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期會考試測試質量分析

本次試卷按照國中語文課程標準和一些會考題型編制,試題考查的知識、技能符合課程標準和教材的要求,試題的立意體現了課程標準的教育理念。現將這次考試情況和質量分析如下: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期會考試測試質量分析

一、考試情況:48人蔘考,人均分46.84,最高分85,最低分11,及格率爲0。

二、考卷與考情分析:

本次九年級語文期會考試測試卷總分150分。分三個大題:第一大題是基礎知識;第二大題閱讀理解;第三大題是作文題。該試卷知識涵蓋面較廣,試題設置難易適中,全面考查了學生的語文素養。閱讀材料的選取,具有典範性,文質兼美,富有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 從考試的成績來分析,第一大題中學生對積累和運用掌握不紮實,失分較多。失分較嚴重的是古詩文的理解背誦,大多數同學對題意的理解難以下筆,即使下筆也未談到要害之處,可見此類題還需多訓練;第二大題閱讀分析題佔42分之重,得20分以上的11人,得10分左右的佔半數,還有極少數更低的,情況很是不妙。分析原因是:(1)審題不仔細,如需要從兩方面回答問題的題,很多同學只答了一個方面,有的甚至很簡單的問題沒看清楚就做了與題目要求相反的答案。(2)回答問題“拈輕怕重”,無頭無尾的回答或“高度概括”。

(3)語意表達欠通順和準確。部分同學能理解文意,但在回答問題時,前言不搭後語,典型的心明口不明。(4)閱讀分析的能力低下,

全班有6個同學讀不懂文意,答題東扯西拉,答非所問,有個別同學的答案讓人看了啼笑皆非。第三大題是作文,請以“在 中學會 ”爲話題作文。全班優秀作文只有兩三篇,很多同學沒有把握好題意,作文的感覺不是很認真,構思簡單粗糙,下筆隨意。主要問題有:中心不突出,泛泛而談;結構混亂,行文無章;語言枯燥,無感染力;書寫不規範,卷面不整潔。

三、下一階段教學打算:

一是要進一步夯實語文基礎知識,紮紮實實的搞好常規教學,注意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

二是要交給學生閱讀的技巧,特別是現代文的閱讀,無論是精讀還是泛讀,訓練學生通過概括文章或片段的內容來把握文章的主旨,訓練的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抓住關鍵詞或關鍵段進行推敲,從而理解文意。

三是作文教學要堅持審題訓練,要進行定格訓練,同時鼓勵學生多觀察生活,注意細節,思考人生。

2015年11月4日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期會考試測試質量分析 [篇2]

一、考試情況:

參考人數:33人,試卷總分:100分,平均分:60分,及格率:70%,最高分:80分,最低分:27分。

二、考卷與考情分析:

本次語文期會考試測試卷總分100分。分三個大題:

第一大題是基礎知識;第二大題閱讀理解;第三大題是作文題。該試卷知識涵蓋面較廣,試題設置難易適中,全面考查了學生的語文素養。閱讀材料的選取,具有典範性,文質兼美,富有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

從考試的成績來分析,第一大題中學生對積累和運用掌握不紮實,失分較多。失分較嚴重的是古詩文的理解背誦,大多數同學對題意的理解難以下筆。第二大題閱讀分析題失分多,還有極少數得分極低,情況不容客觀。分析原因是:

1、審題不仔細,如需要從兩方面回答問題的題,很多同學只答了一個方面,有的甚至很簡單的問題沒看清楚就做了與題目要求相反的答案。

2、語意表達欠通順和準確。部分同學能理解文意,但在回答問題時,前言不搭後語,典型的心明口不明。

3、閱讀分析的能力低下, 全班有個同學讀不懂文意,

答題東扯西拉,答非所問,有個別同學的答案讓人看了啼笑皆非。第三大題是作文,請以“我渴望得到——”爲話題作文。全班優秀作文只有兩三篇,很多同學沒有把握好題意,作文的感覺不是很認真,構思簡單粗糙,下筆隨意。主要問題有:中心不突出,泛泛而談;結構混亂,行文無章;語言枯燥,無感染力;書寫不規範,卷面不整潔。

三、努力方向

1、要打牢語文基礎知識,紮紮實實的搞好常規教學,注意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

2、要教給學生閱讀的技巧,特別是現代文的閱讀,無論是精讀還是泛讀,訓練學生通過概括文章或片段的內容來把握文章的主旨,訓練的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抓住關鍵詞或關鍵段進行推敲,從而理解文意。

3、作文教學要堅持審題訓練,要進行定格訓練,同時鼓勵學生多觀察生活,注意細節,思考人生。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期會考試測試質量分析 [篇3]

全卷依綱扣本,難易適中,無怪題偏題出現。題量,題型和近五年的會考試卷(或水平測試)一致。這也體現了出卷者確實把握了人教版教材和近兩年的曲靖市國中語文學業水平測試考綱。這也是近幾年難得的適合九年級語文上期末教學質量檢測一份難得的試卷。也體現了出題者的認真態度,紮實的語文基本功以及對語文教材的紮實研究。

一、試卷結構:

本考卷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全面考查學生的語文素養,力求切合教學實際,值得一提的是,本試卷在注重語文基礎積累的同時,加大了對語言運用能力的考查力度,強調了語文課程與社會生活的聯繫,注重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展示了新課程改革的方向,同時也指明瞭會考複習的方向。試卷滿分爲120分,共有四個版塊:

第一題:語言積累與運用(共20分)

第二題:語文綜合運用(共6分)

第二題:閱讀賞析(共44分)

第三題:作文(50分)

二、試題特點

本試題嚴格執行大綱要求,同時又能體現“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髮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的新課改理念。

從語文學科的基本特點出發,從國中語文的`實際出發,穩求有變,變在有新,深化了語文考試改革。試題有以下幾個特點:

1、更加註重能力考查,着重考查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注重對文章整體的感悟能力、分析能力和評價欣賞能力的考查。作文命題寬中有嚴,既打開了學生的作文思路,又便於閱卷人員把握分值。

2、擴大思維含量,注重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考查。全卷題型以主觀題爲主,加強對語言感悟能力和語言文化素養的考查。主觀題允許合理的不同答法,探索開放性試題,鼓勵個人創思。

3、貼近社會,貼近生活,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強調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統觀試題,感性和理性完美統一,更趨向人文化、體現的是人性美。學生在答題的過程中無疑受到一次思想教育和情感的陶冶。如《腳下的流沙》

三、得分情況分析

我校304個學生參加了此次測試。其中最高分115分,最低分41分,總平91.37分。

四、對學生答題情況的分析

第一部分積累與運用。

1、答案D。A、聒(guō);睿智(ruì)i u 並列標在後;B、味同嚼蠟(jiáo);C、旁騖(wù);

2、答案B。格物致知。志,應爲“知”。

3、A、“炙手可熱”【釋 義】炙:烤;字面義是:手一挨近就感覺熱,比喻氣焰很盛,權勢很大。[糾正]這個成語是比喻權勢大、氣焰盛,使人不敢接近,千萬不要望文生義成某樣事物很熱或是很搶手,而是一個“燙手山芋”摸不得,應改

爲“世人矚目”。B、“走投無路”【解釋】投:投奔。無路可走,已到絕境。比喻處境極困難,找不到出路。C、“鱗次櫛比” 鱗次櫛比:櫛,梳篦的總稱。像魚鱗和梳子齒那樣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來形容房屋或船隻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齊。出處:《詩·周頌·良耜》:“獲之挃挃,積之粟粟。其崇如墉,其比如櫛。;南朝宋·鮑照《詠”

史》詩:“京城十二衢,飛甍各鱗次”。形容書是不恰當的。D、“袖手旁觀” 袖手旁觀,把手籠在袖子裏,在一旁觀看。比喻人置身事外、不幫助別人。多指看到別人有困難,不幫助別人。出自唐·韓愈《祭柳子厚文》。參考答案爲D值得商榷。當然,相對而言。D 稍顯恰當。

4、A、缺主語,應該刪去“使”;B、兩面對一面;D、“傾聽”和“面容”搭配不當。

5、A、按起霧、霧停的順序。

6、應把爪哇國改成慧駰國

第七小題,考查的是古詩詞默寫,學生背誦較好,得分率較高,以後還得繼續發揚。

第八、九小題考察的是綜合實踐,閱讀材料,把握依據,得出方法。

第三部分閱讀題,是由課內詩詞賞析、文言文閱讀和現代文閱讀三部分組成。 課內詩詞賞析《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文言文部分,考的是課內《出師表》,考試之前我們將課內重點文言文和古詩詞作爲了重點複習,課外文言文則採用的是學生自由複習,沒有進行系統講解,這樣造成了學生的部分失分,從中也可以看出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較差,老師絕不能放鬆,還必須認真仔細。閱讀爲說明文《溫柔“殺手”暖寶寶》和散文《腳下的流沙》

第四部分考察的是作文。一篇命題作文《你是我生命的綠》,作文本身難度不大,對於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相對薄弱的同學來說難度就大了。二是給材料作文,結合給出的材料是能把握主旨有話可說的。

從考試情況看:學生之間的差距很大,好的文章言辭流暢、精彩、嚴謹,旁徵博引讀書必定很多,字跡也漂亮、工整;而差的主題確立有誤,甚至還有的學生根本沒有主題;而且發現許多學生的“文體觀念”很淡薄,基本技能缺失;還有不少學生似乎在考前死背一些範文,作文中雷同的、模仿的層出不窮,這種作文得分也較低。同時,卷面的差異也是很大的,因而一定要加強練字。

五、反思

1、轉變觀念,指導學生在運用中積累語文知識

老師們普遍認爲語文知識教學在基礎教育階段仍是十分必要的,要把握好一個“度”,在學生的頭腦中構建一個完整嚴密的知識體系,關鍵是要找準知識教學的突破口,找準課堂知識教學與會考知識考查的結合點,注重源於學生的語文知識資源,注重生活中語文知識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提高學生對語言現象和敏銳的洞察力、理解力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2、加強學習指導,培育學生良好的語文習慣

“播種一種習慣,收穫一種命運”,可見習慣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意義。語文學習習慣應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語文學習的行爲習慣:如認真書寫的習慣、查閱工具書的習慣、誦讀的習慣、做讀書筆記的習慣等。另一方面,是語文學習的思維習慣,如獨立思考的習慣、推敲感悟語言的習慣、敢於質疑的習慣等,這些習慣重在引導培養,培養學生思維習慣的過程也是培育學生良好思維品毛質的過程。只有養成了這兩種習慣,才能變被動接受式學習爲主動探索式的學習,語文教學纔會達到“不待教師教,學生自能學”的境界。

3、遵循閱讀的規律,避免純技術性的操練

閱讀教學要努力培養學生的整體感知能力、語言感悟能力及初步鑑賞文學作品的能力,且不可以純技術性的操練代替學生的獨立思考,且不可肢解文章,打破閱讀教學的整體性原則,這樣學生勢必讀不出文章的情味來。閱讀就是要回歸

文本,要帶領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培養閱讀的能力,使學生學會怎樣品味語言,怎樣捕捉文字背後的隱含信息,怎樣揣摩文本中那些“重要的暗示或提示”,怎樣獲得審美的愉悅,怎樣對文本作出既富有創造性又符合文本實際的解讀。

4、立足學生的真情體驗,搞好當前作文教學改革

新的課程標準呈現出新的作文取向------“生活作文”、“個性作文”,即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生活,認識生活中的現象,抒寫生活的感悟。

2015年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