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的田園詩

陶淵明的田園詩1

飲酒(其五)

陶淵明的田園詩

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歸園田居(其一)

陶淵明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

?a href='' target='_blank'>雨釉度舜澹酪佬胬鎇獺?/p>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

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

陶淵明的田園詩2

陶淵明(365-427年),名潛,字元亮,號五柳先生。是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東晉末期南朝宋偉大的詩人、辭賦散文家。

陶淵明的田園詩產生於東晉末年。當時南北朝分裂,政權混亂,很多士族地主依靠東晉政權大肆強取豪奪土地,使得民不聊生。在這種日益激化的階級矛盾衝突下,長期佔據統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動搖了,各種思想逐漸興盛起來。其中玄學思想對文學的影響最大。很多文人看清了時局的動盪,政權的黑暗,在自覺無力挽救的情況下,精神頹廢、縱情自然,藉此躲避現實。由此產生了很多玄言詩、山水詩。而另外一些文人士大夫,則因爲對現實不滿,看清官場的黑暗,所以捨棄官職,遠離廟堂迴歸自然,以求得安身立命,淨化心靈。而陶淵明正是他們的傑出代表。

陶淵明從小就生活在大自然的懷抱中,與自然風物十分親密。然而他並不是普通的山野村夫之後。他的曾祖父、祖父及父親都做過大官,屬於仕宦大家。只是到他出生時,家族已經沒落了。在他年幼時,他的父親就已離世,他從小生活在外祖父家。其外祖父作爲一代名士,“行不苟合,言無誇矜,未嘗有喜慍之容。好酣酒,逾多不亂;至於忘懷得意,傍若無人。”《晉故徵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這與陶淵明在《五柳先生傳》中“閒靜少言,不慕榮利。”“性嗜酒”“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之所敘極爲相似。可見,陶淵明“存心處世,頗多追仿其外祖輩者。”(逯欽立語)再加上他“好讀書”(《五柳先生傳》)“遊好在六經”(《飲酒二十首》)外祖父的藏書也爲他日後的修爲和創作提供了充足的養料。

在這樣一個世代爲官的家庭環境的影響下,在這樣一位閒靜少言、性情耿直的名士的影響下,陶淵明的思想裏出現了兩種不同的志趣――既有“猛志逸四海”(《雜詩十二首》)的志向,又有“性本愛丘山”(《歸園田居五首》)的性情。正是這兩種截然相反的志趣和當時政治的黑暗,造成了他日後的幾仕幾隱。

太元十八年(393年),那年陶淵明29歲。因家庭衰微,加上自己的“大濟蒼生”的願望,陶淵明初仕州刺史王凝之的祭酒。但因“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辭職回家後躬耕自足。期間還辭謝了州主簿一職。安帝隆安四年(400年),已有35歲的陶淵明懷着逸四海的猛志,做了桓玄門下的一名屬吏。卻一直不滿其篡奪政權的野心。勉強做了一年後,因母親過世就辭職回家了。元興三年,陶淵明喬裝私行,將桓玄篡奪帝位的前後告訴了劉裕,表達了他對篡奪者的不滿。在與劉裕接觸後,陶淵明一度以爲自己找到了“明主”,但後來發現劉裕也是一個爲一己私慾顛倒黑白的人,所以他毅然決然地選擇了辭職隱居。義熙元年(405年),陶淵明41歲,終於找到了一個值得自己敬重的人,他就是時任建威將軍、江州刺史的劉敬宣。這年,陶淵明做了建威參軍。但因爲劉敬宣的辭職,他也去職了。陶淵明的最後一次當官,是任彭澤縣令。然而,僅爲官八十一天,不爲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還是授印去職了。棄職返鄉後的陶淵明寫出了著名的《歸去來兮辭》及《歸園田居五首》。陶淵明爲官的這十三年,是爲實現自身理想不斷嘗試,是與黑暗社會不斷抗爭,不斷失望,直至絕望的十三年。經過這十三年,他更加肯定了自己“目倦川塗異,心念山澤居”“終返班生廬”(《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作》)的心願。

這些獨特的生活經歷和“性本愛丘山”的性情都成爲了陶淵明的田園詩創作的基礎。陶淵明是在農村長大的,所看所觸都是自然風光;而經過幾次仕隱,除了少量的官場生活外,他的多數生活都是與田園風物、田野村夫一起度過的。無論是從小自然環境的薰染,還是後半生長期的農村生活實踐,都給他的田園詩的創作提供了充足的生活源泉,使他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陶淵明的田園詩3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中國傳統文化有着豐富的休閒思想內涵。無論是儒家、道家,還是佛教都有自己的休閒觀。中國的休閒文化可謂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特別是以士大夫文人爲主的休閒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這種文化有其獨特而又豐富的內涵和表現形式,從詩詞歌賦到詞曲小說,從琴書畫到茶道酒道,從山水園林到隱士養生,無不滲透着休閒所獨有的文化意蘊。這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對休閒持有的特殊認知和體驗方式。

魏晉南北朝時期在歷史上是社會動盪不安的時期,文人士大夫爲了遠離政治迫害,紛紛地採取了迴避政治,對政治不聞不問及面向自然的生活態度。這些文人士大夫們特別崇尚老子、莊子的哲學思想,寄情于山水之間,追求一種清淨無爲的生活,美麗的山山水水成爲文人、士大夫們從事休閒娛樂、審美靜觀的消遣對象。文人士大夫的旅遊休閒意識比以往更加成熟,人們在遊玩山水中領略玄趣,追求與道冥合的境界,力圖使自己的精神回到自然狀態之中去。當時社會政治動盪不安的現實和文人、士大夫們那種崇尚自然、田園生活的純潔的心態,也直接促成了這一時期休閒思想的逐漸成熟。宗白華在《美學散步》中,曾對魏晉南北朝的藝術作了一個概括的描繪:“漢末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政治上最混亂、社會上最苦痛的時代,然而卻是精神史上極自由、極解放,最富於智慧、最濃於熱情的一個時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藝術精神的一個時代。魏晉南北朝是一個藝術的自覺的時代,也是一個美學的自覺的時代,也是一個人的自覺時代。”

魏晉南北朝時期可以被視爲我國古代休閒思想形成的重要時期,豐富的自然與人文旅遊資源爲休閒思想的產生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這一時期的休閒思想主要體現在日益興起的山水詩及田園詩的創作之中。登山玩水這種休閒方式很早就成爲士大夫及貴族階層享樂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政治上的不得意,往往使這些士大夫們將懷才不遇和悵惘之情凝聚於詩文之中。遊山玩水這種休閒方式也常常使他們忘卻胸中的苦悶與煩惱。因此,旨在描寫山水之美的山水詩以及歌頌美好田園生活的田園詩便成爲此時文學作品中最主要的創作素材。這一時期的著名的山水詩人的主要代表有謝靈運、鮑照、謝脁等人,他們是開創山水詩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北朝的酈道元、楊炫之的遊記散文,不僅生動地描繪了自然景觀,而且還描寫人文景觀,都是很有學術價值的佳作。而東晉末年的陶淵明,則另闢蹊徑。他不肯爲五斗米而折腰,便轉而熱愛大自然,讚美大自然,特別嚮往隱逸生活,“詩書敦夙好,園林無世情”,“靜念園林好,人間良可辭”。他開創的田園詩充滿了對自然而又美好的田園生活的熱愛。而他寫的《桃花源詩並記》,勾勒出一個靜謐、淳樸自然的“桃花源”理想的境界,實在令人神往!而酈道元與陶淵明不同之處在於他注重紀實的創作手法,陶淵明則注重對理想生活的描述。他們不僅爲中國古代休閒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且對近現代中國休閒思想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摘編自盧長懷《著名田園詩人陶淵明休閒思想探析》)

1.下列關於“休閒文化”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休閒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以士大夫文人爲主的中國休閒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內涵和表現形式獨特豐富。

B.魏晉南北朝時期政治動盪,文人士大夫爲了遠離迫害,寄情山水田園,追求一種清淨無爲的生活,直接促成了我國古代休閒文化的成熟。

C.詩詞歌賦、詞曲小說,琴棋書畫、茶道酒道,山水園林等都是休閒文化的表現形式,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休閒思想主要體現在山水田園詩的創作中。

D.北朝的酈道元,東晉末年的陶淵明,都對中國古代休閒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且對近現代中國休閒思想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下列說法,不屬於魏晉南北朝時期休閒思想逐漸成熟的原因的一項是

A.社會動盪不安,文人士大夫爲遠離政治迫害,採取迴避政治,寄情山水的生活態度。

B.文人士大夫們特別崇尚老莊的哲學思想,也有崇尚自然和田園生活的純潔的心態。

C.豐富的自然與人文旅遊資源爲休閒思想的產生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

D.遊山玩水創作詩歌是士大夫們寄寓懷才不遇之情、忘卻胸中苦悶煩惱的一種途徑。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漢末魏晉南北朝時期是精神史上極自由、極解放,最富於智慧、最濃於熱情的一個時代,因而也就使這一時期成爲最富有藝術精神的一個時代。

B.山水田園詩成爲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學創作最主要的素材,是因爲遊山玩水這種休閒方式常使士大夫們忘卻苦惱,將政治上的不得意凝聚於詩文之中。

C.陶淵明的詩句“詩書敦夙好,園林無世情”,“靜念園林好,人間良可辭”,充分體現了他對大自然的熱愛讚美之情以及對隱逸生活的無限嚮往。

D.酈道元和陶淵明的詩文都注重對自然景觀的描寫,不過酈道元的作品是紀實手法,而陶淵明筆下描寫田園生活的詩文則是對一種理想生活的描述。

參考答案:

1.B

2.D

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