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楷模吳蓉瑾個人事蹟材料5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事蹟材料吧,事蹟材料是指黨政軍機關爲了弘揚正氣,表彰先進,推動工作,對本單位具有突出事蹟的集體和個人整理出的文字宣傳材料。一起來參考事蹟材料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時代楷模吳蓉瑾個人事蹟材料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時代楷模吳蓉瑾個人事蹟材料5篇

時代楷模吳蓉瑾個人事蹟材料5篇1

盧灣一中心國小的學生常常受到同齡人羨慕,除了他們有一位“雲朵媽媽”,還因爲他們有一套自主研發的“雲課堂”。

比如,手持一支智能雲筆,一個學生在課業練習時停頓時間的數據會被反饋給授課老師,老師可以更精準地瞭解學生的上課狀態,從而作出相應的教學方式調整,設計更有效的針對性訓練。

爲了把老師從煩瑣的教學事務中解放出來,投入更多精力去因材施教,吳蓉瑾提出課堂教學與信息化深度融合,並帶着她的“雲團隊”,一步步構建夢想中的“雲課堂”:

可自動調節明暗的教室燈光系統,可自動監測、觸發淨化設備的空氣淨化系統等“雲系列”,讓學習變得更“智慧”,老師變得更“全能”。

“國小是一個孩子需要全面教育和定型的階段。我們的老師不僅要傳授知識,還應該掌握孩子們生活的狀態,找準、找全他們成長的‘穴位’。”爲了把國家倡導的素質教育落到實處,吳蓉瑾想盡辦法引入更豐富的課外教育,儘可能開拓孩子們的眼界和興趣。

可是,這些課程從哪裏來?社會機構和企業開出的費用又怎麼支付?吳蓉瑾冥思苦想,直到一個大膽的想法冒出來。

“您好,我是盧灣一中心國小的校長吳蓉瑾,您能給我們的孩子送一些課程嗎?”當年,吳蓉瑾登門“求”課的場景,上海市商貿旅遊學校原校長李小華依然歷歷在目。

花了點時間確認吳蓉瑾的真實身份後,李小華耐心聽完了她長達半個小時的懇請,由衷說了一句:“你是真的愛學生。”

文物鑑賞、西點製作……兩週後,由職校老師送教上門的13門職業體驗課陸續在盧灣一中心國小開起來了,兩校的合作也延續至今,成爲上海市教育改革創新的一道亮麗風景。

孩子們的課表豐富了,校長的日程更滿了。

每天早上7點半前到校,晚上10點半後離開,週末兩天概不例外。學校教師們都知道,吳蓉瑾同時處理好幾件事是家常便飯,忙起來有時一天只睡兩個小時。

“別人看我一天到晚忙個不停,其實很多時候我是在給自己‘找工作’,看到其他地方有好的課程,我就想能不能引進來,讓我們的孩子足不出校就能體驗,慢慢找到相伴一生的興趣。”吳蓉瑾說。

她是如此不惜時間——不論畢業了多少年,更不論是不是她的學生;不論是上海的老師,還是偏遠山區結對幫扶學校的老師,只要找到她,她就從來沒說過一個“不”字。

她又是如此珍惜時間——去外地授課,她總是請求對方把上課時間安排在下午。這樣她就能在講完課後直奔機場,連夜返回,第二天一早又能站在校門口迎接孩子——微笑、俯身、摸一摸頭,師生互道一聲“早上好”。

今年47歲的吳蓉瑾,選了一幅很萌的圖畫作微信頭像——一個女孩駕着一片雲,寓意放飛青春的夢想。

27年過去,夢想指引,初心未改。

時代楷模吳蓉瑾個人事蹟材料5篇2

吳蓉瑾擔任了盧灣一中心國小校領導後,要面對的學生從幾十名變成了上千名。爲了做到大規模因材施教,20xx年起,吳蓉瑾組織教師和技術團隊探索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學校通過記錄學生答題時間、正確率等信息爲每一個孩子建立數據庫,老師們通過解讀研究這些數據,提煉出更具針對性的教學策略,找準每名學生的問題癥結。

在盧灣一中心國小,學生們上課的狀態能通過動作捕捉加上數據分析反饋給老師。上課鈴響後,學生們登錄教學平臺,老師就可以通過學生的虛擬頭像變色程度來判斷學生的準備情況;學生在平臺上選擇適合自己的難度級別,老師會提供個別化指導;學生用“電子筆”在特定的本子上書寫,老師能清晰看到孩子的書寫習慣、思考路徑。不少學生從這一創新的“雲課堂”中獲益匪淺。

一名四年級男學生平時聰明活潑,課堂表現也很積極,可考試成績總是不盡如人意。吳蓉瑾和其他老師分析了他的筆記,發現他做題目會出現“大段大段的停頓”,這是思想開小差所致。吳蓉瑾便鼓勵這名學生通過練習射擊提高注意力。經過一學期射擊訓練,這名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有了極大改善,期末考試成績明顯進步。

“這就好比我們把每一個孩子都放在一個籃子裏,把所有有關數據擱進去,爲實現大規模因材施教提供支撐。”吳蓉瑾還帶領“雲團隊”開發了多個“雲系列”產品,“雲手表”“雲廚房”“雲劇場”“雲隨行”等均申報了專利。

時代楷模吳蓉瑾個人事蹟材料5篇3

上海市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國小校長吳蓉瑾每天到校時都會給清晨的校園拍照,入夜時再拍一張學校的走廊。她將這些照片配上“愛的學校”“愛的走廊長又長”等文字,發在微信朋友圈,表達對學生的愛、對教育事業的愛。

在27年的教學生涯裏,她以春風化雨般的關愛,滋潤學生的心靈之花,當好青少年“拔節孕穗期”的耕耘者,用真情守護他們的身心健康;她積極探索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爲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空間,是主動適應數字時代教育改革實踐的先鋒人物;她牢記爲黨育人、爲國育才宗旨,在全國率先組建國小生紅色講解員社團,16年來培養千餘名小講解員,讓“紅色的種子”在孩子們心中生根,讓愛黨愛國的校園文化蔚然成風。她一路走來的足跡,映照出新時代人民教師的育人初心。

“以情育情”,培養孩子健全人格、健康德性和豐富情感

在同事、學生、家長的口中,吳蓉瑾有着不同的稱號。在同事心中,她是大愛無疆的“種子教師”;在學生心中,她是能認出全校上千名學生並準確叫出每個人名字的“雲朵媽媽”;在家長心中,她是手機24小時在線的“秒回校長”。

當初作爲盧灣一中心國小的一名年輕班主任,吳蓉瑾率先在學校裏開設情感教育課,“以情育情”,目標是擺脫片面追求智能發展的教育,培養孩子健全人格、健康德性和豐富情感。

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第一步該往哪走?吳蓉瑾想到曾給孩子們佈置作文寫“一件難忘的事”,當時班裏大多數學生寫的都是“撿手錶”“陪盲人過馬路”等,怎樣才能讓孩子真正“我手寫我心”?她嘗試讓學生記錄下自己生活中的“陰晴雨雪”,在被稱作“晴雨表”的隨筆簿上,學生有話則長,無話則短,老師不給評分,只寫批覆。批覆不是簡單的一個“閱”字,細細密密的紅字傳遞着吳蓉瑾與學生的情感溝通——“今天爲什麼折手工紙呀?老師十分支持!”“寶寶今天做了一件錯事,但你在‘晴雨表’裏告訴了我,老師很欣慰。”……孩子們一天天寫,吳蓉瑾一篇篇回,在有來有往的交互中,學生們漸漸打開了心扉。

從幫助學生宣泄情緒,到積極情感引導,再到培養人格,吳蓉瑾的情感教育課已開設了17年。每週她都利用15分鐘時間,堅持給學生上情感教育課,並寫下了幾千篇案例以及兩本研究專著。

“我覺得愛不是教出來的,而是在平常種種細節中呈現的。”吳蓉瑾經常跟周圍老師說,不愛孩子就不要做老師。課堂之外,吳蓉瑾經常會把班上一些學生帶回家。這些學生不用發愁家長出差或是家裏的老人身體不好,她會給孩子們做飯、補習功課。20xx年的.一天,向來愛喝咖啡的吳蓉瑾在微信朋友圈發起了戒咖啡“打卡”,連續發了400多天。原來她在踐行與一名學生的約定——這名學生因爲生病吃不下飯,吳蓉瑾同其商定:“我戒掉喜愛的咖啡,你也要把吃不下的東西多吃幾口,我們一起調整。”每當學生畢業,吳蓉瑾都會給孩子們送上一張小卡片,上面留有她的微信號,“有困難找‘雲朵媽媽’,任何煩惱都可以”。

吳蓉瑾說:“這27年裏,我每天不知疲倦、永葆激情地投入工作,因爲這是我身爲人師的一份責任。我想跟我的教育同行分享——愛孩子、尊重孩子,把每一個孩子都當成我們的心頭至寶。我想跟家長溝通——把那雙小手交到我手裏,給予我充分的信任支持。在我的眼裏,每一個孩子都是含苞待放的花蕾,我會以愛和尊重守護他們這段歷程,這是我的責任,也是我的快樂。”

時代楷模吳蓉瑾個人事蹟材料5篇4

20xx年起,吳蓉瑾和同事們開始探索構建“以情育情”的情感教育體系,探索研發情感教育課程。

什麼是情感教育?這是吳蓉瑾的徒弟、盧灣一中心國小教師賀春秋在20xx年成爲一名新教師時最好奇的問題。吳蓉瑾的一句話讓她印象深刻:“離開健全人格和豐富情感的教育是不完整的。以情動人,用情育人,情感教育就是和孩子一起學會愛。”

20xx年起,吳蓉瑾和同事們探索構建“以情育情”的情感教育體系,探索研發的情感教育課程,惠及學生近10萬人次。她將情感教育融入德育、美育、勞育等各個方面,提高學生的溝通交流和情感表達能力。每週的學校課程之餘,她都利用15分鐘的時間,親自給學生上情感教育課,與學生們搭建起心靈交流的橋樑。

如今,情感教育已開闢出三條育人途徑:課程、活動、交際。用民俗文化滋養孩子心田,是情感教育品牌活動之一,主題每五年輪轉一次,包括中國年俗老上海風情主題、中國戲曲主題、中國發明創造主題、中國四大名著/中國動畫主題、中華美食主題。

十幾年來,亦師亦友,耳濡目染,賀春秋眼裏的吳蓉瑾,既是師傅,更是一位有愛的智慧姐姐。

讓賀春秋印象深刻的是,有段時間,吳蓉瑾在朋友圈發了一個“戒咖啡的第一天打卡”,“當時我挺好奇的,因爲身邊人都知道她酷愛喝咖啡,而且她有偏頭疼,每天必須拿一杯濃咖啡鎮定。後來得知,畢業生裏有一個孩子病了,不吃飯,師傅便跟孩子做了一個約定:我戒掉咖啡,你把你不想吃的東西多吃一口。從那之後,校長就每天都在朋友圈裏發戒咖啡打卡。大約是第400天的時候,我看到了她最後一次打卡:爲了一個美好的承諾,我戒了400天咖啡,儘管這段時間很難受,但是爲了這份小美好,非常值得。”

這個孩子也說:“‘雲朵媽媽’(指吳蓉瑾)把戒咖啡挑戰當作一個儀式,和我一起調整狀態,一段新生活即將開始,‘雲朵媽媽’會和我一起走向更好的明天。”

在教師和學生的眼中,吳蓉瑾就是這樣深愛着學校,愛着每一個孩子,拼盡全力,而且樂在其中。

時代楷模吳蓉瑾個人事蹟材料5篇5

孩子們和“雲朵媽媽”之間,有一個心照不宣的約定——“快樂是晴天,煩惱雨綿綿,小祕密就像太陽躲雲間”。

孩子們會以“晴雨表”的形式記錄他們的心情:快樂,就畫個小太陽,吳蓉瑾就會把孩子們的心聲分享給全班同學;煩惱,就畫把傘,或是一朵下雨的雲,表明孩子遇上難事,吳蓉瑾就會和他們公開討論;不想訴說,就畫個太陽躲在雲間,吳蓉瑾就會私下找他們談心。

這套獨具特色的“情感教育”,緣起於20xx年的一次招標揭榜。

當時,一份自查報告讓盧灣一中心國小老校長程華鎖緊了眉頭。報告顯示,學校有一成左右孩子完全不會表達內心的想法,尤其是男生,不願表達想法的比例爲16。8%。此外,不會主動關心、體諒別人,衝動、任性、缺乏自制力,共情能力較差,怯於面對困難和挫折等問題也較爲普遍。

程華決定做一個關於促進青少年情感發展的課題,在全校招募教師做先行者。語聲輕柔、略帶青澀的年輕教師吳蓉瑾揭了榜。

“她是真正喜歡小孩子的人,她就是我要找的人。”程華說。

然而,想要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談何容易。在最初摸索的過程中,吳蓉瑾遇到了一件至今難忘的事。

“吳老師,今天體育課打乒乓球,我撿了90次球,我很難過。”

一個小女孩的“晴雨表”,讓吳蓉瑾愣住了。詢問得知,同學們和這個孩子打球,總是直接扣球,她只能一次次去撿球。

吳蓉瑾曾發現有同學欺負這個女孩子的情況,起因是這個孩子的頭髮總是亂蓬蓬的,有淘氣的同學還給她起了個“小獅王”的綽號。爲此,吳蓉瑾專門給孩子們講了友愛互助的道理,並鼓勵大家挨個和女孩握手。

可是,女孩的“晴雨表”讓她意識到,事情並沒有好轉。

一天午飯後,她帶着各種顏色的小發夾,當着全班學生的面,細緻地給小女孩紮起了辮子。從那以後,孩子們對女孩的態度漸漸改變,小女孩終於露出開心的笑容。

“如果只講大道理,而沒有讓學生感到你是真正愛這個孩子,教育怎麼能起效果呢?”這件事讓吳蓉瑾更堅定了要把情感教育課上好的決心。

還有一堂課,吳蓉瑾也忘不了。一名二年級女孩突發疾病去世,教室裏的座位突然空出一個,孩子們懵懂的眼神裏,自然地流露出迷惑和害怕。

面對死亡這個話題,吳蓉瑾沒有退避,她把女孩媽媽告訴她的一件事,含淚講給了孩子們。

女孩去世後,她媽媽在家裏牀底下找到一個小箱子,箱子裏有一張紙,女孩寫着:“媽媽我愛你,我以後會很乖。”

那一天的課堂,她帶着孩子們反覆誦讀小女孩生前寫的文章《小雨點和小樹葉》。“我不僅要讓孩子們知道,生命非常可貴,要無比珍惜身邊的每一個人,更是提醒自己,要上好每一堂情感課,讓孩子們學會愛。”吳蓉瑾說。

從懷疑到信任,從包容到接納,從師生到密友……吳蓉瑾用心聆聽每個孩子的喜怒哀樂,用愛書寫着每個孩子的成長心跡。

曾有人說,這件事看不出成績、也做不出名堂,可是吳蓉瑾甘之如飴,17年不曾間斷。這所“愛的學校”裏,越來越多的孩子願意表達,學會了樂觀積極地面對學習和生活。

“以情育情”,因爲心中有情——吳蓉瑾朋友圈裏“曬”得最多的,是她在巡視校園時抓拍的孩子們的表情;學生憶起的,是她在滂沱大雨中把他們抱進校門,看着他們喝下薑湯;同事們說起的,是她零點剛過,就發來的生日祝福……

寒來暑往,送走一批又一批學生,吳蓉瑾都會送上一張小卡片,上面是她的微信號,還有一句她說過無數遍的話:“有困難找‘雲朵媽媽’,任何煩惱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