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工程質量監督工作調研情況彙報

日前,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聯合發佈《關於公佈取消和停止徵收100項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的通知》,取消了建設工程質量監督費,給工程質量監督工作帶來了較大的影響。爲此,我司於2017年12月1日和12月9日分別赴北京市、上海市開展實地調研,召開了由兩市建委、工程質量監督總站和部分區縣監督站負責同志參加的座談會,考察了兩市質量監督機構的人員、經費保障和業務建設情況。2017年12月25日,我司又在北京召開了全國建設工程質量監督工作座談會,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5個計劃單列市質量監督機構的主要負責人蔘加了會議。通過座談,瞭解了各地質量監督工作的現狀和存在的主要問題,聽取了各地關於加強工程質量監督工作和隊伍建設的意見。現將有關情況彙報如下:

全國工程質量監督工作調研情況彙報

一、全國工程質量監督工作現狀

(一)監督隊伍建設情況

25年來,監督隊伍逐漸發展壯大。截止2017年底,全國共有房屋建築和市政工程的質量監督機構2778個,監督人員38361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25775人,佔全員總數的67%。此外,交通、水利、鐵路等13個行業還設有各級專業工程質量監督站1803個,人員20913人。同時,工程質量監督機構還存在較多的超額人員,據2017年對北京、天津、河北等18個省市的統計,存在超額情況的有15個,總計超額約1/3。部分地區超額比較嚴重,如山西省、河南省、江西省、安徽省、陝西省超額分別達72%、63%、57%、56%、49%。

在機構建設方面,一些質量監督機構根據本地實際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取得了許多有益的經驗。目前北京、上海、江蘇等地已經取消了質量監督費,工作經費實行了財政全額撥款。北京、廈門等地質量監督機構通過積極與人事、編制部門溝通,已分別被批准爲參照公務員管理,浙江、江西、海南、甘肅等地省級監督機構名稱則由“站”改爲“局”,進一步明確了工作任務和職責範圍,強化了執法地位。

(二)監督工作發展情況

近年來,我國工程建設量迅猛增加,監督任務非常繁重。根據調研,北京、上海、江蘇等經濟發達地區年人均監督面積達20~50萬平方米,個別地區甚至達到100萬平方米左右。同時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奧運工程、地鐵工程爲代表的技術難度大、設計施工複雜的大型公共建築和基礎設施工程大量投入建設,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廣泛應用在有利於推動產業進步、滿足更多需求的同時,也對監督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對這種形勢,各地質量監督機構積極改革監督模式,大力提升監督效能,促進監督工作不斷進步。特別是2000年以後,隨着《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和《房屋建築工程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竣工驗收備案管理暫行辦法》的頒佈實施,政府質量監督逐漸由覈驗制過渡到備案制階段,各地也都基本建立了以日常抽查和監督巡查相結合,行爲監督和實體監督相結合的新的監督模式。質量監督逐步迴歸其政府監督的本質屬性,建設、勘察、設計、施工和監理的責任主體地位得以進一步明確,監督機制更加合理,監督執法也更加有力。在工程建設快速增長、

技術難度日益加大的情況下,依然確保了我國工程質量總體水平穩中有升,重大質量事故得到有效遏制。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監督機構定位不清,影響職責履行

根據《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的規定,建設工程質量監督機構是接受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委託,具體實施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的機構。從多年的實踐看,這種定位存在3方面的問題。一是按照《條例》規定,多數監督機構僅被委託行使質量監督的執法檢查權,而不包括行政處罰權。監督機構的行政職能不完整,造成發現問題只能採取停工整改等少數措施,執法威懾力大打折扣。廣大監督人員也普遍感覺到執法時腰桿不夠直、手腕不夠硬,影響工作成效。二是各地質量監督機構通常被定位爲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進人把關不嚴,甚至成爲各種關係戶、分流人員的安置渠道。同時由於缺乏政府公務人員的身份認同感,對高素質人才又缺少足夠的吸引力,隊伍整體素質難以提高。三是監督機構的法律地位較低,導致一些地區在機構改革中出現了不良傾向,如取消質量監督站的獨立法人地位,與其他機構合併執法;賦予質量監督站大量本不應由其承擔的職責,分散工作精力,模糊工作重點。這些都對質量監督機構有效履行職能造成了不利影響。

(二)監督機制仍不適應形勢發展需要,影響監督效能

目前的質量監督機制存在幾個突出問題,還不能完全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工程建設的特點和發展趨勢。一是隨着工程建設量與監督力量之間的矛盾日漸突出,以單個工程爲單位的“三到位”的監督模式已不適應工作需要。在一些工程量較大的地區,已不可能對每個工程都實現地基基礎、主體結構和工程竣工驗收的“三到位”監督,有關抽查項目和內容的規定也流於形式,得不到嚴格執行。二是質量監督機構的現場監督與市場資質、招投標管理之間缺乏聯動,企業在工程建設階段的違法違規信息不能及時反饋給市場,對企業的懲戒作用不足。

《全國工程質量監督工作調研情況彙報》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