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數學反比例教學反思彙總

  《反比例》教學反思範文_篇一

《反比例》一課是冀教版六年級下冊教學內容,在教學《認識正比例》的基礎上的認識,因此在教學設計上,分爲如此四步:第一,先從複習正比例開始,複習成正比例的條件和特點,讓學生了解必須要有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擴大,另一種量也隨着擴大,兩種量之間的比值一定。第二,通過反義詞,引入反比例。第三,通過三個情境,讓學生了解反比例的意義以及特點,A、分別是加法表中找和是12,乘法表中找積是12;B、路程一定,速度與時間的關係;C、果汁總量一定,分的杯數與每杯的果汁量的關係。讓學生自己總結出反比例的意義和成反比例的條件:都有兩種相關聯的量,其中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着變化,並且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乘積是一定的。第四,在學生理解反比例意義的基礎上,讓學生嘗試判斷給出的兩種量,是否成反比例。

六年級數學反比例教學反思彙總

  上完以後,有一些想法,記錄下來:

第一、在教學的過程中,能注意生活與實際的相結合,能通過生活中的四個情境引導學生理解反比例,讓學生容易上手,也容易去判斷。

第二、在引入反比例的時候,能引用語文知識中的“反義詞”的引導,讓過度自然,學生學習興趣濃厚。

第三、注意了首尾的呼應,在學生掌握了反比例的特點之後,讓學生切實去判斷兩種量是否成反比例,做到理論用於實際,然後再回顧課前所全的兩個表,和12的表和積12的表,讓學生去判斷這兩個表中的量是否成反比例,讓學生有一個首尾呼應的感覺,使課堂條理清晰,一氣呵成。

  下面說說不足之處:

第一、在教學中,我覺得讓學生動手、思考的時間、環節還是不夠,沒有給足時間讓學生去自己想,自己做,自己探索,一直都是老師扶着走,感覺有點放不開。

第二、在提問的方面,兼顧了前面的學生,沒全面考慮後面的學生,讓人有一種顧此失彼的感覺,關注學生,應該關注全班,不能只顧前面的。

我有一點還值得反思的是:

在教學的設計上,條理已經很清晰,思路很明確,但感覺還是有點不夠活,如果讓學生自己來設計問題,讓學生互相提問題,編問題,讓學生自己來探索,自己去提問,自己去發現,我想,這樣的教學,纔是我所想要的教學效果,也纔是更深一個層次的教學,更專業一些的境界,所以,在現在的教學思路,教學模式上,再來一些變化,更加放手讓學生去做,我想效果一定會更好。

  《反比例》教學反思範文_篇二

《反比例》是北師大版數學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反比例》第一課時內容。本節課的內容是在認識了相關聯的量和正比例意義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要求緊密聯繫學生已有的生活和學習經驗,設計系列情景,讓學生體會生活中存在大量相關聯的量,它們之間的關係有着共同之處。從而引發學生的討論和思考,並通過對具體問題的討論,使學生認識成反比例量以及反比例在生活中的廣泛存在。利用反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相關聯的量是否成反比例,利用反比例解決一些簡單的生活問題。通過教學,我有以下幾點的體會:

  一、對教材內容安排的思考及處理

課前在教研時,主要對北師大版教材中第31頁的內容進行了研討,探討了教材呈現的目的和教師在使用教材時該怎麼更好地處理。而我主要是這樣處理的:通過對兩個表格的觀察,引導學生髮現他們共同的特點:一個數隨另一個的變化而變化,並且是一個數增加,另一個減少。但兩個表格中兩個量的變化規律不同,表(1)是兩個加數的和變不變,表(2)是兩個因數的積不變。這樣學生在引入、學習、練習中不斷深入去讀懂這兩個表,充分利用教材,感覺到“反比例”的特點及意義的學習更水到渠成了。

  二、構建探究式學習方式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課堂教學中,我最大限度地給了學生自由活動的時間和空間,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組織學生合作學習,討論、分析,在小組研究過程中,學生們各抒己見,一邊分析,一邊判斷,一邊對比,學生自己弄清了成反比例的兩種量之間的數量關係,初步認識了反比例的涵義,體驗了探索新知、發現規律的樂趣。在這一環節中,學生分析、比較、綜合、判斷、推理等多種能力的培養和提高也就不言而喻了。

當然,這節課也存在着有待改進的地方,在教學中,我覺得讓學生動手、思考的時間、環節還是不夠,沒有給足時間讓學生去自己想,自己做,自己探索,一直都是老師扶着走,感覺有點放不開。

  《反比例》教學反思範文_篇三

《反比例》是北師大版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反比例是在學習了正比例跟正比例的圖像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是讓學生了解反比例的意義並學會如何判斷兩個量是否成反比例。因爲學習過正比例,反比例的意義理解並不太困難,但是如何判斷兩個量是否成反比例就是學習難點,因爲學生經常會把正比例跟反比例混淆。本節課的學習重難點就是讓學生學會如何判斷兩個量是否成反比例。

結合學校開展的有效教學模式的探究,本節課主要是根據有效教學的流程來開展教學,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有學生自學、小組合作、學生合作展示、師生概括、鞏固練習等。在教學中,突出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突破本節課的重難點。在學生自學過程中,大部分學生能根據自學思考題閱讀課本,並找出答案。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輪流發言,認真傾聽,遇到不會的互相討論解決問題,小組合作學習效果是理想的。平時訓練學生如何發言,如何講述題目較多,在學生展示方面,學生上來會先讀題目,然後進行分析,再講解答過程,雖然對反比例的概念仍不太熟悉,不過整體來看,表達還算流利、清晰。整節課學生全面參與課堂,在課堂上能突出重難點,通過觀察和鞏固練習,可以看出學習效果是良好的。但需要改進的地方如下:

  一、課堂氣氛不活躍

課堂氣氛是學生是否積極參與課堂學習的重要體現之一。活躍的課堂氣氛可以帶動學生積極思考,參與課堂的討論與發言。沉悶的課堂讓學生思維受限,不能充分地進行討論與思考,對學習要掌握的內容會產生恐懼,影響學習效果。活躍的課堂氣氛較容易形成輕鬆的課堂,讓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學習,可以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與掌握程度。本節課的課堂氣氛顯得很不活躍,跟平時的課堂相差甚遠。經過反思和詢問學生原因有二,首先教師不善於表揚學生,沒有大力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在課堂上,教師提出問題後,就請學生來回答,學生回答對或不對,教師沒有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學生找不到成功感,對舉手發言積極性不高。其次,本節課的內容較抽象,概念性強,部分學生的表達能力有限,而有老師聽課,學生怕說錯或說漏,有一定的心理壓力,在沒有完全把握的情況下就不敢舉手了。以後在平常課上就需要多表揚學生,讓學生有成功感,體會到教師的肯定,並培養學生敢於發言,爭相上臺發言的意識。在課堂上不怕浪費時間,一個問題讓學生講,講到沒有學生有不同的意見爲止,鼓勵學生敢於表達自己的觀點,鍛鍊膽量。


更多六年級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