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期會考試反思800字(通用8篇)

反思是在一段時間內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加以總結和概括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們發現問題的能力,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反思吧。但是卻發現不知道該寫些什麼,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歷史期會考試反思800字,歡迎閱讀與收藏。

歷史期會考試反思800字(通用8篇)

歷史期會考試反思 篇1

期會考試已經兩次了,但兩次考試都沒有預期的好,尤其是第二次,從兩次考試後我進行了反思,總結出以下幾點希望在以後的考試中能不斷改進。

一、考試卷看似簡單,沒有難度特別高的題目,但每一個問題的思考量都很大,還有個別題目雖是考查重點內容,但設問比較偏,以至學生答題時失分點多,A率不高。

二、這兩次考試時間是和政治結合在一起,共有100分鐘,時間各爲50分鐘。跟學生交流後瞭解到,以往學生答卷時,歷史、政治兩科分開考,現在考試時間進行改革,但試卷的題量跟以往一樣,學生對時間把握不住,如果先做哪一門科,那一門就考得比較好,加之答題時又不抓緊,導致許多同學考到後半階段時答題倉促,導致後考的一門科差。

三、主觀上,學生學習的自覺能動性不夠,沒有很好地掌握學過的知識點。甚至,停留在開卷考,只要“查一查”、“抄一抄”就可以過關的觀念上。這也是考試不理想的重要因素。

針對以上問題,下階段我在九年級教學工作準備做好如下幾點:

一、抓好進度,在教授新知識的時候注重教學方法,在平時多加強審題的訓練,圍繞問題,尋找知識的落腳點。開放性試題的命題依據及答案取向是以教材爲導向的,教會學生在解題時必須以教材爲基礎,以問題爲中心向教材求索,尋“根”問宗,找出解答問題的相關歷史知識,切忌隨心所欲,想答什麼就答什麼。

二、注重對學生髮散思維的培養。正確運用發散思維是解答開放性試題最爲重要的思想武器。這就要求學生平時多注重時事政治,多看、聽新聞,多讀書,藉助課外知識對課本有進一步的把握。平時的點滴積累和不斷的鍛鍊,持之以恆地堅持纔會碩果累累。

三、教會學生抓住規律性的知識,舉一反三,進行知識遷移。

四、強調虛心聽同學的發言和老師的總結,不斷的進行反思。

五、通過兩次期會考試對我個人的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講課要有吸引力,讓學生時刻關注老師,關注課上知識,不斷思考問題。特別是每一個問題的設計,都要深思熟慮,考慮到學生的水平,而不能草率地提問,沒有任何的價值。老師的思考能點燃學生的學習願望。老師的思考能激發學生對書籍的不可遏止的嚮往。這就要求我要不斷的給自己“充電”。

總之,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一一注重以上問題,逐步讓學生適應我的教學方法,我也要適應他們,形成和睦、融洽的課堂氣氛,並扭轉學生“開卷考,只要瞭解知識點在什麼地方就可以”的錯誤觀念。師生共同努力,勇敢的接受一次又一次的挑戰。

歷史期會考試反思 篇2

期會考試又結束了,爲了今後的教學能取得更大的成績,需要總結經驗教訓,下面就這次期會考試的情況作以簡單分析:

一、教師方面:

1、課時和內容所限,任務重,爲了加快總複習的速度,在11月份中旬學完九年級上冊的內容,我沒給學生複習歷史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在課後複習。導致學生對於整節內容不能形成系統的認識,影響了他們對教材內容的掌握。

2、督促檢查的力度不夠。

3、歷史故事雖能調動學生興趣,但有時佔用時間太長,課堂上應適度調整。

學生方面:從試卷看,主要失分是材料1有的學生理解有誤,沒有抓住中心內容,第一問應是文藝復興就錯,其它問題就全錯了;材料2(但這道題不是會考內容)和材料3兩個作用和意義。問答題主要失在美國是怎樣發展起來的?

二、學生方面:

1、史實不清,是致命的弱點。

2、部分學生態度不端正。或不重視,或認爲歷史很好學,不過背背而已,就是落下也能很快趕得上。

3、解題技巧的欠缺。表現在如何從四個選項中找出項,提高正確率;如何審好題,做到緊密結合題目要求作答;如何合理安排卷面,儘量多得分等等。

4、看書不細。未能聽進老師的忠言相告,一相情願地以爲這兒不考,那兒不考,存在僥倖心理,結果遭受沉重一擊。

5、不會讀書。學生習慣了把一節教材從頭唸到尾,而較少注意抓住歷史發展的脈搏,體味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繫,領略歷史的博大與精深。

6、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奴隸性強,不肯下工夫,主動去背去記極性差,這是成績不理想的最主要原因。

三、今後的措施:

1、進一步提高課堂效率,採取及時反饋抽查。期會考試後,我改變了教學方法,採取邊複習邊抽查。經過驗證,每講一個知識點,我進行重複後,然後,讓學生記憶,再抽查;這樣做,不僅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進一步牢固地掌握知識,而且課堂氣氛緊張,學生生怕漏聽了而使自己起來丟臉,因而,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課堂效果非常好。

2、加強課後的鞏固記憶程度,採取做練習的方法。同時要求學生避免照抄照辦的現象再次發生。

四、我的看法:

歷史,有人把它看作文科的代表性科目是不爲過的,它對你的記憶力、分析力、理解力,及對社會的感知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學歷史要紮實、牢固、脈絡清晰。上下五千年都由一根時間的紅線串起,切勿東一個人物西一個事件地無規律記憶。因爲那樣,雖然把所學的事件都記住了,但這些事件如一盤散沙,缺少戰鬥力。今天的歷史考試已不是單純考察你對孤立事件的記憶,它要求你在記憶單個事件的基礎上,經常重複一項工作——串線。這樣的線索可大可小,可橫可縱,十分靈活。越是靈活串線,證明你的知識掌握得越牢靠。在此我簡單提及一些:最常見的是以時間爲線索。這是一條自始至終的大線。也可以人物、民族等爲線索。“線不在多,有之則靈。”另外,要勤思考,千萬不要以爲歷史就是前人的故事,我的任務只是記憶,實際上記憶只是一部分,只是手段,真正考察的是記憶基礎上的分析、歸納、比較能力。這也是能暴露弱點的部分。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努力探索,大膽嘗試,與課改同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爲教育事業奮鬥終身。

歷史期會考試反思 篇3

本次期中測試在緊張而有序的組織中結束了。爲了讓下一段工作更上一層樓,現將質量分析如下:

一、試題分析

本次測試試題有兩個來源:一是借用上學年同時間同年級的期中統測題;二是老師們根據自己班學情,自己擬定的一份試題。縱觀試題,題型多樣,知識點全面,考查了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也考查了部分優等生對於知識的拓展程度。唯一不足的是試題印刷質量不太高,有不清楚的地方,或做題留的空間太少,不同程度影響了學生的成績。

二、試卷分析

本次測試我們採取不同年級相互交叉的形式,考場秩序良好,成績真實有效。從各年級的成績來看,還不是太理想。語文二年級二班有2人不及格,四年級有5人不及格,六年級有2人不及格,數學一年級有1人不及格,四年級有1人有及格,二年級一班有1人不及格,六年級有2人不及格。各班優秀率也不是很高。面對這樣不盡如人意的成績,我們每位老師都認真進行了分析,並召開了期中質量分析研討會。主要原因總結如下:

1、學困生關注不夠,和優生差距大。

2、我們的課堂教學效率還有待提高。

3、數學訓練少,在校時間有限,家庭作業回去不好好做。

4、學生粗心馬虎,不會審題,理解能力差。

5、實踐活動題做的差。

6、英語、科學、等科目仍是弱科。

三、改進措施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我們擬定了措施如下:

1、仍然要做好學困生的輔導工作,關注學困生,關心學困生,不打罵,不體罰,用教師的愛來喚醒他們,促其進步。在對待後進生上,要堅持“有進步就好”這樣的原則,進步多少無所謂。

2、繼續研究課堂教學,想方設法提高課堂效率,有效利用40分鐘。上好光盤課,利用多媒體,空中課堂等彌補我們課堂的不足。

3、召開家長會,和家長一起探討,怎樣共同努力把我們的孩子培養成有用的人才。

4、重視學生實踐能力,開足開全課程,讓學生在英語、科學、音樂、體育等學科上得到能力的全面提高。

歷史期會考試反思 篇4

一、期會考試學生答題時存在的問題:

1、基礎知識不紮實。

2、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不夠,答題無從下手。

3、不能使用學科語言。

4、卷面答題缺乏規範。

(1)書寫不認真

(2)書寫格式不規範

二、考題歸類:

類型1:考查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

類型2:考查閱讀理解、分析歸納能力。

類型3:考查綜合應用能力。

三、溫馨提示:

不要憑經驗答題,遇到曾做過的題目不要盲目作答,一定要認真把題讀完,因爲題目考查的角度可能不同。

四、材料解析題答題方法

1、讀帶着問題讀材料,先看問題,後讀材料,目的明確,節約時間。

2、想想材料與設問的相關點和與課本的相聯點。“材料在書外,答案在書中”。分清“依據材料回答”還是“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回答”。

3、答(1)問什麼答什麼。

(2)語言簡練、條理清晰。(見分答題)

(3)書寫認真、工整、規範。

五、總結反思:

克服惰性:人人都有惰性,克服惰性,每天進步一點點。沒有人能打敗你,除了你自己。

注重基礎: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學習猶如廚師做大餐。注重基礎知識的學習、記憶和鞏固,熟練掌握基礎知識才能以不變應萬變。

善於思考:事物萬變不離其宗。試題也是如此,換湯不換藥,所以在熟練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如何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至關重要。如何審題、如何提高閱讀材料的能力、如何提高選擇題的做題技巧、如何尋找試題和所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這些能力都要在實踐和思考中提升。

歷史期會考試反思 篇5

繁忙而緊張的20xx年九年級上半學期伴隨着期會考試的結束而結束了,爲了今後的教學能取得更大的成績,需要總結經驗教訓,下面就這次期會考試的情況作以簡單分析:

一、試卷分析:

1、本次試卷貼近會考,把時政熱點與歷史事件有機連繫起來。像選擇題第1、2、3、4、5、6、13、15、16、22、23、24題。材料題的第27題。

2、本次考試題量、題型、分值比例與會考相同。

3、材料題的設計水平較高。像28題,通過日記的形式考察了一戰爆發的原因、一戰前的兩大軍事集團、一戰中的著名戰役、一戰的性質和影響還考察了兩次工業革命。第26題考察了三大宗教的創始人,聯繫了中國古代史中的唐朝與宗教有關的事件,西歐的教會的地位。通過縱向橫向聯繫知識點。

二、教師方面:

1、課時和內容所限,任務重,爲了加快學習的速度,在期會考試前學完九年級上冊的內容,我沒給學生複習歷史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在課後複習。導致學生對於整節內容不能形成系統的認識,影響了他們對教材內容的掌握。

2、督促檢查的力度不夠。學完的內容,沒有很好地消化吸收,部分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差,老師稍有放鬆,就把學習束之高閣。組長檢查流於形式,教師的督促檢查力度不夠。

三、學生方面:

1.史實不清,是致命的弱點。

2.部分學生態度不端正。或不重視,或認爲歷史很好學,不過背背而已,就是落下也能很快趕得上。

3.解題技巧的欠缺。表現在如何從四個選項中找出最佳項,提高正確率;如何審好題,做到緊密結合題目要求作答;如何合理安排卷面,儘量多得分等等。

4.看書不細。未能聽進老師的忠言相告,一相情願地以爲這兒不考,那兒不考,存在僥倖心理,結果遭受沉重一擊。

5.不會讀書。學生習慣了把一節教材從頭唸到尾,而較少注意抓住歷史發展的脈搏,體味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繫,領略歷史的博大與精深。

6.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奴隸性強,不肯下工夫,主動去背去記極性差,這是成績不理想的最主要原因。

四、今後的措施:

1、進一步提高課堂效率,採取及時反饋抽查。期會考試後,我改變了教學方法,採取邊學習邊抽查。經過驗證,每講一個知識點,我進行重複後,然後,讓學生記憶,再抽查;這樣做,不僅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進一步牢固地掌握知識,而且課堂氣氛緊張,學生生怕漏聽了而使自己起來丟臉,因而,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課堂效果非常好。

2、加強課後的鞏固記憶程度,採取做練習的方法。同時要求學生避免照抄照辦的現象再次發生。

3、教學中要善於聯繫時政要點,要把歷史與現實,過去,現在和未來聯繫起來。歷史教學絕不是對過去的簡單再現和複述,而是和現實有着不可分割的聯繫。在教學中,對於週年大事記,要高度重視,要將週年大事相關的材料,紀念活動和週年大事有機結合起來,融會貫通,從而提高歷史的現實借鑑意義。

4、加強學生應試能力的訓練,諸如審題意識,細心程度,對關鍵詞的把握,答題書寫端正清楚,有條理分點答題的習慣,答題時間的把握等,要在平時教學中多次強調考試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形成良好的答題習慣,這樣才能在考試中儘量減少不必要的失誤。

歷史期會考試反思 篇6

上週進行了期考試,我是七年級歷史任課老師。閱完試卷,通過整個試卷的答題和得分情況,總體上,反映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鞏固情況。

通過這次考試,作爲歷史科任教師,我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調整教學方式和教學思路,並按照通過新課改的要求,很好的完成教學任務。

首先,我認爲不能單方面關注成績,而應該關注學生對歷史學習態度的轉變。儘管這次考試,我代課教室成績不是非常突出,但我發現,在講題過程中,給予學生解題思路引導和方法的肯定,是非常重要。本來學生有一部分學生基本功不紮實,學習興趣不濃厚,但需要耐心的引導,培養興趣,讓他們喜歡上這門課。因爲要分析試卷,在上課之初,有學生反映後面聽不太清楚,希望老師能更大聲。雖然是個小問題,但是我很高興,通過這個小反饋,說明學生還是希望能聽清楚老師的講課,表達他們想學習歷史的優良願望。因此我對座位做了調整。讓後面同學可以上課時,坐在教室前面的走廊或者講桌兩側,改善他們聽課的效果,發現在講題過程中,比較平時,他們的確能認真聽講,並且主動動腦。整個教室的氣氛也活躍起來,這是我希望看到的情況,只要他們有學習的願望,就不擔心後面的學生在老師講課時,事不關己的態度,而影響教學效果和對知識的鞏固,這是個非常讓人興奮的信號。而前面的同學,在教室也表現出了應有的主動互動,思路活躍發言主動。讓後進的同學,受其感染,也能主動發言,表達自己的觀點。這樣,所有同學的主動融入,讓我覺得,對學生的關注和關心,非常重要,我自己也從中受益匪淺。

其次,對學習方式的掌握,也是在平時需要不斷的滲透和培養。通過這次的答卷以及考試前,學生的自由複習時的觀察和分析發現,在複習過程中,學生對應該掌握的知識點比較模糊,沒有抓住重點,所以複習時,不能有針對性,提高效率。好多同學複習時,就是讀課文,平均用力。所以,在短時間,鞏固知識效果很差,不得重點。這是教學過程不夠完善導致的結果。所以,在上課過程中,需要突出重難點,讓學生了解哪些是要記憶掌握的,哪些是瞭解的。通過教學環節的安排,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這樣在課前預習和課後預習都可以有目的和方法,做到事半功倍。通過試題解答的情況,發現學生的在各個題的解答環節,缺乏技巧和方法。譬如選擇題,方法和技巧非常重要,譬如排除法等。而對於問題分析,這就要求平時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要求。而同學不得要領,往往盲目的填寫答案,不知道組織語言,反應出解題思路不清晰,知識掌握不牢固。一堆答案,沒有重點,失去得分機會。這個是需要在平時的能力培養中需要培養和提高的。

最後,通過這個考試,更認識到,學生課前預習是需要再次強調的。只有這樣,纔可以在新課程教學中有深度和廣度。通過自己課前預習和準備,學生可以清楚哪些是需要弄清楚,哪些需要提前查找資料瞭解的,準備功夫必須做足。拓寬了視野,同時也提高自己甄選資料,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這都是需要平時在點點滴滴中積累的。通過這樣的訓練,新課程教學中,纔會使教室更加高效,纔不會使得教學過程混亂和無序。因此需要教學過程生動,內容豐富,拓寬學生知識視野,同時,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教室教學更加生動和高效。

歷史教學,特別是國中歷史教學,因爲學生對歷史知識認知水平有限沒有充分的興趣,所以,要達到教學目標是有難度的。所以,需要不斷的調整教學方式,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並多和同行交流,認真吸取同行們教學中的靈感和有效的方法,用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還需要自己不斷地拓展自己的知識視野,不斷學習纔會在教室教學中,做到收放自如,教室生動有趣,吸引學生學習歷史課的興趣,進而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能力,對歷史學習充滿興趣。

歷史期會考試反思 篇7

這學期終於重回高一,這些年都是在高二高三這麼循環了,上一次執教高一還是工作頭一年,一晃十年了。開學已經上了三節課,每節課都有些不滿意的地方。

第一節導言課,和同學們聊一聊歷史。從什麼是歷史,學習歷史有什麼用,怎樣學習歷史,三個維度說說歷史的概念、含義、意義和方法。說到歷史是一個民族的記憶,一個民族不能不知道自己的歷史,就像一個人不能不知道自己從哪裏來。這是說不能不學歷史。還有很多同學說學習歷史可以明智,就是變得更聰明。也就是說可以從歷史的經驗教訓中獲取知識。怎麼學習呢?我從課前、課中和課後三個角度提出了要求。但是這種硬性要求好像沒有什麼執行力。顧明遠先生在《中國教育路在何方》中指出“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興趣就沒有學習,”所以,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纔是擺在眼前的課題。

第二節課,《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在開頭部分講大同社會和小康社會花費了較多的時間,導致後面時間有些緊張,顯得有些頭重腳輕。另外由於課時結構,7班週四、週五沒有課,所以就沒有上導演課。也是想比較一下,導言課上與不上會不會有比較明顯的區別。從總結歸納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來看,1班似乎比7班思維要活躍一些。

第三節課《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學生顯然對於原始資料還是有興趣的,但是閱讀能力還是比較欠缺。另外,這個課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自己就要講到怎麼的程度合適,都是值得研究的事情。集合暑期幾位老師的建議,高中歷史課題不要熱熱鬧鬧的假象,而是要有思維的碰撞。這裏引用北京十一學校候慶偉老師針對思想品德課的空洞說教,研究出這樣的一些招式:“問題設計:不按常規出牌;反向誘導:把學生往溝裏帶;課堂辯論:挑撥學生吵起來;價值判斷:兩難情境纔好玩”。通過這樣的一些方式來提高思辨能力和理性判斷水平。這和呂世浩先生的觀點不謀而合。值得好好學些!

歷史期會考試反思 篇8

見到了學生的成績,雖然在年級對比上還說得過去但這顯然不是重點,相對的良好掩蓋不住絕對的問題,並且看上去“問題”還很是不小。

首先,班級及格人數不足三分之一,如此低的及格率即使是年級評比靠前也顯得毫無意義,只能說明年級整體的水平欠佳。再者,低分人數較多,不乏成績還未突破兩位數的同學,這真的有些難以想象,知識的漏洞該有多大?想來着實堪憂。再者,要數答卷上凸顯出來的問題了。簡單翻了翻試卷,最突出的問題有兩點:其一,沒讀懂問題。要麼答非所問,要麼離題萬里,還沒搞懂問題實質所在或是僅憑第一感覺就揮筆作答當是癥結所在。其二,沒有把握答題技巧。歷史作爲文科類學科,論述題的給分必然是依據得分點給分,而大多數學生尚沒有這這種答題的概念,難免長篇大論卻又與得分點擦肩,或是不分層次將答案“揉作一團”。

當然,問題的出現實際是考試的最大意義,如此方能有的放矢對症下藥。

第一劑藥應下在基礎知識薄弱上。雙基尚且不牢無異於體質虛弱,要得強健幾乎沒有可能。因此,要着重基礎知識的加強和鞏固,這說來簡單實際上並不容易,畢竟細碎的知識不易記住又容易忘卻。要讓學生重回課本,我也該爲其做適宜的知識點歸納,同時要在平時注重相關練習尤其是注意落實課後練習冊的完成。

第二劑藥當開在讀題與答題上,體質加強之後接着要做的就是適當鍛鍊強健體魄了,讀題與答題技巧的把握就是加強“鍛鍊”的過程。具體而言,要讓學生掌握問題的實質和關鍵,明晰出題人想要得到的東西。再者,應該使學生逐步形成按點答題的習慣,做到讀過問題立馬清楚題幹問了幾個問題,答題的要點在哪裏,並能分條列出答案。這個目的的達成有賴於知識的儲備,還取決於歸納總結能力的提升,更要在實際練習中經過指導去體會。

設想和實際效果的距離往往是“望山跑死馬”的,我們自身多數時候都是“知易行難”更何況是要去指導學生行動。因此,只能是以最壞的打算做最全面的準備,這個準備就包括不斷地根據實際情況去採取更深入的調整與應對措施。

下一次就是期末的測試了,打破這尷尬的及格率,即便不能達到全員及格,做到六成及以上及格,哪怕是成績年級墊底我覺得也是不小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