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雞教學反思

《母雞》是老舍先生所寫,描寫了作者對母雞的看法的變化,表達了對母愛的讚頌之情。下面本站小編帶來母雞的教學反思,希望能對大家有幫助,更多內容歡迎關注應屆畢業生網!

母雞教學反思

母雞教學反思1

《母雞》,這是老舍另一篇膾炙人口的佳作,課文以作者的情感變化爲線索,前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進行第二次執教時,我按照作者的寫作順序來學習,這樣有助於梳理文章的感情脈絡,也容易讓學生如情入境,對文中的“雞”母親產生肅然起敬的感情。在學習本文時,我提出“作者開始對母雞的情感是什麼?從哪看出?後來發生的什麼變化?從哪兒看出來?”以這一問題引導學生去理解課文內容,從而自然而然的引導學生體例到母愛的偉大。在理解“不敢”的“敢”字理解上,我強調在板書上,故意留出空格,讓學生產生疑問,然後揭示出“不敢”,這樣學生印象會更爲深刻,在理解“不敢”詞語的理解時,順勢帶出“一位母親必然就是一位英雄”,緊接着,從課外蒐集一些有關於描寫母愛的文章,再讓學生說說你們的母親愛你的事例,學生在深深感動時候也能用語言表達出生活中母親對他們的無私的愛,但學生並不能深刻地認識父母對自己的愛,這是當代獨生子女思想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我們在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時,應多進行思想方面的引導,教育。

我在引導學生重點感悟了母雞的母愛後,讓學生比較老舍寫的《貓》和《母雞》在寫法上各有哪些特點。在比較欣賞後,讓學生進行改寫,帶着對母雞的喜愛之情來寫一寫,隨機出示老舍描寫“貓”中的語句,讓學生進行仿寫,這一設計,我認爲是本節課的亮點,突出了愛的主題,讓學生從感悟文本走向自己的生活體驗,很有必要。

在課文的結尾,我推薦給學生的一些寫母愛的課外閱讀文學,比如,屠格涅夫的《麻雀》、普里什文的《柱子上的母雞》、列那爾的《母雞》等,這樣不但引起了學生的興趣,而且增長了學生的課外知識使得語文學習從課內走向課外,體現了語文學習的開放性

  母雞教學反思2

今天在四年二班又講了《母雞》一文,講完課後,感想頗多。

都說語文課堂應該充滿了朝氣與樂趣,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學中,不但要引導學生理解本課的重點、難點,還要讓他們體會作者老舍對母雞的讚歎、敬重之情,由此及彼,又引出母愛這一永恆的話題。

《母雞》是篇略讀課文,內容淺顯,學生很容易理解課文的內容,重點是要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感受母雞偉大的母愛。教學中我先讓同學們淺談了他們對母雞這一動物的看法,他們有的人認爲母雞的叫聲十分惹人討厭,有的人認爲母雞是很負責任的,它們要照顧小雞,還有的同學認爲母雞是偉大的,就像我們的母親一樣,無微不至的關懷着我們。接下來,我又引用了明代詩人王淮的詩句:

母雞喈喈領七雛,且行且逐鳴相呼。

兩雛依依挾母腋,母力已勞兒自得。

兩雛啾啾趨母前,有如嬌兒聽母言。

兩雛唧唧隨母后,呼之不前不停口。

一雛引首接母蟲,兒腹已飽母腹空。

嗟爾愛雛乃如此,不知爾雛何報爾。

讓學生在談談對母雞的看法,他們就體會到了母雞作爲一個母親的偉大和盡職,這樣就可以自然而然的過渡到本課的學習中,那麼作者筆下的母雞和詩人提到的母雞一樣嗎,會有哪些不同呢,一步步引導學生,自然而然的感悟作者對母雞情感的變化。

母愛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古今中外,有許多的著名作家都對她進行了讚頌。老舍先生本十分反感、厭惡母雞,然而當它孵了小雞,成了一位母親後,也不由得對母雞讚賞起來,並肅然起敬。

教學中我力爭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享有個性化的、自由的發展空間,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同時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及基本能力的訓練,力求兩者的和諧統一。

教學中,我還抓住重點句來理解作者對母雞的感情:討厭到不敢討厭,再切入課文抓住重點句學習,理解作者討厭母雞是因爲母雞的無病呻吟,欺軟怕硬和拼命炫耀。最後解決爲什麼用“不敢”,讓學生體會到,因爲母雞的辛苦、勇敢、慈愛、負責,所以作者敬佩母雞。

  母雞教學反思3

《母雞》是一篇自讀課文,教學參考書上提示重點是引導學生自讀自悟,體會母愛的偉大。我備課時閱讀了教材,發現這篇課文在寫法很明顯是先抑後揚,作者抓住對母雞前後感情不同來寫,於是我把教學重點改爲:1、自讀課文,體會作者對母雞的感情有什麼變化,兩種不同的感情你分別從哪些句子的描寫中體會出來。學生自讀後很快都完成個內容。2、抓住個別有特色的句子,引導學生品讀,感悟作者的寫法,如:“發現了一點兒可吃的東西,它咕咕地緊叫,啄一啄那個東西,馬上便放下,讓它的兒女吃。”這個句子,學生找出了作者抓住母雞的動作“叫,啄,放”體會出,除了描寫出母雞對兒女的愛,還看出母雞非常的細心。學生體會到抓住動作描寫的好處。

這節自讀課文抓住一個主要問題,讓學生品讀課文思考,再體會這篇課文在寫法上一二個有特色,值得學習的地方,讓學生學習體會。抓的點不多,但在課堂上感覺效果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