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風俗習慣作文合集5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風俗習慣作文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風俗習慣作文合集5篇

風俗習慣作文 篇1

我們家鄉清明的習俗也以祭祖掃墓爲主,與蒼城相比也有不同。

時間一定是清明前後。又多數是在清明前三天完成,不會過清明後三天,如果清明前老是下雨就是例外另當別論了。

雜居在村裏的獨姓人家,祭祖顯得清靜,大戶人家或是大家族人家的祭祖就熱鬧了。特別值得書寫的就是做清明酒。

我們胡姓人家在村裏人口算多的,20多年前胡姓人口在村裏第一多,現在銳減可能是第三多了,劉姓李姓追了上來。人丁興旺,清明擺酒很有面子。

做清明酒席,是要湊份子錢,有點像現在人的AA制。不過有些人做生意,願多出點錢,顯得有氣派,別人也高興多些錢辦得會體面些。

三十年前,大約我讀高一,我村的胡姓人家和六公里外的胡姓人家共同祭祖,那裏是我們的遠祖,我們擁有共同的祖先。那一年我們共同祭祖。家族中德高望重的人安排好去山上掃墓的人員,我村有人去他村,他們村有人來

我們村,其樂融融,一片興旺團結的景象。下午三點左右,去山上各處掃墓的人都陸續回來,留在家裏廚飯做飯的人也準備好了。祠堂大廳裏擺了十幾張八仙桌,司儀把首席二座等重要位置安排好,家族中的小字輩就隨意落座。上菜是吃完一個再上一個,不是擺好八九個一桌吃。有專門幾個走堂提着酒壺來添酒,吃到第五碗菜是方磚肉,有肥有瘦,肥肉炒得出了油,醬油紅辣椒的顏色全上到了肉的表面,過了春節大魚大肉的日子也有那麼久了,肚裏是可以承受油脂了。有的酒席男人多,酒量大,主人又給多幾瓶,於是有人提議打通關,有人提議划拳,猜點數。猜點數現在喝酒時已經很少有人玩了。兩人手裏最多總共8粒瓜子或花生等豆類。猜對方手裏出幾粒加上自己要出的猜中了沒酒喝,沒猜中的罰喝酒。

我們家族很多年沒有擺清明酒了。

自己一個小家庭清明祭祖,小有小的好,簡單清靜。 帶上祭祖的用品:鞭炮香紙豬肉酒水餈粑,還有掃墓用的鋤頭鐮刀等等。

祭祖的豬肉和酒水要溫熱,雖然有時去到山上已經凍,但也不用計較了,因爲已經溫過了,如果想到反正到山上酒肉會冰冷,乾脆不煮,那是不行的,最重要的對神心中要有敬意,不能怠慢了祖先。豬肉是取些象徵意義,

有一斤就夠了,要有皮的,切有些講究,切成一個正方體,實際上是一磚豬肉。前年我一個在開平工作的同鄉,回鄉祭祖,他向他的哥哥說去燒一頭豬來拜祭,即刻招到他哥哥的強烈反對,“千萬不能這樣做,我們的祖先承受不起。我們錢不夠別人多,官不夠別人大,不要出洋相。”可見人人都要遵守風俗,敗壞風俗會引來無窮無盡的麻煩。

提上東西,老老少少,浩浩蕩蕩的隊伍去山上掃墓。經常是“雨紛紛”的天氣,穿過田野,走進山裏,會看見東一叢西一束的紅杜鵑。有的把杜鵑花叫成映山紅,真是名不虛傳。那怒放的杜鵑,張揚出耀眼的紅色。摘一朵紅花,去掉花蕊,送入口中,嚼一嚼,體會到了一股淡淡的甘甜。

來到了一處先人的墳前,過了一年又一個清明來到,墳頭墳前周圍都長滿了各種植物,有一些還枯黃的雜草,有一些茅柴多數是20釐米高,有一些一米多高的雜樹。大家開始動手,拿着鐮刀上去墳頭割草、砍柴。有人拿着鐮刮鏟除墳前的雜草,鏟墳前雜草還是一個技術活,要剷平,坑坑窪窪積水會引起墳堂崩塌,要剷平,等下襬酒肉酒杯餈粑等祭品。過去還在墳上插上三根棍像個三角架一樣的,在頂端包上幾張紙錢,小時不明白這樣做的含意,現在人們掃墓去鋪頭買上幾支塑料花,插在墳頭,等到第二年塑料花還光鮮亮麗,真是萬古常青啊。

可以開始祭拜了,先點燃香,九根香分成三柱每柱三根一字擺開,擺上祭品酒和餈粑,然後分成一輩一輩先後來拜,三鞠躬,同時許願,可以說出來,也可以心裏默默的說。這作揖許願很有意義,千萬不能簡單粗暴地說成是迷信。這是人們祈求先人保佑,這也是人們在祖先的靈前,立下誓言, “保佑我今年考上重點大學 ”,“保佑我媳婦生個男孩”,“保佑我做成和肖老闆的那檔大生意”,諸如此類,不一而足,這些許願,這些祈福,表明了人們的理想和願望。彷彿是要讓山川作證我就要發憤圖強了,所以勤奮的人許下的心願多會實現,傳開來又說哪個人家的祖宗管事風水好。

完成掃墓了大家有說有笑回家去。喜歡吃野菜的,大自然有慷慨地饋贈----蕨,路邊有,樹叢中有。不過墳周圍長的蕨菜要注意了,那是苦的,我舅舅的解釋是:“他們吸收了鞭炮香紙的元素。”

清明祭祖也是親人們的一次團聚,從前年開始國家規定清明放假一天,這更爲團聚提供了時間保證。掃墓歸來大家喝酒吃肉,無比開心。

風俗習慣作文 篇2

大年三十的上午每家每戶都要貼春聯,以示迎春之意,寫風俗習慣的作文。外公每年都要挑選一幅稱心如意的好春聯。今年選的上聯是:喜氣洋洋財旺旺,下聯是:好運多多福連連。橫批是:吉星高照。這足以預示新的一年裏的幸福生活。

年三十午夜吃餃子,也是每家必不可少的。老人們都說吃餃子好。吃餃子包含着非常豐富的文化意義。餃子諧音交子,就是相交子時,交好運發大財。因餃子的形狀又像金元寶,故又象徵團圓和財富。

大年初五俗稱“破五”,意思是人們要走出家門進行戶外活動。這天上午我和外公外婆沿着河堤,從將軍碼頭一直走到新華碼頭。這裏是滑冰場,男女老少人頭攢動,人們身着五顏六色的節日新裝,好像給冰場上裝點了盛開的鮮花。人們有的在滑冰、有的在打冰車。還有的在冰道上從高處往下放冰車,大家玩的真盡興!大人、孩子和老人,一片歡歌笑語……

這不正是太平盛世的真實寫照嗎?

崇明春節習俗

春節是我國民間傳統的重大節日,它是一年四季中的第一個節日,故特別被人們看重。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由於本縣的獨特地域,因此各地的春節習俗略有不同。現採集一些過去歲月春節前後的場景、鏡頭與讀者諸君一起融身於濃濃的鄉情中同醉。

廿四夜

從農曆十二月廿三起,辛勤勞作了一年的人們爲過好春節就開始忙碌起來了。農曆十二月十三或二十四日夜,統稱爲"廿四夜"。相傳這一天爲竈君上天之日,民間普遍有送竈君上天的習俗。百姓在這一夜用"卷銀包"(用青菜和慈菇、豆腐等燒熟後作餡,再用百葉包裹成)、"廿四糖"、赤豆飯作祭食,點上香燭,祭供竈君,並備紙錢,扎彩橋,磕頭禮拜,然後鳴放鞭炮,在將竈君像與前簾(俗稱"喜串")燒化前,戶主對着君像自言自語地說些諸如"上天奏好事,下界保平安"等吉利話祈禱。此俗現已除,但吃赤豆飯、卷銀包的古風猶存。過了廿四夜後,家家戶戶越發忙碌了,裏裏外外大掃除,俗稱撣檐塵,各家忙於洗滌被褥帳子,釀酒、炒花生和蠶豆,並採購吃的用的東西。海島城鄉百姓普遍都要磨粉蒸糕,這一習俗一直延續至今。因"糕"和"高"是諧音,人們圖的是年年高的好口彩。本縣各地制糕的方法各不相同,上沙以蒸鬆糕爲主,中部地區蒸的是粘糕,下沙主要蒸蒲鞋底糕;而窮苦人家則用高梁粉、白玉米作爲蒸糕的主要原料,國小生作文《寫風俗習慣的作文》。此外人們還要備些錫箔、紙錢、香燭、元寶、茶食果品之類的東西作祭品以此敬神。除夕前幾天,人們還要貼上新春聯,掛尊祖,把先祖的遺像掛在中堂正壁的牆上,擺好祭品,待大年夜一到,點上香燭,讓後輩瞻仰。除夕前人們還進行打囤子,即把石灰裝在麻袋裏,往地上打印,企盼來年糧谷滿倉。這些活動現已不見。有的農戶還將市內的垃圾及無用的雜務和雜草堆放到外場,點火焚燒,以求來年吉祥,平安無事。

除夕

農曆十二月三十日是除夕,俗稱大年夜。在這一天,把過年的一切陳設都佈置定當,如寫春聯、貼門神等。晚上全家老少圍在一起吃年夜飯,菜餚遠比平時豐盛,主要的一道菜用菜心、豆腐等燒成後用百葉捲裹,被稱之爲卷錢捆,以示來年財源滾滾而來。這一夜是孩子們最高興的日子,因爲父母、長輩送上壓歲錢。在舊社會,沒錢的人在這一天是難熬的,按舊規,當年債務要當年清,年底討不到債,到年七年級就不能強討了,直到二月初落燈後才能討債,所以債主在大年夜差人四處討債,還不起債的人只好四處躲避,有家不能歸,到年七年級才能回家。所以往日有"年關糧戶好過,沒錢難過"的俗語。

春節

農曆正月七年級爲春節,俗稱過年。年處一清晨家家第一件事就是放鞭炮,稱"開門炮",其原意是驅邪,後來就含有開門大吉、高升發財的意思。過年了,大人小孩換上新衣帽,穿戴整潔,全家圍桌而坐,共進豐盛的早餐,以素食爲主,再加上湯圓(圓子)、糖年糕、以示全家團圓,年年高,並將去年廿四夜的一碗赤豆飯拌入早飯內,俗稱"陳年飯",意爲隔年有餘的好口採。早飯後,孩子們向鄰居、親友長輩們一一尊稱問好。正月七年級這一天忌諱頗多,不能動刀具,不能潑水,不能去水橋淘米,不能掃地,不能開後門,不能搬動柴禾,不能出口污言,不能動手打人,不能睡得太晚等等。連煮飯燒菜的柴草要用芝麻桿,黃豆杆等放在爐堂裏發出噼噼啪啪的響聲,火越旺,越吉利,預告今年萬事興旺,節節高.另外,年九年級和年初五早晨家家都要燒早飯,飯前要點燃香燭,企求全家興旺平安.

風俗習慣作文 篇3

美麗的草原——蒙古族的家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現牛羊。”這一首我國古代著名的民歌,生動地表現了蒙古族人民的草原生活,如今已是家喻戶曉。站在這幾乎象是觸手可及的藍天白雲下,腳踏着無邊的綠色,極目都是成羣的牛羊和駿馬,我們不盡心曠神怡,彷彿來到了夢中的人間天堂。

走在遼闊的草原上,我們回看到星星點點的氈包。這便是蒙古族人居住的帳篷——蒙古包了。它的結構非常簡易,由陶腦、烏泥和哈那組成,外面再覆上一層羊毛氈,既保暖又輕便,再安上門窗,兩個人用不了一個小時就可以搭建完成。火膛放在屋內的正中央,再在頂上開一個小天窗,把煙囪伸出去就可以啦。這種房子冬暖夏涼,是蒙古族人爲適應草原生活而發明的流動的家。 在每年驕陽似火的七八月間,蒙古族人們要舉辦一年一度熱鬧非凡的那達慕大會。這是蒙古族人民特有的傳統節日,在這裏人們買掉牛羊,用換來的錢買些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同時還可以欣賞到各種蒙古草原人民特有的節日,如摔跤、賽馬等,讓人賞心悅目,留戀忘返……

說起草原人民的服裝,那可就更美啦!既簡潔又大方。每一種顏色有着不同的象徵。白色是如乳汁一般無暇的顏色,象徵純潔,一般在節日盛典時才能拿出來穿;。藍色象徵忠誠堅定。紅色象徵熱烈開朗,是人們最常穿的顏色。黃色只有活佛與王親纔可以穿,一般人不會穿。他們的腰間總是系一條寬大的腰帶,通長長三至四米不等,起到防寒的作用,具有極其濃郁的民族特色。

他們飼養的牛馬和羊羣,不僅是牧民們生活的保障,而且構成了草原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綠綠的草原因爲有了牛羊而更加富有活力。

蒙古族世代生活在遼闊的大草原上。他們勤勞善良、憨厚朴實,卻在不經意間流露出一種優秀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文化內涵。“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美妙而悠揚的歌聲,彷彿訴說着草原人民的豪邁與奔放。

風俗習慣作文 篇4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現牛羊。”這一首我國古代著名的民歌,生動地表現了蒙古族人民的草原生活,如今已是家喻戶曉。站在這幾乎象是觸手可及的藍天白雲下,腳踏着無邊的綠色,極目都是成羣的牛羊和駿馬,dajia不盡心曠神怡,彷彿來到了夢中的人間天堂。

走在遼闊的草原上,dajia回看到星星點點的氈包。這便是蒙古族人居住的帳篷——蒙古包了。它的結構非常簡易,由陶腦、烏泥和哈那組成,外面再覆上一層羊毛氈,既保暖又輕便,再安上門窗,兩個人用不了一個小時就可以搭建完成。火膛放在屋內的正中央,再在頂上開一個小天窗,把煙囪伸出去就可以啦。這種房子冬暖夏涼,是蒙古族人爲適應草原生活而發明的流動的家。 在每年驕陽似火的七八月間,蒙古族大家要舉辦一年一度熱鬧非凡的那達慕大會。這是蒙古族人民特有的傳統節日,在這裏大家買掉牛羊,用換來的錢買些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同時還可以欣賞到各種蒙古草原人民特有的節日,如摔跤、賽馬等,讓人賞心悅目,留戀忘返……

說起草原人民的服裝,那可就更美啦!既簡潔又大方。每一種顏色有着不同的象徵。白色是如乳汁一般無暇的顏色,象徵純潔,一般在節日盛典時才能拿出來穿;。藍色象徵忠誠堅定。紅色象徵熱烈開朗,是大家最常穿的顏色。黃色只有活佛與王親纔可以穿,一般人不會穿。他們的腰間總是系一條寬大的腰帶,通長長三至四米不等,起到防寒的作用,具有極其濃郁的民族特色。

他們飼養的牛馬和羊羣,不僅是牧民們生活的保障,而且構成了草原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綠綠的草原因爲有了牛羊而更加富有活力。

蒙古族世代生活在遼闊的大草原上。他們勤勞善良、憨厚朴實,卻在不經意間流露出一種優秀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文化內涵。“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美妙而悠揚的歌聲,彷彿訴說着草原人民的豪邁與奔放。

風俗習慣作文 篇5

今年的春節,有三天是我特別難忘的。除夕夜做湯糰,正月七年級爬山,正月九年級放煙花。

除夕夜,我們在家做湯糰。姨父先把麪粉做好,再把麪粉捏成一小塊一小塊,最後由我們捏成一個餅,放進餡,包成一個個小湯糰。湯糰有桃子形的,有圓形的,還有露餡的,雖然樣子很難看,但我們吃得津津有味,因爲這是我們自己做的。

正月七年級的早晨,火紅的太陽從東邊慢慢升起,我們一家八個人去爬有名的保俶山。當我們爬到半山腰時感到很餓,就找到了一個休息的地方,把帶來的水果都吃完了。

接着我們一口氣爬到了山頂——初陽臺,站在山頂上往下看,看到了完全不一樣的風景,西湖邊的人是多麼地小呀,小得像螞蟻一樣看也看不清;西湖邊的人是多麼地多呀,多得像天上的星星數也數不清。

最後我們繼續往前走,走了一會兒,就拍了一張合照。外婆筆直地站着,媽媽看着我,我在想我的作業,阿姨在想單位裏的公事,阿舅在看別的遊客,姨父在欣賞周圍的美景,姐姐在拍蘇堤和白堤。我覺得我們一家人的表情真豐富!

正月九年級,我回到了我向往的老家——新昌。一走進爺爺家,就看到了門口放着很多大箱子。爺爺說:“這是晚上準備放的煙花。”

我等呀等,等呀等,終於把天等黑了。只見爺爺先把煙花搬到了室外,接着叫我們躲到一旁,最後拿起打火機,果斷點燃了導火線。只聽“嘭”的一聲,煙花從地上飛快地飛到空中。有的煙花綻放出美麗的花朵;有的煙花化身成“蝴蝶”在空中盤旋;還有的煙花劃出不同的顏色形成了美麗的彩虹。我們驚呆了,簡直不敢相信,煙花竟然這麼神奇,能夠變化出這麼多的花樣。

通過吃湯糰、爬山和放煙花這三個過年習俗,不僅讓我學到了很多的傳統文化知識,而且還讓我渡過了一個快樂的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