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隨筆日記

一天的生活不知不覺間結束了,在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這時候,最關鍵的日記怎麼能落下。那麼寫日記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端午節隨筆日記,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端午節隨筆日記

端午節隨筆日記1

我最喜歡的節日就是端午節了,因爲過端午節要吃糉子,戴香囊。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大人們會用紅、黃、藍、白、黑五種顏色的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和足踝上,稱爲“長命縷”。我記得去年端午節那天,我興高采烈地和媽媽去買糉葉。

回家後,我仔細觀察媽媽做糉子。只見她首先把糯米淘洗乾淨,接着把糉葉捲成錐形並把糯米放了進去,還在糯米中央塞了一個大紅棗。然後,她又用另一片糉葉把它包起來。最後,媽媽用一根結實的繩子把包好的糉子紮起來。我也學着媽媽那樣包了幾個,和媽媽包的糉子一起被煮進了鍋裏。

終於煮熟了,可是打開鍋蓋後,我嚇了一跳:我包的糉子裏面的糯米從葉縫裏流出來了,這糉子變成了稀飯,媽媽只好又包了一鍋。煮完了糉子,媽媽又把“長命縷”系在我的手腕上和脖頸上,又在門窗上插了“五端”。

這天的端午節既充滿神祕色彩又含有技術含量,我真希望每天都是端午節。

端午節隨筆日記2

我最喜歡的是端午節啦!在端午節可以包種子和看賽龍舟了!

今天就是端午節了!我和媽媽早早地起了牀一起包種子。再桌面上看到乾的河葉、糯米和包種子的材料。我們開始包了。首先把材料放在河葉上,然後就包起來,最後再用乾的草把種子捆起來,種子就包好了!一開始我總是包不好,媽媽說:“孩子一開始是包不好的,只要你能用心去包就會包的好的。”我邊包邊問媽媽:“媽媽爲什麼端午節要包種子呢

媽媽說:“因爲古時候有位仙人每天都向玉皇大帝報告人間的事情。有一天這位仙人報告人間的事情,玉皇大帝不聽他的話,便把他掉職位。這位神仙決定跳進黃河裏,人們爲了紀念他在端午節裏做一些糯米飯給魚們吃希望不要把這位神仙吃掉。糯米飯就被稱爲種子,所以端午節要包種子。”不一會兒我果然把糉子包好了。

吃完了種子我們到珠江兩岸看賽龍舟。珠江兩岸人山人海,熱鬧非凡。我找到了一個好地方看賽龍舟。只看一條條龍船在飛快地駛過江面。我看中了一條龍舟,心裏想:“你快遊啊,快遊啊!”

愉快的端午節就過了。

端午節隨筆日記3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端陽、重五、端五節。家鄉的端午節有很多的風俗習慣:有包糉子。賽龍舟。洗龍舟水。吃雞蛋但在我的記憶裏,我印象最深刻而且最有趣的是——端午的洗龍舟水。

記得七、八歲的時候,媽媽就帶着表妹。弟弟。還有我一起去洗龍舟水。我們帶上一些乾淨的衣服去換。拿幾條糉子。幾個熟雞蛋。我們來到洗龍舟水的地方,立刻下到水裏不停地嬉戲。打水仗,我用水潑一下你,你用水潑一下我,大家互相潑水。互相玩樂,彼此之間毫不介意地弄溼了身上的衣服,我在一邊非常自傲地說:“你們快來看我學運動員跳水嘢,我學得還差不多吧。媽媽在一邊說:“小心一點。說時遲,那時快,剎那間,我立刻往水裏跳,誰知卻被灌了幾口水,引得表妹跟弟弟哈哈大笑,而我哭笑不得,隨後,媽媽就說:“別玩了,快天黑了,快上來吃個雞蛋吧,吃了個雞蛋就歲歲平安了。

家鄉的風俗真的有很多的花樣,包糉子是端午節必不可少的,每到端午節的那一天都會有各式各樣的糉子映入眼簾,有鹹的。甜的。辣的家鄉的糉子別具風味,任何地方的糉子都不如家鄉糉子呀,我到中山吃過糉子,覺得它根本就不是什麼糉子嘛,哪裏有家鄉糉子的好吃啊,“凡是故鄉明家鄉的糉子令我回味無窮,久久忘懷。

我愛家鄉,更愛家鄉的端午節!

端午節隨筆日記4

端午節的風俗農曆五月初五的端午節馬上就要到了,它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我們都知道端午節這天,全國最爲相同的是吃糉子。關於端午節有許多說法,比如我的家鄉。在農曆五月七年級這天要給家人帶兩色絲線,五月初五要換五色絲線;傳說。帶彩色絲線上帝可以保佑家人身體健康,驅走瘟災,萬事如意。

端午節這天,太陽還沒出來,一家人就要上山拔一些艾迴來,用艾葉水洗臉,傳說這樣能驅蚊蟲。洗完臉後就開始吃糉子,糉子是用糯米,紅棗,紅豆包成的,特別好吃,吃上一個還想再吃一個;還有把蛋黃煮灰了的雞蛋。吃完飯太陽露出半個腦袋,一家人還要弄些柳條回來,再用彩色紙疊成葫蘆,插在大門上方。這樣就國泰民安了。傳說。這是人們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留下的風俗,雖然是個傳說但家鄉的人都很相信。

媽媽說這些都是姥姥告訴她的。家鄉的端午節非常隆重。

端午節隨筆日記5

香噴噴的糉子熟了,黃澄澄的雄黃酒釀好了,賽龍舟的船也準備好了,端午節也就隨着糉香、酒香隨風飄來了。

彩繪的龍舟,整齊的着裝,那熱烈的場面實在令人神往。比賽終於在人們的。翹首以待中開始了。青年劃手們意氣風發,頭上、腰上各束一塊紅布,在朝陽的光線下熠熠生輝。鼓聲響起,龍舟便如一支支離弦的箭在江上飛駛起來。一時間,吶喊聲、鑼鼓聲、“噼噼啪啪”的鞭炮聲交匯在一起,在江面上迴盪,震耳欲聾。

端午節又怎麼能少得了糉子呢?一過立夏,我就開始期待端午節。那香甜可口的糉子讓我垂涎三尺,長長的米粒煮得泛黃,裏面包上豆沙或是棗子的餡,也露出些泛紅的顏色。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還會加上一些肉做餡,那便是我最愛的肉糉了。那糉子包裹着清香的蘆葉,真是誘人極了!奶奶知道我愛吃糉子,每年端午節都要包上好多。經過奶奶幾天的忙活,那小巧玲瓏的糉子就誕生了。包糉子的蘆葉上沾滿了水,也沁入一點米香味。一口咬下去,滿嘴充滿了米香、蘆葉香、餡料香,那香味混合着奶奶的愛在嘴裏久久回味,在心裏遲遲不散。

我愛過家鄉的端午節,我愛那激烈的龍舟競賽,我愛那甜香的糉子,讓我最最感動是奶奶那濃濃的愛。

端午節隨筆日記6

又到了飄滿糉子香味的端午節了,讓我想起了我們家鄉端午節的習俗。

我五歲那年,在湖南老家過了一個端午節。那天上午,爸爸領着我去看划龍舟比賽。還沒有到江邊,遠遠地就聽到了鑼鼓喧天,十分熱鬧。走近一看,江邊插着許多彩旗,岸上人山人海,五條龍舟在江裏一字排開,划船手摩拳擦掌在準備着。正式比賽開始了,只聽一聲炮響,五條龍舟像五支離弦的箭一樣向前駛去,你追我趕,爭先恐後。加油聲、鑼鼓聲、歡呼聲……異常熱鬧。

這時天空下起了綿綿細雨,但人們一點也不在乎,完全沉浸在這歡樂的海洋裏。在人們的歡呼聲中,有一條龍舟劃到了終點,笑聲、歡呼聲更響亮了。

我看見岸上看熱鬧的人往江裏扔糉子和雞蛋,我十分奇怪地問“爸爸,他們在做什麼,爲什麼要把好端端的糉子扔進水裏呢?”爸爸說“賽龍舟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到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以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紀念他。借划龍舟趕走江中之魚,同時丟糉子等食物餵給魚吃,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我們家鄉的愛國詩人屈原值得我們永遠懷念。

端午節隨筆日記7

我的家鄉在蒼南龍港,這裏的節日衆多,我卻最喜歡端午節。

盼呀盼呀!我最喜歡的端午節到了。家家戶戶,門窗上掛上菖蒲艾草,散發着淡淡的藥草香。

清晨,河岸邊彩旗飄揚,鑼鼓喧天,有許多大人在賽龍舟呢!我趕快跑向人羣裏,彎下身子往裏擠。呀!一條條龍舟做得可真傳神威武,龍嘴裏都有一顆龍珠,金光閃閃。啊!要開始了,龍舟上的健兒們身穿綵衣,臂扎彩巾,緊握船槳飛也似地衝向終點。陽光下彷彿幾條巨龍在河面上飛奔。我們的喝彩聲震耳欲聾,連喉嚨都喊啞了。

咕嚕,咕嚕……我的肚子叫得比哨子還響。回家時,奶奶早已包好糉子等着我了。有肉餡的,有蜜棗餡的,還有豆餡的,各種各樣。我最喜歡的.就是豆糉了,還叫奶奶教我包糉子呢。奶奶把糉子一股腦兒倒進大鍋裏蒸,一會兒,整個房間充滿了糉香,棗香。

熟了,熟了!終於可以吃糉子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豆糉,還滾燙的,我不停地換手呵氣。奶奶見了,連忙笑着說:“小饞猴兒,別急,別急!糉子有的是,讓你吃個夠。”我一口塞進嘴裏,啊,真香呀!

端午節隨筆日記8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也就是端午節,下面,告訴你們我家是怎麼過端午節的吧。

到了每年的五月五日,家家戶戶都要掛艾葉,賽龍舟,吃糉子,飲雄黃酒,遊百病等活動。這種習俗是經過20xx多年的演化而形成的。五月初五作爲端午節的原因是因爲屈原就是在那天跳下汩羅江自殺的。賽龍舟的習俗也是從人們划着小船去尋救屈原這種形式演化過來的。因爲沒有找到屈原的屍體,他們就把竹筒裏的米撒在水裏。他們認爲魚兒吃飽了就不會去吃屈原的屍體了。後來這種活動不斷演化,到現在就成了糉子。這種紀念屈原的活動漸漸變成了一種風俗。

今年的端午,我們家掛上艾葉,包好糉子。等待端午節的到來,啊!終於到端午啦!我們家端上一盤盤好菜,把糉子端出來。下面要做什麼呢?當然是開吃啦!你一個,我一個……大家吃的不亦樂乎。

我家的端午節就是這樣的,你家的呢?

端午節隨筆日記9

端午節那天,爸爸媽媽帶我到奶奶家過。

上午,我們去買來艾草,把艾草分別插在窗戶上、陽臺上、門口、花瓶裏。每家每戶還把艾草晾曬在院子裏,房前屋後。整個小區都好像綁上了一條條綠絲帶,都好像沉浸在濃濃的艾草香裏。艾草代表着驅蚊除蟲,驅災避難。

中午,大家們都給小孩繫上五彩繩。五彩繩由青、白、紅、黑、黃五種顏色織成,分別代表着水、金、火、木、土。五彩繩在每個地方都有着許多不同的名稱,長命繩,避難繩、快樂繩。五彩繩有的系在手腕上,有的系在腳上,有的系在脖頸上,寓意着人們能夠強身健體,長命百歲。

下午兩點,大人小孩都要洗一次特殊的澡。洗澡水由艾草、魚腥草、毛苦草等十幾種植物熬成。可以保佑洗了的人來年不長東西。

晚飯,桌上的菜十分豐富,但是有幾種是必備的。魚:寓意着年年有魚。雞鴨:寓意家畜興旺……

吃過晚飯後,去買香包是小孩子們最開心、最期待的事情。大街兩旁都擺滿了各式各樣的香包。香包形狀各異、大小不一,有心形的,有圓形的、有三角形的,還有許多說不出名來的形狀。香包大的有臉盤那麼大,小的只有大拇指一般大。香囊裏裝的東西也不一樣,有的裝小巧玲瓏的玩具,有的裝小零食,有的裝芬芳撲鼻的小花草。香包代表着鳥語花香,萬事如意。

家鄉的端午節別具特色,令人難忘。

端午節隨筆日記10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五節。它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各民族、地區都會以不同的方式來慶祝端午節。我們家鄉端午節主要風俗是包糉子和插艾葉。端午節前後都可以包糉子。每年端午節,媽媽總是事先準備好糉葉和糯米。開始包糉子了,先把糉葉捲成圓錐體,然後糯米放進去,中間再放上幾顆蜜棗或花生,一會兒一個綠色的糉子就包成了,媽媽包的可好看了,有三角形的,菱形的。

包好後,把糉子放進鍋裏煮,一鍋香噴噴的糉子就出鍋了,清香四溢。端午節清晨,媽媽總是一大早就起來去找艾葉和菖蒲。然後把艾葉和菖蒲用紅毛線捆好,插在屋門上,據說這樣可以辟邪祈福。我們這兒還有一個說法,就是端午節這天,見草都是藥。每逢端午這天,媽媽們總會用艾葉及其它草藥燒一大盆熱水,給孩子泡澡,據說這樣可以讓孩子一年都不生瘡。這其實是艾草等藥材有治療皮膚病的療效。我喜歡家鄉的端午節,也喜歡我的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