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追擊董卓之時被誰伏擊大敗

曹操追擊董卓之時被誰伏擊大敗

曹操追擊董卓之時被誰伏擊大敗

徐榮

徐榮簡介

中文名 徐榮

出生地 遼東襄平人(遼寧遼陽)

出生日期 東漢末年

職業 中郎將

個人簡介

徐榮(?-192年),遼東襄平人(一說幽州遼東玄菟人),是東漢末年名將,爲董卓部將。曾經在軍事上先後擊敗過曹操和孫堅。董卓死後歸附朝廷,後奉命王允之命出戰涼州軍,在與李傕、郭汜交戰時戰死。 本爲中郎將,曾向董卓推舉同郡出身的公孫度出任遼東太守。

於汴水之戰中擊敗曹操的獨立追擊軍,以及在樑東之戰中擊敗孫堅的部隊。在董卓死後,受司徒王允的命令與李傕、郭汜交戰,死於新豐之戰,,戰死在亂軍之中。 徐榮,東漢末年早期的優秀統帥,曾經打敗過曹操和孫堅。徐榮是遼東襄平人(遼寧遼陽)。雖然在《資治通鑑》中認爲他是玄菟郡(今遼寧撫順)人。但在《三國志·公孫度傳》裏,我們能找到這樣的內容,"公孫度字升濟,本遼東襄平人也。同郡徐榮爲董卓中郎將,薦度爲遼東太守。"也就是說公孫度和徐榮是老鄉,而公孫度是遼東襄平人,所以徐榮也只能是遼東襄平人。

在《三國演義》裏,徐榮是一個被夏侯惇交馬數回,斬於馬下的三流將領,但演義和歷史往往是有出入的。

歷史上的徐榮,可謂是一位名動一時的猛人。他的戰績足以令人瞠目結舌。 他的記載雖然很少,卻足以令他擠身三國一線大將行列。東漢永漢二年[公元一九一年]

長沙太守孫堅率豫州諸羣兵討卓。卓先遣將榮、李蒙四出虜掠。榮遇堅於樑,與戰、破堅,生禽潁川太守李旻,烹之。

東漢永漢二年[公元一九一年]

孫堅移屯樑東,又爲榮所敗,復收散卒進屯陽人。

曹公軍進至滎陽汴水,遇榮,與戰,公兵敗。

東漢永漢三年[公元一九二年]

後卓誅,榮改侍漢。李傕、郭汜反,攻長安。司徒王允聞之,乃遣卓故將榮、胡軫擊之於新豐。榮戰死,軫以衆降。

大敗曹操

漢初平元年(190年),曹操召集18路大軍,誓要消滅董卓。但由於同盟軍內部各自爲戰,雖然連克汜水,虎牢,佔據洛陽。

卻開始停滯不前。曹操只得自己帶兵前往追擊董卓。曹操曰:"舉義兵以誅暴-亂,大衆已合,諸君何疑!向使董卓倚王室,據舊京,東向以臨天下,雖以無道行之,猶足爲患。今焚燒宮室,劫遷天子,海內震動,不知所歸,此天亡之時也,一戰而天下定矣。"遂引兵西,將據成皋,張邈遣將衛茲分兵隨之。進至滎陽汴水,遇卓將玄菟徐榮,與戰,操兵敗,爲流矢所中,所乘馬被創。從弟洪以馬與操,操不受。洪曰:"天下可無洪,不可無君。"遂步從操,夜遁去。榮見操所將兵少,力戰盡日,謂酸棗未易攻也,亦引兵還。

擊破孫堅

長沙太守孫堅亦率豫州諸羣兵討卓。卓先遣將徐榮、李蒙四出虜掠。榮遇堅於樑,與戰破堅,生禽潁川太守李濤,烹之。《後漢書·董卓傳》 孫堅移屯樑東,大爲卓軍所攻,堅與數十騎潰圍而出。堅常著赤罽幘,乃脫幘令親近將祖茂著之。卓騎爭逐茂,故堅從間道得免。茂困迫,下馬,以幘冠冢間燒柱,因伏草中。卓騎望見,圍繞數重,定近覺是柱,乃去。《三國志·孫堅傳》 徐榮這一回又擊破孫堅並烹殺了一個太守足見其狠毒果斷。孫堅移屯樑東,爲卓將徐榮所敗,復收散卒進屯陽人。卓遣東郡太守胡軫督步騎五千擊之,以呂布爲騎督。軫與布不相得,堅出擊,大破之,梟其都督華雄。

徐榮之死

允聞之,乃遣卓故將胡軫、徐榮擊之於新豐。榮戰死,軫以衆降。

漢獻帝初平三年(公元一九二年),涼並聯軍內訌,幷州人王允、呂布誅殺了董卓,呂布勸王允盡殺董卓部曲,王允說:"此輩無罪,不可。" 司徒王允此舉可謂失算,後來董卓餘逆涼州軍閥李、郭在賈詡的唆使下反叛,王允慌忙派遣胡軫、徐榮在新豐(今陝西臨潼東北)組織長安保衛戰。可惜由於朝廷剛剛平息內亂,王允呂布又將帥失和,倉促間不能有效抵抗拼死一戰的涼州軍。政府軍戰敗,徐榮戰死新豐,胡軫率衆投敵。

歷史評價

不在少數的朋友垢病魏武帝曹操,一大理由便是於討董卓時曾敗於徐榮。既然連名不見經傳的二流將領都打不過,又憑什麼爭三國第一軍事家的交椅?長久以來,我都是反對歧視涼州軍將領的,不能因爲涼州軍對京畿的殘破而認爲這幫羌胡沒文化,將略非其所長。從《三國志》、《後漢書》、《資治通鑑》裏面有限的記載來看,以戰例而言,玄菟徐榮絕對不是一名可以等閒視之的普通將領。

1、曹操曰:"舉義兵以誅暴-亂,大衆已合,諸君何疑!向使董卓倚王室,據舊京,東向以臨天下,雖以無道行之,猶足爲患。今焚燒宮室,劫遷天子,海內震動,不知所歸,此天亡之時也,一戰而天下定矣。"遂引兵西,將據成皋,張邈遣將衛茲分兵隨之。進至滎陽汴水,遇卓將玄菟徐榮,與戰,操兵敗,爲流矢所中,所乘馬被創。從弟洪以馬與操,操不受。洪曰:"天下可無洪,不可無君1遂步從操,夜遁去。榮見操所將兵少,力戰盡日,謂酸棗未易攻也,亦引兵還。

這是《資治通鑑》卷五十九關於徐榮與曹操一戰的記載。沒有演義裏面李儒精心的設計,純粹是兩軍對壘,雖然曹操兵少,但是猶有衛茲"分兵隨之",大略估計一番,曹操的軍事力量有多少呢?同樣在《資治通鑑》卷五十九有記載。 春,正月,關東州郡皆起兵以討董卓,推渤海太守袁紹爲盟主。紹自號車騎將軍,諸將皆板授官號。紹與河內太守王匡屯河內,冀州牧韓馥留鄴,給其軍糧,豫州刺史孔伷屯潁川,兗州刺史劉岱、陳留太守張邈、邈弟廣陵太守超、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與曹操俱屯酸棗,後將軍袁術屯魯陽,衆名數萬。

說是數萬,鮑信還要分去一些,但是加上衛茲,恐怕也不會少於一萬吧。曹操是很能用這些兵玩出一些花樣的了,戰例彼彼皆是,可是還是輸給了徐榮。而且這個徐榮戰勝當時已經薄有威名的曹操以後居然還很冷靜,從曹操軍士的力戰看出關東軍閥的實力,放棄了徑攻酸棗的打算,雖然實際上是爲曹操軍誤導了,但是其判斷力決非一般平庸將領可以相提並論。

可是或許有朋友會認爲一戰之功不足爲憑,於是我們再看看有記載的徐榮另一戰役,擊敗江東猛虎孫堅。

2、時,長沙太守孫堅亦率豫州諸羣兵討卓。卓先遣將徐榮、李蒙四出虜掠。榮遇堅於樑,與戰、破堅,生禽潁川太守李?,烹之。

以上見於《後漢書》卷七十二《董卓列傳第六十二》。殘忍是很殘忍,可是這也是一場無可爭議的勝利。徐榮是和李蒙(演義中和王方一起給馬超做了宣傳片的那位,歷史上的涼州軍校尉)是分兵擄掠的,搶老百姓東西,又是分兵出行,應當不會有很多兵,對壘孫堅的豫州軍,縱然兵力較強,想必也不存在壓倒性的力量優勢,因此這次勝利還是含金量頗高的。

3、孫堅移屯樑東,爲卓將徐榮所敗,復收散卒進屯陽人。卓遣東郡太守胡軫督步騎五千擊之,以呂布爲騎督。軫與布不相得,堅出擊,大破之,梟其都督華雄。 這是《資治通鑑》關於同一場戰鬥的記載,同樣看不出徐榮兵力大大佔優的意思。倒是在涼州軍中地位遠遠高於徐榮的胡軫和呂布統兵五千,爲孫堅殘兵所破。著名的華雄同志就是死在這一戰中。當然這一戰失利一個重要原因在於步騎統帥失和,不能說徐榮就一定強於呂布。

那麼這樣一個連續擊敗了曹操、孫堅兩位人傑的徐榮,究竟下場如何?《後漢書》卷七十二《董卓列傳第六十二》同樣有記載。

4、王允聞之,乃遣卓故將胡軫、徐榮擊之於新豐。榮戰死,軫以衆降。 徐榮有記載的戰例僅此三例,最後一戰面對殺回長安的涼州軍李傕、郭汜部,戰死沙常原因恐怕不在於戰場失利,而是在於胡軫的反叛。徐榮是涼州軍中唯一的非涼州將領,一向受涼州軍排擠,遭遇有似於呂布。因此在涼州軍重奪政權的戰鬥中,涼州軍重要人物(胡軫在涼州軍中的地位高於李傕、郭汜)紛紛陰與李傕、郭汜聯合,"軫以衆降",很明顯沒有力戰。之後涼州軍陸續響應李傕、郭汜,圍攻長安。 王允以胡文才、楊整修皆涼州大人,召使東,解釋之,不假以溫顏,謂曰:"關東鼠子,欲何爲邪?卿往呼之1於是二人往,實召兵而還。傕隨道收兵,比至長安,已十餘萬,與卓故部曲樊稠、李蒙等合圍長安城,城峻不可攻,守之八日。呂布軍有叟兵內反,六月,戊午,引傕衆入城,放兵虜掠。

徐榮的戰死,與其說是死於軍事,不如說是死於政治

縱觀以上記載,徐榮一生有記載的.戰例僅此三例。勝曹操,勝孫堅,敗於李傕、郭汜,身死。前兩次均沒有明顯證據說明他統率的兵力遠遠多於曹孫,對其能力可以抱有部分信任,最後身死卻是很有悲劇色彩的。我想如果徐榮不是在歷代史家心中萬惡的涼州軍將領,相信也會留下少許表明其大將風度的言辭,可惜明珠暗投,遂和涼州軍衆多將領一樣,在歷史上沒有留下片言隻語,這也是一種不公吧。

使榮得早遇合曹公,其蓋樂進之儔歟?

徐榮在《三國志》中沒有被立傳,且由於身隕之日太早,事蹟不突出,所以被人所忽略,青史甚至連他的表字都沒有留下。我近來讀史,見其竹帛遺蹟,大爲驚異,現整理收拾一些邊角餘料,畫出這位將軍的一個大概輪廓。

《三國志·公孫度傳》,裏面記載:"公孫度字升濟,本遼東襄平人也。度父延,避吏居玄菟,任度爲郡吏。……同郡徐榮爲董卓中郎將,薦度爲遼東太守。

《資治通鑑·漢紀》載:中郎將徐榮薦同郡故冀州刺史公孫度於董卓,卓以爲遼東太守。

在這段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出,公孫度是遼東襄平人,而徐榮跟他是同鄉,因此可以斷定其爲遼東襄平人。

徐榮是董卓的部將,在與關東諸侯對抗中表現異常活躍,接連擊敗聯軍中最得力的兩支隊伍--孫堅部和曹操部,未來三國中的兩國先人都是他的手下敗將。

關東諸侯討董卓時,長沙太守孫堅表現最爲積極。董卓派遣徐榮、李蒙出兵抵禦,在樑縣(今河南省臨汝縣西南,汝水南岸)遭遇孫堅。一戰便擊潰了孫堅軍,但孫堅畢竟是三國名將,他收拾殘兵敗將挺進陽人(汝水北岸),並擊敗呂布,斬殺華雄。

但不管怎樣,徐榮能擊敗江東猛虎孫堅,畢竟難得。《後漢書》記載:擊敗孫堅軍後,殘暴的董卓將戰俘全部用布包裹起來,倒立於地,用熱膏灌殺之。

後來董卓爲避諸侯鋒芒,遷都長安,曹操、張邈聯軍追擊,董卓命徐榮負責斷後。可見徐榮才幹頗受賞識。

徐榮受命於敗軍之際,率軍在滎陽汴水佈下包圍圈,伏擊追窮寇的曹操、張邈軍,熟讀兵書的曹操這次忘了兵法所言"窮寇勿追"的道理,中了別人的埋伏,傷亡慘重。

《三國志》載:太祖(即曹操)遇卓將徐榮,與戰不利,士卒死傷甚多。此一戰,曹操很狼狽,連戰馬都被射死,若非曹洪死救,早就命喪汴水了。

滎陽之戰,徐榮與曹操激戰一日,將曹**回聯軍大本營--酸棗,並陳兵酸棗觀陣後乃退。這一仗起到了敲山震虎的作用,使聯軍不敢再輕舉妄動。

後來曹操在酸棗諸侯酒會上大談進取高調,但諸侯各懷鬼胎,無人響應,假如董卓軍真是面瓜,這些諸侯會白白放過嗎?我想這或多或少與徐榮阻擊聯軍並大獲全勝有少許關係吧。

漢獻帝初平三年(公元一九二年),涼並聯軍內訌,幷州人王允、呂布誅殺了董卓,呂布勸王允盡殺董卓部曲,王允說:"此輩無罪,不可。" 司徒王允此舉可謂失算,後來董卓餘逆涼州軍閥李、郭在賈詡的唆使下反叛,王允慌忙派遣胡軫、徐榮在新豐(今陝西臨潼東北)組織長安保衛戰。可惜由於朝廷剛剛平息內亂,王允呂布又將帥失和,倉促間不能有效抵抗拼死一戰的涼州軍。政府軍戰敗,徐榮戰死新豐,胡軫率衆投敵。

奇怪的是:同爲董卓部屬,樊稠、李蒙、胡軫等都先後投敵,惟獨徐榮沒有變節,死在昔日同僚手上。由此可見,這位將軍還是能識禮節的,也許在他眼裏,董卓也好,王允也好,誰掌握了朝廷,他就爲誰效命。他最後爲朝廷戰死沙場,也算不虧軍人名節。

同時,他推薦公孫度任遼東太守,且受薦表現不負衆望,也算舉人有功,非一般武夫可比。徐榮,初平年間朝廷的中郎將,效力於董卓關於徐榮的出生:我在百度搜索上發現有人曾經質疑徐榮的出生,認爲他並非遼東玄菟郡人,而應該是遼東襄平人,他的理由是徐榮曾經向董卓推薦同郡的公孫度爲遼東太守,而公孫度的籍貫則是襄平人,而並非玄菟郡人,甚至連百度百科都承認他的這一說法,給徐榮添上遼東襄平人。

但我看那個人似乎並沒認真看公孫度的傳記,公孫度原名公孫豹,父親公孫延,避吏於玄菟郡,任度爲郡吏,時玄菟太守公孫域,子豹,年十八,早死。由於公孫度少時原名豹,有與公孫域的兒子同年,因此公孫域甚愛之。

從三國志的記載來看,說玄菟郡的徐榮和公孫度是同鄉並不牽強,雖然公孫度出生於襄平,但實際上他是在玄菟郡長大的,因此,可以說徐榮絕對不是襄平人,而是玄菟人沒錯。

關於徐榮原本屬於董卓、朝廷,還是丁原或何進,這個沒有明確的記載,我翻遍了後漢書和三國志以及相關典略記載,也沒有找出來,因此我們無法考證徐榮在初平元年以前到底在做些什麼,但他一出場就是中郎將,官職不低。

董卓入洛陽後不久,河內太守王匡(字公節)陳兵於洛陽背面的孟津一帶,距離洛陽不過一百二十里左右,董卓這個時候恐怕剛殺掉丁原,一方面幷州軍的控制還在交接中,一方面西涼援兵還沒有全到,因此董卓命令一部分兵力爲疑兵,正面迷惑王匡,又讓主力部隊暗渡小平津,與王匡所部戰於津北,大破王匡軍,其部死者略盡。

(董卓大破王匡的時間按照王匡的書信記載,應該是初平元年正月十八)

此際,兗州刺史劉岱,豫州刺史孔伷,陳留太守張邈,廣陵太守張超,東郡太守橋瑁,後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以及袁紹、曹操等人**義兵,反叛董卓。(注意,這裏僞造書信的人並不是演義裏的曹操,而是橋瑁,僞造的也並不是獻帝手書,而是三公書信)

曹操、劉岱、張邈、橋瑁、袁遺、鮑信等人率軍屯與酸棗,張超由於路遠未到,隨後也進駐酸棗。

長沙太守孫堅響應義軍,一路北上,殺荊州刺史王睿,又與江夏太守劉祥(劉巴之父)謀殺南陽太守張諮,讓後將軍袁術坐鎮南陽,爲孫堅軍提供軍糧。

袁紹駐兵河北,韓馥坐鎮冀州,爲袁紹軍提供軍糧。

以上是各路義軍集結情況

董卓驚恐之下,開始遷都,火燒洛陽,三月漢獻帝車駕入長安,但這個時候董卓還沒有動身,而是率軍坐鎮洛陽,命令徐榮、李蒙等人出戰。

豫州刺史孔伷字公緒,好清談闊論,沒有什麼統兵才能,被徐榮率軍擊破,孔伷軍全滅,孔伷本人從此失去記載(後來袁術表孫堅爲豫州刺史,看來孔伷就是死在徐榮軍的襲擊下),生擒潁川太守李旻和張安,董卓下令烹殺二人,二人臨入鼎,相謂曰:"不同曰生,乃同曰烹。"非常悽慘。

同時,董卓下令誅殺義軍俘虜,"以布纏裹,倒立於地,再以熱膏灌殺之",場面極其殘忍

曹操慫恿義軍西進,於是鮑信、張邈等人響應,曹操起兵五千,張邈令衛茲率軍三千,鮑信、鮑韜率二萬人,騎七百,合計有近三萬人馬進軍滎陽。

徐榮率軍與曹操相遇於汴水,展開了一場激戰,徐榮大破兗州軍:鮑信、曹操中箭受傷,裨將軍鮑韜陣亡,衛茲陣亡。曹操還是在曹洪讓馬的情況下趁夜逃跑的。汴水之戰,曹操遭遇第一次失敗,對他影響甚大,以至於後來他的書信中也屢次提及汴水之戰,而衛茲死後,他的家屬受到曹操禮遇,其子衛臻後來受謀反案牽連,但曹操也繞過了他,而且高-官厚祿,一生順暢,鮑信的兒子鮑勳也受到曹操厚待,後來因爲與曹丕不和,曹丕繼位後殺了他,羣臣勸諫。捨身營救曹操的曹洪更是被曹操感激一輩子,以至於曹丕因爲曹洪不肯借錢要殺曹洪,都被曹操的卞夫人勸阻。

汴水之戰,是兗州軍和董卓軍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激烈碰撞,以曹操鮑信等人的慘敗告終,從此以後兗州軍毫無動靜,在酸棗把糧食吃完以後就散了,真是白白浪費策劃人臧洪的一腔熱血。所以說,演義裏的戰華雄、戰虎牢關等等都是虛構的,酸棗大營的各路人馬與董卓軍就打了這麼一次,被徐榮大敗而歸。這個時候,長沙太守孫堅的人馬也到了,吞併樑東,結果被徐榮打敗,孫堅軍潰敗,孫堅和祖茂等人逃跑,祖茂認爲孫堅頭上的赤色頭巾過於招搖,於是雙方換了頭飾,祖茂帶着紅頭巾逃到了一處地方以後將頭巾纏在樹上,祖茂於草木中逃脫。(這場勝仗被演義裏送給華雄了,然而實際上打敗孫堅的是徐榮,三國志孫堅傳雖然沒有明確說明是誰打的孫堅這麼狼狽,但後漢書和資治通鑑都明確記載是徐榮打敗的孫堅,而祖茂也並沒有被華雄殺死)至此,曹操鮑信等人的兗州軍、孔伷的豫州軍、孫堅的荊州軍全部被打敗,而且這一系列勝仗的主將都是徐榮。初平元年期間,由於董卓還在洛陽,獻帝等人到了長安以後,王允、士孫瑞、楊瓚、黃琬、鄭太等人集結兵力,以討伐南陽的袁術爲名,實際上打算分路進兵討伐董卓,將獻帝帶回洛陽。但事情沒有成功,董卓疑之。由於此次事件,大批將領被撤換,其中徐榮也從此失去了兵權,由胡軫接管。

初平二年春,孫堅收合散卒,在陽人大破主將胡軫、副將呂布的董卓軍,都督華雄陣亡。董卓大爲恐怖,車駕入長安,由張濟劫掠陳留等地,李傕鎮守洛陽,呂布守淹池,但李傕等人被孫堅打敗,孫堅進駐洛陽,得到了玉璽,孫堅私藏玉璽的事情引燃了其他諸侯的怒火,袁紹命令周昂進軍豫州,孫堅留朱儁守洛陽,率軍回擊周昂,袁術命公孫瓚之弟公孫越率騎兵一千支援,孫堅擊敗周昂,但公孫越卻戰死,公孫瓚大怒,認爲是袁紹害死了他的弟弟,大起幽州軍進攻冀州,與袁紹對峙於磐河。

而劉表繼任荊州刺史以後,單騎入宜城,與蔡瑁、蒯越、蒯良等人密謀,邀請襄陽等地宗族首領數十人聚會,於宴席間將這些人全部殺死,奪得了荊州的兵權。孫堅回師進攻劉表,劉表死守襄陽,孫堅不慎被黃祖部下的呂公射死。

孫堅死後,關東各路諸侯打成一團,董卓越加得意,李傕率軍擊退朱儁,重佔洛陽。董卓在長安飛揚跋扈,淫樂縱恣。

董家一門,全部被封高-官,其孫女董白尚未及笄,也被封爲渭陽君。

伍浮(字德瑜)刺殺董卓,未成被殺。

六月,長安地震。董卓於是結壘於長安城東以自居,又在堳建塢,其牆高、厚七丈,積穀三十餘年儲,號曰:"萬歲塢",自雲:"事成,雄踞天下;不成,守此足以畢老。"

荀攸、鄭太、何禹、種輯、伍瓊等人謀殺董卓,事不成,荀攸、何禹等人下獄,鄭太逃亡,何禹憂懼而死,荀攸後來被王允所救。

王允與士孫瑞、呂布等人密謀誅殺董卓,不知道被誰得知信息,有人在長安城中書"呂"字與布上,負而行於市,歌曰:"布乎!"有人告訴董卓,董卓不語。

(呂布本爲丁原部下主簿,被董卓收買,誅殺丁原投靠董卓,掌管幷州軍,由於呂布強壯有力,董卓讓其作爲自己的護衛,同時厚待呂布,結爲義子,但董卓生性殘暴,有不順心的時候拿着武器就去扔呂布,呂布爲此抱有怨言,又因爲董卓重用涼州人,涼州將領如胡軫等人輕視呂布,呂布還與董卓的婢女私通,唯恐被董卓察覺,呂布心中不安,因此與王允等人合謀)

初平三年四月,漢獻帝疾愈,打算在未央宮招待羣臣,董卓將去,結果馬驚落馬,墜入泥中,其少妻認爲這是不祥之兆,讓他不去,但董卓堅持要進宮。

董卓一路上"陳兵佈道,自壘及宮,左步右騎,屯衛周匝,呂布等人拱衛前後"可以說保護得嚴嚴實實的。

王允與士孫瑞密表其事,士孫瑞拿着詔書給了呂布,呂布與勇士陳衛、秦宜、李黑等十餘人準備發難。董卓將進北掖門的時候,馬居然不動了(這馬還真是神馬,三番五次提醒董卓),董卓這次感到奇怪了,打算回去,呂布勸他入宮,於是董卓入宮門,騎都尉李肅拿着長戟刺殺董卓,董卓穿着鎧甲沒有受到致命傷,但是傷了手臂,掉下車來,董卓大呼:"呂布何在!",呂布喊道:"有詔書討賊臣!",董卓於是罵呂布爲庸狗,呂布應聲持矛刺董卓,左右軍士齊上,將其斬殺。

董卓一死,長安城中士卒皆稱"萬歲!",百姓歌舞於道,將董卓的屍體點了天燈,然後王允命令將軍皇埔嵩進攻堳塢,斬殺其弟董旻(字叔潁),董卓母親年九十餘歲,跪地求饒,一樣被殺,董家一門老小盡滅。

名士蔡鬯因爲受董卓重用,在聽到董卓遇害以後,長嘆一聲,被王允聽到以後,王允下令將其收監下獄,朝中重臣爲蔡鬯請命,蔡鬯也寫下道歉信,並且希望王允留他一條命來編撰史書,但王允說:"當年漢武帝就是心軟留了司馬遷一條命,使得司馬遷寫下妖言惑語。"蔡鬯知道以後,在獄中病死。王允後來又打算放出蔡鬯,但蔡鬯已死,王允甚爲後悔

呂布命令李肅往西進攻牛輔,結果失利,呂布怒而斬殺李肅謝罪

但牛輔生性多疑,信任巫女,巫女告訴他將有難,又因爲軍中無故發生騷亂,牛輔心驚,打算逃跑,被手下胡赤兒等人斬殺,傳首長安。

時李傕、張濟等人在陝,聽聞董卓遇害,殺盡軍中幷州男女,又害怕王允治罪,陳兵自守,又打算逃歸鄉里,謀士賈詡建議他們合兵進攻長安,於是李傕等人反叛。

王允命令涼州名人胡軫(字文才),楊定(字整滫,原董卓部曲)去解釋,但這兩個人與王允關係不好,王允下令給他們的時候態度也不好,兩個人於是往,"實招兵還",又傳出流言,道王允要殺盡涼州人,於是李傕等人反叛的態度更加堅定

眼見戰爭不可避免,王允命令徐榮和胡軫出戰,但實際上楊定和胡軫等人早已和李傕等人謀算,實際上只有徐榮孤軍奮戰,而且友軍的胡軫實際上也是叛軍,徐榮於是戰死於新豐。

(胡軫屢次害人,前面和呂布被孫堅打敗也是因爲他不容呂布,後來他誣告殺害了遊殷,但他又及其迷信,結果屢次夢到其來索命,一個月以後恐懼而死)

李傕、郭汜(又名郭多)、樊稠、張濟、李蒙、王方、楊定、胡軫等人衆十餘萬人兵圍長安,呂布東逃,王允伏誅,此爲後話。

徐榮不是一個政治人物,也沒有留下一句半句話,因此我們很難看出他是一個怎樣個性的人,但他的悲劇在於,他既是出身邊陲的將領,爲士人所不屑,又打敗了曹操、孫堅等後來的"先帝",於是被忽略和遺忘,便也是必然的悲哀了。

歷史評價

徐榮曾近擊敗孫堅與曹操,而曹操當日雖非後來南征北戰多年,戰無不勝的魏武帝,但孫堅確實是令董卓驚懼的江東猛虎。徐榮能擊敗此二人,其軍事實力是值得肯定的。事實上關東諸軍,真正令董卓畏懼的也不過就是孫堅一支兵馬罷了。不過徐榮畢竟不是董卓心腹,在董卓死後理所當然的選擇了王允陣營,不幸戰死,將星隕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