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著名人物燭之武的介紹

燭之武聞名於歷史的是因爲,公元前630年,秦晉攻鄭,燭之武智退秦師,保護了鄭國。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整理的燭之武的人物介紹,希望能幫到大家瞭解!

關於著名人物燭之武的介紹
  燭之武的人物介紹

燭之武出生在燭城,所以氏燭名武,是鄭國考城人,七十多歲了還只是鄭國的一個養馬官,三代都沒有升遷。燭之武年紀大了,頭髮和眉毛花白,佝着身子,腿腳很不方便,走起路來搖搖晃晃的。

鄭國受到秦國和晉國兩國的合攻,分別在函陵和氾南兩地虎視眈眈。鄭國的大夫佚之狐推薦燭之武去勸說秦伯。燭之武見到鄭伯,表示自己年輕的時候就沒有別人有才,更何況年紀大了,做不了事了。鄭伯承認自己早年沒有器重燭之武,並以鄭國覆滅同樣會危及到他爲由使他接受遊說秦伯的請求。

燭之武晚上翻過城牆,見到了秦伯,站在秦國的立場上分析鄭國滅亡後的局勢,告訴他攻滅鄭國後秦國得不到了實質性的好處,反而會助長晉國的勢力,讓自己處於弱勢。燭之武還承諾鄭國可以爲秦國的往來提供物資,成功說服秦伯與鄭國結盟,帶着主力軍隊回國了。晉文公在分析了形勢後,不敢輕易出兵,也撤軍了。

  對燭之武的人物評價

燭之武是春秋時期的義士,歷來被人們認爲的`愛國的代表,鄭國處於爲難之際時,利用自己的口才成功幫助鄭國脫險,維護了鄭國的安全。

燭之武是個有智慧有謀略且勇敢的老人。在說服秦伯的時候,燭之武是獨自前往的,完全作爲秦國利益的維護人分析鄭國存亡對秦國的影響,讓秦伯不得不考慮到晉國的威脅,還以提供物資的小利誘惑秦伯,最終使秦伯退兵。

燭之武也是個以大局爲重的人。當初鄭伯在其青壯年時期沒有重用他,等到國家危難時纔來找他,他雖然會有埋怨,在見到鄭伯時免不了嘮叨幾句,但還是同意了請求。

從燭之武年逾古稀了仍然願意接受退秦師的任務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有抱負的人。燭之武早年不得志,在默默當了這麼多年養馬官後終於等到了展現才華和報國的機會,即使年邁,仍然擔起責任,爲鄭國立功。

燭之武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愛國人士,其最爲有名的事蹟就是勸退秦軍了,忍了幾十年,在古稀之年展現了過人的外交才能,而且有勇有謀。雖然有人對燭之武的品質提出質疑,說他挑撥國家間的關係,但是作爲一個外交使者,維護本國利益的無可厚非的。

  燭之武的人物經歷

燭之武,春秋戰國時期鄭國人。聞名於歷史的是因爲,公元前630年,秦晉攻鄭,燭之武智退秦師,保護了鄭國。(“之”爲介於姓、名之間的語助詞。)

秦晉圍鄭發生在公元前630年(魯僖公三十年)。在這之前,

鄭國有兩件事得罪了晉國。一是晉文公當年逃亡路過鄭國時,鄭國沒有以禮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魯僖公二十八年)的晉、楚城濮之戰中,鄭國曾出兵幫助楚國,結果城濮之戰以楚國失敗而告終。鄭國感到形勢不妙,馬上派子人九出使晉國,與晉結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5月,“晉侯及鄭伯盟于衡雍”。但是,最終也沒能感化晉國。晉文公爲了爭奪霸權的需要,還是在兩年後發動了這次戰爭。

晉國聯合秦國圍攻鄭國是因爲,秦國當時也要爭奪霸權,也需要向外擴張。發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戰,事實上是兩大軍事集團之間的戰爭。一方是晉文公率晉、宋、齊、秦四國聯軍,另一方則是以楚國爲主的楚、陳、蔡、鄭四國聯軍。兩年後,當晉國發動對鄭國的戰爭時,自然要尋找得力的夥伴。秦晉歷史上關係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這時的秦也有向外擴張的願望,所以,秦晉聯合也就必然了。

晉文公、秦穆公聯合圍攻鄭國,因爲鄭國曾對晉文公無禮,並且在與晉國結盟的情況下又與楚國結盟。晉軍駐紮在函陵,秦軍駐紮在氾南。

佚之狐對鄭伯說:“鄭國處於危險之中,如果能派燭之武去見秦伯,一定能說服他們撤軍。”鄭伯聽取了他的話。燭之武推辭說:“我年輕時,尚且不如別人;現在老了,沒有能力辦事情了。”鄭文公說;“我早先沒有重用您,現在危急之中求您,這是我的過錯。然而鄭國滅亡了,對您也不利啊!”燭之武就答應了。

夜晚用繩子將燭之武從城上放下去,去見秦伯,燭之武說:“秦、晉兩國圍攻鄭國,鄭國已經知道要滅亡了。如果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怎麼敢用這件事勞煩您手下的人呢。越過晉國把遠方的鄭國作爲秦國的東部邊境,您知道是困難的,您何必要滅掉鄭國而增加鄰邦晉國的土地呢?鄰邦的國力雄厚了,您的國力也就相對削弱了。假如放棄滅鄭的打算,而讓鄭國作爲您秦國東方道路上(招待過客)的主人,秦國使者往來,鄭國可以隨時供給他們所缺乏的東西,對您秦國來說,也沒有什麼害處。況且,您曾經對晉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應把焦、瑕二邑割讓給您。然而,他早上渡河歸晉,晚上就築城拒秦,這是您知道的。晉國有什麼滿足的呢?既然它已把鄭國當作東部的疆界,又想擴張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損秦國,晉國從哪裏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使秦國受損而使晉國受益,您好好掂量掂量吧(希望您能好好考慮‘闕秦以利晉’這件事)!”

秦伯高興了,就與鄭國簽訂了盟約。並派杞子、逄孫、楊孫幫鄭國守衛,就率軍回國。

子犯請求晉文公下令攻擊秦軍。晉文公說:“不行!假如沒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會有今天。藉助了別人的力量而又去損害他,這是不仁義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國,這是不明智的;以軍容整齊的軍隊打軍型散亂的軍隊,這是不勇武的。我們還是回去吧!”這樣晉軍也撤離了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