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在行走在吟誦的路上作文

再次看到看雲,是在鄭州。急匆匆跑到臺前照相,沒想到一扭頭,竟看到一張熟悉的臉,淺淺的微笑,一身淺綠色的短袖,顯得那樣的溫柔、淡雅。心中一陣激動,於是照相、擁抱。看雲的懷抱真的好溫暖,做她的學生真是天大的幸福,因爲常常可以享受到她這樣溫暖的懷抱。

我正在行走在吟誦的路上作文

就是奔着看雲去的,就是奔着吟誦去的。臺上,看雲邊歌邊舞,臺下,一羣從沒有接觸過吟誦的人在看雲的帶領下,初次揭開了吟誦的紅蓋頭,“哦嘛內嘛內被弄哦——”洪鐘般的聲音在會場內迴盪。不是第一次聽看雲講座,不是第一次聽看雲上吟誦課,可她帶給我的.震撼,還是讓我心潮澎湃、難以平復、久久回味,這也許就是看雲的氣場吧!

因爲看雲,因爲吟誦,讓我決定從一年級開始教起,決定換一種教育生活,追求一種自己嚮往已久的教育生活。別看我也算得上一名老教師了,要拋棄墨守成規的那一套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朋友告訴我一個最簡單的方法:模仿。於是,每日瀏覽“行行重行行”成了我的必修課,事無鉅細地向朋友請教。每天早讀的《日有所誦》,“每週一歌”的《我愛吟誦》,固定的時間講述“中國老故事”,班級集資購買圖畫書,每天早上的換書。看雲怎麼做,我就跟着怎麼做。

學吟誦真的不是一件很難的事。還記得剛教學生吟誦時,我也纔剛剛弄明白了“平長仄短”“一三五不管”,才學吟幾首詩,之所以敢拿這“一滴水”去教,只覺得吟誦好,好在哪?不知道!管他哪,不做起來,可能永遠也無法體會到他的好!

記得上的第一課《風》,對於剛剛入學、大字不識一籮筐的孩子來說真難啊!先一個字一個字讓學生會認了、會讀了,再領着一句一句去讀。等把整首詩能夠熟練地讀下來,半節課已經過去了。抓緊講吟誦規則,劃平仄,再誦,聽錄音,“老師,這是什麼啊?真奇怪?”看着學生一臉茫然的樣子,我告訴他們:“這是吟誦,古人讀書的方式”“我們幹嗎要學這個啊!”“因爲我們是中國人!這是老祖先留給我們的財富,不能丟掉!”下課鈴響了,到底孩子學會了多少,能在他們的頭腦中留下多少印象,我不知道,可我知道自己非這樣做不可。

以後的每天的早上、中午上課前聽吟誦成了我們班的習慣,或是看書、畫畫、寫作業,哪怕是睡覺、玩,教室裏總會響起徐教授那富有磁性的聲音。剛開始的兩週一歌,到後來了一週一歌,我們從未間斷過。還記得那次飯間,我低頭在教室裏改着作業,嘴巴也輕輕地跟着錄音哼唱着。先是兩三個人的聲音漸漸地高了起來,然後全班的聲音響成一片,等我擡起頭,一片的小手舞動着,小小的腦袋搖晃着。於是,放下手中的筆,關掉錄音,走下講臺,很快我的聲音淹沒在一片童聲中。

一個學期過去了,現在每週的吟誦課是孩子們最期待、興奮的課。簡單的領着學生認識了生字,讀好入聲字,共同標註平仄。剛一標完,學生就能很快地誦出整首詩。接下來的環節就是學生們最興奮的環節:自己試着吟一吟。或高或低,或長或短,或平緩或曲折,孩子們竟能吟出屬於他們自己的調子。我們已經兩週沒有用許教授的調子了,儘管孩子們的調子還有些生澀,但他們卻固執地認爲自己的是最好聽的。

不止一位家長告訴我,現在孩子只要看到一首詩,便會試着去哼唱兩句。孩子的身上也少了幾分頑劣,多了幾分沉靜。收穫的不僅僅是學生,在教學生的過程中,我也漸漸體會到古詩的美,那種通過朗讀無法感悟到意境。每日的吟誦之舞讓我更能打開自己,變得溫柔,老公也納悶我爲何越來越有女人味?

有人說吟誦僅僅是個人愛好,我不敢苟同。作爲一名語文教師,有責任也有義務把這麼好的東西帶進課堂,這是我們老祖先留給我們的一筆財富,連日本民間都一直在傳唱,我們怎麼忍心丟掉?

我正行走在吟誦的路上,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最起碼我已經行走在路上,聞到一縷花香,至於什麼時候能夠摘到果實,那只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