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宸殿的簡介重要歷史事件

紫宸殿是內朝議事之處,也是皇帝生活起居的內宮性質的殿堂。點的前堂日常辦公,後室則是休息的處所。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紫宸殿簡介,希望能幫到大家!

紫宸殿的簡介重要歷史事件
  紫宸殿的介紹

紫宸殿是唐長安城大明宮中的第三大殿,是內朝殿堂,羣臣在這裏朝見皇帝,稱爲“入閣”,地位次於其南的外朝正衙含元殿和常朝宣政殿,其北是蓬萊殿。

宣政殿北35米處爲紫宸門,紫宸門北60米處爲紫宸殿。殿基被破壞嚴重,南北寬近50米。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爾多哈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紫宸殿遺址所在的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作爲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紫宸殿的歷史事件

據說玄宗將朔望朝參也改成在紫宸舉行,憲宗元和以後,更將紫宸殿改作常朝正殿,而紫宸殿之西的延英殿便作爲禁中便殿,宰相、常參官奏事都在紫宸。

常朝雖然照規矩本來每日都有,但是唐玄宗開元十八年(730),下令“許常參官分日入朝,尋勝宴樂”(《唐會要》卷24《朔望朝參》)。安史亂後“諸司或以事簡,或以餐錢不充,有間日(即隔日)視事者”(《唐會要》卷57《尚書省》),這就逐漸形成了皇帝單日坐朝,常參官雙日不復入閣的.制度。

另外如果遇到假日也不入朝,而入朝日每次的時間一般也是固定的。官員們清晨入朝,拜禮加上奏事需要幾個小時。所以據說文宗時每遇延英開日,宰臣及次對官先要奏事,“比及退朝已是辰巳之間”(《唐會要》卷60《御史臺》)。“辰巳之間”大體是上午九至十一點鐘,在此之後,本來是還會有一些部門長官在紫宸殿前東西松樹下等候接見,報告公務,後來被御史臺以太耽擱時間而奏請取消。這樣看來,朝參再晚,也應在午前就結束,讓官員回到自己的衙內去辦公。

  紫宸殿的歷史

宣政殿之後35米有紫宸門,門內60米有紫宸殿,爲寢區主殿。紫宸殿東有浴堂殿、溫室殿,西有延英殿、含象殿,東西並列,是皇帝日常活動之所。

紫宸殿是內朝議事之處,也是皇帝生活起居的內宮性質的殿堂。點的前堂日常辦公,後室則是休息的處所。代宗李豫於大曆十四年(779年)五月駕崩於紫宸殿,此殿就是皇宮的正寢。因爲是皇帝生活起居之處,所以在這裏召對、問政,比較隨便;大臣能夠入紫宸殿朝奏、議事,叫做“入閣”,是極其榮耀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