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扶貧工作的情況彙報

精準扶貧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全領域統籌聯動。近年來,遠安縣大力實施“全域旅遊富民”戰略,將全域旅遊與精準扶貧深度融合,積極探索旅遊+扶貧工作模式,充分發揮了旅遊穩增長、惠民生、消貧困的引領作用。2016年全縣直接或間接從事旅遊業人數約3萬餘人,其中輻射貧困戶1000餘戶3000餘人,佔全縣鄉村旅遊從業人員10%,同比去年旅遊扶貧帶動貧困戶增長率是68.5%,形成了“開發景區—帶活經濟—致富百姓”的連鎖效應

精準扶貧工作的情況彙報

一、全盤統籌,精準靶向。

一是強化統籌力度。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直接擔任全域旅遊發展委員會和全縣脫貧攻堅領導小組主要負責人,旅遊發展吸納扶貧部門參與,脫貧攻堅作爲旅遊部門的重要任務,確保了脫貧攻堅與全域旅遊協調聯動、同步推進,逐步形成保障有力、齊抓共管、運轉高效的工作機制。二是增強融合深度。以全域旅遊富民作爲核心理念,將旅遊扶貧納入《遠安縣全域旅遊發展規劃》的重要內容。同時,將旅遊扶貧作爲扶貧工作的重要舉措,制定出臺《遠安縣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讓脫貧攻堅與全域旅遊互融共生、互促共進。在實踐中,積極探索旅遊與扶貧的融合方式。如,茅坪場鎮香菇文化村被納入全縣3A級旅遊景區,規劃通過香菇產業大力發展鄉村休閒體驗遊;同時又作爲扶貧主戰場,探索市場化主體“包保”扶貧模式,免費爲100戶住房困難、生產生活環境落後的貧困戶提供2室2廳1廚1衛格局的簡裝修住房,實施異地搬遷,免費提供食用菌產業生產基地。三是提升參與廣度。圍繞“美麗遠安村村詩畫”主題,充分利用節假日,組織開展油菜花節、嫘祖廟會節、田野馬拉松、汽車場地越野賽等鄉村旅遊節慶活動,爲貧困戶參與旅遊服務提供廣闊的平臺。2015年全縣共吸引省內外遊客40餘萬人次,帶動貧困戶發展農家樂100家、客棧50家,1400餘貧困戶通過售賣土雞、臘肉等土特產品、參與旅遊接待、土地流轉等方式走上了旅遊增收之路。

二、扶持激勵,精準施策。

一是在政策扶持上給力。縣委縣政府出臺了《關於建設全域景區化的'意見》、《關於推進全域旅遊的意見》、《遠安縣脫貧攻堅旅遊扶貧專項工作方案》等文件,明確了貧困村、貧困戶旅遊扶貧政策、發展措施。先後對龍鳳、西河、百井、花園4個鄉村旅遊特色示範貧困村、全縣貧困戶參與經營的10多處鄉村商廊、170多家星級農家樂給予200萬元的資金獎勵。嫘祖鎮廣坪村對發展農家樂的貧困戶免費進行體檢、辦理經營許可證、配套提供餐具;對農家客棧由村統一配套牀單被套、衣櫃拖鞋等設施用品,嫘祖鎮對驗收合格、經營管理良好的貧困戶每戶給予1萬元的資金獎勵。2015年以來,全縣共投入貧困村旅遊發展資金2000多萬元。二是在項目佈局上給力。爲促進貧困村旅遊發展,縣委、縣政府將基礎設施及旅遊建設項目重點向貧困村傾斜,補齊貧困村和貧困戶發展短板。花林寺鎮龍鳳村依託鄉村旅遊示範村建設項目,投入600多萬元推進高山奧運村項目,栽植花卉100畝,建設完成石板步遊道、“鳥巢觀景臺”等旅遊配套設施,大力提升了村容村貌,改變了貧困落後面貌。三是在社會資源上給力。積極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與貧困村採取互助、資源入股、承包經營等形式,聯合投資開發鄉村旅遊,解決貧困村旅遊發展投入難問題。通過成立旅遊合作社、組建股份制旅遊企業,實現鄉村旅遊發展帶動村集體經濟增收。嫘祖鎮田家場村、西河村、金橋村,利用優勢生態資源入股合作,引進遠大公司等投資3億元開發田家花海、西河大峽谷生態景區,各村集體經濟收入年增加10萬元以上。

三、明確措施,精準到戶。

一是培訓指導到戶。組織貧困鄉鎮、旅遊扶貧重點村幹部和有發展旅遊願望的貧困戶多次赴江西婺源、河南欒川、重慶武隆、浙江安吉等地學習鄉村旅遊扶貧發展經驗,激發貧困戶參與旅遊發展熱情。編印《遠安全域旅遊富民服務盈利項目100例》畫冊5000餘份,指導貧困戶以土特產品、旅遊商品製售、鄉村旅遊接待等形式參與旅遊業。同時,定期組織開展旅遊服務技能比賽,提升貧困人口從事旅遊工作的綜合素質。二是直接受益到戶。採取直接經營、以獎代補、配套扶助等方式,引導貧困戶直接參與旅遊項目建設、開展旅遊經營、旅遊服務等,增加經濟收入。2015年,全縣全域旅遊景區發展共吸納用工達1500餘人,其中貧困戶達40%,人平增加務工收入5000餘元。三是幫扶帶動到戶。爲提升貧困戶參與鄉村旅遊服務水平,對帶動貧困戶參與旅遊服務的鄉村客棧等簽訂幫扶協議,推行鄉村客棧、農家樂“1+×”模式,即一個客棧(農家樂)定向帶動幫扶1—3個貧困戶。貧困戶通過向農家樂(客棧)提供自產產品,參與接待服務增加收入。目前,全縣有200多家鄉村客棧、農家樂與貧困戶簽訂經營服務、特產銷售等帶動致富協議。農家樂經營戶向玉林、金橋旅遊發展公司董玉軍等3人被評爲“中國鄉村旅遊致富帶頭人”。

四、存在的問題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近年來,我縣旅遊扶貧工作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規劃有待完善,成熟產品支撐不夠。由於深度參與、互動體驗性不足,產業融合度弱、季節性較強,不能滿足遊客多層次需求。二是投入有待加強,基礎設施配套不足。受制於資金有限,休閒農業點大多規模較小,產能不足。特別是道路建設,不能滿足旅遊接待需求,一大批鄉村道路要改造成旅遊公路,國家地方財力投入不足,造成擁堵;三是旅遊業態欠缺,鄉村產業發展不夠。不能形成一村一品, 缺乏強有力的核心吸引物,還停留在“走馬觀花”式觀光遊、深度體驗參與的休閒、度假甚至養老的鄉村遊沒有形成。四是素質有待提升,服務水平整體不高。農民作爲主體建設,經營理念不能適應旅遊消費的高要求,特別是貧困戶都是老弱病殘,不能提供旅遊服務,導致脫貧工作艱難。

(一)培育產品新供給。結合“多規合一”省級試點工作,加快編制《遠安縣鄉村旅遊發展規劃》,合理佈局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景區景點,努力形成特色鮮明、重點突出、層次有序、差異發展的產業佈局。加大對上爭取力度,鼓勵社會資本投入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發展,有效破解產業融資難題。加大服務力度,合力推進目前在建的15個重點旅遊項目建設,着力推進百井依託太平頂景區、西河依託西河大峽谷、花園依託盛景園藝、龍鳳依託高山奧運村,加快四個全市旅遊扶貧村的旅遊帶動脫貧的進程,扶持創建一批省市休閒農業示範基地和A級鄉村旅遊景區景點。以湘鄂旅遊走廊鄉村度假目的地爲目標,策劃推出鄉村旅遊精品線路,努力構建點線結合、連點成串、連線成片的產業格局。以“旅遊+”爲抓手,大力挖掘遠安特色文化,開發極具特色的文化創意商品和民俗表演。

(二)打造服務新環境。大力實施旅遊暢通工程,加快推進金家灣至鹿苑寺鄉村旅遊通道建設,改造提升旅遊主幹道及景區與景區連接道,最後形成連接金家灣、鳴鳳山、鹿苑寺三大核心景區與荷當線形成全長55公里的城西旅遊大道,着力形成“快進慢遊”的鄉村旅遊交通體系。採取政策扶持和資金扶持的方式,不斷完善市場主體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配備,規範設置標示標牌,逐步實現遊客活動場所無線網絡全覆蓋。搶抓“廁所革命”機遇,逐步實現重點鄉村景區景點和市級以上休閒農業點星級廁所全覆蓋。注重政策引導,鼓勵圍繞旅遊主幹道、重點景區景點發展特色民宿、鄉村客棧,今年底,着力推進龍鳳、金橋兩個具有鄉土特色的精品民宿,力爭春節前對外營業,不斷提升鄉村旅遊承載能力。

(三)拓展營銷新渠道。爭取省市相關部門支持,聯合舉辦嫘祖文化節、田野馬拉松賽事,繼續辦好油菜花節、黃茶品鑑會等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特色節慶活動,進一步提升遠安影響力和知名度。深化與騰訊網等主流媒體、中國攝影協會等權威機構以及武漢自駕遊協會等民間組織合作,建立多邊互動的宣傳體系,有效擴大產業輻射範圍。引導產業主體加強與旅行社、旅遊網站對接,建立“抱團營銷,費用共攤,客源互送”的發展機制,有效實現共贏發展。搶抓“互聯網+”機遇,鞏固微信x宣傳成果,積極與縣電子商務產業園對接,逐步實現民宿、鄉村客棧、特色農產品網上查詢、預定、銷售。

(四)提升服務水平。大力推進“旅遊人才培訓”工程,進一步開展“百人鄉村旅遊培訓、千名鄉村旅遊創客和鄉村旅遊富民講堂”爲主要內容的旅遊扶貧行動計劃,對鄉鎮分管領導、村級幹部、經營業主和從業人員進行培訓。注重層次和專業細化,強調培訓內容的針對性、實效性、實用性,重點對食品安全、職業道德、服務標準、經營理念等進行培訓。通過職業培訓, 切實提升鄉村旅遊自身服務檔次,改善鄉村旅遊的管理和服務,促進鄉村旅遊服務的程序化、規範化和人文化。充分利用我縣深厚的文化積澱,深度挖掘整理反映民俗風情、民間傳統工藝及宗教文化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將濃厚的文化內涵融入鄉村旅遊中,增加鄉村旅遊厚度,不斷提升我縣鄉村旅遊魅力和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