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開發情況彙報

這次省政協陳主席一行蒞臨我市調研指導,這既是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關懷和支持,也是對我們做好各項工作特別是扶貧開發工作的有力鞭策和鼓舞。現將我市扶貧開發工作情況彙報如下。

扶貧開發情況彙報

一、扶貧開發取得的成效和經驗

從1983年開始,黨和國家將xx確定爲全國最早實施區域規模扶貧的重點地區,在政策、資金、物資等諸多方面給予了傾斜扶持,開展了以“三西”農業建設爲重點的扶貧開發。全市廣大幹部羣衆通過以“治山水、強基儲興科技、調結構”等措施相互配套的綜合治理,使貧窮落後面貌發生了歷史性的改變,於上世紀末提前一年整市基本解決溫飽,完成了由飢貧向基本溫飽過渡的階段性跨越。進入新世紀,全市扶貧開發緊緊抓住國家西部大開發和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建設的良好機遇,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省上關於“一體兩翼”的扶貧開發戰略部署,堅持以農民增收爲中心,不斷創新扶貧開發思路,積極探索扶貧開發模式,着力尋求扶貧開發與小康建設有效結合新途徑,進一步推動了全市重點鄉村經濟和社會的較快發展。2001以來,國家和省上共給xx安排扶貧專項資金7.22億元,有35.43萬貧困人口實現瞭解決溫飽目標,農村貧困人口由2000年底的90.2萬人下降到54.77萬人,佔農業人口的21.38%,扶貧開發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2007年,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組成調研組對全國有關地區專題調研後認爲,xx通過發揮比較優勢,調整產業結構,把小土豆做成了大產業,形成了種草養畜—發展沼氣—沼渣肥田—增糧增收—改善生態的循環經濟模式,初步走出了一條自然條件惡劣地區脫貧致富的成功路子,xx市因此被國家確定爲全國18個改革開放成功的典型地區之一。

(一)整村推進促進了扶貧工作重點鄉村經濟、文化、社會事業綜合發展。進入新世紀,我市將整村推進扶貧開發作爲解決區域貧困和個體貧困並存問題、增加貧困羣衆經濟收入的最有效途徑,共投入整村推進項目資金27941萬元,在396個村實施了參與式整村推進扶貧項目,佔重點村總數的40%,村均扶貧資金投資強度70萬元,已有344個村全面完成了建設任務。通過項目建設,初步解決了項目村行路難、吃水難、上學難、看病難等突出問題;項目戶形成了1項以上能夠穩定增加收入的主導產業;家庭主要勞動力比較熟練地掌握了2項以上種養業適用致富技術,並強化了集科技培訓、計劃生育等爲主的村級文化活動陣地,村級基層組織建設進一步加強,項目村經濟社會得到全面可持續發展,呈現出了良好的扶貧效益。同時,爲適應新時期扶貧開發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有效解決單個村實施整村推進扶貧開發項目的侷限性,從2008年開始,投入財政扶貧資金3676萬元,先後實施連片開發、整流域推進試點項目19個。項目實施區域按照因地制宜、羣衆參與、突出產業、完善機制、持續發展的原則,鄉、村、社各級聯動,準確定位,注重創新,不斷加強資金管理、質量管理和監測管理,在羣衆參與、產業經營模式、基層組織建設等方面進行了探索和創新。初步形成了以機修梯田、等級道路、優質馬鈴薯基地、設施種養業爲相輔配套的綜合開發模式,開發扶貧的聚集效應凸顯,貧困農戶增收環節更加完善,扶貧開發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二)新農村建設試點促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2006年以來,我們以整村推進項目建設爲平臺,積極探索扶貧開發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的有效機制,全力支持和服務新農村試點建設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共爲新農村試點投入扶貧專項資金4143萬元,其中試點前落實整村推進項目建設資金912萬元,整村推進扶貧開發與新農村建設試點相結合項目資金2440萬元,天津對口幫扶資金250萬元,產業化、基礎設施建設等資金40萬元,通過強有力的資金支持,加快了試點村新農村建設步伐。2006年度安排實施的8個試點,於2008年底全面完成了項目建設任務,順利通過了省級驗收。2009年,按照省新農辦和省扶貧辦關於省級第二批新農村建設試點的總體安排和部署,確定隴西縣爲全省新農村建設試點縣,投入扶貧專項資金1000萬元,爲新農村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支撐。同時,投入財政扶貧資金501萬元,加大了對市級6個新農村試點鄉鎮尚未實施整村推進項目的貧困村的扶持力度,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夯實了基矗

(三)產業扶貧拓寬了貧困農戶增收門路。近年來,全市各級黨政部門運用市場思維,按照發揮比較優勢、發展特色經濟的思路,圍繞區域特色優勢凸顯的馬鈴薯、中藥材、畜草、花卉、食用菌等產業,共投入扶貧專項資金近1.5億元,貼息貸款4.8億元,扶持壯大良種繁育實體,建設標準化生產基地,興辦龍頭企業,培育營銷主體,形成了科研機構、民營企業廣泛參與、產加銷協作緊密的產業開發機制,使產業扶貧不斷得到提升和發展。到2009年,全市馬鈴薯、中藥材、蔬菜及全膜雙壟溝播玉米等特色優勢作物種植面積達到570多萬畝,佔農作物總播面積的73.4%,農民人均從特色優勢產業中獲得純收入1672元,佔農民人均純收入2380元的70.25%。其中,馬鈴薯產業已成爲全省乃至全國有影響的主導產業,種植面積316.8萬畝,總產量430萬噸以上,馬鈴薯脫毒種薯良種應用率提高到50%,馬鈴薯良種應用率提高到94%,人均從馬鈴薯產業獲得收入596元。xx已成爲全國三大馬鈴薯主產區之一,成爲全國重要的馬鈴薯加工基地、鮮薯銷售基地及全國最大的脫毒種薯生產基地。

(四)勞動力轉移培訓增加了貧困農戶現金收入。全市各級黨委、政府和扶貧部門始終把發展勞務經濟作爲加快脫貧致富步伐的一項戰略性措施來抓,緊緊圍繞把勞務輸出培育成一項大產業的總目標,大力推行培訓、就業、維權“三位一體”的培訓輸轉模式,有力促進了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發展。2009年,全市共輸出城鄉勞動力60.51萬人,創勞務收入38億元,勞務收入佔到了農民人均純收入的59.4%,在農民增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其中,扶貧工作重點鄉村每年培訓輸轉技能性貧困勞動力1.3萬人,年均創勞務收入6500多萬元,戶均勞務收入達到了5000元。2007年以來,按照由短期常識培訓向中長期技能培訓轉變,由粗放的勞動力培訓向精細的技術培訓轉變,由鬆散的輸出就業向穩定的基地就業轉變的“三個轉變”思路,着力提升貧困勞動力培訓輸轉層次,依託xx職專、xx衛校、臨洮農校等16傢俱備職業教育資質的`基地,加大了對全市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兩後生”的專業技能培訓和組織輸轉,共招收貧困家庭“兩後生” 7923名,已有3264個貧困家庭子女接受了良好的職業技能教育,並穩定就業,實現了培訓輸轉一人,脫貧致富一家的目標。

(五)社會幫扶形成全社會共抓扶貧開發的格局。xx的發展,離不開黨中央、國務院以及甘肅省委、省政府的關心支持,也離不開各級幫扶單位的傾力幫助和支持。中央各定點幫扶單位全國婦聯、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民生銀行等中央國家機關、天津市六縣(區)以及全省31個省直黨政機關、事業單位都堅持在xx最貧困的鄉村送技術、送物資、送資金、送信息,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幫扶,加速了xx解決溫飽的步伐,爲xx經濟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據統計,2001年以來,各級幫扶單位先後爲xx幫辦實事5635件,捐贈資金達20038萬元,物資折價10706萬元,其中中央、國家機關捐助資金14858萬元,捐物折價6938萬元;天津市六縣(區)捐助資金3167萬元,捐物折價2567萬元;甘肅省省直及中央駐甘單位捐助資金2015萬元,捐物折價1201萬元。

(六)扶貧互助社建設創新了扶貧資金管理使用機制。2006年以來,按照“民有、民用、民管、民受益”的原則,我們把貧困村村級發展互助資金作爲推進扶貧開發可持續發展,提高重點村發展能力,彌補貧困戶發展生產資金不足的主要措施,積極探索、不斷完善互助資金規範運行和使用監管新機制、新模式,重點村村級發展互助資金運行良好。目前,全市共在7縣(區)的45個村開展扶貧互助社試點,其中中央試點10個,省級試點35個。截止目前,全市互助資金總量達到747萬元,其中投入扶貧專項資金534.5萬元,農戶自願入股158.3萬元,其它資金54.2萬元。加入互助社的農戶已達4640戶,佔試點村總戶數的45%,其中貧困戶2780戶,佔試點村貧困戶總數3435戶的80.9%,共組建扶貧互助社259個,互助資金管理人員達158人。

(七)“兩項制度”有效銜接試點探索了扶貧方式向“兩輪驅動”轉變的新方式。2009年初,漳縣被確定爲國家、省上開展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和扶貧開發政策“兩項制度”有效銜接試點縣以來,我們認真貫徹落實國扶辦、民政部《關於開展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試點工作的通知》及全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試點工作會議精神,把這項工作作爲一項政治任務和民心工程,積極謀劃、認真組織、大膽探索,確保了試點工作的順利開展。全縣共識別出貧困人口7.19萬人,佔農村人口的38.04%,高出監測貧困人口數12.4個百分點,其中,扶貧對象6.35萬人,佔農村人口的33.6%;低保對象4.77萬人,佔農村人口的25.2%。在低保對象中,扶貧和低保交叉有3.99萬人,佔農村人口的21.1%;喪失勞動能力的有0.84萬人,佔農村人口的4.4%。對識別出的貧困人口的各類信息數據已錄入低收入戶管理系統。縣上已將3.4282萬人納入農村低保範圍,落實低保救助資金1823.21萬元,人均月救助44.32元,剩餘1.3418萬人隨今後的低保擴面逐步落實救助措施;已落實扶貧資金241萬元,在整村推進、產業開發、勞動力輸轉培訓等開發項目中,對已識別的0.12萬戶0.54萬個低收入扶貧對象落實了扶持措施,戶均扶持強度達到了2000元以上。對尚未得到扶持的1.29萬戶5.81萬個扶貧對象,縣上正在依據年度項目扶持規劃,逐步落實扶持措施。

認真總結、回顧新世紀以來全市扶貧開發工作取得的成效,主要得益於以下幾個方面:

——國家支持、領導重視,是扶貧開發取得成效的保障。我市的扶貧開發工作之所以取得了巨大成就,最關鍵還是得益於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並且得到了省內外、社會各界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市上四大家領導都建立了聯繫縣制度,四大家領導經常深入聯繫縣指導、協調落實各項工作,確保了扶貧開發工作的順利進行。同時,建立了各級黨委、政府有關部門對口定點幫扶制度,有力地推動了扶貧開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