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繪畫的特點有什麼藝術特徵

隋唐兩代在中國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特別是大唐帝國的前期階段,版圖廣闊,國力雄厚,經濟繁榮,爲文化繁榮提供了物質基礎。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唐代繪畫的特點簡介,希望能幫到大家!

唐代繪畫的特點有什麼藝術特徵

  唐代繪畫的特點

唐代的繪畫在隋的基礎上有了全面的發展,人物鞍馬畫取得了非凡的成就,青綠山水與水墨山水先後成熟,花鳥與走獸也作爲一個獨立畫科引起人們注意,可謂異彩紛呈。初唐時的人物畫發展最大,山水畫則沿襲隋代的細密作風,花鳥畫已經出現個別名家,宗教繪畫的世俗化傾向逐漸明顯和增多。從已發現的乾陵陪葬墓壁畫的山水畫中,我們已經可以看到的比較簡單的斧劈皴。以薛稷、殷仲容爲代表的花鳥畫,則設色和水墨的形式都已出現。此外,這時最著名的畫家還有閻立德與康薩陀等。他們的作品和作風豐富了初唐時期的畫壇,爲盛唐畫風的突變奠定了基礎。雖然,他們的作品大多沒有流傳,但是我們從乾陵各陪葬墓的壁畫、新疆出土的絹畫與敦煌莫高窟的壁畫中,都可以看到當時他們不同的風格。

盛唐時期是中國繪畫發展史上一個空前繁盛的時代,也是一個出現了巨人與全新風格的時代。宗教繪畫更趨世俗化,經變繪畫又有發展。不同地區的畫法交融爲一,產生了頗受歡迎的新樣式,以“豐肥”爲時尚的現實婦女進入畫面。以吳道子、張萱爲代表的人物仕女畫,從初唐的政治事件描繪轉爲描寫日常生活,造型更加準確生動,在心理刻劃與細節的`描寫上超過了前代的畫家。而山水畫則在此時已經獲得了獨立的地位,代表的畫家有李昭道、吳道子和張璪,分工細和粗放兩種。破墨山水也開始出現。花鳥畫的發展雖不象人物畫和山水畫那樣成熟,但在牛馬畫方面卻名家輩出,曹霸、韓幹、陳閎、韓滉與韋偃等都是個中好手。此外,著名的畫家王維、盧稜伽、樑令瓚等也名重於時,時至今日還能看到他們的傳世作品或者後世的摹本。

中晚唐的繪畫,一方面完善盛唐的風格,另一方面又開拓了新的領域。此時,以周昉爲代表的人物仕女畫及宗教畫更見完備。而王墨等人的山水畫則發生了變異,盛行樹石題材,漸用重墨,潑墨山水也開始出現。邊鸞、滕昌祐、刁光胤等的花鳥畫作品則體現出了花鳥畫的日臻完善。此外,李真與孫位也是當時的著名畫家。雖然他們的作品大多已無從得見,但從日漸發現的出土作品與壁畫中,可以讓我們想見當時的盛況。

  唐代繪畫

唐代繪畫是中國封建社會繪畫的巔峯,其藝術成就大大超過往代。初唐繪畫即顯示出不尋常的成就,唐太宗在鞏固政權的同時也注意文治建設,閻立德、閻立本兄弟及尉遲乙僧的繪畫活動,以及以敦煌220窟爲代表的壁畫體現着此一時期繪畫藝術的最高成就。高宗李治至玄宗李隆基統治時期,在政權昌盛、社會富庶的基礎上,使文化出現了豐富多彩、百舸爭流的局面,吳道子及其畫派體現了佛教美術民族化的巨大成就,錢國養、殷□ 、殷季友、法明等人的肖像畫,張萱、楊寧的綺羅人物畫,陳閎、韋無忝、曹霸、韓□的鞍馬畫,李思訓、李昭道父子、盧鴻、鄭虔等人的山水畫,馮紹正、薛稷、姜皎等人的花鳥鷹鶴畫等,寓示了題材的擴大。敦煌壁畫在此時也發展到繁榮的頂點,莫高窟第130窟的樂庭□夫婦大供養像、172窟、217窟之巨幅淨土變相、173窟之維摩變相都是宏 偉精妙的壁畫傑作。

安史之亂以後,雖然唐朝國勢漸衰,但繪畫藝術仍繼續發展和提高。周□在貴族仕女及宗教壁畫的創作實踐中,作出了創造性的貢獻。生於盛、中唐間的詩人王維也以繪畫著名,他精於山水,更以水墨山水畫擅名後世。張□、王宰、項容、畢宏、劉商等都是山水名家,邊鸞、樑廣、刁光胤、滕昌□精於花鳥,韓□、戴嵩專工畫牛,李漸、李仲和父子畫少數民族遊獵題材的“蕃人、蕃馬”,都各盡其妙。中晚唐時中原戰亂,玄宗、僖宗曾先後去四川避亂,一些畫家也陸續入蜀。中唐以後,四川成都逐漸成爲繪畫中心之一。中原入蜀的名畫家有盧□伽、常粲、呂□、孫位、張詢等,不少畫家在成都大聖慈寺等寺觀中留下畫跡。刁光胤等在四川設帳授徒,有的畫家還帶去中原畫本,在中原繪畫藝術的影響下,四川地區有不少畫家成長起來,如左全、趙公□、高道興、房從真、麻居禮都是宗教畫的能手。因此,“蜀雖僻遠,而畫手獨多於四方”,爲五代時期西蜀繪畫的繁榮打下了基礎。

江南地區的繪畫此時也處於發展之中,朱審得山水之妙,馳名南北,他所畫卷軸障壁“家藏戶珍”;張□更以山水松石著稱;張志和,號煙波釣徒,自爲漁歌並畫爲卷帙;顧況亦以山水著名。李德裕鎮守浙江,好圖畫收藏及延納畫家,武宗時滅法毀天下寺塔,他將江南寺廟名家畫壁都集中在鎮江甘露寺,其中包括吳道子、王□子、韓□等唐代名家及顧愷之、戴逵、陸探微、張僧繇、展子虔等前代名家的畫跡,成爲名作薈萃的畫廊。隋唐繪畫氣勢宏偉,成就輝煌,予五代繪畫發展以巨大影響。

唐代繪畫的繁榮促進了繪畫史論的發展,收藏著錄及繪畫史論的著述之成就也大大超過往代。唐代一些帝王對繪畫銳意搜求,太宗、玄宗時屢派搜訪書畫使及接受民間獻納書畫,御府所藏,頗具規模,貴族士大夫如司馬竇瓚、薛稷、陳閎、韓愈、裴度、李德裕及張彥遠的曾祖張嘉貞等也都富有收藏。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詩中屢次涉及對書畫的讚美。可見當時對繪畫的濃厚興趣。唐代繪畫品評著作有彥□《後畫錄》、李嗣真《續畫品錄》、張懷□《畫斷》和竇蒙《畫拾遺錄》等。唐太宗時中書舍人裴孝源集公私祕藏前代名畫及佛寺繪壁加以著錄,著爲《貞觀公私畫錄》一書。武宗時翰林學士朱景玄集唐初以來畫家97人,述其生平藝術活動並加以品評,保留了唐代畫家的大量史料,實具有斷代史性質。張彥遠於大中元年[847]完成的《歷代名畫記》更是現存最早的一部繪畫通史鉅著。書中搜集了自古迄會昌元年(841)畫家372人的史傳,書前還有關於繪畫問題論評16篇,闡述著者對繪畫藝術的美學觀點,記錄了畫家師承源流、山水畫發展概貌及繪畫收藏、寺觀畫壁等,保存了歷代繪畫的珍貴史料。會昌三年,段成式筆錄了長安寺廟情況,尤側重記載了壁畫等藝術品,撰成《寺塔記》(收入《酉陽雜俎》續集),與《歷代名畫記》中“兩京寺觀畫壁”一節都爲了解和研究唐代壁畫藝術提供了生動具體的資料。

  隋唐山水畫

題材介紹

表現自然山川大地之美的山水畫在隋唐時期發展成爲一門獨立的畫種,擺脫了魏晉南北朝時“水不容泛”,“人大於山”的稚拙狀態而趨向成熟。隋及唐代前期的山水畫中常穿插神仙內容及貴族遊樂,多以青綠賦色,纖麗而富有裝飾性。隋代展子虔擅長“臺閣、人馬、山川,咫尺千里”,傳爲他所畫的《遊春圖》以纖美的筆致和青綠設色,成功地畫出了春山春水的深遠廣闊和貴族士人騎馬泛舟遊樂的場景,予唐代山水畫以深遠影響。初唐人物畫家閻立本等雖以人物畫爲主,但也承緒前代山水畫而有所建樹。然而山水畫的顯著提高是在盛唐以後。李思訓、李昭道父子繼展子虔之後將青綠山水畫提高到新的階段。

代表人物

李思訓的山水畫“筆格遒勁,湍瀨潺緩,雲霞飄渺,時睹神仙之事,□然巖嶺之幽”,被譽爲“國朝第一”;李昭道則“變父之勢,妙又過之”,所創《海圖》爲人稱譽,他們的青綠山水臻麗而富有情趣,被後人奉爲典範。以畫人物道釋馳名的吳道子在山水畫上也有突出貢獻,他“往往於佛寺畫壁,縱以怪石崩灘,若可捫酌”,從而開創了豪放壯美的山水畫新風格。他曾奉詔在大同殿畫四川嘉陵江山水,一日而就,與以前李思訓用“數月之功”畫的山水壁畫迥然不同,但二者“皆極其妙”。因此,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認爲“山水之變,始於吳而成於二李”。盛唐時以山水著名的還有王陀子,“善山水幽致,峯巒極佳”,“絕跡幽居,古今無比”,時與吳道子並稱。又有盧鴻隱居嵩山,謝絕徵召不願出仕,善畫山水樹石,曾畫《草堂圖》以明志。鄭虔工詩,善書畫,尤長於山水,被唐玄宗譽爲“鄭虔三絕”。

詩人王維也以山水著名於當代,“其畫山水樹石,蹤似吳生,而風致特出”,晚年隱居藍田,曾畫《輞川圖》,表現其所居莊園的優美景色,他的破墨山水尤爲後人稱道,他在山水畫中更多抒發了以隱居山林爲樂的志趣。中唐以後,破墨山水的成就較爲突出。王宰畫山水“出於象外”,他“十日畫一水,五日畫一石”,經深思熟慮反覆醞釀後方下筆作畫,唐人記載他畫的臨江雙樹松柏“上盤於空,下着於水”,“達士所珍,凡目難辨”,具有高雅的情趣。張□善畫水墨山水樹石,尤善以禿毫揮寫,傳說他能手握雙管,同時畫出枯榮不同的樹,“生枝則潤含春澤,枯枝則慘同秋色”,畫山水則“高低秀麗,咫尺重深,石尖欲落,泉噴如吼”,富有藝術感染力。他曾著有《繪境》一篇,述作畫要訣,惜已失傳。當時另一位以畫樹石著名的畫家畢宏向他請教畫法,他答以“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言簡意賅的闡明瞭山水畫創作中主客觀的統一,在描繪自然形象的同時強調畫家主觀思想情趣的表達。中晚唐之際著名的山水畫家還有項容、楊炎、顧況、劉商等,另有王墨善潑墨山水,酒醉後以墨潑於絹上,腳蹙手抹,或揮或掃,或淡或濃,隨其形狀畫爲山石雲水風雨雲霞;又有李靈省善畫山水樹石,皆一點一抹便得其象,而形象情趣頗足;他們都不是按常法作畫,因而被視爲逸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