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規培養中怎樣發揮小班幼兒的主動性

一個班的常規好不好,直接關係到幼兒的成長和教師組織一日活動的質量,在常規培養中如何發揮小班幼兒的主動性。如果常規沒有建立好,幼兒無法形成良好的的習慣。教師也因在組織組織各環節活動要分散精力去維持規則而影響活動的質量。所以,常規培養是教育過程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

常規培養中怎樣發揮小班幼兒的主動性

良好的常規是靠幼兒遵守而得以實現的,其中可分爲幼兒被迫遵守與自願遵守兩種情況。後者來自幼兒主動,積極的反應,有利於良好習慣的形成。在嬰小班常規培養中,教師尤其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注意發揮幼兒的主動性,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一下是我在工作中的一點體會。

一.用擬人的方法引起幼兒的興趣。

幼兒的思維具有擬人化的特點,因此,具體的模仿比抽象的要求更能引起幼兒的興趣。

午餐後的散步是有利於幼兒身體健康的活動,但幼兒活潑好動,常發生追跑現象。我多次提醒,但收效甚微。於是,我嘗試換了多種方法,對他們說:“咱們來學小花貓走路好嗎?”。幼兒特別感興趣。之後,我又引導他們模仿小烏龜,小蝸牛走路等,幼兒都非常高興地慢慢走着,有的孩子邊走邊告訴我小烏龜和小花貓走路是不一樣的。

擬人的方法使散步成了遊戲,在孩子們眼裏,這不是在散步而是在玩。這就將老師讓我散步,不讓我跑的被動行爲轉化爲我想散步的自願活動。

二.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引導他們理解常規。

對於幼兒來說,空洞的說教是無用的,理解必須建立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園長之友《在常規培養中如何發揮小班幼兒的主動性》。

幼兒洗手後不擦乾手是個總也解決不了的問題。正巧有段時間,幼兒感冒生病的很多,我靈機一動,把洗手變成了給小手洗洗澡。我說:“不擦乾手,小手會感冒生病的。”由於有了關於感冒的生活經驗,幼兒對我的話理解很快,有的孩子邊擦手邊對我說:“不參幹,小手就該咳嗽了。”

常規培養建立在幼兒充分的自身體驗之上,便於幼兒理解並自覺地遵守。

三.讓幼兒參與常規的制定

要讓幼兒主動學習,最重要的就是讓幼兒主動思考。讓幼兒參與常規制定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引發幼兒思考的過程。

每天午睡前要把自己脫下來的.鞋、襪擺放整齊。有的幼兒站在牀上脫褲子,坐在地上脫鞋襪,很危險,也不衛生。抓住矛盾,我組織幼兒討論:應該在哪兒脫?怎樣脫和擺放?由於是幼兒熟悉的事情,他們紛紛出主意、想辦法,並要求到前面示範。特別是將脫下來的鞋襪如何擺放的問題,有的說把襪子放在抽屜麗,有的說乾脆放進書包裏。其中,葉子的主意簡便易行,得到了大家的認可,把襪子整齊的平放在鞋子上面。當天中午脫衣服時,沒有一名幼兒再站在牀上脫褲子,坐地上脫鞋襪,所有的襪子都放在小鞋上,並且不忘記把它們擺放得整整齊齊。

四.用教師得情緒感染幼兒

教師時幼兒心目中極有影響力得人,一舉一動都能發揮巨大的感染作用。

幼兒在喝水時,有說有笑的情況比較突出。有一天,在喝水前我提了“喝水時請輕輕做事,不要影響別人”的要求,然後放《小紅帽》故事的錄音。牛牛忘了老師的提醒,放回水杯後跺着腳回答座位上。我連忙用誇張的語氣告訴他:“哎呀,牛牛,你剛纔的腳步聲吵到我了,小紅帽是怎麼被大灰狼吃掉的,我都沒聽清楚。”於是,我又重新放了一遍錄音,非常專注地聽着,孩子盟看我認真的樣子,都不由自主地輕手輕腳的做事。

抓住幼兒情緒易受感染的特點,開展氛圍教育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五.多鼓勵表揚,正面引導幼兒

愛與尊重的心理環境有利於幼兒主動地學習,多用鼓勵表揚的方法進行正面引導幼兒更易接受。

幼兒洗手不認真,一直是不好解決的問題。道理講過了,方法教過了,最初幾天他們還洗的挺認真,時間長了,就開始敷衍了事。這也不怪幼兒,他們沒有“不好好洗手會生病;會長蛔蟲”的體驗,當然無法引起重視。因此,我在幼兒洗手時,經常表揚那些易被幼兒直接感受到的行爲:“XX的小手又白又嫩,因爲他每次都特別認真地洗手。”“看XX洗得多仔細,過幾天他的手一定會變得更好看。”“告訴你們一個祕密,你要是認真洗手,手上就會又肥皂得香味。”每到此時,孩子們都主動把洗乾淨得手伸過來讓我看,讓我聞。

在日常生活中,千萬不要因爲事小而吝嗇你的表揚和鼓勵,孩子們會爲了你的讚許而更加努力做好每件小事。

發揮小班幼兒主動性進行常規培養得方法實在很多,如果我們在這方面多留意,多運用,相信孩子們能更健康,更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