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教學反思2015範文

  【第一篇】

孔乙己教學反思2015範文

在設計這節課的導入時,我就特別想能很快的吸引學生們的眼球和好奇心,畢竟 《孔乙己》這篇文章時代久遠,我們較難體驗當時的社會環境以及它給人們帶來的創傷。 可見,這一點我還是做的蠻不錯的!

當然本節課我是追求三維目標逐步實現,通過幾個問題的設計,反覆強化, 學生閱歷較淺,他們思想還是較單純的,對事情的認識往往停留在表面,很少去剖析它深刻的內涵。所以通過分析 文章具有代表性的幾類人物,並分析他們各自的特點,進而更好的引出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圍繞孔乙己這個主要人物進行充分分析和討論,使學生學得實,學得活。

所以在問題的設定上,我做到了問題的層次性,我認爲,問題的設計是推進教學層次,開展自主學習,達成教學目標的有效途徑。而設計這些問題,是爲了引導學生從哪些角度去學,用什麼方法學,學到怎樣的程度。

之前我把本節課的生字詞搬到課堂上花費大量的時間來共同解決,顯然這是浪費時間的表現,所以在王老師給我的精心指導下,我學會了在課堂上如何駕馭時間,合理安排好生字詞的解決方法。這樣能更好的安排下面的課程,充分利用課上的40 分鐘。

但是這節課的不足之處,就是學生對文本的掌握還不是很到位,不能很快的抓住要點,也許是學生的預習不到位,也許是給學生的自讀時間過短,也許是學生對文本理解的不夠透徹,所以,在這方面我會多多改進完善。相信通過學生和老師的`共同努力,我們的課堂也會更加的精彩!

  【第二篇】

《孔乙己》是小說經典篇目。關於教學設計過緊與過鬆的問題還在困惑着我:過緊就會限制學生的課堂生成,學生只能跟着教師走,有控制的痕跡;過鬆就會導致自由散漫、左右出擊的被動局面,並由此導致學習的低效和思維的浮淺。到底怎樣做纔是恰當的平衡?

爲此,我拋除了腦海中所有的成見,與文章“坦誠相見”,一讀彷彿見其人,二讀彷彿有所感,三讀彷彿有所悟,但只是“彷彿”而已,面對經典,有時我會窒悶無語,大約這就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情形吧。後來一則材料進入了我的視野,據孫伏園說,他曾聆聽過魯迅自己講述他創作《孔乙己》的動機,“作者的主要用意,是在描寫一般社會對於苦人的涼薄”。讀此句,如甘露入心;品此語,似醍醐灌頂。

可是於教學而言,“意會”僅僅是第一步,我還必須要“言傳”,教師永遠做不了孤膽英雄,因爲教師的核心任務是指導着學生去奪取全面的勝利。如何“言傳”呢?我想第一步還是要通過豐富多彩的形式帶領學生穿越時空,引導他們積累大量的感性認識——孔乙己苦在哪兒?社會怎麼薄涼的?於是授課過程中以情境再現爲目的有了大量的演讀、模擬,這個過程中注重了課文的朗讀與語言的品味,並順勢對語言文字背後的“語言”進行了必要挖掘。爲幫助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在教學設計的適當位置設置了幾個“觸發點”,一是導入,暗示科舉制度,二是認識咸亨酒店的酒客的等級,三是體會丁舉人與孔乙己同是讀聖賢書同樣形成了扭曲人格,四是讓學生思考作者吶喊什麼。就課堂效果而言,在品語言、現情節的過程中,學生由“笑”轉爲“不笑”,現場由“快活的空氣”轉爲“肅穆的氣氛”。

課堂上學生積極參與,表現出色。當然,缺點也是有的。畢竟學生對那個時代是陌生的,因此學生對於人物形象、主旨的把握還是稍有欠缺的,教師在引導時要耐心細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