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一年級國小生的良好學習習慣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說過:“什麼是教育?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國小生養成了良好的行爲習慣,纔會把精力集中在學習活動的最重要方面,提高學習效果,也有利於學生健康的發育成長。反之,壞習慣不僅降低學習效果,而且有損於身心健康。國小一年級是兒童形成各種習慣的最佳時期,在這一階段重視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在一定程度上還影響其能力、性格的發展。

如何培養一年級國小生的良好學習習慣

一、一年級國小生學習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由於一年級國小生的自我約束能力不強,再加上剛離開幼兒園不久,還不能立刻適應國小生活。因此,一年級國小生在課堂和課後的表現往往不盡如人意,集中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注意力集中時間不長。一年級國小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且容易受到外界干擾。課堂上時常是教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自己玩自己的,精心設計的課堂提問被少數學生包打了天下,大多數學生成了課堂的陪襯。從日常的觀察記錄看,大多數國小生在一節課的前十分鐘時注意力比較集中,越往後注意力越分散,越容易離開教師的教學內容。從家長反映情況來看,一年級國小生在完成家庭作業時,往往邊做邊玩,不夠專心,大部分家長都是自己陪孩子一起做作業。

(二)認真傾聽的習慣欠缺。在一年級的課堂上,常常是老師問題一提出,學生個個舉手,有舉的高高的,有站起來的,有嗷嗷直叫的。而最終被請到回答問題的學生一臉高興,急着發表自己的見解。未請到則垂頭喪氣,而不是認真聽取同伴的發言。在小組合作學習時,大部分學生喜歡發表各自的見解,不善於接受別人的意見。

(三)語言表達的能力不足。在一年級的課堂上,常會出現這樣一個現象,當老師提問時,所有的國小生都把手舉得高高的。但是請到個別國小生回答時候,他站起來後又不知道要說什麼;有的孩子站起來後,支支吾吾,聲音很輕;有的孩子表達內容的完全和題目的要求無關。

(四)作業習慣普遍比較差。觀察發現,大部分一年級國小生還沒能掌握正確的作業的姿勢,做作業時候頭趴得低,作業本斜放,握筆很低,大拇指壓着食指,每次都需要教師的反覆提醒。個別國小生做作業時隨意塗改,頁面不整潔,完成的作業也不能很好地達到字跡勻稱、端正、美觀的要求。

二、一年級國小生應重點培養的幾種習慣學習習慣需要訓練,但對於不同年齡的學生,在內容和方法上都有區別。對一年級國小生來說,主要是針對一些常規的學習習慣進行訓練。

(一)心聽講。專心聽講是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積極思考的基礎,也是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前提。爲了培養學生上課專心聽講的習慣,首先應要求學生聽課時,不要思想開小差或做小動作,集中注意力;其次,要求他們認真聽其他同學回答問題,有沒有需要補充的;爲了吸引學生注意力,教師講課時應做到精神飽滿,語言生動有趣,方法靈活多樣。力求使課堂教學引人入勝,使每個同學都樂意聽講。

(二)口頭表達。在培養一年級國小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過程中,努力使學生養成正確、有序、說完整話的好習慣。無論哪種情況都要要求學生先想後說,想好再說,然後強調語句完整,條理清晰,連貫流暢。並學會根據不同的場合調整語氣、音量和說話的方法。還要求回答提問時音量要大,語氣要肯定,讓全班同學都聽見;糾正他人發言時態度要誠懇,音量要適中;小組討論時要用商量的語氣相互補充,音量宜小不宜大,不能影響其他小組的學習。

(三)就語文學科來說讀的習慣的培養很重要,根據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要求,從二個方面進行訓練:(a)初讀。讓學生藉助拼音掃除生字障礙,做到正確。在這個過程中,老師督促學生養成正確的姿勢以及自覺朗讀的習慣。(b)精讀。就是要培養學生帶着問題朗讀的習慣。同時,鼓勵學生課外閱讀,涉獵天文地理,擴大知識面,使孩子們從小主動尋找科學的奧祕。

(四)認真書寫。寫字時,首先要求學生坐姿端正,握筆姿勢正確。寫作業之前,教師要帶着學生複習一下正確的書寫姿勢。在學生寫作業時,教師要認真觀察,及時糾正學生錯誤的坐姿。其次,通過講解,使學生樹立形成正確、美觀的印象。再次,要求學生用本乾淨整潔;字跡清楚規範;有一定的書寫速度。爲此,學生寫在田字格中的生字寶寶,教師要事先給他們寫好樣子,讓他們先觀察,再書空一次,最後在練習寫。

三、培養過程中需把握的幾個方法一年級國小生好動、好問、模仿性強,所以良好習慣培養應以常規學習習慣培養爲主,在培養方法上重激發慾望,反覆訓練形成習慣。

(一)及時提醒。在培養國小生學習習慣過程中,行之有效的提醒中是非常必要的。持久性和自控性差是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爲了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教師不僅要從學生實際出發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還要注重提醒。當發現哪個學生的表現不能令人滿意時,及時送去一個眼神,一個手勢,或者是一下輕輕地愛撫,就會喚起學生的注意。

《如何培養一年級國小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