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風俗習慣作文集合5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爲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風俗習慣作文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風俗習慣作文集合5篇

風俗習慣作文 篇1

江南一帶的民間在中秋節人習俗也是多種多樣。南京人中秋愛吃月餅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鴨。桂花鴨於桂子飄香之時應市,肥而不膩,味美可口。酒後必食一小糖芋頭,澆以桂漿,美不待言。桂漿,取名自屈原《楚辭·少司命》援北方閉兮酌桂漿。桂漿,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後採摘,用糖及酸梅醃製而成。江南婦女手巧,把詩中的詠物,變爲桌上佳餚。南京人閤家賞月稱慶團圓,團坐聚飲叫圓月,出遊街市稱走月。

2中秋佳節中國各地有什麼風俗習慣!

明初南京有望月樓、玩月橋,清代獅子山下築朝月樓,皆供人賞月,而以遊玩月橋者爲最。人們在明月高懸時,結伴同登望月樓、遊玩月橋,以共睹玉兔爲樂。玩月橋在夫子廟秦淮河南,橋旁爲名******馬湘蘭宅第,這夜,士子聚集橋頭笙簫彈唱,追憶牛渚玩月,對月賦詩,故稱此橋爲玩月橋。明亡後,漸漸衰落,後人有詩去:風流南曲已煙銷,剩得西風長板橋,卻憶玉人橋上坐,月明相對教吹簫。長板橋,即原先的玩月橋。近年來,南京夫子廟已重新修葺,恢復明清年間的一些亭閣,疏浚河道,待到中秋佳節時,就可結伴同來領略此地的玩月佳趣了。

江蘇省無錫縣中秋夜要燒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紗絹,繪有月宮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線香編成,上面插有紙紮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江西省吉安縣在中秋節的傍晚,每個村都用稻草燒瓦罐。待瓦罐燒紅後,再放醋進去。這時就會有香味飄滿全村。新城縣過中秋時,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懸掛通草燈,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風俗習慣作文 篇2

講起過年的風俗習慣,倒是挺有意思的。有些現今仍沿襲着,有些早六百年的便給扔掉了。

對於三裏不同俗,十里改規矩的中國人來說,不同地方的規矩恐怕不完全一樣。我所要講的只是早先我們阜陽以北與太和這一片地方的風俗習慣。

俗話說:吃過臘八飯,就把年來辦。毫無疑問,這臘月初八歷來便是迎接新年的重要日子。何況還有:臘八臘米飯,大人小孩都喜歡呢。(在那物資相當匱乏的年代,人們要吃上一頓象樣的飯是多麼不容易啊!)我至今仍清楚地記得,在我十來歲的時候,每逢臘八晌午的那頓鹹米飯是那麼的香甜。(通常這頓做米飯的米是娘老早託人用糧票開後門從糧站提前買好的。娘總是將米鍋裏放上炒好的豆腐,再放上一些細粉加上蔥姜佐料,飯沒做好,老遠的便能聞到撲鼻的香味了。這時飢腸轆轆的我便圍着廚房轉圈子,專等着娘說一聲:吃飯了。於是迫不及待地跑進廚房,盛上滿滿的一腕,美美的吃將起來。)百年不遇的吃上這麼一頓難得的美餐,不用說,能撐得嗓子眼裏直往上冒,還覺不過癮的。

臘八過後,接下來便是祭竈。祭過竈,年也就跟着很快來到了。講起這祭竈,還挺有講究。記得有一句順口溜是這麼說的:君祭三,民祭四,老百姓祭五賊祭六,老和尚祭到廟後頭。至於這順口溜的來歷,曾聽老人大致的講過,因爲聽時並不怎麼的在意,所以至今也不大明白。只知道我們張姓人家都是二十三祭的竈。其他大部分的人家都是在二十四祭竈。(依稀記得,好象聽老人講,說是俺們張姓人家佔着老天爺、閻王爺、龍王爺的光,因爲他們都姓張。所以歷朝歷代張姓的人家沒有做皇帝的,原因就在於:如果連皇帝再做了,那天下豈不是沒有別姓人家混的了嗎?)祭竈那天,也是廚房大掃除的一天,平常菸灰滿布的屋子,通通用掃帚徹底清掃一遍。然後將提前請來的老竈爺與老竈奶奶並肩而坐的畫像恭恭敬敬地貼到鍋臺一側的牆上。到了晚上,臨近送他們上天的時候,便用做好的糖瓜子先給他們抹抹嘴,意思是先給他們甜甜嘴,請他們在老天爺跟前多替老百姓說些好話。(有道是:老竈爺上天——有啥說啥。至於這樣做的結果,是不是能讓老竈爺管住他的嘴,不在老天爺跟前說些對老百姓生活不利的話,那就誰也不知道了。)隨後是供上香火,放起鞭炮,送他老起程上天了。

祭過竈,家家便忙着準備過年的食物,蒸呀炸的忙開了。

在蒸炸的過程中,倒還有着不少的講就。其中大人們最忌諱的是小孩子在跟前扭來扭去。一是嫌他們礙事絆腳,二便是唯恐他們說出什麼不吉利的話來。後邊這一條是最主要的。例如:炸東西時,最忌諱人說別炸熰了、小心油別起火、或者說快炸完了等。我有一次看到娘炸饊子時,盆的面不多了,便隨口說了句:快炸完了。惹得娘瞪眼厲聲地吵:去!別在這胡說八道的!我當時還有點不服氣,頂了一句:這明明是實話,說說又有啥呢?娘卻說道:你說說說有啥?炸東西時,不興多嘴你知道不?我由不得又辯駁一句:多少東西只是多少東西,總不能說說就說少了?大嫂在旁接了句:說起來你屁都不懂。你沒聽說過“船倉垛底牆旮旯”嗎?因爲這些誰都估不透。別看是盆底了,說不定從今個管炸到明個也炸不完呢。這句話說得娘笑了。但從此我遇見此事時絕沒再多言多語過。

蒸饃的時候更有一種神聖的`味道,更忌諱人在旁邊扭來扭去的。好象這樣會帶來大不幸似的。蒸饃時還有一件,就是特意在其中的一個饃裏放上個五分的毛革(也就是分革子),說是到時誰吃到了,誰就會發財。另外,蒸饃必須蒸得雪白的宣騰的方爲最理想。饃若蒸裂了倒也說得過去,叫作笑。若要碰上蒸得縮成個蛋蛋的,那是最讓人感到氣惱的。人們往往會以爲有邪講,是邪魔在作怪,於是便將饃蛋蛋扔進鍋底下燒。說是這樣便可燒去穢氣。

到了年三十,家家都要帖門對子(既春聯。)。有喪事的人家是不準帖紅對子的。人死後的第一年,帖火紙,第二年帖藍對子,第三年帖綠對子。過了三年,才能重新帖紅對子。有那欠賬的人家老早地就將門對子貼上了,這樣,要賬的人便不好意思再來上門要賬了。另外,三十的晚上,家家都會在門檻外邊都放上根木棍,叫作攔門棍。意思是擋着防止一些不乾淨的東西進了屋。

年三十的晚上,通常家家都會放一掛比接年小一點的鞭炮,然後纔開始吃辭歲飯。(辭歲飯不外乎餾蒸饃,吃餃子。這餃餡子大都是素餡,有用細粉、饊子、豆腐摻在一齊剁碎,拌上材料面的;有用乾菜、細粉、饊子加上蔥姜摻在一齊剁碎的。能吃上肉餡的人家不多。)之後,小的便要給宗家門裏的長輩家挨門挨戶的去辭歲了。(有祖上牌位的人家首先得給供奉的祖上牌位磕頭。)還有,這辭歲之夜吃什麼東西都是隨便任着你吃的,這叫填倉,盡着你撐炸肚子也沒人說你。還有一條是小孩子最爲喜歡的:老的要給小的發壓歲錢。接着是熬歲,不讓睡覺,比着看誰最能熬。說這叫作熬財神,誰能熬,誰以後就有福。這其間你打牌也好,聽收音機也行,講故事也罷,不管幹什麼,只有長着精神不睡覺就好。特別是大年七年級,看誰家接年早。彷彿接晚了,年被誰接完了似的。所以從十二點起,噼噼啪啪的鞭炮聲便接連不斷地震響雲天,直到年七年級的上午十來點鐘纔算結束。(到這時才接年的不是懶得出名、便是家庭境況不怎麼樣的。)奇怪的是,年七年級全家只能共用一盆水洗臉,而且洗過不能豁(潑掉的意思),得等到下半天才能豁。地不掃,連尿罐子也得存放在屋裏不往外拎。得等過了年七年級才掃,才拎出去倒掉。並且吃過早飯、午飯,鍋碗不涮。早上用的碗,擺在那,到晌午各人繼續用各人的。這些規矩真正讓人莫名其妙,問爹孃,他們也說不上道道來。只說這都是上輩人傳下來的規矩。老規矩只有照着做,不能隨便亂改。我在心裏暗想:不知老祖宗們是怎麼想的,定下這規矩。這分明是有意讓人邋遝一年。

以上的這些規矩,現今大都沒人再照着做了。

時代變了,人們的思想觀念也隨着在變。一些老規矩的廢棄,亦是情理之中的事。

有一位哲學家說過:存在即合理。那麼不存在的也就不合理。廢棄不合理的東西是人類社會進程中必然的選擇。

風俗習慣作文 篇3

春節裏,我發現了許多有趣的習俗比如。

壓歲錢:春節,大人都要給小孩壓歲錢。這不是沒有由來的。相傳,古時候的中國曾經有個怪獸叫“祟”,這個怪物經常在除夕夜到小孩家裏吃小孩。於是家裏的大人都把錢裝在紅色的包裏,夜晚悄悄地放在小孩的枕邊。等“祟”來到牀邊時,紅色的包就會發出耀眼的光芒,將“祟”嚇跑。因爲“歲”與“祟”同音,後來,長輩就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送給小孩,這樣小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了。到了現在,壓歲錢已經變成了在新年的第一天,晚輩給長輩拜年時,長輩會拿出壓歲錢給晚輩。

春聯:春聯是對聯的一種,原本寫在桃花木上,桃花木是紅色的,有驅邪避難的寓意,所以選擇桃花木爲春聯的選材。現在的春聯不再用桃花木了,而是用紙來代替桃花木。並且模仿桃花木的紅色。演變成了現在的春聯。

貼倒福:曾經有戶人家,有個奴才不識字,春節把“福”字貼倒了,主人火冒三丈。但一個奴才急中生智,說:“我常聽人說,這家的福到(倒)了!這不是意味着您家的福氣大了、到了嗎!”主人一聽,轉怒爲喜。重重的獎賞了不識字的僕人和急中生智的那個僕人。後來,就演變成了現在的家家都貼倒福。

中國的習俗真多!中國有趣的習俗真多!

風俗習慣作文 篇4

泱泱華夏,盛開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獨具特色的節日。

比如說傣族的潑水節。這是傣族最盛大的節日。這一天大家都會用臉盆、水壺盛滿水,大家像一陣風似的吹過大街小巷,逢人便潑。一粒粒晶瑩的水珠像一片片飛舞的雪花飄到人們的頭髮上,衣服上,鞋子上。這是吉祥的水,祝福的水,像鑽石一般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人們盡情地潑灑,盡情地澆水,大家都異常高興,笑聲朗朗。

潑水節是用水帶來祝福,火把節則是用火祝福平安。火把節是彝族最盛大的節日,也是彝族人民最歡樂,最隆重的日子。熱鬧的場面,可絲毫不比中國最盛大的傳統節日春節遜色。到了火把節之夜,全村人都會聚集在一起,在一處空地上,點燃熊熊篝火。大家手拉着手,圍繞着跳動的火苗,一起唱啊,跳啊,相互祝福。

在火把節上,大家除了跳舞以外還會鬥牛、賽馬、選美等。最有趣的要屬選美活動了。彝族人生來愛美,追求美。在選美活動上,姑娘們穿着七彩的裙子,戴着各式各樣的花頭帕,披着繡花披肩,好似一朵朵嬌豔欲滴的鮮花,又似天邊那火紅的雲彩,美不勝收,把評委們和觀衆們的眼球都牢牢吸引住了。

我們有我們的節日,少數民族也有他們自己的節日。這些節日與習俗就像是一塊絢麗的瑰寶,綻放在中華大地上,構成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風俗習慣作文 篇5

我記憶中最快樂的事莫過於過春節了。按照四川的風俗習慣,過春節差不多從臘月初就開始準備了。臘月里人們要掛長長的香腸,鮮鮮的臘肉,真誘人呀!

除夕夜的前幾天,我們都要與爸爸媽媽去超市購物,那超市裏別提有多熱鬧啦!年貨等商品看得人眼花繚亂,到處張燈結綵,一派節日的喜慶氣息。我們要買新衣服,買各種食品,還有年畫,對聯與鞭炮。

快到除夕,家家趕做年菜,吃起那香噴噴的年菜,我們就喝飲料,長輩們喝酒,長輩們還要說:“祝你們天天向上……”我們還要給長輩敬酒!除夕晚上還要看春節聯歡會,節目太好看了!到了十二點我們就要放五顏六色的煙花,你能看見五彩繽紛的煙花在夜空閃耀,你能聽見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在預示着新年的來到!

大年七年級我們要穿漂漂亮亮的新衣服,到長輩家去拜年。我們的長輩會給我們發壓歲錢。大年十五是春節的高潮,我們也叫元宵節,那天有會舞獅子、鬧元宵、看花燈,真是熱鬧非凡!盼呀盼,在每年的盼望中我度過了一個又一個快樂的春節,我也漸漸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