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拆除塘龍山村基點校教學點的情況彙報

塘龍山村基點校,修建於1997年,佔地面積3600平方米,建築面積830平方米。開辦之初,該基點校有9個教學班,學生人數達450餘人。

關於拆除塘龍山村基點校教學點的情況彙報

隨着現代城鎮經濟蓬勃的發展,農村人口越來越少,許多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他們已不滿足於農村學校的教育,便目標灑向了城鎮中心校、城市的學校,造成了現在農村學校學生人數逐年減少,城鎮學校學生逐年增多的趨勢。

我校塘龍山教學點,從2017年9月至今,就只有一個教學班,從開始30幾人,到2012年7月只有13人,從2012年9月,該班級已是三年級,鑑於國小從三年級起,開始學習英語,而我校只有一名專職英語教師,經過學校行政會研究決定,把該班級遷回完小就讀,班主任老師回完小任教,對於學生的安排,我們學校採取了分流措施,願意回完小就讀的回完小,願意轉到其它學校就讀的,由學校負責進行聯繫,成績較差的學生,經家長和學生本人同意,留入低一年級就讀,基本解決了完小三年級大班額的問題。

在2012年放暑假前,學校就與該村的村委會進行了溝通,就拆除該教學點進行商討,取得該村委會的同意和諒解,學校並安排該村教師陳代貴,利用暑假,對全村適齡兒童進行了摸底。根據摸底的反饋情況,願意在村上就讀的適齡兒童最多隻有7人。由於該教學點內沒有電,也沒有飲用水,原村教師是該村人,才能長期堅持上課,多年來,教師都不願意到該村任教。經過多方面綜合考慮,學校行政才

建議拆除該基點校,並上報教育局主管部門審批。

本期開學至今,該教學點沒有招收新生入學,家長和社會沒任何反對意見,也沒有任何家長到校詢問拆除該教學點的原因,經過學校的工作,完全做到了家長沒有任何意見。

對於該基點校的財產,學校已經聘請當地老百姓進行守護,並把校內的桌凳全部轉動回學校,使學校財產得到了保護。

武勝縣烈面鎮西關國小

2012年9月17日

關於拆除塘龍山村基點校教學點的情況彙報 [篇2]

各位領導:

我校是綏棱縣城內一所普通國小,現有教職工56人,在校學生近六百人。我校是1997年被縣進修學校確定爲基點校的。 幾年來,進修校的領導和教研員對我校的工作給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幫助,尤其是在教育教學改革工作中給予了很多的指導,可以說我校教學改革工作取得的點滴成果,也有他們的一份勞作。

一、深入調研,制定着有實效的教學改革方案

97年被定爲基點校後,進修校的領導和教研員,馬上來我校進行實際調研,深入班級聽課,與教師座談,瞭解我校的實際教育教學情況,然後,坐下來與我校領導一起研究、制定我校的教育教學工作計劃。特別是進入新一輪課和改革後,幾位教研員和史校長,連續幾天工作在我校,幫助我們制定了教育教學改革方案,幾年來,不斷的完善、充實,當初定的不少目標都得以實現,加快了我樣教育教學改革速度。

二、協助我校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整體提高教師素質

1. 加強學習,不斷提升課改理念

進修校教研員,每年都來我校進行一次或兩次的業務講座或面對面的教學交流。與全體教師共同學習新課程標準、課改理論,教學反思交流、案例分析、研討等,把他們外出學習的成果與我校教師一齊分享。使廣大教師明確新課程的指導思想,教育觀念,改革的目標任務,相關政策,以及新教材教學的具體操作,自覺地加入到課改行列中去,勤反思,多研究,用新的教學理念指導教育教學行爲,促進課堂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幫助廣大教師解決教學改革中的一些困惑,指導我校的課改工作不斷向前發展。

2. 利用網絡平臺,不斷提高教師的教改能力

近年來,錯助我縣的網絡優勢,各位教研員把教育論壇也做爲了指導我校教師教學的一個平臺。我校教師在網上,可以與各位教研員進行信息交流、溝通、研討,交流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感受、體會,研討教法。在這裏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打破了時空,可以說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也及大的促進了我校課堂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

三、幫助我校進行典型教師培養,充分發揮幫帶作用 爲了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的輻射作用,各位教研員實施了一對一的培養典型教師的`工程,成熟一個就換下一個,成熟一批就換下一批。幾年來爲我樣培養了很多的優秀教育教學能手,如我樣的市級骨幹教師尹宏林老師曾經就是教研員霍主任的指導對象;市級骨幹教師、教學能手王丹丹就是教研員張華老師的指導對象;市級最佳教師、教學能手都秋豔就是樑君主任的指導對象;縣級教學能手丁崢嶸就是樑玉傑老師的指導對象通過深入課堂聽課、評課,參與教學研討活動等,進行跟蹤培養。使這部分教師在教學改革中,人人爭當排頭兵、領頭雁,率先更新觀念,在學校組織的教科研活動中都能勇挑重擔,促使他們迅速成長,成爲學校發展的中堅力量。

四、指導我校研發校本教材,輔助教學

爲了拓展語文學習的領域和空間,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各位教研員幫助我校編寫了校本教材。研究編寫了《語文增識、增寫字》校本教材,此教材的研發擴大了學生的識字量,提高了低年級學生的識字效率。選取了一些和學生生活緊密相關,兒童喜聞樂見的、富有童趣的短文並附以課後習題,編寫成了校本教材《閱讀之窗》,並把它納入課堂教學中,此教材的實施,加強了學生與生活的聯繫,擴大了學生的閱讀量,全面提高了學

生的閱讀能力。爲了加強作文與生活的聯繫,豐富學生的寫作內容,結合科研課題《擴展教材,增加訓練點的研究》,編寫了校本教材《作文天地》,以擴大學生寫作的訓練點,促進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五、指導我校構建新的課堂教學模式

爲了在課堂教學中落實新課標的新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各位教研員,和我校教研室共同研究,借鑑外地、外校的先進教學經驗,結合我校實際情況,研究構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自主互動,展示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構建了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把以“教”爲主的單一的被動的學習方式轉移爲以“學”爲主的多樣化學習方式,課堂上給學生以一定自由空間,使其能自覺投入到學習活動中,通過互助小組開展學習競賽,促進共同提高。使自主性學習和探究式學習成爲了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生被賦予了更多的權力和自由大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現在我校又把全縣總結的“學案導學”融入課模研究之中,己經在四五年級嘗試運用,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能力上又有了很大的突破。

六、指導我校的課題研究,全面推進教學改革進程

我校現有省級課題2項,市級課題3項,縣級課題22項。各位教研員在每個課題研究中都擔當着重要的角色。從課題的立項研究,到課題的實驗,成果的總結,都離不開每位教研員的精心指導。通過課題的研究實驗,轉變已往教師重教研輕科研的心理,以教研促科研,不斷深化教學改革,現已走出我校“實驗——反思——調整——改進——再實驗”的課題研究的特色之路,推動教學改革的發展進程。幾年來,我校數十名教師的論文獲得國家級、省級、市優秀論文及科研成果獲。

七、指導我校開展豐富多彩的教研活動,將教學改革引向深入

幾年來,各位教研員針對學校自身的發展特點和教師的發展需要,指導我校制定了校本教研的實施方案,採用課改論壇,教師沙龍、專題研討、案例分析等多樣化的校本教研形式,營造教師研修的良好氛圍。每次的教研活動,也都灑下了每位教研員的辛勤的汗水。指導我校開展了“營造民主氛圍,構建生態課堂”的教學大比武活動,實踐新課程說、講、評教學研討活動,開展新課改理念下的教師過關驗收課活動,以及教學設計大賽,開設校園公共課堂,組織教學開放日活動等,通過一系列教研活動的開展,推動了我校教學改革的進程,並將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引向了深入。

如:2017年12月11日,我校代表全縣參加綏化市校本教研成果展示比賽,每位參賽選手都與教研員結成的對子,經過教研員的精心指導,此次比賽,我校力壓羣雄榮獲全市唯一一個特等獎。2017年5月中下旬,在各位教研員的指導下,我們與中學一起召開了一次大型的落實新課改教學開放日活動,全校十四個教學班共出了四十七節課,與會聽課教師達五百多人。會議閉幕式,由教師進修校辛校長主持,教育局劉局長、李局長都親臨會場做了重要講話,他們對此次教研活動給予了高度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