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美陶淵明的作文

陶淵明在那個社會沒有爲政府帶來多大的價值,但我覺得,他的生活本身就是他最寶貴的價值,他的人格與處世態度更是我們將要爲當代世界創下的價值。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讚美陶淵明的作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讚美陶淵明的作文

  篇一:陶淵明,我要追隨你

踏進古詩文的天地,邁着輕快的步伐,呼吸着新鮮的空氣。頓覺神清氣爽,慢慢地放慢了腳步。思緒開始無限飛揚。在沒有喧囂,沒有爭吵,沒有污穢的這裏,我要追隨你,接受你的洗禮,享受着你帶給我的一切。

桃花源的那次相識讓我難忘。那是一個神祕而又美麗的地方。在天空的映照下桃花源顯得更加美麗。炊煙繞過鳥兒剛剛停息的枝頭。到處可以聽到的鳥鳴犬吠是一天幸福生活的開始。在這裏,人人安居樂業,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百姓熱情樸實,爲每一位客人備上美酒佳餚。他們在這裏過的安逸,幸福,不願外人打擾。也許你早已厭倦了官場中的阿諛奉承,明爭暗鬥,也許桃花源就是你心中嚮往的天堂。

在你心中,永遠保留着對自由和安適的渴求,你願做一個安貧樂道,不熱衷於榮華富貴,心中堅守自己信念的隱士。儘管環堵蕭然,短褐穿結,但仍安然自若。

在官場中,你是一位真正的勇士。你不願爲五斗米而向鄉里小兒折腰,從此退隱江湖,歸隱田園。你是一個做官的人,怎會懂得農田的勞作。在南山下,你灑下一片豆子卻草盛豆苗稀,但你仍樂此不疲。每天迎着朝陽出門勞作。在南山的巍峨下懷藏的是你那寧靜而自由的心。傍晚你揹着鋤頭,行走在鄉間小路,即使露水沾滿你的衣角,也從不抱怨。也許這就是你所向往的生活,也許這樣你的心纔會慢慢沉澱下來,靜靜的享受這個世界。

多想和你一樣,追隨着內心最渴求的地方。多想和你一起奔跑在自由與愜意的國度裏。靜靜地享受着生活的美好,靜靜地享受你帶給我的一切!

  篇二:讚美陶淵明

他是個喜歡天然的的人,他是個可以大膽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的人,他是個就算是在殘破簡陋的草廬裏也能飲酒賦詩自得其樂的人。

東晉,對於我們來說是個十分遙遠的年代。在東晉,名人屈指可數,估計我們想到的第一個人就是陶淵明吧,因爲他的守志不阿?因爲他的獨立率真?因爲他的任放中和?還是因爲他不爲五斗米而向他看不慣那些依官仗勢,作威作福的小人行拜?可能都有一些吧,所以我們敬佩着他,而最印象深刻的人也就是他。他不喜歡官場裏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而嚮往的是平靜,恬淡,舒適的田園生活,其實從他的詩中就能讀出這種情感,比如《飲酒詩》中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這句是的大意是這樣的:暮色中縷縷彩霧縈繞升騰,結隊的鳥兒迴翔遠山的懷抱。可能這“鳥兒”寫的就是他吧,從喧囂,人心險惡的官場,投入到大自然的懷抱之中,當然,這也是我的見解,可能“五柳先生”還有別的用意……

陶淵明從來就是爲自己而寫,這在中國是爲數不多的。因爲隱居纔可能這樣,以此來舒展自己。讀別人文章的時候,總覺得有一道門檻客客氣氣地把人擋在外面,而讀陶淵明的,卻就像在叩問自己的心靈,使得心靈深處無法表達的部分得以舒緩。正是這種心靈的共鳴,才讓這千百年來無數的士大夫這麼推崇陶淵明。陶淵明的文章就像是冷雨的街頭永遠溫馨的客棧,暴雨狂風大海上的安寧港灣。

在陶淵明身上,我看到了很多人的影子以及那早已消散的品格。可是這樣的人現在卻越來越少,這不可謂不是一個悲哀。

  篇三:讚美陶淵明

怒放的花,飄香的茶葉,迴歸自然的日子裏,又有多少牽掛?

不知道經過了多少個日日夜夜的思忖,才決定吧曾經的夢想放下回到自己的家。有過猶豫,有過彷徨,可看到現實與夢想的距離越拉越大,才真正回到夢魂縈繞的家。

是啊,歸來吧!那裏本沒有屬於你的天涯。欺上瞞下、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世界又怎會把你容下!其實,不是它容不下你,而是你容不下它!

是啊,歸來吧!這裏有你和你的世界。那個世界裏有菊,爲你綻放。在外奔波的日子裏,菊,一直安靜地在東籬邊等着你,而你,也從來沒有模糊對菊的記憶……

從此,你將泛舟而遊,巾車而行。你花大把大把的時間去親近屬於自己的每一個角落。那裏有菊花,有清水,有溪水的東流,有古鬆上斜掛的夕陽……幽深曲折的溝壑裏有你的身影,樹影婆娑的山林裏有你的腳印。渴了,喝一口清涼的泉水唱一支屬於自己的歌,在斜陽里拉長那逍遙的身影……

你是隱士,也曾做過官;你嚮往田園,也曾在污濁的官場中度過爲數不多的時間。最終,你選擇了田園,你就像一張白紙,拒絕世俗的污染。透過你的詩,我看見了你。我想,你是聰明的,因爲你知道及時回頭,尋找自己的本性;你也是不幸的,最終你背離了自己最初的夢想。現實的風暴一次次地將你心頭的火焰澆滅,你剩下的,可能也只有失望,只有後退一步,成就另外一個世界裏的一生。

  篇四:讚美陶淵明

喜歡陶淵明的生活方式並非一兩天了。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一直都很羨慕。

原因在於他的淡,淡泊名利。想來他的才華是毋庸置疑的,不然這一篇篇流傳千古的作品能如此聲名遠揚?但他卻隱於田野鄉村,而並非像世人一樣將光芒放射得耀眼。僅從這一點便可以得知,於他而言,這名利不過是世人間互相爭奪來,爭奪去的一個幌子罷了,是毫無意義的。

當一個隱者,這種感覺應該更不一般。閒雲野鶴般自由自在,不需要看任何人的臉色度日,那種悠然,那種坦然,自然也是普通人無法比擬的。他就有此先見之明,遠離那污濁不堪的俗世,來到這悠閒自在的世外,過着這樣羨煞世人的生活。果然樂極!

那就是“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的心境了吧,也許在他心中,重要的並不是居廟堂之高時的錦衣玉食,而是處江湖之遠時的田野風情吧!

儘管陶淵明如此地想“獨善其身”,但他心中仍放不下“兼濟天下”,否則它早已解脫,何苦又來“舉杯澆愁”呢?

這樣就是這個想滿足於田園樂趣、而又企圖幫助那些有着痛苦生活的人民,的一個“大寫的人”,心中充滿了無限的苦悶。

即使他不爲五斗米折腰,即使他遠離這凡塵俗世,他那顆“金子”般的心靈卻依然無法歸於平靜。

也許就是因爲這樣,他始終無法極樂般逍遙自在,但率性自然,灑脫無羈的陶淵明確實讓人由衷羨慕的,在像我這樣的後人心中也是不可磨滅的。

  篇五:我眼中的陶淵明

吾不能爲五斗米折腰,拳拳是鄉里小人也——陶淵明。

很早就聽說陶淵明很了不起,有骨氣,不向權貴低頭。

陶淵明又名潛,是東晉偉大的詩人,出生在沒落的地主家庭,他青年時代有遠大的抱負,曾經三次做官,但由於官場的黑暗和腐朽,他最終選擇了辭官回鄉,過隱居生活。

陶淵明歸隱後,生活變得十分貧困,要過年了,別人都是忙忙碌碌的,而他家卻還冷冷清清的,由於他愛寫詩,於是他揮筆寫下一副傳於後世的對聯,上聯是:“二三四五”,下聯是:“六七八九”橫批是:“南北”。讀過書的人一看就知道他的意思,上聯缺“衣”下聯少“食“橫批沒有“東西”,陶淵明用自己的只是創去連宣泄困苦,雖然身苦,看心態樂觀,不改初衷。作文

他那“不爲五斗米折腰”的氣節,更是勉勵後人以天下蒼生爲重,以節義貞操爲重,折腰時心已愧,不趨炎附勢,保持善良純真的本性,不爲世上任何名利和浮華所改變。

比如他的《五柳先生傳》中,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寫出了他不涉官場的爾虞我詐,不陷入世俗的恩恩怨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嫺靜少言,不慕容利,點點風骨,躍然紙上,從不爲“五斗米折腰”到“嫺靜少言,不慕容利”陶淵明在我心中一直以一個獨立於世俗之外的隱士形象立居。作文

人生在世,始終一帆風順是天方夜譚的,面對挫折堅信,我們絕不能望而生畏,徘徊不前,生活的積極者,應像陶淵明一樣爲自己的志向“不爲五斗米折腰”不求名利,保持一顆快樂的心,於濁世中,潔身獨立。

  篇六:讚美陶淵明

棄彭澤微官,鬆翠菊黃,琴書而外醉三鬥;開田園詩派,韻真辭樸,千百年來第一人。

——題記

家,是安樂窩,是避風港,那裏有天倫之樂,有濃濃親情。你浪跡天涯海角,不管是得志還是失意,家都使你魂牽夢繞。

陶淵明,我國田園詩派的開創者,在經歷了八十一天的官場生活後,亦然決定擺脫官場的束縛,回到自己那魂牽夢繞的家,享受天倫之樂。

回到桃花源的陶淵明,是快樂的,他歸心似箭,“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他興奮異常,“乃瞻衡宇,載欣載奔。”

回到桃花源的陶淵明,是悠閒的。他悠然自得,自娛自樂,“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他成日“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不是還觀賞“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風而知還”的景象。

回到桃花源的陶淵明,是自由的。他“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餘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或命巾車,或棹孤舟。”

回到桃花源的陶淵明,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昇華,筆下所寫的都爲真性情。試問,有誰能發出“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這樣的感慨。

回到桃花源的陶淵明,是我所羨慕的。他有膽識,也有勇氣辭去官職,歸隱田園。即使他家境貧寒,也決意不再答應做官。這份堅持,讓我感動。

陶淵明的一聲,平淡無奇,色彩繽紛。他雖在政治上沒有什麼大的成就,但卻留下了無數傳頌千古的詩句。陶淵明筆下所出,都包含了他對大自然的喜愛。讓人讀着親切,回味無窮。

陶淵明,一個敢於追求自我的人。喜歡他,不僅喜歡他的詩,他的詞,更他那句句中透露出的自然清新的味道。這種味道令我着迷,也令我向往。

陶淵明所做的一切雖已成歷史,依舊受人們喜愛。這就是自然的影響力。從古至今,沒有一個人不向往大自然,沒有人不熱愛樸素的生活。

這些,只有陶淵明做到了。他真是“韻真辭樸,千百年來第一人。”

  篇七:讚美陶淵明

天性所致,喜歡自由天然的東西,對於生活的要求很簡單,大膽的追求自己想要的,不管不顧他人的`眼光,在恬適、寧靜的鄉村,他不需要原則,不需要規定,不需要框架,一顆真摯的心,足矣。

對於陶淵明,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我是十分欣賞景仰的,曾作過幾年小官,卻還是欣然於回家的感覺,不被名譽、世俗、官場、財富矇蔽雙眼,而是朝着生命裏最真實的東西步步貼近,在權貴們爭先恐後地想擠進那個官人的世界時,他卻在一旁冷眼相望,這位潔身自好的五柳先生,早已超脫世俗,進入到他的那個“桃花源”的夢境裏去了,他不喜歡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不喜歡爭權廝殺,在官場被黑暗氣息所束縛,乾脆一走了之,不再爭名奪利,來到人間仙境,開開心心地去享受“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的美好景色去了。這樣的淡泊、恬雅,這樣的熱誠、感性,在於他把生命的一切都當作自然的風景,以欣賞的心態,一一平淡看過、走過,最終迴歸到他心靈的歸屬,還是這個無窮的自然。

他從不貪戀物質生活,反而對精神生活有更高的要求,“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他就像一顆種子,活在繁花綠葉當中,受到大自然的庇護,洗心則淨,每日遊走在歲月的最前頭,不會爲生存而絞盡腦汁,更不會爲功成名就而作踐自己,這種逍遙不會有孤獨,修養身心,使他能清醒的活在那個醜惡的世界,只有他在享受當下最美的物質資源。

對於我們現在的蝸居,陶淵明的隱居要更顯得舒適得多,他把他得期望和慾望都投放在大自然中,樂此不疲地,享受着自然帶來的作用,他始終有一種信仰,那是一種強烈鮮明的感覺,無法猜測他的深度,這是不能被人所窺視的,只有親身經歷、體驗後才知道,那是生命的真實意義,那些形同虛設的官場生活,簡直就是人生的祭品,只會讓人更加迅速地接近死亡。

我一直堅信陶淵明從未逃避,他的才華、他的胸襟、他的思想、他的情感,永遠都留存在世間,從未離開,只是方式不同,他所習慣的是那種更加平易近人的自然,那種與生俱來的親切感,也只有這樣志存高遠的人,才擁有得來。

現在的社會,不知何時纔會出現“陶淵明”,他就像是一種科學規律,等待人們去進一步發現和了解,他擁有的高度,在這個生活千篇一律的社會中,更是難以突破。追求奢侈,過充滿黃金的生活,有勞斯萊斯,在好的地域買一套能背跨幾代人的房子,擁有精緻的商業頭腦,努力賺錢,進入上流社會,信奉“有錢纔是硬道理”讓名牌打包自己,一夜暴富,這是諸名年輕人所夢想的,那麼如果沒有這個城市呢?如果哪天自然災害把這一切都毀了呢?你的人生追求還有價值嗎?每天忙到虛脫,健康、幸福、快樂,這些還是我們原來最本質的需要嗎?天真、善良、淳樸、堅強、誠實,這些還是這個世界上最最偉大的本性嗎?世界的顛覆者依舊是上述中的我們,依舊是“陶淵明”的所作所爲,他應該能給我們或多或少地啓導。

陶淵明在那個社會沒有爲政府帶來多大的價值,但我覺得,他的生活本身就是他最寶貴的價值,他的人格與處世態度更是我們將要爲當代世界創下的價值。

  篇八:讚美陶淵明

獨上高樓,淘盡了英雄的江水依舊滾滾地東流。只是,這滔滔江水,究竟是無數志士的淚彙集而成,還是他引發了更多仁人的淚?

中華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

這慷慨悲歌的士人們,忘懷生死,不計榮辱,一心渴望投筆從戎,經濟天下,長風破浪,一展宏圖。無奈難遇伯樂,無尋知音。往昔的鋒芒與盛氣被歲月腐蝕得“光滑圓潤”,之前的壯志與豪情被光陰雕琢成了不聞國興衰,只管己成敗的保守思想。陶元亮重回田園,他登高舒嘯,臨溪賦詩,享用這天地間無拘的愉悅……

陶淵明掙出了塵網,跳出了泥淖,走出了迷途。採菊東籬,悠然南山,“白日掩荊扉,虛室絕塵想”,於是他“聊乘化以歸盡”,於是夙興夜寐,戴月荷鋤歸,與山水相依,讓琴歌相伴。真正的美,不是徹底消失,而是隱於塵世。

不過,能釋懷功名利祿的人不少,但是決心歸隱的人並不多。

人有時就是執迷不悟,或許是身在此中,讓自己看不清命運的對白,或許是心中的願望凌駕了命運的節拍。王勃明知宦途黯淡,前途渺茫,猶望伯樂將自己舉薦——然而滕王閣一行,屬一文,得一讚,僅此而已,其他的“收穫”,不過是在歸途中一命嗚呼罷了……

自然,我們不能將文人騷客的這種渴求貶得一文不值。畢竟,這種心理基於讀書人骨子裏的“達則兼濟天下”的理想。馮唐易老,李廣難封,誰說他們不會因此抱憾終身,賈誼屈身,梁鴻竄海,誰知他們的心中是否已覆蓋了一層陰霾?孟嘗歸田、阮籍猖狂,誰解其中難言的孤獨與惆悵?他們都是“不慼慼於貧賤,不濟濟於富貴”想爲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義士!

只是身處異處,故知是那麼好遇的麼?投身科舉,金榜是那麼好上的麼?答案自然是否定,而且不求升官,不被貶謫就不錯了。但爲何又有千千萬萬的人奔入這渾濁的流,寧隨濁波盡,不入山鳥林?

一千五百年後,我回頭張望,歷史的天空裏,五柳先生培苗除草田壟忙;王子安望江屬文水湯湯;看到了陶潛飲酒做賦遠廟堂,看到了王勃閣上獻詩山色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