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教學反思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是六年制國小語文人教課標版教材六班級下冊第五單元中的課文,這是一篇精讀課文,屬於議論文。課文題目“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就是課文的主要觀點,課文主要用三個事實論述了只要善於觀察、不斷髮問、不斷解決疑問,鍥而不捨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現真理。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科學發現的一般規律——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從而感受、領悟到見微知著、獨立思考、鍥而不捨、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二是學習課文用具體事例說明觀點的寫作方法。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教學反思

  【反思範文一】

課文的題目是“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這句話既是課文的標題,也是課文的主要觀點,文章結構清晰,論證觀點的幾個小故事引人入勝,用事實論述了只要善於觀察,不斷髮問,不斷解決疑問,鍥而不捨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現真理。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能從具體事例中正確理解“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並學習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事實說明一個觀點。教學完本課後,綜合同事的意見的自己的感受,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反思。

一、緊抓事例,理解觀點,感悟精神,能舉一反三,對課文的學習落到了實處。

爲了論證“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這一論點,文中運用了洗澡水的漩渦,紫羅蘭花的變色,睡覺時眼珠的轉動三個事例,他們寫法很相似,因此在學習這三個事例時,我把重點放在第一個事例“洗澡水的漩渦”上,先理清這一段的結構,再抓住“謝皮羅緊緊抓住這個問號不放,進行了反覆的實驗和研究。”這句話反覆引讀體會謝皮羅不斷髮問、不斷探究的精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爲後面的教學打下了基礎。隨後,我指導學生自己學習餘下的兩個事例,發現其與第一個事例的相同點,給學生充分自讀自悟的時間,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圈畫、思考,讓學生真正地成爲學習的主人。接着,我引導學生把視野放到課外,想想還有哪些類似的事例能證實課文的觀點,學生的思維被充分調動起來,紛紛說出了萊特兄弟發明飛機、瓦特發明蒸汽機、魯班發明鋸的故事。

二、以“?”拉直變成“!”爲本堂課的主要線索,一步一步引導學生理解了“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

整堂課,一個個大大的問號貫穿於每一個教學環節,教學過程中我有意識的引導學生留意每一個事例中的發問,緊緊扣住了課文的論點,板書也非常直觀的突出了課文的觀點。

三、文體特徵十分突出。

這是學生學習到的第一篇議論文課文,因此讓他們對議論文的突出特點應該要有所瞭解,我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髮現議論文“觀點明確”、“事證有力”、“邏輯嚴謹”這三個特點,並板書在黑板上,讓學生印象深刻。

四、讀寫結合,關注學生對知識的運用。

這堂課的目標之一就是“會用具體事實說明一個觀點”,在學生學習課文、瞭解議論文的基本特點的基礎上,我在課堂是進行了小練筆:用具體事實說明一個觀點。“功夫不負有心人”“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團結就是力量”……但是我考慮到課堂上寫一篇文章是不合實際的,因此我指導學生寫提綱——“我的觀點”“所選事例”“我的結論”,讓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方法。

五、在細節上還要注意。如:在學完科學家的精神之後,應用激勵性和啓發性的語言鼓勵學生在生活中注重觀察,敢於發問爲今後找到真理作好準備。課堂上大的流程很流暢,但是具體的環節裏問題有些細碎、繁多,學生學起來可能會覺得有些緊迫。

  【反思範文二】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是第五組課文的第三篇。課文的題目是“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這也是課文的主要觀點。課文主要用事實論述了只要善於觀察,不斷髮問,不斷解決疑問,鍥而不捨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現真理。

課文寫得非常條理:先是開門見山提出觀點: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本身就是真理。再運用三個事例證明觀點。最後總結全文,重申觀點。這麼簡單,什麼都一目瞭然,好像沒什麼可講的,我犯愁了。可細細讀來又覺得應該讓學生明白的太多了。司空見慣、追根求源、見微知著等詞語要理解,課後兩個重點句子要體會,還有三個科學發現的故事該怎樣講……時間緊迫,我真的犯愁了,我開始懷疑自己的選擇。但是我天生有一種不服輸的勁,我不相信自己講不了這種課文。我想:要本着化繁爲簡,突出重點的原則來設計教學。

設計問題是最難的。經過細緻地鑽研教材,我設計了三個問題:1、“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是什麼?從中你體會到發現真理的必備條件有哪些?2、課文中三個事例不同於一般記敘文中的故事,它們的作用是爲了具體說明作者的觀點。想想這三個事例如何有力地證明了作者的觀點?(注意事例的選擇與敘述)你還能補充這樣的事例嗎?3、勾畫課文中對你有啓發的句子,可以讀給同學聽,如有別的啓發說給同學們聽。第一個問題我覺得設計得很好,是我引以爲驕傲的。這個問題不僅把課文中三處含義深刻的句段聯繫起來了,而且爲第二個問題的'解決也做好了鋪墊。這個問題還注重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思考、提煉、總結、昇華,有效地訓練了學生的思維。從課堂上學生的表現來看也達到了預期目的。第二個問題的設計我認爲也突出了教學重點,但是在教學中浪費了很多時間。其實,只要讓學生尋找到事例爲證明論點服務這一點就可以了。由於此處浪費了時間,學生的補充事例過得比較簡單,沒有讓學生在實踐中真正懂得這一道理。

總之,對這一課的教學我還是比較滿意的。我更堅信,不管哪一類型的課文,我都能講好。

  【反思範文三】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是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科學精神”中的一篇精讀課文,屬於議論文。國小課本里的議論文在這篇課文之前還有一篇是毛澤東主席的《爲人民服務》,但《爲人民服務》是議論文中作爲政論和演講文體的代表,閱讀起來要難得多。而這篇課文的屬於標準的議論文,簡單易學,所以在教學時我把這一課提前教學,爲學生初學議論文降低難度,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結合課文,我把教學的重難點放在兩個方面:一是能從具體事例中正確理解“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二是瞭解議論文的形式,學習議論文用具體典型事例說明觀點的方法。主要通過四個環節來突破教學重難點:一是找出觀點,理解觀點;二是學習事例,體會涵義;三是探究結論,揭示含義;四是點明寫法,隨文練筆。一節課上下來,從指導學生讀文到仿寫,我感覺學生對於議論文這種文體的認識還是達到了預期目標。

在指導正確理解課題的含義上,在讀文過程中,對於文中引用的三個事例,學生一讀就懂,我以學生的自學爲主,然後通過填表檢查讀書效果。然而對於科學家們從“疑問”到求得“真理”的過程的複雜性,卻缺少深層次的理解。有些重點的語句,學生讀書時只是從文字表面滑過去,需要教師的引導,學生纔會關注。教學中,我設置問題:看來真理就在我們的身邊。老師想問一問,你發現了真理嗎?爲什麼我們很多人都不能發現真理,這就說明真理的發現也是有條件的,那麼科學家們憑藉着什麼在這漫漫的科學長途中尋找到真理的呢?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語句,在品讀中領悟到“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深刻含義,體會和感悟見微知著、善於發問、不斷探索、獨立思考、鍥而不捨的科學精神,突破了教學難點。

通過上課,我也發現自己教學中還有很多地方不足:一是通過讀寫仿寫,學生對議論文的結構形式有了瞭解,但是議論文的語言形式上的特點,如較多地採用假設、條件關係的句式來表述,自己也忽略了。二是在練筆的設計上沒有層次,兩個小練筆都由我寫了開頭結尾。三是一個不良的習慣,有時講着講着就比較急着替學生說出來,習慣性擔心學生說不好。在以後的教學中還應不斷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