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使學生注意力集中

我帶領27個幼兒到草地上去參觀,目的是讓他們看到各種植物是怎樣傳播自己的種子的。他們要看的那些植物長在草地的一個較遠的角落裏。要想讓所有的孩子都圍攏來看這些植物,我就得用注意力的很細的絲線把男女孩子們都拴到我的身邊來,這就好比是一根根無形的“繮繩”。在他們眼前的這些植物中間,還有幾十種各式各樣的、非常有趣的事物,只要一個兒童的注意轉到其中的一件事物上,那根絲線就斷了,於是我給他所講的和指給他要看的東西,他就再也不看、不聽了——思想開了小差。譬如說,一隻花蝴蝶翩然起舞,瓦尼亞、柯里亞、尼娜、娜塔羅奇卡這4個孩子的好奇的小眼睛就盯住了那隻蝴蝶,於是4根絲線就斷了。或者腳底下突然蹦出了一隻小青蛙,於是又有幾根絲線被扯斷了……

怎樣使學生注意力集中

這種情形在課堂上也是常見的。怎樣才能把這一羣坐立不寧的、好奇心很強的、隨時都會跑去追趕蝴蝶的小傢伙吸引在你的身旁呢?當你開始給少年講解一些枯燥的、並無趣味的知識,而他的頭腦裏卻正在想着別的什麼有趣的、吸引人的、激動人心的東西的時候,你該怎麼辦呢?

控制注意力的問題,是教師工作中最精細的而且研究得還很不充分的領域之一。要能控制注意力,就必須懂得兒童的心理,瞭解他的.年齡特點。多年的學校工作經驗告訴我,要能把握住兒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條途徑,這就是要形成、確立並且保持兒童的這樣一種內心狀態——即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狀態,使兒童體驗到自己在追求真理,進行腦力活動的自豪感。

我們要動用智育的一整套手段來創造這種狀態。要創造前面所說的情緒高漲的狀態,單單依靠在上課時採取某些特殊的方式,譬如說選用恰當的直觀手段,那是不能達到目的的。這種狀態的形成取決於許多因素——取決於思維的素養和情感,取決於學生的見聞的廣度等 掌握注意力——這是教師對兒童的思維施加的一種非常精細而微妙的作用。例如,我知道,學生要學一年生物學,其中有許多初看起來毫無趣味的教材——蠕蟲的機體構造、生機活動等。在教這部分教材時,如果在兒童的意識裏事先沒有一些能跟教材“掛起鉤來”的思想,那麼你就無論如何也無法控制住他的注意力。在這裏,學生的注意力取決於他事先知道的一系列常識,有了這些常識,他就會把毫無趣味的教材看成很有趣的教材。例如學習關於蠕蟲的教材,學生應當知道這樣一些常識:有益的蠕蟲(如蚯蚓)對土壤構造的作用和對植物生長的作用,各種自然現象之間的普遍平衡,一些現象對於另一些現象的隱蔽的依存性等。

我要讓學生集中注意力聽講關於蠕蟲的教材,我就得培養我所需要的學生的情緒狀態,我就推薦他們讀一些關於自然界、關於土壤的生活的有趣的書。當我講解那部分初看起來毫無趣味的教材時,我的話針對着學生的思想,我好像在觸動他們的思想,於是我所講解的東西就在學生的意識裏引起興趣。這種興趣首先是靠內部的刺激和誘因而引起的;學生過去在閱讀時頭腦裏留下的思想,這時候好像又甦醒了,更新了,它竭力向我的思想靠攏,——學生不單是在聽講,感知新教材,而且是在自己的意識的深處搜索某些事實和現象,對它們進行思考。

不隨意注意應當與隨意注意相結合。當學生一邊聽講一邊思考的時候,才能出現這種結合。而要做到這一點,則必須使學生意識裏有一點“思維的引火線”,也就是說,在所講的學科中,應當使學生有某些已知的東西,在感知教材過程中,學生的思考越積極,他學起來就越輕鬆。通過閱讀而做好準備的注意力,是減輕學生腦力勞動的最主要的條件之一。只要在課堂上能把學生的不隨意注意與隨意注意結合起來,他們就不會感到疲憊不堪。

如果教師不去設法在學生身上形成這種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內部狀態,那麼知識只能引起一種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只會帶來疲勞。甚至最勤奮的學生,儘管他有意識地集中自己的努力去理解和識記教材,他也會很快地“越出軌道”,喪失理解因果聯繫的能力。而且他越是努力,反而越難控制自己的思想。凡是那些除了教科書以外什麼也不閱讀的學生,他們在課堂上掌握的知識就非常膚淺,並且把全部負擔都轉移到家庭作業上去。由於家庭作業負擔過重,他們就沒有時間閱讀科學書刊,這樣就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衆所周知,直觀手段可以提高學生對學科的興趣,加強學生的注意力。但是,直觀性作爲一條教學原則來說,則具有廣泛的含義。如果把直觀教具僅僅看做是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手段,那麼這不僅對教學,而且特別是對智育,都是很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