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端午節過端午節的作文合集六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過端午節的作文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端午節過端午節的作文合集六篇

端午節過端午節的作文 篇1

端午節到了。爸爸出差還沒有回來。媽媽說:“咱去外婆家吧,外婆家人多而且很熱鬧。”我聽了以後就別提多開心了,太好了!去外婆家嘍!

到了外婆家門口,擡頭就看見門上插了一株草,葉子的形狀有點像菊花葉,顏色發白。我很好奇,湊上去聞一聞,嗯!有一種說不出的味道。我說:“外婆,你們家門上插的是什麼草呀?”外婆說:“這個呀,是艾草,是端午節的一個習俗。每當端午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在自家門上插上艾葉還有大蒜什麼的,象徵着驅蚊驅蟲的。” 一進門滿屋瀰漫着清香的糉子味道。我跑到廚房一看,啊!一大鍋煮好的糉子,靜靜的躺在那裏,好像就等我品嚐呢!

我看這一鍋糉子有點與衆不同,便問:“外婆,你家的糉子怎麼和其他的不一樣啊?”

外婆說:“當然了,這是你舅媽自己包的,超市裏買的可無法相比!你舅媽昨天包的一下午,我又煮了半晚上,熟了以後就悶在鍋裏,現在溫溫得吃正好呢!就等妮妮寶貝兒來吃呢!”說着,外婆從鍋裏拿了一個剝開遞給我,糉子很軟,糯米、蜜棗、花生融爲一體,白白的糯米已被蜜棗染成了糖色。我迫不及待的就是一大口。蜜棗的甜,花生的香,糯米的粘軟,在我的嘴裏直打架,彷彿是在說:“是我的味道好,是我的味道好。”

我滿嘴糉子含混不清的問:“外婆,爲什麼端午節都要吃糉子呀?”

姥爺趕緊說:“過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的一位愛國詩人,因自己的理想和抱負不能實現,而感到絕望,最終在五月初五這一天投了汨羅江。人們熱愛這位詩人,怕河裏的魚蝦吃屈原的遺體,就煮米飯撒在江水裏,趕快划着舟打撈屈原的遺體。因此,後人爲了紀念屈原,就在五月初五這一天,吃糉子,划龍舟。所以就有了 端午節。”原來如此。

我在外婆家玩得好開心呀!和侯騰哥哥打羽毛球,和舅媽鬥嘴,在外婆牀上撒嬌,聽姥爺講故事。不知不覺已經晚上9點半了,我和媽媽依依不捨的離開了外婆的家。臨上車的時候,外婆還從窗戶裏探出身子說:“到家給我來個電話啊!”

回家的路上,五顏六色的霓虹燈在面前閃耀。透過車窗我看到街道兩旁,到處是人流涌動,賣小吃的,賣瓜果的,真熱鬧!我在想,今天過得真開心,同時也讓我懂得了端午節的習俗和來歷。插艾葉,賽龍舟,包糉子,真有趣!

端午節過端午節的作文 篇2

夏季最期待的節日就是端午了,看着那三角形狀的糉子,就直饞人;聞着艾草淡淡的香味,卻也沁人心脾,划龍舟,趕鴨子,都是我最喜歡的節日娛樂。雄黃酒的傳奇故事,薰蒼朮的祝福,無不透露着節日的喜慶。

端午吃糉子是從古傳承至今的一個重要習俗。包糉子主要是用荷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也有用竹葉的,都統稱爲糉葉。糉子的傳統形狀一般都是三角形的,人們都會根據糉餡爲糉子命名,全是糯米的叫糯米糉;糯米里摻合小豆的叫豆棕;摻棗子的是棗棕。在很久以前的考試當中,家長大多都會給孩子包幾個棗棕帶上,因爲棗棕又叫“早中”。剝開那層墨綠的外衣,露出裏面雪白的米肉,甜糯的香味,早已將我的饞蟲勾起來了。甜糯的糉子,這是端午味道。

端午在門上掛艾葉,蒿草,白芷等植物,也是端午的一個傳統習俗艾葉、蒿草、白芷都是屬於中藥的。先煮兩個雞蛋,等雞蛋煮好以後,從中間剝開蛋白,取出蛋黃,在原本蛋黃的位置放入用艾草或蒿草包住一件銀飾品,合上雞蛋,用紗布包住,塞到嘴裏,可以驅寒、治咳嗽。艾葉,蒿草的清香是端午的味道。

賽龍舟也是端午的重要習俗之一。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河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以後,每年五月初五劃龍船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在我的家鄉每年都會舉行賽龍舟比賽,還會在江面放置許多鴨子,幾個龍舟隊伍相互競爭,那個隊伍抓到的鴨子多,那個隊伍就獲勝。每年,我都會站在江邊,看着江面上龍舟隊伍的奮勇激進,看着他們的比賽。龍舟對屈原的紀念,這是端午的味道。

傳授屈原投江之後,屈原家鄉的人們爲了不讓蛟龍吃掉屈原的遺體,紛紛把糉子、鹹蛋拋入江中。一位老醫生拿來一罈雄黃酒倒入江中,說是可以藥暈蛟龍,保護屈原。一會兒,水面果真浮起一條蛟龍。於是,人們把這條蛟龍扯上岸,抽其筋,剝其皮,之後又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腕和脖子上,再用雄黃酒抹七竅,以爲這樣便可以使孩子們免受蟲蛇傷害。薰蒼朮是端午的傳統習俗活動之一,就是民間傳統用蒼朮消毒空氣;將天然的蒼朮捆綁在一起,燃燒後產生的薄煙,不僅會散發出清香,還可以驅趕蚊蟲,令人神清氣爽。雄黃的傳奇,薰蒼朮的祝福,這是端午的味道。

千年的傳統延續至今,每一樣習俗都被傳承,端午的味道也被記憶。甜糯的糉子;奮勇激進的賽龍舟;清香的艾草;傳奇的雄黃;神奇的薰蒼朮。這都是我記憶中端午的味道。

端午節過端午節的作文 篇3

端午節的那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舅舅家,在路上,我看到了金黃金黃的麥穗,我還看見幾臺收割機正在地裏收麥子,收割機的前面有一個像滾筒一樣的東西,麥子不斷的被捲進滾筒,麥粒就從另外一頭流出來,好神奇呀!好多農民伯伯用耙子將收回來的麥粒攤在馬路上晾曬,爸爸媽媽告訴我:麥子曬乾後交到麪粉廠,我們就會吃到麪條、饃等面制食品。

一個多小時我們就已經到舅舅家了,時間過得很快呀!我和表弟表妹纔剛剛玩了十幾分鍾,姨媽就叫我們三個吃飯。飯可香了,是攪團,我都吃了兩碗呢。下午三點就回家, 我依依不捨的跟表弟表妹拜拜了。坐上車,爸爸就把車開走了。在路上,安安靜靜,誰也沒有說話。到了秦鎮,我們還吃了涼皮,今天我們過得很愉快。

端午節過端午節的作文 篇4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一到端午節,我就會想起這首充滿童趣的兒歌,大家看了這首兒歌,一定有一肚子的問題:明明是端午,兒歌裏怎麼變成端陽的呀?還有沒有其他習俗啦端午又叫重午、端陽許多習俗都與五這個數有關:用紅、黃、藍、白、黑等五種不同顏色的絲線系在兒童的手腕上、足踝上,成爲長命縷;吃五黃:黃魚、鹹鴨蛋黃、黃豆包的糉子、雄黃酒雄黃酒喝完了,人們還喜歡用酒杯裏剩下的雄黃在兒童的頭上寫上王字,再把多餘的雄黃倒在廚房的地上,用來消滅害蟲。

說到端午,大家肯定還想問:爲什麼要把糉子扔到水裏去呀?那是爲了紀念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扔糉子是爲了讓魚蝦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屍體。說到這兒,你也對端午節有一定的瞭解了吧?一定要記住哦!

端午節過端午節的作文 篇5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了。

端午節是用來紀念楚國偉大的愛國者——屈原。屈原十分愛國。但因爲被奸人所害,流放到民間,他認爲自己不能報效國家,不能爲國家出力,不能改變楚國現在的狀況。而跳入汨羅河,爲國捐軀。屈原死後,那些敬仰他的平民百姓便划着小船,去打撈他的屍身,可大家卻失望而歸。於是,百姓們爲了不讓河中的魚類和蝦蟹蠶食屈原的屍身,就用糉葉包裹上糯米,投入江中。傳說,河中有隻兇殘的惡龍,可他卻偏偏只住在河心。日日在河中興風作浪,爲禍百姓。於是,人們便下定決心要活捉這條惡龍。經過千幸萬苦的努力下,人們終於抓住了這條惡龍,將他的筋抽出來。因爲這條筋太長太長了,所以人們把筋剪成一條一條的綁在自己的身上。從此,爲了紀念屈原,就有了划龍舟,包糉子,綁彩繩的傳說了。

吃糉子是我國端午節一項極具有民族特色的風俗。以前,糉子只有一個味,是用糯米和紅棗做成的。現在根據不同人的喜好已達幾十種口味。比如,有的人喜歡吃鹹的,就可以做成鹹肉棕;有的人喜歡吃甜的,就可以吃甜糉子;還 有些人喜歡吃肉的,就可以吃肉糉子……總之,糉子的品種是特別多的。糉子的外表可漂亮了。你瞧!她身穿一件綠衣裳,散發着誘人的香味。糉子一般是四隻腳的,不過,也有三隻腳的只是市場上不常見罷了。糉子通常是煮熟後涼了才吃,在拌上白糖和蜂蜜,口感好極了。

戴彩繩,戴香包也是端午節獨特的習俗。到了端午的'那一天,老人們會用不同的彩繩,戴在孩童的手腕上或腳腕上;心靈手巧的老人還 會在上面繫上鈴鐺,手一動就會發出極爲清脆的鐺鐺聲,好聽極了!再來看看香包,種類不同。有小動物的,有花朵的,還 有卡通人物的,上面的畫栩栩如生,就像真的一樣。香包可香了,還 可以驅逐蚊蟲呢!

除了這些,一些南方的城市還 有賽龍舟呢!到了那一天,河兩畔的人們將河圍得水泄不通,紛紛觀看賽龍舟,那場面壯觀極了!

這就是我家的端午節,你們聽後一定覺得很有趣吧!

端午節過端午節的作文 篇6

五月五,就是要過端午,每次,姥姥姥爺都會趕過來陪我們過端午,姨媽姨夫也會來,但今年呢?都各忙各的去了,家裏冷冷清清的。沒想到,去年和今年不同時間的端午,竟有不同的樣子,那天,多好啊!

去年的端午節,我早早的就起來等候着親人們的到來。吃過早飯後,媽媽去了市場進行大搶購,爸爸則開着車去接已來到車站的姥姥姥爺。而我呢,只好乖乖的一面待在家裏看着弟弟,一面等着姨夫這兩口子來。不一會兒,我家就已經爆滿了,有梆梆的剁肉的聲音,還有弟弟和姨家的小妹妹哭泣的聲音。要是以前這麼吵,我早就煩的關上門了,但是今天不一樣,今天是端午啊,家人團聚的日子!

姥姥從老家帶來了糉葉,媽媽拿出了剛剛買回來的糯米和大棗,開始包糉子了!姥姥把糉葉洗乾淨之後,拿起兩片,疊放在一起,捲成一個錐子狀,撈起一把洗好的糯米,塞了進去,然後在角落裏放了兩顆棗,包好,然後用繩子繫上,就完成了。看着姥姥由兩張糉葉變成了一隻有棱有角的糉子,便直流口水,但當我看到姥姥長滿繭的手的時候,我在想:這雙手是多麼心靈手巧啊。我彷彿看到了三十多年前的那雙纖細的手,現在呢,養育了兩代人之後,已經佈滿老繭,這就是一個母親吧。

姥爺那天格外精神,早已不像是有腦血栓的人了。他腰挺的繃直,黑色帽子下面的那對小眼睛,炯炯有神,一天笑呵呵的,看着我們忙忙碌碌,便要求看着弟弟他們。媽媽也沒有拒絕,放心的把弟弟交給他了。晚上,我們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共同度過這個美好的夜晚。

但是今年的端午節,沒有人陪我們,媽媽從冰箱裏拿出了買的糉子,放在了鍋裏。這時,門鈴突然響了,對面的阿姨端着自己家奶奶包的糉子,對我們說:“我家老人帶來糉葉了,我請你們吃!”看到這一幕,我才感覺,遠親不如近鄰,原來我們的“家人”就在對面。

就是啊,雖然今年沒有家人的陪伴,這兩種時間裏的端午過的是那麼不一樣,但是其實都是充實的,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