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的養生方法

導讀:蘇東坡,字子瞻,自號東坡居土,四川眉山人。他和父親蘇洵、弟弟蘇轍,都是詩文大家,並稱“三蘇”,古文方面,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除了藝術方面的輝煌成就之外,他還對烹飪很有研究,是烹製紅燒肉的專家。在醫學、養生學和科學普及方面都頗有建樹,他既有雄奇豪邁的詩詞傳世,也有不少專著。 早在青少年時期,蘇軾就喜愛郊遊,經常外出遊覽、登山、打獵、射箭,既鍛鍊了身體,也開闊了視野,增長了知識,陶冶了情操。他在《教戰守策》中,分析了王公貴人對寒暑之變“畏之太甚而養之太過,小不如意,而寒暑入之矣“。而勞動人民飲露餐風,抗寒冒暑,吃苦耐勞,“一莎風雨任平生“,則筋骨肌膚強健。

蘇東坡的養生方法

蘇東坡還很講究衣食住行的衛生,主張飲食要定量有節,反對暴飲暴食,“稍飽則止,不必盡器,““朝哺食粥飯湯餅之屬,皆當令腹中有餘地“。蘇軾又喜愛飯後散步,根據氣候之變化隨時增減衣服。他還倡導多吃蔬菜,少吃肉食。他曾告訴友人:自己早晚飲食,不過一爵一肉.這樣做,一可以安分以養福,二能寬胃以養氣,三爲了省費用養財。這些即是他的經驗之談,也是惜福延壽之道。 在蘇東坡的筆下,有許多關於醫藥學方面的詩句。他曾在儋耳這個地方建一“息軒”,並題日:“無事此靜坐,一日似兩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他曾寫了《贈眼醫王生彥若》一詩,記敘了他目睹金針撥障術的情景。金針撥障術是祖國醫藥學的寶貴遺產。至今還爲許多患者帶來光明和歡樂。蘇東坡在其傳神的筆下,把王彥若醫生“運針如運斤,去翳如拆屋“的撥障醫術寫得惟妙惟肖。這首詩據說是蘇東坡看了王眼醫的精湛醫術後即席而賦,“琉璃貯沆瀣,輕脆不任觸。而子於期間,來往施鋒鏃。笑談紛自若,觀者頸爲縮。

“這是多麼生動而細緻的描寫啊! 蘇東坡做杭州知府時,致力於衛生事業,他疏湖築堤,植樹造林,改善環境衛生,爲後人留下一條“蘇公堤“,成爲杭州一處勝景。當時瘟疫時發,蘇軾爲了行醫濟世,治病救人,使百姓免於疾病之苦,就從個人的俸祿中拿出五十兩黃金,在城內建了一座名“安樂“的病坊,三年之內治療了近幹名病人。他的這一政績受到了北宋朝廷的肯定,還專派僧人主持病坊。 但是,蘇東坡的一生也是歷經坎坷,儘管他長期居官,卻因寫詩得罪朝廷而兩次遭貶,從軍流放。面對生活惡浪的衝擊,他不但沒有陷入痛苦和彷徨之中,反而更加堅強,身處逆境,不忘勞作,親自開荒種地,採擷野菜.這對身體健康是很有裨益的.當他被貶放到崖州(今海南島)時,還樂觀地說:“九死南荒吾不恨,快遊其絕冠平生。“他謫居黃州時,正值當地瘟疫流行。他曾從眉山巢君谷處得一名“聖散子“的祕方,當時巢傳授他時讓他指江水爲誓,保證永不傳人,而蘇軾卻以民生爲重,忘卻有誓在先,把此方獻給了百姓,使衆多的人得救。後來,他還把此方傳給與他交遊甚密的.名醫龐安時。 《東坡雜記》中載:蘄州龐安時善醫而聵,與人語,書在紙,始能答。東坡笑日:“吾與君皆異人也,吾以手爲口,君以眼爲耳,非異人而何?”龐對《傷寒論》很有研究,在其著《傷寒總病論》卷末附有《與蘇軾 書》一篇,詳談編此六卷書的大意。一個以手爲口的文豪,一個以眼爲耳的醫家,書信來往,切磋醫藥詩書,不失爲文苑醫林的一則佳話。

蘇軾築室於東坡,號稱“東坡居士”,他對中醫藥悉心研究,採藥製藥,自得其樂。中藥蒼朮入脾胃經,有健脾燥溼、闢穢、明目的功能,古人認爲長期服用可延年益壽。在黃州時,當蘇軾看到百姓們用蒼朮薰蚊子,就惋惜地說:“此長生藥也,人以爲易得,不復貴重至以薰蚊子,此亦可爲太息。”他還用中藥枳子做解酒湯,作爲常用的飲料。 《東坡雜記》中還載有茯苓粉的製法:“用蜜和如溼香狀,蒸過食之尤佳。”茯苓甘、淡、平,具有健脾和胃,寧必安神的功能,用茯苓粉蒸服是中藥食療的一種良方。 氣功是我國古代醫學的瑰寶,越來越引起世人的注目和探討的興趣。蘇東坡也精於此道。熙寧二年(1069年),他向黎道士學習氣功。天剛亮就起牀,面向東和南,披衣盤坐。先叩齒36次,隨後呼吸吐納,待滿腹氣極,則徐徐而出。再用手摩擦腳心和臍下腰脊間,接着撫摩眼面耳頸,直到發熱爲止.最後按捏鼻左右五七次,梳髮百餘次。

他在《上張安道養生訣》中對此功曾評述道:“此法甚效,初不甚覺,但積累百餘日,功用不可量,比之服藥,其效百倍。”他的弟弟蘇轍患肺病後,蘇軾告訴他:“寸田可治生,誰勸耕黃糯。探懷得真藥,不得君臣佐。”蘇轍遵兄長囑練氣養生,頗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