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白瓷的特點主要藝術特徵

唐代白瓷窯口主要有河北的邢窯、定窯,河南的鞏縣窯、密縣窯,山西的渾源窯、平定窯,陝西的黃堡鎮窯。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唐代白瓷的特點,希望能幫到大家!

唐代白瓷的特點主要藝術特徵

  唐代白瓷的特點

唐代白瓷窯口多集中於北方,主要有河北的邢窯、定窯,河南的鞏縣窯、密縣窯,山西的渾源窯、平定窯,陝西的黃堡鎮窯。五代時期,江西景德鎮也開始燒造白瓷。

邢窯白瓷按其胎、釉的質地,可以分爲粗、細兩大類。粗白瓷的胎質又有粗、細之分,粗胎的一類胎色灰白,胎質粗糙;細胎的一類胎體緻密,胎色較淡,但仍不夠白,往往施一層白色化妝土。粗白瓷的釉質較細,有些還有細碎的紋片,釉色爲灰白或乳白色,還有黃白色。細白瓷的胎色純白,個別的白中閃黃釉質很細,釉層中有微細的'小棕眼,器物多施滿釉,釉色純白或白中微泛青色。邢窯白瓷多是素面無裝飾,唐代中期以後特別是晚唐五代,邢窯常常採用雕塑、堆貼、印花、刻花、壓邊、起棱、花口等裝飾方法。

  唐代白瓷名窯邢窯

中國唐代著名瓷窯之一。在中國陶瓷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980年8月,邢窯遺址首先在河北省臨城縣境內程村、解村、澄底、崗頭、祁村、雙井村一帶發現,其中祁村窯燒製的白瓷邢窯白瓷的特徵。但根據唐李肇《國史補》中關於“內丘白瓷甌”的記載,邢窯的中心窯址應當在內丘縣境內。據此,考古工作者又在與臨城相鄰的內丘縣廣泛進行了調查,發現邢窯遺址20餘處,並採集到大量白瓷標本。從所獲資料看,臨城與內丘燒製的白瓷在造型、胎釉等各方面特徵基本一致,應當屬於一個瓷窯系統。這一重要的發現,解決了邢窯遺址的問題,並對邢窯歷史、品種及其窯口分佈範圍等問題,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

邢窯位於太行山東麓,散佈在內丘縣馮唐村、宋村以北,臨城縣祁村、雙井村以南,內丘縣西丘村以東,隆堯縣雙碑村以西的狹長地帶內,總面積約 300餘平方公里。其中內丘縣城關一帶的唐代白瓷窯最爲集中,燒製白瓷的質量也最爲精緻。因此,這一地區應是當時邢窯瓷器的燒製中心。它四周的窯址應是由此而發展的。唐代瓷窯多以所在之州命名,內丘在武德五年 (622)改隸邢州,故名邢窯。

  唐代白瓷的工藝特色

邢窯白瓷按其胎、釉的質地,可以分爲粗、細兩大類。粗白瓷的胎質又有粗、細之分,粗胎的

一類胎色灰白,胎質粗糙;細胎的一類胎體緻密,胎色較淡,但仍不夠白,往往施一層白色化妝土。粗白瓷的釉質較細,有些還有細碎的紋片,釉色爲灰白或乳白色,還有黃白色。細白瓷的胎色純白,個別的白中閃黃釉質很細,釉層中有微細的小棕眼,器物多施滿釉,釉色純白或白中微泛青色。邢窯白瓷多是素面無裝飾,唐代中期以後特別是晚唐五代,邢窯常常採用雕塑、堆貼、印花、刻花、壓邊、起棱、花口等裝飾方法。

唐初定窯瓷器胎質較粗,胎色爲青灰色,淘洗欠精者呈褐色,瓷胎均己燒結;白釉器物內璧施滿釉,外施半釉,釉面光潤,積釉處呈灰色。唐代中期,胎土經過仔細淘洗,胎質堅硬,胎色純白,釉直接施於瓷胎上,無化妝上,釉色乳白,個別積釉處呈灰綠色或淺青白色,釉質細潔失透。晚唐至五代時期胎土質地此前期更細,胎壁薄而輕巧,釉質細潔,呈乳白色,器物除底足等接觸面外,均施滿釉。

猜你喜歡:
1.唐朝瓷器特點主要藝術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