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的事蹟精選15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事蹟的經歷,對事蹟都不陌生吧,事蹟有兩種用途:一是宣傳典型,二是評選先進。事蹟到底怎麼擬定才正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名人的事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名人的事蹟精選15篇

名人的事蹟1

兩千多年來,一個不朽的生命隨飄着糉香的端午,跨越秦漢,穿過三國,並着兩晉南北朝的腳步觀看了隋唐五代的世情,踏着宋元明清的歷史昂昂而來。無窮的歲月沒能將他掩埋,高貴的品格流傳千古,這是怎樣的偉大與永生啊!“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有生之年,他所熱衷的朝廷危在旦夕,“讒人間之”“信而見疑,忠而被謗”,最終使他遠離眷顧的楚國與懷王。“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他想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顧,然而,畢竟“獨柱擎天力弗支”,終其一生,他沒能,也無法延續趙宋王朝的社稷。“寧溘死以流之兮,餘不忍爲此態也”面對渾濁的現實,最終,“懷石遂自投汨羅以死。”

博聞強志,嫺於辭令,唯那浩然的《離騷》更令人稱讚不絕。“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秀美的文辭與高潔志行相互輝映,渾然一體,不與世俗同流合污,而“而舉世渾濁而我獨清,衆人皆醉而我獨醒。”寧赴長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這種精神又怎能不令人敬佩!

生於王室,忠於楚國,爲楚國的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自古以來,又有幾個大臣像他一樣?恐怕屈指可數矣。“雖流放,眷顧楚國,繫心懷王,不忘欲反,冀幸軍之一悟,俗之一改也。”他存君興國的.愛國主義精神,又有誰能勝過?寥寥無已也。治國、政治、外交、無所不能,這傑出的的貢獻無人能及!

然而君王昏庸,“其所謂忠者不忠,而所謂賢者不賢也。”便屈原英雄無用武之地,卻“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於濁穢”,不向世俗低頭,正道直行的高貴品質,毅然“亦作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所有未悔。”堅持真理,獻身理想,其品質難能可貴!

他,將踏着無窮的歲月凜凜而去。

名人的事蹟2

有人說,當他張開雙臂熱烈擁抱這個世界的時候,無數貪婪的手把他兩兜掏了個精光。

他的確是個命途多舛的人,出生在一個貧苦的農家也就算了,但是,兩歲那年,他又失去了父親,全靠母親一手把他拉扯大。到了上學的年齡,他上了國小,這時候,家裏的生活就更加困難。他經常餓着肚子上學,沿途的酒館裏飄來濃濃的飯菜的香味,饞得他一個勁兒地咽口水。實在餓極了,只得在趁人不注意的時候,從茶館門前的殘茶篩裏偷偷抓了幾把泡過的茶葉充飢。

13歲那年,爲了緩解家庭壓力,他終止了學業,參軍到了做了一名通訊員,每天跟隨一個司令員,負責給司令打掃衛生,牽馬。新中國成立以後,這個司令員被安排到了濟南四里烈士紀念塔籌建處工作,因工作需要,這個籌建處集合了一大批美術人才,在這些美術人才的耳濡目染下,他一下子迷上了油畫,爲了練習繪畫,他到處找紙張,他的第一張油畫是在自己的牀單上完成的。

他畫的是一張斯大林肖像,完成油畫的那一晚,他欣喜若狂到輾轉難眠,從自己的這幅畫裏,他彷彿看到自己生命的圖景,那圖景是那樣的光明。

19歲那年,通過他的不懈努力,他如願以償地考上了中央美術學院,他的藝術生命從此開始,風生水起。然而,他的事業之樹剛剛萌芽,就被一場嚴霜被抹煞了。因爲,來了,他被兇殘的造反派剁碎了腳骨,挑斷了右手手筋,而且還 被押着到處遊行。在這場劫難當中,他收緊了非人的待遇,後來,他還 被關進了監獄,一關就是5年!

在這5年當中,他沒有抱怨命運待他的不公,而是把監獄當成了自己人生的又一座“高等學府”,爲此,沒有一刻停止過自己的藝術創作,沒有毛筆,他就用筷子練習作畫,由於他的手筋被挑斷了,一開始,他連筷子也抓不住,但是,他並沒有就此向命運屈服,每天堅持練習,他付出了比常人多出百倍的努力,才漸漸恢復了自己的繪畫能力。

回憶起這段歲月,他眉飛色舞地說,這裏是十八層地獄,但是,也是鍛鍊漢子的最高學府,我就是從那裏來的`!

是的,正是這位從十八層地獄當中走出來的漢子,成了新中國成立以後非常出色的知名畫家!沒錯,他就是多才多藝的藝術大師韓美林先生!

成名之後的韓美林,又開始了另外一場戰爭,那就是與病魔的周旋,他曾患有糖尿病,還 因勞累型心肌梗死做了一次心臟搭橋手術……但是,每一次,他都是勝者!

提及他的艱難處境,許多人都對他豎起大拇指,人們都說,換作其他人,早就被拖垮了,甚至是因崩潰而輕生了。對於這些,韓美林這樣說:“世界美好也在於有醜的東西,人家折磨你,你再想不開,你再想不開,這不是和別人一起折磨你自己嗎?我看不如奮發向前的好,前面有鮮花,不全是荊棘。”

是啊,前面有鮮花,不全是荊棘。這鮮花,並不是開在普通的土壤上,而是開在韓美林的心靈深處,這鮮花所散發出的倔強芬芳,足以讓他忽略一切泥濘和荊棘,始終佔據堅強人生的領獎臺上!

馮驥才曾經這樣評價早年的韓美林:“當韓美林張開雙臂熱烈擁抱這個世界的時候,無數貪婪的手把他兩兜掏了個精光。”我想,那時候的韓美林一定想:感謝上帝,輕裝簡從以後,可以讓我跑得更快!

名人的事蹟3

20xx年4月20日,在中央電視臺的玉樹賑災晚會上,高高舉起的“曹德旺曹暉1億元”的牌子,創造了中國慈善個人捐款數額的新紀錄。5月下旬,他向西南五省區旱災地區捐贈兩億元,用於幫助受災羣衆;向福州市捐贈4億元,用於修建圖書館;向老家福清市捐贈3億元,用於公益事業……僅兩個月,他的捐款就達10億元,全部爲其個人財產。

37億身家的玻璃大王曹德旺,1946年出生於福建福清,是福耀玻璃集團的創始人、董事長。1987年成立的福耀玻璃集團,目前是中國第一、世界第三大汽車玻璃製造商。

而他的生活卻極爲簡樸,通常,他的午餐桌上只有一盤炒花生米、一盤炒菜花、一小碗蛋羹和一份地瓜粥。

曾遭父親毒打

晚清時期,福建省福清市有個曹員外,家底殷實,但很是小氣。曹員外被刻畫成這樣一個人物:重男輕女、嫌貧愛富。這段歷史不是虛構的.,那位曹員外就是福耀集團董事長曹德旺的曾祖父。

曹家最終還是沒落了,曹父開始變得厭世。每天喝兩毛錢的地瓜燒,喝得醉醺醺的,絮絮叨叨地給曹德旺講述他做生意、做人的過程。

曹父很嚴厲,在日本11年的生活給他影響很大,他也以此教訓曹德旺:18歲以前不能留頭髮,不能留鬍子,更不能喝酒;吃飯的時候不準說話,有什麼話吃完飯再說。

有一句話,曹德旺曾經苦苦思索:用心做事,有多少心做多少事。曹父對曹德旺說:當你悟透這個道理的時候,我就不在了。現在,曹德旺承認了這一點。當時,喝醉了的父親說了二十幾個“心”:人必須要有自尊心、自信心、良心、誠心、苦心……有多少心就做多少事。

小時候得到的這些教導已成爲曹德旺的財富,然而,每每提及父親,他總會說:我很恨我父親。他尊敬的是自己的母親。小時候,因爲調皮,他經常被父親毒打,在這個時候,母親就出來幫他。雖然父親給了他很多啓發、很多知識,但手段太強硬。曹德旺一直認爲孩子成長的時候,一切都是天意,打也沒用。性格柔和的母親成了曹德旺的依賴,他認爲自己做生意受父親影響,而做人則是受母親影響。

不給子女定規矩

曹德旺現在已是兩子一女的父親,長子曹暉,現年37歲,最小的孩子也已經28歲。身爲人父,曹德旺覺得自己“嚴重失職”。原因有二:在有了孩子之後,爲了養家餬口,四處奔波,根本無力顧及孩子;另外,父親對他的教育無法支撐他對子女的教育。

父親固然也曾留下不少教誨,譬如“有多少心做多少事”。然而,這些無法傳承給子女。發生在曹德旺身上最平常的情景是:他回家時,孩子們都睡覺了;他走了,孩子們還沒起來。

不過,這位自認爲“不合格”的父親談起自己的子女時還是頗爲欣慰:他們不抽菸、不喝酒、不賭錢、不-娼,如果不告訴你他是曹德旺的孩子,你根本就不知道他是富家子弟。

曹德旺信佛,他認爲這是佛祖對他的報應。“好人有好報”是信佛的人經常提及的,如果撇開這個,曹德旺認爲是自己的行爲爲孩子做了榜樣。

他從來沒有爲自己的孩子立過規矩,而是給了他們很大的自由空間。曹德旺說:我只限定不準吸毒,別的無所謂。

在孩子八、九歲時,曹德旺開始給他們講這些問題,書該怎麼讀,你們自己選擇;或讀或不讀,你們也自己選擇;但有一樣,吸毒是絕對不行的。他這些做法,繼承了母親的個性,結果還是讓他滿意的:孩子們看我那麼辛苦,他們也理解。

等到孩子出國求學的時候,因爲福清市在國外有很多幫派,互相之間難免爭鬥。送長子曹暉上飛機時,曹德旺叮囑兒子:“我們是做生意的,不管他們是哪一幫、哪一派的,做好自己的事情,其他任何事情不管。”這些曹暉做到了,學成歸來。

現在已到了家族企業傳承的時候了,曹德旺依然沒有爲兒子定下規矩,但他也有自己的願望:企業家很想賺錢,但不應以賺錢爲主。“如果我的孩子是這樣的,我將非常滿足。”

雖然沒有像父親對待自己那樣責罵、毒打,曹德旺認爲自己的行動教育了孩子。早起晚歸、省吃儉用、仁慈關愛、負責任,他希望曹家的子女都能如此。

名人的事蹟4

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穀倉倉頂時,從穀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後,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敬,並封象爲諸侯。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三子,爲薄太后所生。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母親從不懈怠。母親臥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藥,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時期被譽爲“文景之治”。

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世稱“曾子”,以孝着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裏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自己,便揹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曾參於是客人,以禮相待。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方法,相傳他着述有《大學》、《孝經》等經典,後世尊他爲“聖”。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使他失去父愛。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臥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後,果然病癒。王祥隱居二十餘年,後從溫縣縣令做到大司農、司空、太尉。吳猛,晉朝濮陽人,八歲時就懂得孝敬父母。家裏貧窮,沒有蚊帳,蚊蟲叮咬使父親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吳猛總是赤身坐在父親牀前,任蚊蟲叮咬而不,擔心蚊蟲離開自己去叮咬父親。

名人的事蹟5

法國總統薩科齊, 1955年1月28日 出身於法國巴黎的一個移民家庭,從小就遭受別人的歧視和嘲笑。10歲那年的一天,他騎着自己心愛的山地車在郊外瀟灑地穿梭。正當他得意時,幾個小孩攔住他,一把奪過他的山地車,猛地摔在地上,還指着他的鼻子說:“你這個外來的小崽子,不配騎山地車!”晚上,他在日記本上寫道:“我不是想成爲總統,而是我必須成爲總統。”

15歲時,因家庭貧困,薩科齊告別了學校。以後的幾年間,他放過羊,當過樂隊號手,做過泥瓦匠,糖廠工人等。他哭過,泄氣過,但從沒有退縮過。後來,他通過半工半讀考上了巴黎政治學院。結業後,又與校友一起做生意。在生意場上打拼了10年後,他毅然離開,走上了從政之路。

1983年,年僅28歲的薩科齊當選巴黎郊區訥伊市市長,成爲法國曆史上最年輕的市長。20xx年5月,在法國總統大選中,薩科齊勝出,當選爲新一任法國總統。他也終於圓了心中的.總統夢。

分析:當一個人用“我必須怎樣”來承諾自己的理想時,他的心中就一定蓄積了巨大的動力和必勝的信念。而這種動力和信念也正是打開成功之門的鑰匙。

適用話題:尊嚴、改變、困境

名人的事蹟6

我記憶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裏的一把熱水瓶去公共食堂打開水。因爲飢餓無力,失手將熱水瓶打碎,我嚇得要命,鑽進草垛,一天沒敢出來。傍晚的時候,我聽到母親呼喚我的乳名。我從草垛裏鑽出來,以爲會受到打罵,但母親沒有打我也沒有罵我,只是撫摸着我的頭,口中發出長長的嘆息。

我記憶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隨着母親去集體的地裏撿麥穗,看守麥田的人來了,撿麥穗的人紛紛逃跑,我母親是小腳,跑不快,被捉住,那個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搧了她一個耳光。她搖晃着身體跌倒在地。看守人沒收了我們撿到的麥穗,吹着口哨揚長而去。我母親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臉上那種絕望的神情讓我終生難忘。多年之後,當那個看守麥田的人成爲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在集市上與我相逢,我衝上去想找他報仇,母親拉住了我,平靜地對我說:“兒子,那個打我的'人,與這個老人,並不是一個人。”

我記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箇中秋節的中午,我們家難得地包了一頓餃子,每人只有一碗。正當我們吃餃子的時候,一個乞討的老人,來到了我們家門口。我端起半碗紅薯幹打發他,他卻憤憤不平地說:“我是一個老人,你們吃餃子,卻讓我吃紅薯幹,你們的心是怎麼長的?”我氣急敗壞地說:“我們一年也吃不了幾次餃子,一人一小碗,連半飽都吃不了;給你紅薯幹就不錯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滾!”母親訓斥了我,然後端起她那半碗餃子,倒進老人碗裏。

十二歲那年,莫言因拔了生產隊一個紅蘿蔔,被罰跪在毛主席像前請罪,回家後被父親用蘸了鹽水的繩子抽打。爺爺說:“不就是拔了個蘿蔔嗎!還用得着這樣打?”“中農”出生的家庭讓每個人在這場運動中都得小心翼翼,苟且偷安。莫言回憶小時候向老師告密一位同學在參觀苦難展覽時沒有哭,導致那位同學獲得警告處分。多年後他懺悔悟到一個道理:"當衆人都哭時,應該允許有的人不哭。當哭成爲一種表演時,更應該允許有的人不哭。"

關於寬恕的故事———莫言小時候跟隨母親去地裏撿麥穗,被守麥田的人捉住,搧了母親一個耳光。她搖晃着身體跌倒在地。多年後,那個看守麥田的人在集市上與莫言相逢,對方已變成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莫言衝上去想報仇,母親拉住了他,平靜地說:“兒子,那個打我的人,與這個老人,並不是一個人。”我最後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親去賣白菜,有意無意地多算了一位買白菜的老人一毛錢。算完錢我就去了學校。當我放學回家時,看到很少流淚的母親流淚滿面。母親並沒有罵我,只是輕輕地說:“兒子,你讓娘丟了臉。”一、《鄧亞萍》衆所周知,鄧亞萍從小就酷愛打乒乓球,她夢想着有朝一日能夠在世界賽場上大顯身手。卻因爲身材矮小,手腿粗短而被拒於國家隊的大門之外。但她並沒有氣餒,而是把失敗轉化爲動力,苦練球技,持之以恆的努力終於催開了夢想的花蕾——她如願以償站上了世界冠軍的領獎臺。在她的運動生涯中,她總共奪得了18枚世界冠軍獎牌。鄧亞萍的出色成就,不僅爲她自己帶來了巨大的榮耀,也改變了世界乒乒壇只在高個子中選拔運動員的傳統觀念。

名人的事蹟7

小張,男,漢族。1972年6月21日出生,國中文化,家住安徽省宣城市郎溪縣濤城鎮黃墅村塗灣組,現任黃墅村殘疾人協理員。 1990年,國中畢業的小張爲改變家庭生活窘境當上了木工學徒。他勤奮好學,刻苦鑽研,虛心向師父求教,終於換來了一手好木工手藝,從此,開始從事木工行業,起早貪黑,吃苦耐勞,一干就是十幾年。憑着精湛的手藝,他的生活越來越紅火。

正當小張意氣風發地夢想幹一番事業的時候,命運跟他開了一次不小的玩笑。20xx年的一天,在電刨牀上製作木地板時,電刨無情地將他的左手五指全部切斷,致使左手殘疾。從此,小張與木工手藝活斷了緣。

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他迷茫過,消極過,可是最終他選擇了勇敢面對這一切,重新樹立起生活的信心。在參加了縣殘聯舉辦的特種水產養殖培訓班後,他瞄準了甲魚養殖產業,20xx年元月,小張與鄰村(鳳河村大義組)村民賴正兵取得聯繫,蓋起了甲魚棚,當年建棚投入資金33萬元,從事甲魚養殖。當時,環境很艱苦,一是缺資金,這筆不小的資金全是從親朋好友處借來的;二是缺技術,當時小張在甲魚養殖領域還是一個“門外漢”,他想盡一切辦法克服技術上的重重困難,憑着虛心求學、大膽創新的精神,在翌年元月初見成效,不但收回了所有投入成本,還略有利潤,得到了回報。嚐到甜頭的小張幹勁更足了,隨着不停的摸索和經驗的積累,他的養殖技術不斷提高,養殖規模也不斷擴大,效益越來越顯著,僅20xx年一年就獲取純利20萬元。

小張靠着自己自強自立和努力拼搏改變了自己的命運,開拓了一番新的事業。可是看着周圍的村民特別是殘疾人生活依然十分貧困,小張看在眼裏、急在心裏。忠厚實在的他有一股闖勁和幹勁,更有一顆樂於助人的心,他腦海中萌生了一個想法,就是要用自己的能力和技術帶動周圍村民,扶持當地貧困殘疾人發展甲魚養殖共同致富。他的想法得到了當地政府和縣殘聯的支持,如今,在他的'帶動下,當地已經有了12家甲魚養殖戶,其他養殖戶有情況、有問題找他時,他毫無保留地給予免費技術指導,幫助他人。他還在百忙中抽出時間到12家甲魚養殖戶家裏義務巡迴指導,在他的影響下,12家甲魚養殖戶的養殖技術得到提高,併成立了甲魚養殖協會,走上勤勞致富之路。

殘疾人本身就特別需要他人和社會的關愛,而小張卻做到了去關愛別人。從20xx年任黃墅村殘疾人協理員以來,在發展甲魚養殖的同時更是撲下身子一心一意爲殘疾人服務,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評。他工作求真務實、勤奮努力、刻苦鑽研,加強自身業務學習,不斷提高自己,於20xx年榮獲郎溪縣優秀殘疾人協助理員稱號,並在20xx年濤城鎮殘代會上被推選爲肢體殘疾人協會主席。

有理想、有目標,纔能有未來。小張計劃於20xx年再造一個甲魚棚,總投資40萬元左右,在擴大甲魚養殖生產規模的同時,打造一個殘疾人就業實訓基地,更好地爲當地殘疾人服務。

名人的事蹟8

相信大家都知道雷鋒,一個普通戰士的光輝形象,從此深深地印在了中國人民的心中。雷鋒叔叔非常節儉,一雙襪子補了又補,穿了又穿,可他卻用自己每月僅有的6元錢津貼,爲全班戰友購買了許多學習書籍。他不僅自己認真學習,而且還經常幫助戰友,共同提高。1960年,遼寧省遭受特大水災。他悄悄的給受災的戰友王大力家寄去了20元錢。後來,他又把100元錢,以一名解放軍戰士的名義捐給了災區人民。有多少次,雷鋒叔叔路過工地,就情不自禁地參加起那裏的義務勞動;雷雨來臨之際,他又用自己的被子去蓋水泥。他在自己的日記中寫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爲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爲人民服務中去……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才永遠不幹,一個人只有把自己融入集體,纔有力量。一塊木板釘子爲什麼能釘進去,因爲它有兩個長處: 一個是擠勁,一個是鑽勁。我們在學習上也要發揚這種“釘子”精神。雷鋒可以這樣,作爲新世紀得接班人,不正要發揚這種精神麼?雷鋒說過:我活着,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做一個對人民有用的人。的確青春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屬於永遠力爭上游的人,永遠忘我勞動的人,永遠謙虛的人。對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溫暖,對待工作要像夏天般的火熱,對待個人主義要像秋風掃雷鋒,一個不朽的名字,你將永遠是一盞不滅的燈,你將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 我們要向你學習,要您來做我們的榜樣!您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狼牙山五壯士》一文敘述了1941的秋天,五位抗日英雄勝利地完成了阻擊敵人,掩護人民羣衆和連隊轉移的光榮而艱鉅的任務.在彈盡糧絕,就要被敵人俘虜時,毅然跳崖,以身殉國的故事

讀完《狼牙山五壯士》,心裏久久不能平靜,想了很多很多.

文中這樣一個片斷令我最感動:五壯士高呼着"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中國共產黨萬歲"!然後昂首挺胸,邁開大步,相繼跳下懸崖.這聲音驚天動地,氣壯山河,喊出了中國人的肺腑之聲.多麼偉大的五壯士啊!

每當回想起五壯士驚人的壯舉我就感到非常慚愧.我作爲一名少先隊員,二十一世紀的接班人,在學習上遇到難題就退卻,有時甚至就放棄了.而狼牙山五壯士爲了民族的解放事業,克服了重重艱難險阻,赴湯蹈火,爲國捐軀.我遇到的這點困難與他們相比算得了什麼?五壯士的英雄壯舉正是中華民族的脊樑,他們是中華兒女的楷模;他們的英雄氣概將浩氣長存,他們的英勇事蹟流芳百世,永垂不朽……

讓我們永遠記住1941年秋日的這一天吧.狼牙山五壯士向我們展示的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將光照千秋.

名人的事蹟9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原籍太原,後遷居下郢(今陝西渭南縣東北),他是唐代大詩人,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與唐代另一大詩人元稹齊名,世稱“元白”,有《白氏長慶集》七十五卷。

白居易生活在唐朝由盛到衰的時期,倍嘗離鄉背井之苦。他的祖父和父親做過縣令一類的地方官,祖母和母親都能詩善文。他從小就受到很好的文化薰陶,五六歲時開始學寫詩,-歲時已通曉聲韻。他學習非常刻苦,讀書、作文、學習寫詩,一日也不間斷。因爲經常朗讀和寫字,他的口舌生了瘡,手肘磨出了老繭。

貞元三年(公元787年),16歲的白居易帶着自己的詩稿,去京城長安,行進在咸陽古道上。此時正值早春,冰消雪融,剛剛生出的嫩芽,沐浴着春風在枯蒿腐草間探出頭來,他喃喃自語道:“果真是‘春風吹又生’了。”

原來他觸景生情,想起他寫的題爲《賦得古原草送別》的詩來了。

白居易來到長安,拜見了擔任著作郎、掌管編纂國史和起草重要文件的大詩人顧況。白居易恭恭敬敬地從書囊裏拿出自己的詩稿,懇請顧況指教。

老人將詩稿漫不經心地打開,低聲吟讀起來。讀着讀着,他忽然被那首題爲《賦得古原草送別》的詩吸引住了。他反覆吟詠品味着: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妙絕!妙絕!”老人讀完這首送別詩,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絕。他喜歡這首詩真摯充沛的情感和樸實無華的風格,尤其欣賞前四行耐人尋味的獨特意境。作爲人,不同樣應該像那莽原上的野草一樣,在逆境中頑強地鬥爭、倔強地生活嗎?“恩師過獎了,晚生無地自容。”白居易紅着臉,喃喃地說道老人從白居易口裏知道白居易家世,知道他從11歲起就遠離故鄉親人,在浙江一帶過着萍蹤浪跡的生活;知道他今天來長安是希望在這人才薈萃的國都,得到詩人的推薦和延聘,找到一個理想的出路,施展自己的抱負。老人越發憐愛這位才華橫溢的少年詩人了。顧況開始看到詩稿上寫“白居易”

三個大字時,還打趣說:“長安物價猛漲,只怕居住很不容易呢!”後來緊緊拉住白居易的手說:“年輕人,能寫出這樣的詩句,不要說住在長安,就是走遍天下也不困難了!老夫剛纔開了個玩笑,可不要見怪噢。”

由於得到顧況的誇讚,白居易很快在長安出了名。不到幾年,他考中進士。唐憲宗聽說他的名氣,又提拔他做了翰林學士,後來又派他擔任右拾遺。

白居易並不是一個追名逐利、阿諛奉承的官僚。他創作了大量樂府詩,有不少是揭露當時社會上的`不良現象,對官僚統治集團魚肉人民的罪行進行無情的抨擊,對勞動人民的痛苦遭遇表示無限的同情。他又敢於向皇上犯言直諫,大膽發表意見,所以皇帝反感,同僚妒恨,他一生政治上很不得志,後來降爲江州司馬。以後雖然又幾次回到京城,做了幾任大官,但因爲朝政混亂,像白居易這樣的人不可能有所作爲。他把主要精力用於詩歌創作,共寫下二千八百多首詩,這些詩成爲我國文學寶庫中燦爛的明珠。

名人的事蹟10

漢朝的時候,漢武帝要派使者到西域去結交各國,加強往來。年輕的侍從張騫主動報名要承擔這項使命。“西域”指的是當時的亞洲中西部的廣大地區。張騫明知到西域的路途十分艱險,可爲國探險立功的'壯志支配着他帶着100多人上了路。路上,他被敵視漢朝的匈奴人扣押了10年,後來逃走,又跋山涉水挨餓受凍,終於到達了西域。

張騫先後到了大宛、康居、大月氏(zhī)、大夏等國(在現在的哈薩克、塔吉克、烏茲別克、阿富汗境內),見到了國王,表示了漢朝願與他們友好來往的願望。這些國家的人見到漢朝使者十分高興。幾年以後,張騫再次出使西域。他還派出許多副使到身毒(yān dú)、安息(在現在的印度、伊朗一帶)等國,和那裏的人民建立了關係。這樣,漢朝和西域各國開始了友好往來,特別是經濟文化的交流越來越多。中國的先進技術、絲綢、冶鐵術、作物栽培法等都傳到了西域,西域的葡萄、苜蓿、胡桃和音樂舞蹈也傳到了中國。在東西方之間,出現了一條商路,人們叫它“絲綢之路”。來往的使者和商人絡繹不絕,熱鬧非凡。

張騫兩次出使西域,打通了東西方交流的通道,使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知道了中國這個東方大國,擴大了中國的影響。

名人的事蹟11

明代,江寧湖熟鎮有十三個門,門門都有木柵欄開關,還造了五座更樓:東、西、北面各一座,南面有兩座,都造在柵欄門上頭。白天行人出入,夜晚有地甲看更,二更天一過,十三個門就關門上鎖,不許通行了。

東面的大門叫獅子門。一天,二更敲過,門外來了位客人叫門。老更夫就着月光一看,叫門的是位文弱書生,心裏想:人家說不定是遠道來的,方便他一下吧,就下樓打開柵欄門,讓他進來了。更夫問相公了:“你找哪家?”相公回說:“我是遊玩到此地的,哪個也不認得。”更夫心好,就說:“深更半夜的.,相公不嫌髒,就在我這更樓上避避風吧。”那相公沒有去處,也只好跟他上更樓。一看,更樓雖小,東西也沒幾樣,睡的是地鋪,卻生着一盆火,火上吊着一把紫銅茶壺,暖氣當中夾着一股茶香。更夫拿圍裙把桌子、板凳一陣擦,就請書生坐下來歇着。更夫又拿來一隻杯子,擦擦乾淨,從火盆邊上拿來酒倒滿,還捧出一把花生米,笑笑說:“相公,吃點酒解解寒氣吧。”那書生早已餓了,也不客氣,端起杯子就喝,花生米吃得津津有味,連聲說:“好酒,好酒,好菜,好菜!”

書生吃喝夠了,精神大好,拿出隨身帶的文房四寶,對更夫說:“老人家,難得你這一片好心關照,我畫幅畫送你,表表心意吧!”更夫一聽蠻高興,連忙把油燈捻亮,看他畫。只見那相公紙一鋪,墨一磨,提筆三畫四畫,就畫成棵大樹,樹上分出五個岔枝,樹正中一個大窩,窩裏伸出五隻畫眉頭。相公收筆對更夫道:“有了這幅畫,以後你看更就用不着點香來計時辰了。”更夫想不明白,書生就指着畫裏的五隻畫眉說:“每到一更,窩裏的畫眉就有一隻飛到樹枝上,一飛就叫一聲。五隻畫眉飛出後,也就是五更天了。以後,它們又會飛回窩裏去。白天,你把畫收好,晚上再掛,放心睡覺,誤不了打更的事!”老更夫嘴上不說,心裏疑惑:“年輕輕的,說的比唱的好聽吶。”將信將疑地把畫收下了。第二天大早,相公臨走,更夫纔想起來問問他尊姓大名。書生笑笑道:“我叫唐伯虎。”等老更夫回過神來去追,唐伯虎已經沒影子了。

當天晚上,老更夫吃過晚飯,就把畫畫打開,剛剛掛上牆,那畫上已經有隻畫眉歇在枝頭上了。二更剛到,第二隻畫眉又叫喳喳地飛上枝頭。就這麼着,三更、四更;五更,五隻畫眉前前後後都飛出了窩,神得叫人不敢相信。老更夫笑得合不攏嘴。

名人的事蹟12

鄧世昌,一個沉睡了千年的大地驟然甦醒的名字,他用自己的鮮血,譜寫着一曲壯麗而偉大的生命之歌!

1894年的9月,那是一個令多數人難以忘懷的日子。日本的戰船駛入了中國的境內進行挑釁,北洋海軍迅速出擊,同日本的戰艦交戰。鄧世昌指揮的“致遠”號戰艦燃起了熊熊大火,在這千鈞一髮之際,鄧世昌依然選擇了與敵人同歸於盡,命喪黃泉。鄧世昌壯烈的犧牲了,無怨無悔的走了,他沉沒于波濤中,將自己寶貴的生命無私的'獻給了祖國!

鄧世昌,一位令我崇敬的愛國人物,雖然,黃海海戰奪走了他的生命,卻使他的名字與精神永遠的沉澱在人們心中

描寫愛國人物的作文精選:愛國人物詹天佑

詹天佑是我國的.工程師,他不僅優秀,而且還愛國,對工作一絲不苟。中國的第一條自己修築的鐵路,是由詹天佑和學生,工人們一起修築的。

爲什麼說詹天佑是愛國之才呢?因爲詹天佑不怕困難,也不怕帝國主義的嘲笑,毅然的接受了任務。詹天佑再動工的第一天,就對工人們說:“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點兒馬虎。‘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看到這,我從“精密”“不能馬虎”“大概”“差不多”這些詞中,體會到了詹天佑對於工作,總是一絲不苟,不能有一點兒差錯。想起我自己,我是個馬大哈,常常把作業,筆袋水壺忘帶。比起詹天佑,真是大巫見小巫啊!如果讓我去修築鐵路,依我那壞習慣,我想鐵路十年後還沒開通。我一定要該掉着壞習慣。

從現在開始,讓我們好好學習。長大以後,一定要報效祖國母親!

名人的事蹟13

把自己定位爲一粒種子

一個少年聽說阿里巴巴集團總裁馬雲來到自己的學校演講,就特地趕了過去。恰好馬雲的演講中有一個互動環節,請聽衆提問,馬雲現場解答。於是,少年提出了鬱悶了很久的問題:我努力學習,成績也算中上等,可是在班裏還是默默無聞,沒人注意到我。雖說我覺得自己還不是一塊金子,但我把自己當金子看待,每天起早貪黑,勤奮努力,我相信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可是爲什麼就是沒有得到同學們的賞識呢

馬雲略一思索,微笑着說:你給自己的定位不準確呀,你不要把自己定位爲金子。

少年問:那定位成什麼呢

馬雲說:你要把自己定位爲一粒種子。接着,他解釋說,是金子固然總會有發光的那一天,但金子是被動的,它不會自動掀掉埋沒在它身上的泥土,它需要被挖掘和發現。如果永遠沒有被人挖掘和發現,金子就會終生被埋沒在土壤中,永無出頭之日。人生有限,我們耗不起呀!因此,當我們遭遇埋沒時,不妨做一粒種子,主動把埋在身上的泥土,當作是激發自己成長的土壤,不斷汲取養分,積蓄向上的力量,讓自己的夢想生根發芽,用不了幾年就會成長爲一棵高大的樹。你想想,一棵高大的樹聳立在眼前,誰會視而不見呢

三根弦的小提琴

1995年11月18日,小提琴家伊薩克帕爾曼在紐約林肯中心的艾弗裏費舍大廳舉辦音樂會。

如果你聆聽過帕爾曼的音樂會,你就會知道登臺對於他多麼不容易。他小時候患過小兒麻痹症,兩條腿上都有支架,只能拄雙柺行走。看他痛苦緩慢地一步步走過舞臺會令人感到很難過。

他緩慢但是莊嚴地走到椅子前,坐下,慢慢把雙柺放到地板上,打開腿上的夾板,一隻腳向後拉,另一隻向前伸,彎下腰拿起小提琴放到頜下,向指揮點頭示意開始演奏。

聽衆對他的這一套動作已習以爲常。他上臺坐到椅子上的過程中他們靜靜地坐着,他打開夾板時,每個人滿懷敬意保持肅靜,等待他開始演奏。

但這一次出了點差錯。他剛拉完頭幾個小節,小提琴上的一根絃斷了,每個人都能聽到它崩斷的聲音就像屋裏響起一聲鞭炮。人們都知道這聲響意味着什麼,都知道他該做什麼。

大家想象着他會站起身,再把夾板裝上,撿起雙柺走下舞臺,或是換一把琴或是找根新弦。但他沒有這樣做,相反,他停頓片刻,閉上眼睛,然後示意指揮再次開始。

伴奏響起,他從剛纔中斷之處重新拉起,用從未有過的激情、力量和虔誠演奏着。

每個人當然都明白。用三根弦演奏交響樂是不可能的,你知,我知,但伊薩克帕爾曼不想知道。

你可以看出他在腦海裏調整、變化、重譜着作品,一個時刻,聽起來似乎他在把琴絃變調以獲得它們從未發出過的聲音。

演奏完畢,廳裏一陣駭人的寂靜,然後人們起立歡呼,四周響起雷鳴般的掌聲。全體起立,吶喊喝彩,用這些方式表達他們是多麼欣賞帕爾曼所做的一切。

他微笑,拭去額頭上的汗水,用一種平靜、深沉、虔誠的語調說:你們知道,有時,藝術家的任務就是要弄清楚用自己所剩所餘的一切還能創造出多少音樂。

多麼鏗鏘有力的話語,從聽到那一刻起就印刻在我的心裏。這大約也就是人生的定義不僅對於藝術家,而且對於我們所有的人。

他是個要把自己一生奉獻給在四根弦小提琴上演奏的人。突然間,演奏進行時。發現只剩下三根弦,而那一晚他只用這三根弦演奏出了比他以前用四根弦奏響的更美妙、更神聖、更難忘的音樂。

所以,我們有時在這個動盪不安、變數不定、眼花繚亂的世界上的任務就如同演奏音樂,開始時我們傾其所有而爲之。然後在不可能時,用我們還擁有的一切去創造。

讓世界看到你

他出生在意大利一個叫拉斯泰爾扎的小村莊,父母經營着一個葡萄園。每天早晨一睜開眼,他就可以看到好看的葡萄藤和橄欖樹,就可以看到莊園裏的流水、小橋,還有小鳥站在五線譜一樣的電線上淳樸的'鄉村美景引燃他童年的快樂如藍色火焰般燃燒,富有音樂天賦的他,7歲開始學鋼琴,隨後又練習吹長笛、薩克斯和彈吉他,累了的時候,他最喜歡約一幫小夥伴一起去騎馬、踢足球

如果不是在學校的足球賽場上被足球打中眼睛,他甚至忘記了自己從小患有先天性青光眼,忘記了一雙眼睛經過20多次手術仍然沒有治好。而這一次意外,讓弱視的他變成了全盲。

世界在一個12歲的少年眼前突然消失,他想不明白自己活着還有什麼意思。

母親開導他、勸慰他,得到的卻是他聲嘶力竭的咆哮:這麼美的世界,我卻再也看不見這一生,我除了在黑暗中無聲無息地死去,還能做什麼我這樣活着又有什麼意義他淚流滿面,母親也心酸到眼紅。那一天,在母親用手背爲他擦眼淚的時候,從來寡言少語的父親拍了拍他的肩膀,附在他耳邊說了一句悄悄話。母親沒有聽清楚丈夫對兒子說了什麼,但她驚異地發現兒子的淚水戛然而止。

第二天,她發現兒子第一次摸索着走出了家門,回到了孩子們中間。母親還注意到一個細節,出門前,他像失明前那樣端坐在鏡子前,問自己的模樣是不是帥帥的,然後要母親把他打理得熨熨帖帖。從那以後,他開始回到了波洛尼亞盲人學校,靠點字樂譜重新學起音樂。他學習非常勤奮,最終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比薩大學法律系。在大學的四年裏,他一邊學法律,一邊勤練吹拉彈唱,並在課餘到一家酒吧兼職彈琴唱歌,自己掙錢交學費。

他30歲那年,一位17歲的少女被他精湛的琴技、浪漫的歌聲、茂盛的鬍子和一頭野性的頭髮迷醉,而他表演時始終不變的笑臉,更是讓她心生憐愛。不知是不是意外的愛情爲他帶來了好運,那一年,世界著名音樂大師弗蘭科科瑞利在都靈招募學生公開授課,他欣喜若狂,立刻報考並幸運地成了大師的學生。1992年春天,搖滾歌星祖凱洛想和帕瓦羅蒂合唱《求主憐憫》,之前,祖凱洛請他錄製試音帶以便帕瓦羅蒂試聽。沒想到,帕瓦羅蒂聽了之後大爲讚賞,問道:這個人是誰,我認爲你們不需要我了,我不會比他唱得更好。

1994年,他應邀參加帕瓦羅蒂的個人慈善音樂會,與大師同臺演唱。他在獲得聖莫雷音樂節最佳新人獎後,各種世界級音樂獎都朝他砸來,從1995年至今,幾乎所有重要場合都有他出現:拳王亨利的告別賽、教皇現身的聖餐典禮、邁克爾傑克遜的慈善音樂會、英國女王一年一度的皇室綜藝演出、奧斯卡金像獎頒獎、紀念911遇難者和平音樂會除此以外,他還受到過美國總統克林頓、小布什和意大利總統的接見,先後到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地進行過數十場個人演唱會,他被人贊爲:帕瓦羅蒂逝世後最偉大的男高音歌唱家。

現在,他是盧卡Boccherini音樂學院的院長,同時還擁有自己的製作公司,僅他的CD《浪漫曲民歌及詠歎調》就在全球售出了20xx多萬張,這對銷量一直徘徊在數千張的古典音樂來說,堪稱奇蹟。

名人的事蹟14

中國古代有不少因維護人格,持續氣節而不食的故事,陶淵明“不爲五斗米折腰”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例。

東晉後期的大詩人陶淵明,是名人之後,他的曾祖父是赫赫有名的東晉大司馬。年輕時的陶淵明本有“大濟於蒼生”之志,但是,在國家瀕臨崩潰的動亂年月裏,陶淵明的一腔抱負根本無法實現。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願卑躬屈膝攀附權貴,因而和污濁黑暗的現實社會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產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

爲了生存,陶淵明最初做過州里的小官,可由於看不慣官場上的'那一套惡劣作風,不久便辭職回家了。之後,爲了生活他還陸續做過一些地位不高的官職,過着時隱時仕的生活。陶淵明最後一次做官,是義熙元年(405年)。那一年,已過“不惑之年”(四十一歲)的陶淵明在朋友的勸說下,再次出任彭澤縣令。有一次,縣裏派督郵來了解狀況。有人告訴陶淵明說:那是上方派下來的人,應當穿戴整齊、恭恭敬敬地去迎接。陶淵明聽後長長嘆了一口氣:“我不願爲了小小縣令的五斗薪俸,就低聲下氣去向這些傢伙獻殷勤。”說完,就辭掉官職,回家去了。陶淵明當彭澤縣令,但是八十多天。他這次棄職而去,便永遠脫離了官場。

此後,他一面讀書爲文,一面參加農業勞動。之後由於農田不斷受災,房屋又被火燒,家境越來越惡化。但他始終不願再爲官受祿,甚至連江州刺使送來的米和肉也堅拒不受。朝廷曾徵召他任著作郎,也被他拒絕了。

陶淵明是在貧病交加中離開人世的。他原本能夠活得舒適些,至少衣食不愁,但那要以付出人格和氣節爲代價。陶淵明因“不爲五斗米折腰”,而獲得了心靈的自由,獲得了人格的尊嚴,寫出了一代文風並流傳百世的詩文。在爲後人留下寶貴文學財富的同時,也留下了彌足珍重的精神財富。他因“不爲五斗米折腰”的高風亮節,成爲中國後代有志之士的楷模。

名人的事蹟15

當賀老師舉起手上的八張五彩斑斕的小報時,同學們的眼前不由一亮,我也情不自禁地想起前不久那場有趣的比賽,其中一張小報可是我們組四個同學嘔心瀝血的結晶呢……

那是上週五,老師要求各組組長挑選身手不凡的組員三名,利用手頭資料和空閒時間,四人分工合作,在一天之完成一張令人耳目一新的名人事蹟小報,不然的`話就視爲自動棄權。

比賽開始了,教室裏立刻沸騰起來。有些人議論紛紛,大家各抒己見;有些人踱來踱去,似乎在聚精會神地認真思考對策;有些人東找西尋,開始準備材料。我們組也不例外,組長柴晨晰給我們三個組員分配工作後,我就動作麻利地開始剪資料了。“丁零零零——”上課鈴響了,我把資料小心翼翼地放進課桌,可課間休息時,居然發現資料莫名其妙地不翼而飛了。“肯定有別有用心的人惡作劇了!”迫不得已的我只好亮出自己的“殺手鐗”——畫畫了。

柴晨晰建議我畫幾朵令人賞心悅目的鮮花,於是,我揮手自如地畫了幾朵嬌豔欲滴的玫瑰花,還有一些精巧別緻的柵欄。雖然速度有些慢,可慢工出細活,同學們看了,都交口稱讚。這一下讓我享受到了刮目相看的滋味。

老師馬上要收小報了,可就我們這一組還沒完工,我心急如焚。突然,柴晨晰發出一聲激動人心大喊:“搞定了!”於是一張別具一格的小報問世了:四個大名人的故事赫然在目,“我們向你致敬”的主題美觀大方,饒梓臏、柴晨晰、侯思伶、王琰瑩四個主辦人名字各具特色……

七天後,信心滿滿的我們終於等來一個讓人歡呼雀躍的結果:我們組獲得了一等獎!

“那真是一場精彩紛呈而又驚心動魄的比賽呀!”我不禁讚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