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燭之武退秦師》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有關《燭之武退秦師》教學設計

1.掌握文中重點字詞的音義,學會歸納重要虛詞的義項,如夫、之等,做好文言積累;

2.瞭解課文所記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以及《左傳》的基本情況,並體會人物形象和寫作技巧;

3.熟讀成誦,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閱讀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文言實詞、虛詞的積累,掌握重要句式和背誦;

2.把握燭之武人物形象,理解波瀾起伏、生動活潑的情節。

三、課時安排

2課時

(1)教學過程

1.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1.正音,正確而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疏通文意,整體感知文章內容。

教學內容和步驟:

1.導入新課

大家已經學過一篇選自《左傳》的文章,還記得是哪一篇嗎啊?是《曹劌論戰》。今天,我們所要學習的《燭之武退秦師》,同樣也是選自《左傳》。先請大家把課本翻到第93頁,順便看一下注釋①。

2.解題及相關知識介紹

一、關於《左傳》

《左傳》是我國第一部詳細完整的編年體歷史著作,相傳是魯國史官左丘明爲孔子修訂的《春秋》所作的傳,是“十三經”之一。

那麼什麼是“傳”?

簡言之,即註釋、解釋。註釋《春秋》的有三傳,分別是《左傳》、《公羊傳》和《穀梁傳》,被稱爲“春秋三傳”。《左傳》主要是補充史實,而《公羊傳》《穀梁傳》則主要是闡述《春秋》筆法。(順便提一下)什麼是“春秋筆法”呢?簡單點說,四個字——微言大義。

二、關於本文所講事件背景

(板書或PPT呈現當時秦、晉、鄭三國地理位置簡圖)

課文中所講的`秦、晉圍鄭的事情發生在公元前630年,即魯僖公三十年,在這之前,鄭國有兩件事得罪了晉國。一件是晉文公當年逃亡路過鄭國時,鄭國沒有以禮相待;另一件是在公元前632年的晉、楚城濮之戰中,鄭國曾經出兵幫助楚國。結果,城濮之戰以楚國失敗而告終。鄭國感到形勢不妙,馬上派人出使晉國,要與晉結好,但是雖然表面上晉國與鄭國和好了,事實上,晉國對此事還是心有芥蒂的。晉文公爲了爭奪霸權的需要,還是在兩年後發動了這次戰爭。

當時,秦國也想要爭奪霸權,也需要向外擴張。事實上,兩年前發生的城濮之戰可以說是兩大軍事集團之間的戰爭。一方是晉文公率領的晉、宋、齊、秦四國聯軍,另一方則是以楚國爲主的楚、陳、蔡、鄭四國聯軍(鄭國名義上沒有參戰,實際上已提前派軍隊到楚國)。兩年後,當晉國發動對鄭國的戰爭是,自然要找得力夥伴。而且秦、晉歷史上關係一直很好(我們中文中不是有結“秦晉之好”一說麼),所以秦、晉就聯合了。

(於是就有了本文所講述的這樣一件事情。好,接下去,請同學們對照註釋,粗略地把課文看一遍,注意注音和一些關鍵字,有不能理解的字詞或句子要做上記號,一會兒我們講解時注意多留心自己不會的地方。)

3.正音,朗讀,翻譯

1)請5位同學起來分角色朗讀課文,老師讀旁白,學生唸對話,其餘學生注意他們是否讀得準確而有感情。

(朗讀完以後,全班同學齊讀一遍。)

2)翻譯。其中佚之狐與鄭伯、鄭伯與燭之武、燭之武與秦伯以及子犯與晉文公的四段對話由學生翻譯,老師加以補充、糾正,其餘由老師講解,學生聽記。

重點詞彙解釋:

且貳於楚也 貳:數作動,從屬二主

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軍:名詞作動詞,駐軍

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 亡:動詞使動用法,使…亡

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鄙:名詞意動用法,以…爲邊境;

遠:形容詞作名詞,遠方的國家

鄰之厚,君之薄也 厚:形作動,增加,變雄厚;

薄:形作動,削弱

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乏困:形容詞作名詞,缺乏的物資

朝濟而夕設版焉 朝:名詞用作時間副詞,在早上;

夕:名詞用作時間副詞,在晚上

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東:名作狀語,在東面

封:名作動 把---作爲疆界

夜縋而出 夜:名作狀,在晚上,當晚

君亦無所害 害:動作名,害處

且君嘗爲晉君賜矣 賜:動作名,恩惠,好處

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猶:尚且

焉用亡鄭以陪鄰? 陪:增加

許君焦、瑕 許:許諾

朝濟而夕設版焉 濟:渡過黃河

設版:築成防禦

又欲肆其西封 肆:延伸,擴張

不闕秦,將焉取之 闕:侵損

惟君圖之 惟:句首語氣詞,表示希望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如果沒有

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損害

吾其還也 其:表商量語氣,還是

特殊句式:

7.課堂總結

我們已經把這篇課文翻譯了一遍,大家對文章的內容就有了一定的瞭解了,希望大家課後溫習一下剛纔我們所強調的重點字詞,思考:

1)《燭之武退秦師》記敘了春秋時期的一件什麼事?

(老師明確:秦晉圍鄭,鄭國危在旦夕。燭之武奉鄭君之命,隻身前往秦國,說服了秦君,免去了一場戰禍。)

(四)燭之武是怎樣一步一步說服秦穆公的?

這些問題請大家在課後好好想一想,我們下節課再一起來探討這些問題。

(四)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1.強調文中重要字詞,歸納和掌握重要虛詞;

2.進一步理解文章內容,體會燭之武等的人物形象特徵和精神品質。

教學內容和步驟:

1.複習式導入

上節課我們主要是對這篇文章進行大致的翻譯,強調了重點字詞,那麼現在我提問幾個問題,請同學來回答。

(就“貳、鄙、許、微”等實詞的解釋進行提問,請學生起來回答。)

2.全班朗讀,然後請同學分別找出這篇文章中帶有以、而、焉、之的句子,並思考它們的意義和用法。

(學生先回答,後老師總結歸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