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幼兒良好習慣的培養

一個人的良好習慣是從小培養出來的。每個人都知道,幼兒正是走向自我行爲的第一步,所以,這個時期培養孩子的良好行爲習慣和生活習慣是最重要的,也是形成好習慣的關鍵時期,這是最基本的教育,抓得越早越好。俗話說:“播下行爲,收穫習慣,播下習慣,收穫一生。”這就是說,良好的習慣是可以通過教育實現的,教育必需要重視幼兒良好習慣的培養與養成。養成良好習慣是一個人獨立於社會的基礎。這樣做不僅會增強他們在社會中的競爭力,同時也能加強他們的責任意識和自身能力。

淺談幼兒良好習慣的培養

(一)好習慣的養成從簡單到複雜,可循序漸進:好習慣的養成應從最容易的事開始,從一點一滴進行,由少到多,由易到難,這樣,幼兒就會有成就感和自信心,同時也會投入更多的熱情,從而使孩子們健康成長。每一個好習慣的養成,都應按照從簡單到複雜,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例如:剛開學一週,每天早上做早操,小朋友們聽到廣播的音樂,就一窩蜂的往操場跑,跑出去後不知道站在哪個區域,有的在玩玩具,有的到處亂跑,經過慢慢地排隊,整隊,操練這一系列的流程,現在每次早操,小朋友們都會安安靜靜的排好隊,井然有序的出**,事實證明,對幼兒好習慣的培養,只要遵循原則,遵照規律,就一定能獲得成功。

(二)不同年齡的幼兒,也能培養成良好習慣的幼兒: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接受能力也不同,在進行良好習慣培養方面,要根據幼兒的年齡和接受能力,要有不同的要求,也是能做到的。如:小班應以生活習慣和語言爲主,因爲幼兒剛進入學校,年齡還小,獨立生活能力很弱,應注重生活習慣的養成,同時,在幼兒情緒穩定之後,再對他們進行禮貌教育。教育幼兒從小尊敬老師,懂得謙讓,會說一些簡單的禮貌用語。例如:老師早上好!等。小班幼兒由於年齡還小,分不清是與非,如針對小班幼兒不肯上幼兒園的情況,我們把兒歌《我上幼兒園》作爲小朋友談話的內容,通過短小,有趣的兒歌來教育幼兒。針對一些不喜歡吃飯,浪費糧食的幼兒,我們結合古詩《憫農》來暗示幼兒改正不良習慣。而在中班應以獨立習慣爲主。在幼兒學習和生活中,常反映出幼兒獨立性方面的問題。如:自己能做的事卻依賴父母,明明自己會穿衣、吃飯、卻偏偏不自己做;不會管理自己的.東西,如不能收拾好自己的學習用品或生活用具,自己的東西不能放到一定的地方等,諸如此類問題的解決需要幼兒園和家庭的密切溝通,保持教育要求的一致性。在大班以學習和社會交往爲主,人際交往障礙是幼兒時期常面臨的一種困難,一些幼兒不能與夥伴友好和睦地相處,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沒有掌握基本社會交往的規則與方法。如常常爲一點小事就對別人發脾氣,對同伴缺乏寬容,接納的態度,回家或在班裏公開表示不喜歡某個同伴,對有困難的同伴採取嘲笑的態度等。有的幼兒膽小,不能主動地與小朋友交往,不敢在小朋友面前發表自己的意見,不敢對自己不願意的事說“不”等,更害怕與老師交往。如不懂的問題不敢問老師,身體不舒服或遇到困難不敢找老師幫助,不敢在老師面前發表自己的意見等,諸如此類問題,就要學會交往。同時大班的幼兒即將升入國小學習環境,要搞好幼小銜接,應注重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三)不同的年齡,用不同的方法教育引導幼兒,好習慣是能養成的:壞習慣易養成,好習慣難保持。幼兒的各種行爲習慣都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常常會發生這些事情:有的幼兒很任性,稍有不如意就趴在地上打滾,大哭大鬧,不肯起來,有的幼兒特別霸道,只要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不管別人同不同意,也要要到手等等。對於這些不良行爲不能採取姑息的態度,任憑它發展下去,對於幼兒來講,他們的判斷能力還是比較弱,不知道該怎麼去分辨,怎麼去做,就是往往弄不清楚爲什麼要這麼做,纔會常常出現一些不良行爲,或好的習慣得不到保持得現象。如果只是一味的說教是沒有效果的。老師在班級常規管理當中應多多觀察,及時發現問題,開展相對應的活動,他們的判斷能力還是比較弱,不知道該怎麼去分辨,怎麼去做,就是往往弄不清楚爲什麼要這麼做,纔會常常出現一些不良行爲,或好的習慣得不到保持得現象。如果只是一味的說教是沒有效果的。老師在班級常規管理當中應多多觀察,及時發現問題,開展相對應的活動來改正他們的不良行爲習慣。他們懂得的道理很多,但在很多時候不能夠正確付諸爲自己的行動,這就需要老師在幼兒生活,活動時多多留意,還要每時每刻提醒和糾正他們的不良習慣,從而使這些好習慣真正的轉化爲自己的優良品質,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四)培養幼兒良好行爲習慣是需要一個過程和不斷的鼓勵:培養幼兒良好行爲習慣是需要有一個過程和不斷鼓勵的。幼兒的注意力不能維持很久,很容易分散掉,根據幼兒的這個特點,要採取不斷鼓勵的辦法,以此來矯正幼兒的不良行爲。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必需提供相應的條件,有助於孩子們較快地形成習慣。如大班老師在門前黑板上通知家長讓幼兒明天上幼兒園的時候帶毛巾,教師事先告訴家長讓孩子“傳話”給他們,讓家長休息觀察孩子是否能告訴家長帶毛巾的事,如果孩子忘了,家長可以委婉地提醒他:“老師今天有沒有讓你告訴我一些事情助於孩子們較快地形成習慣。如大班老師在門前黑板上通知家長讓幼兒明天上幼兒園的時候帶毛巾,教師事先告訴家長讓孩子“傳話”給他們,讓家長休息觀察孩子是否能告訴家長帶毛巾的事,如果孩子忘了,家長可以委婉地提醒他:“老師今天有沒有讓你告訴我一些事情?還記得是什麼事嗎?當孩子能夠說出老師要他告訴家長的話時,家長應及時給予鼓勵和讚揚,這樣幼兒就會感到很自豪,隨之,也充滿了自信心,以後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會覺得信心百倍,不會出現半途而廢的情況了,否則,我們的教育就會失去意義了。

(五)老師是良好行爲的榜樣:在培養孩子好習慣的過程中,老師的行爲尤爲重要,老師是孩子最直接的榜樣,老師的言行舉止對幼兒起着言傳身教和人格的示範作用。老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孩子都會模仿,學習。孩子身上的很多習慣都是直接從大人那裏模仿而來的,如果老師的言行規範,嚴於律己,這樣就可以以行爲榜樣來影響和教育孩子,反之就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所以老師要加強自身的思想品德,文化以及行爲習慣的修養,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例如:幼兒禮貌用語的使用,在幼兒園,教師不小心碰到了小朋友,老師應主動向幼兒道歉,說聲“對不起”。在幼兒來園時,老師應主動與幼兒打招呼,微笑說小朋友早!小朋友好等等,並恰當地使用禮貌用語。看起來這些過程微不足道,沒什麼大不了的,其實不然,孩子在這個環境裏生活,他們將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如有一次,我正在搬凳子,不小心碰到了一個小朋友,我沒當作一回事,誰知那個小朋友對我說:“老師,你搬凳子碰到我了,沒有跟我說對不起,這樣對嗎?”我心馬上一驚,趕緊走到他的身邊,摸着頭對他說:“對不起,老師不小心碰到你了,下次一定注意,你能原諒老師嗎?他聽了我的解釋,笑着對我說:“沒關係,然後就高興地找自己的位置去了。通過這件事情,讓我知道了無論什麼事要求孩子去做到的,老師自己應該先做到。這種教育比天天提醒,督促更有效果。要求幼兒要有正確的坐姿,有秩序的排隊,不講髒話,老師也要做到,這樣就會給幼兒起到良好的榜樣作用,老師的身教比言語更爲重要,常言說:“身教重於言教”。他能超過老師的千叮萬囑。 幼兒是天真無邪的,將來要面臨的世界是充滿機遇而且富有挑戰性的世界,因此,我們教育者應給受教育者一個良好的習慣,一個平等、和諧的教育平臺,讓他們成爲國家,民族的有用之材,成爲對社會,家庭負責任的人。播下好的行爲,收穫好的習慣,播下好的習慣,收穫一輩子。這是我們幼教工作者不了忽略的而且不可推卸的責任,也是我們幼兒園,家庭甚至社會都需要關注和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