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最新《菩薩兵》教學反思

《菩薩兵》這篇課文說的是紅軍在長征途中經過藏族同胞居住地,由於藏胞對紅軍隊伍的誤解,朱德同志急藏胞之所急,帶領着紅軍戰士爲藏胞春耕,最終得到了藏胞的一致好評,被藏胞稱爲“菩薩兵”。

2017最新《菩薩兵》教學反思

  菩薩兵教學反思_【1】

在教學中,我緊緊抓住了朱德同志的三次對話,讓學生通過反覆的朗讀去感受朱德同志爲藏胞之所急的真正原因。從第一自然段中的“急壞”二字來展開分析朱德當時的心情,並讓學生從文中的2到7自然段中找找朱德在急些什麼。學生能從朱德的話中找到他所着急的事,我又問爲什麼朱德總司令會如此着急呢?學生能聯繫文中的語句結合自己理解到的來談,趁勢我便問學生從中你感受到朱德是個怎樣的人?(學生說到:爲人民着想、善良)但光着急也不行,還得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又讓學生去找朱德面對藏民們不出山的反映,又是怎麼做的?“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通過自己用心地讀書自然能找到答案的。當教到朱德動員紅軍戰士們幫助藏胞們春耕時,由於學生對農村的春耕並不熟悉,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又適時地講解了一些知識,這樣做的目的是爲了更好地讓學生對朱德帶領紅軍爲藏胞無私春耕的真正含義。學生在理解“要讓紅軍播下的種子在這裏發芽、生根、開花、結果……”這句時很費時費力,只能從表面理解是一般的麥種的成長,而聯想不到朱德及紅軍們的愛民之心在藏民心中生根,這問題有一定的深度,有個別學生體會到了但不知道怎麼組織語言來表達,這時我問他們:“你覺得紅軍對藏民們怎樣?藏民們知道後會怎樣?把朱德及紅軍們的關愛比做種子在藏民們心中牢牢記住。”就這樣一點一點的湊齊來理解。並從文中的語句中來體會這支軍隊不同於反對軍隊,他們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一切,從藏民們最後的反映中去感受,再讓學生自己揭開疑問“爲什麼稱他們是菩薩兵呢?”其次,使學生與課文,作者進行很好地溝通。使學生對朱德總司令,紅軍戰士從內心產生敬意,真正理解藏胞稱朱德與紅軍戰士爲“菩薩一樣的司令,菩薩兵一樣的兵”的含義。

  菩薩兵教學反思_【2】

這篇課文記敘的是紅軍長征途中的一段經歷,這段經歷寫的不是你死我活、硝煙瀰漫的軍事鬥爭,而是寫紅軍與反動軍隊的民心之爭,故事生動感人。在還沒有上《菩薩兵》這課前,我真有點兒 擔心,因爲這篇文章的時代背景已與學生的生活相去甚遠,孩子們會喜歡這樣的課文嗎?爲了上好這 課,我大量地查閱了相關資料。

在教學時,我主要注意了以下幾點的教學:

一、注意背景資料的補充 在第一課時時,我給學生補充了些有關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資料,讓學生了解爲什麼紅軍會 到藏民居住地區去, 以及他們長征途中是如何的艱辛。 這能幫助學生對“紅軍”的形象有個大致的把握, 也爲學生理解紅軍與藏幫之間之所以能建立這種“魚水情”做下鋪墊。

二、注意重點詞語、句子的理解。 在這篇課文中,朱德總司令的話語是教學的重點,我讓學生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抓住令自己 感受最深的地方自己說說體會, 充分發揮學生的本體性。 而他說的“要讓紅軍播下的種子在這裏發芽、 生根、開花、結果……”這句話更是重中之重。只要能理解這句話,爲什麼藏胞稱紅軍爲“菩薩兵”這一 難題就迎刃而解了。

三、補充藏民的生活信仰 藏民大多數是信佛的,菩薩在佛教中是救苦救難,普度衆生的,所以菩薩在藏民心中有着很 神聖的地位,藏民把紅軍比作他們最崇敬的人,這是對紅軍最高的評價。補充了這些內容,學生理解 藏胞稱紅軍爲“菩薩兵”更會水到渠成。

四、與現實相聯繫 我將紅軍這種一心爲民的形象與當代最可愛的人--中國人民解放軍聯繫在一起,這更是與 “要讓紅軍播下的種子在這裏發芽、生根、開花、結果……”這句話相呼應。

這節課也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一、紅軍爲民着想的這條主線的體現得不是很明晰,我太注重點的把握了,從而忽視了整體性 的東西。

二、對學生的一些回答缺乏評價性的語文。

三、作業設計不周詳。我的有個作業是:秋天收割時,藏族同胞想表達對紅軍的感激之情,讓學生代他們寫信。但在做這個作業之前應該教學時有所鋪墊,比如可以讓學生們說說當藏胞看到被打 掃得乾乾淨淨的院子和整治得平平整整的土地時會對紅軍說些什麼, 這樣學生寫起來就會比較順手了。

四、板書設計應更清晰明瞭,能起到引領全文的作用。

  菩薩兵教學反思_【3】

“菩薩兵”這篇長征小故事,在上之前,我思考:這個故事想教給什麼?以什麼爲主線?從哪入手?深研教材後,我決定以朱德領導的紅軍對藏民的愛爲主線,以藏胞的誤解--解除誤會--感激爲側線,從而得出軍愛民,民擁軍的軍民一家親的真摯情感。並決定從朱德的“兩急”爲突破口而展開教學。

朱德的“兩急”爲:一急藏胞在山裏怎麼受得了?,二急耽誤了春耕怎麼辦?抓住 “急壞了,怎麼受得了” “趕緊、盡心盡力” 等關鍵詞語,體會朱德總司令想藏胞所想,急藏胞所急,充分體現了朱總司令對藏民的關愛,並把藏胞當成親人看待。

本篇教學的`重點是引領學生體會軍民魚水情是怎麼建立起來的。先是紅軍“熱火朝天”地幹了起來,然後讓學生回頭去思考“紅軍到藏區來幹什麼的?”,從文中內容得出:他們是準備修整一段時間的。爲什麼要修整呢?從這裏引出紅軍在二萬五千里長征途中的危難和艱辛,體會紅軍在這樣艱苦勞累的情況下沒顧上片刻的喘息就投入到繁重的勞動當中,並把藏民的“土地整治得平平展展”,面對這樣的情竟,面對這樣的軍隊,藏民們發自內心地說出了那句話“幾時見過菩薩一樣的司令,菩薩一樣的兵啊!”。在教學中,我們不能把落腳點只放在朱總司令上,從這句話的理解中,我們知道這篇文章不是單單歌頌朱總司令的,而是歌頌朱總司令這支隊伍的。

這篇文章以《菩薩兵》爲題,此時,因爲有了以上環節的鋪墊,師再來解釋“菩薩”一詞,引導學生理解“菩薩”一詞不是迷信,而是一種信仰,“菩薩”是佛教用語,指修行到了一定程度,地位僅次於佛的人,這也是菩薩一詞的本義。而在這一課中其意思還有着“心地慈善的人”的意思。而藏民們稱朱德爲菩薩一樣的司令,稱紅軍爲菩薩一樣的軍隊,那是藏民對紅軍最高的讚譽啊!爲了讓學生能更深地體會藏民的心情,這時抓住“幾時見過”這句話,追問學生:“那他們原來見過的是怎樣的軍隊呢?”,孩子們從平日的電影電視中獲得的經驗,腦海裏很快就浮現出“燒殺搶掠、強盜一樣的軍隊”的畫面,真正理解藏民們真是“吃盡了反動派軍的苦頭”,這樣的對比,起到了一個畫龍點睛的作用。這樣的引導,也讓學生理解了軍民魚水情是這樣建立起來的。

這篇文章傳遞的信息非常多,僅僅靠課文的理解,肯定是不夠的,因爲對於孩子來說,這裏的未知數太多了,因此,用這一課引領學生讀讀長征方面的書,還是可行的。學生如果能主動去讀了,長征就不會那麼抽象了!

教學中的不足之處:當學生在理解“要讓紅軍播下的種子在這裏發芽、生根、開花、結果……”時遇到了難處,對於省略號,大多數學生很難理解這裏到底省略了什麼,雖然有個別同學說出了我心中的答案(紅軍在藏族同胞心目中的影響,就想植物的生長,一季又一季,一年又一年,永遠長存,不會消失。),但並不能代表大多數同學都理解了。怎樣要讓學生自然地理解這樣的句子,我想,還應該自然引導,隨機點撥,切不可生拉硬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