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教會並引導學生逐步掌握一些科學的學習方法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教師有愛心、耐心、決心、恆心。同時,良好的學習方法的掌握和學習習慣的養成,對課堂教學的質量其意義是深遠的。

教師如何培養國小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篇2]

在教學基礎知識的同時,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姓名:王恩江 學號:081507244164 討論組:第四討論組 在學生成長和學習過程中,學習習慣是經過反覆練習形成並發展,成爲一種個體需要的自動化學習行爲方式。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於形成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有利於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使學生終身受益。在教學基礎知識的同時,學生應該培養以下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師如何培養國小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