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陶歷史概況介紹

中國陶瓷,在世界歷史發展中有着舉足輕重的份量,在人類文明史的記載上,有着極爲重要的地位。紫砂壺藝術發展至今,它不但成爲國內、外造型家、藝術品鑑賞家所稱頌:最富有文化氣息、高度藝術水準的陶藝品。而且也是國內外文人雅士和現代叉道中最傑出的陶藝茶具。宜興紫砂陶源自北宋,歷經明清兩代壺藝先人的發展成就,成爲中華傑出的壺陶藝品發展到今天,它不僅以其天然的「本山土砂,能發真茶色香味」而傳世,而且沏茶能持茶道「色、香、味」之精神。更重要的是它地繼承了宋代茶文化的經典,、藝術上興盛了古代文人雅士對紫砂陶藝推崇和參與。由於茶文化和陶文化的互相交融,互相滲透,互相影響,歷盡三百多年的發展,壺藝日臻豐富完美。

紫砂陶歷史概況介紹

一九七六年,蠡墅羊角山發掘出一座宋代紫砂古龍窯遺址,及大量早期紫砂殘品的堆積層,因而奠定了紫砂陶歷史發展初期的科學依據:從發掘出大量殘片、廢器中,人們驚喜地發現了壺、罐兩大類紫砂陶遺蹟。其中尤以壺爲大宗的出土實樣。茶壺的壺型大致可分爲:高頸、矮頸和提樑壺三類,裏外無釉,「素面素心」,呈天然紫紅色。從造型和工藝手法上,可以看到紫砂陶雛形。造型除了圓器外,還有六方形純熟的鑲接成型方法。壺嘴、壺把的粘接採用「鉚釘法」,而且有一部分捏塑龍頭造型的裝飾手法。紫砂陶─以羊山的發掘,後經南京大學及南京博物院的考察和堅定,爲我們從科學角度來證實:紫砂始於北宋、盛於南宋的`歷史依據。

關於紫砂陶的文獻記載,見於北宋梅堯臣《宛陵集》第十五卷依韻和杜相公謝蔡君謨寄茶詩中有「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華」的描寫:又在三十五卷答宣城張主薄遺雅山茶次其韻中有「雪貯雙砂罌,詩琢無玉瑕」的記載,文中所說的「紫泥」、「砂罌」都是指「宜興紫砂壺」,北宋詩人梅堯臣在他的章詩文筆下,又使我們從文學歷史的發展中,顯見了宜興紫砂陶藝的歷史魅力。

以歷史角度來看紫砂陶工藝,一般可分三個層次:一、是高雅陶頤精品,其製作精湛,富有藝術造型美:形、神兼備雅俗共賞,理念完備的精緻珍品;二、是技術精緻完美,造型形式合理,設計理念統一,有一定流通數量水準高的藝術品;三、是以適合大衆生活,風情民俗,製成一般形式普通的民間日用品。

歷代名壺保留至今的很少,伴生的歷代作品更良莠不齊,雖如此,但也不乏在歷代傳器流傳中有一定收藏價值的紫砂陶品存在。那就需仰賴鑑賞家和收藏家去正確地評價,合理地收藏和科學地鑑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