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先進事蹟15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事蹟吧,事蹟是用於表揚先進、樹立典型,使廣大幹部羣衆見賢思齊,有所效仿,從而盡心竭力地做好本職工作而如實記載和反映工作、學習中涌現出來的先進集體、先進人物的優秀事蹟的書面材料。那麼事蹟怎麼擬定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先進事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先進事蹟15篇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先進事蹟1

在美國尤金舉行的20xx年國際田聯鑽石聯賽尤金站比賽,中國飛人蘇炳添在男子100米比賽中,以9秒99的成績並列季軍。蘇炳添成功奪牌讓中國人倍受鼓舞。他是中國的驕傲,更是亞洲的驕傲。他不到最後一秒不放棄的精神,更值得我們深思與學習。人生想要成就一番事業,就必須專注執着,正確科學地把握自己,永不言棄的精神,才能取得成功。

專注精神,不受干擾,是一種智慧。這是一種精神,一種成功所必須的精神。他,年僅25歲,就獲得了獲得了神學哲學雙學位。如果他願意,他隨時可以成爲巴赫音樂最正統的接班人,這就是史懷哲傳奇的青年人生。然而,外界的鮮花掌聲,輿論的吹捧沒有給這個理性的年輕人帶來一絲的浮躁。29歲時,他決定從零基礎學習醫學,拯救非洲難民。從此,他把畢生的精力,都專注地奉獻給了非洲醫療事業,在蠻荒叢林中度過餘生。被譽爲“非洲之父”的他,臨終時由衷感慨:“上帝啊!當跑的路我跑過了,盡力了,我一生紮實的活過了!”史懷哲的一生可謂專注地做到了追隨奉獻的本心,做了最真實的自己。可見,人想要做好一件事,必須要具有專注精神,才能集中精力,全力以赴。

努力拼搏,科學追求,是一種能力。“蓮實有心應不死,人生易老夢偏癡。”南開馬蹄湖畔的親筆題詩,正是葉嘉瑩先生一生的寫照。已九十歲高齡的她是中國古典詩詞研究領域的開拓者。她研究的方法講究科學,充分利用優勢,她大半生漂泊,所到之處,從孩子到成人,傳播的方法都是讓人喜聞樂見,她也從中得到啓發。葉先生曾說,她的根在祖國,她要爲祖國永遠留下古典詩歌的財富。於是,人們依舊能在世界各地華人文化圈內,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她的一生的努力也終讓一代年輕人感受到了中國古典詩詞的魅力。她因此成爲當今詩壇傳播中國古典文化的一員宿將。不管形勢如何變化,她的科學精神和執着的卓越的內涵,卻始終沒有改變,精神矍鑠,風采依舊,真是“蓮實有心”“夢偏癡”。所以,要成就一番事業,執着的精神加上科學的態度,纔是成功的雙翼。

永不放棄,更是一種高寶貴的品質。在成功的路上,一定會遇到許多許許多多困難,只有那些不畏艱險,執着追求的人才有希望達到頂點。他生來就沒有四肢,獨特的外表讓人銘記。他就是享譽全球的演說家尼克。胡哲。少年時飽受嘲諷,讓他閃過輕生念頭。但跳進浴缸前他改變了想法,他想要清醒地活着。於是,他苦練演說技巧,到世界各地尋找機會。在被拒絕上百次之後,終於感動了世人。憑着出色的勵志演講,他贏得全球的尊敬。三十出頭也擁有了自己的公司。他說:“沒手、沒腳、沒煩惱。”因此,他的樂觀與堅忍終於帶他度過了最艱苦的歲月,終於駛向成功的彼岸。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先進事蹟2

用真心,蹚出“致富路”

出山的路通了,青壯年走出了下莊。看着留在村裏的老人、小孩,還有成片撂荒的土地,40多歲的毛相林留了下來。“我要在這片土地上開拓一條致富路。”

20xx年,老下莊村和兩合村合併成一村,毛相林當選爲新下莊村村主任。“作爲羣衆選出來的村幹部,帶領大家脫貧致富,是我的本分。”在村民代表大會上,毛相林堅定地說。

毛相林學歷不高,但他知道,要脫貧致富,除了先修路還得發展產業。聽說漆樹值錢,他就帶領幾個青壯年爬上海拔1000多米的原始森林,挖回羊羔大木漆,在村裏培育出2萬餘株漆樹,沒想到當年夏天樹全部熱死了。

後來他又在村裏養山羊、種桑樹養蠶,但都失敗了……

爲此,毛相林主動在村民大會上做了檢討,他也明白了“要懂科學,不能蠻幹”。雖然屢戰屢敗,但毛相林下定決心一定要讓下莊村走出一條產業扶貧的新路子。

他請來縣裏農業專家對下莊的氣候、土壤環境進行全面的考察分析,確定了發展柑橘、桃樹、西瓜三大產業。爲打消村民顧慮,他積極爭取縣農委補助,組織村民代表到曲尺鄉實地考察柑橘產業,還率先種植10畝柑橘,並讓開車跑運輸的兒子到鄰近的奉節縣自費學習技術,無償爲村民提供技術支持。幾年下來,全村種下650畝柑橘,按照“村集體經濟組織+專業合作社+產業+農戶”的模式,成立專業合作社進行統一管理,500多畝已掛果,每年給村民增加收入200萬元左右。

20xx年村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2670元,是修路前年收入的40多倍。毛相林帶領村民歷時15年,探索培育出“三色”經濟,發展鄉村旅遊,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蹚出了一條“致富路”。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先進事蹟3

1922年10月1日,楊振寧生於安徽省合肥縣(後來他的出生日期在1945年的出國護照上誤寫成了1922年9月22日)。4歲時,母親開始教楊振寧認字,一年多的時間楊振寧學了3000個字。  1928年,楊振寧父親自美國歸來。同年隨父赴廈門大學,進國小二年級。

1929年,其父應聘清華大學,舉家赴北平,居於清華園西院十一號;入讀教員子弟學校成志國小三年級。

1933年,國小畢業,入讀城內絨線衚衕天主教聖公會崇德中學。

1937年,日軍發動七七事變,北平不穩,隨母攜弟妹返回合肥。

1938年,受日本侵華戰爭影響,全家逃難,經廣州、香港、越南河內輾轉抵昆明,楊振寧入讀昆華中學高中二年級。同年秋天,以高二學歷參加統一招生考試,被西南聯大錄取,先遵父命報化學系,後改物理系。

1942年,楊振寧畢業於昆明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本科論文導師爲北京大學吳大猷教授,後考入該校研究院理科研究所物理學部(清華大學物理研究所)讀研究生,師從王竹溪教授。與他同室居住的有凌寧、金啓華和顧震潮,黃昆和張守廉也偶爾來住幾天。

1944年,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研究生畢業,碩士論文導師是王竹溪教授。

1945年,得到庚子賠款獎學金赴美,就讀於芝加哥大學。

1948年,獲芝加哥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博士論文導師是愛德華·泰勒教授。

1949年,進入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進行博士後研究工作,開始同李政道合作。當時的院長奧本海默說,他最喜歡看到的景象,就是楊、李走在普林斯頓草地上;同年,與恩利克·費米合作,提出基本粒子第一個複合模型。

1954年,楊振寧和米爾斯提出非阿貝爾規範場的理論結構。

1956年,和李政道共同發表論文,推翻了物理學的中心信息之一——宇稱守恆基本粒子和它們的鏡像的表現是完全相同的。

1957年,與李政道因共同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楊振寧以曾經接受中國文化的薰陶爲自傲,在接受諾貝爾獎金的時候,由他代表致辭:“我深深察覺到一樁事實:在廣義上說,我是中華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產物,既是雙方和諧的產物,又是雙方衝突的產物,我願意說我既以我的中國傳統爲驕傲,同樣的,我又專心致於現代科學。”

楊振寧獲得諾貝爾獎後,鼓勵在中國臺灣的岳母曹秀清設法取道美國轉往中國大陸。在他的安排下,曹秀清從美國飛往日內瓦,由中國外交部的同志親自接機,安排休息數日後,轉機飛往北京定居。

1958年,當選中國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先進事蹟4

“是啊,當幹部只憑一個好思想還不夠,就和管好一個家庭一樣,還得會出出主意打打譜兒,想些法兒多收入些。更得有些威信、威力才行啊。”老村長說道。

沉默,好一陣子沉默……

“哎,朱彥夫大叔行不行?”坐在後面的保管小寇響亮地說道;“朱大叔是人民功臣,咱村裏老老少少哪個不尊重他?再說,大叔回村以來,不吃老本還立新功,變着法兒要爲鄉親們辦好事,又是辦圖書室,又是辦夜校,還動不動拿自己的錢爲別人治病救急……”

小寇一席話之後,大家七嘴八舌都說讓朱彥夫幹準行。

“胡鬧!”劉書記板起臉來說道:“怎麼能讓他幹呢?咱有胳膊有腿的幹起來都很吃力,他這樣一位‘特殘’功臣咋幹再說,休養所劉所長上幾次來,每次都囑咐要好好照顧他。不行,絕對不行。”

停了一會,老村長說道:“劉書記,我數算來數算去,也只有這麼辦了。讓彥夫幹,只要他在家裏出出主意打打譜兒指揮指揮就行,不用他親自出去幹。只要他給撐着架子,有啥事俺登門找他商量,有啥問題解決不了的就到他家裏去解決,只借他個威望就行。”

劉書記又點燃了一支菸。

朱彥夫深感事情突然,一直沒做聲的他這時語氣平緩地說道:“不是我不願幹,感謝同志們這麼看得起我,可我殘情太重,爲人民服務真是有心無力,哪有蹲在家裏干支書的?”

聽到這裏,劉書記掐滅菸頭,站起來說:“通過討論,我看得出同志們對這次班子改選工作是重視的,也是積極的,都想選出一個好的帶頭人,好的支部班子。圍繞着能否讓朱彥夫同志出任村支書,同志們談了很多很好的建議。最後,我看咱就來個一錘定音,舉手表決吧。”

黨員們齊刷刷地舉起了手。

“全部通過,請放下手。”劉書記笑道。

之後,根據張家泉村黨員的實際情況,由劉書記提名,舉手表決通過了支部另兩名委員的選舉。

這時,太陽已經高高地掛在了藍藍的天空,新的一屆村黨支部班子成立了。從此,這被羣衆稱之爲“好漢子不願幹,賴漢子幹不了”的村黨支部書記的擔子便重重地壓在了朱彥夫的肩上。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先進事蹟5

時代的精神時代的路

20多年前去下莊,走了整整兩天。第一天大清早從重慶城區出發,傍晚到巫山縣城;第二天大清早從巫山縣城出發,坐面的到鎮上,在鎮裏等順風車到最接近下莊的一條“車路”的路口,沿着一條接一條的田埂和山徑轉幾個小時,傍晚時分到了下莊的“莊口”。站在山崖邊往下看,下莊的房屋隱隱可見。再看去下莊必經的“掛壁路”,還沒進去就開始擔心自己怎麼出得來。

下莊人鑿山開路的故事,那時已在全市引發巨大反響,但那條下莊人拿生命拼出來的碎石路,一下雨就會被洪水和落石砸毀。在下莊的3天,看到毛相林和下莊人仍舊信心十足,幹勁十足,只是信誓旦旦之間不免流露出一些悲壯。離開下莊時,被沖毀的通村公路還沒有搶通,但毛相林和下莊人堅持要從那條通村公路上送客人。

那次用麻繩捆得嚴嚴實實,被幾個人沿着陡峭的崖壁“提”出下莊的經歷,20多年來不時在腦海中重現,但下莊和下莊的路與當年相比已有天壤之別。脫貧攻堅精準施策的持續發力,催生了毛相林和下莊人當年“想都不敢想”的鉅變。

仍然大山環峙地處偏僻的下莊,以一個山區小村莊的獨特氣質,映射出朝氣蓬勃的時代精神和發展道路。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先進事蹟6

聶海勝說自己是幸運的,高中畢業時遇上了招飛。當飛行員是聶海勝的夢想,小時候在山坡上放牛躺着睡着的時候,從沒見過飛機的他做過一個奇怪的夢,夢見自己長出一雙大大的翅膀飛上藍天。有一天,家中來人,說是縣武裝部搞政審的,他才知道自己真的要去飛翔了。臨走時,聶海勝像往常上學一樣,只背了一個書包,沒有更多的行李。他死活不讓母親出門送自己,是怕母親難過。

來到航校,聶海勝好似鳥兒上了天。他覺得自己與飛行有緣,要不兒時爲何會做那個無緣無故長翅膀的夢?爲何摸着操縱桿就熟悉得像老朋友一樣操作自如?聶海勝覺得自己是爲飛行而生的。當年,作爲同行中第一個放單飛的人,教官讓他給其他學員講講飛行體會,不善言辭的他只說了一句話:“啥也不想,只管飛!”

若預備梯隊有機會飛天的話,執行過神舟六號任務、已於20xx年晉升少將軍銜的聶海勝,將成爲首位以將官身份進入太空的中國航天員。196四年10月13日出生於湖北棗陽的聶海勝,是唯一一位從「神五」到「神九」四次載人任務的梯隊成員。

儘管各國載人航天歷史上,對進入太空的航天員年齡並無上限,但因爲年齡等原因,14名首批航天員中還沒有執行過任務的成員,將部分退役或轉崗。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先進事蹟7

他站在起跑線的前沿,沉靜自若,信心滿滿,白雲似在他的頭頂飄浮,此起彼伏的掌聲縈繞在他的耳旁。這是於20xx年在夏季舉行的亞運會,千萬名觀衆一起翹首而望、神經緊繃的一剎那。

腳踩助跑器,身體前驅,姿勢到位,只見蘇炳添右腳一蹬助跑器,人就像一匹黑馬,“嗖”地向前邁進。一瞬間,他那健壯的身體猶如一隻開了弓的箭,一個健步向前奔去,襯着藍天白雲,酷似徐悲鴻筆下的馬。

緊接着,是向前跨欄,動作快速敏捷,又瀟灑自如。很快,蘇炳添不費吹灰之力就越過了第一個欄杆。原來與他在同一起跑線上的七個運動員,現在也只有四個能跟上他的步伐了。同時伴隨着如雷貫耳的掌聲與加油聲,蘇炳添在第一個欄杆與第二個的欄杆的間隔處,起先他是助跑,到了離第二個欄杆半米處,只見蘇炳添右腳一蹬,右腿一跨,身體就躍了過去,“嗖”的一聲就向第三個欄杆跑去。

9秒92的成績彷彿對他特別慷慨,讓他有充分的時間展示自己的努力成果。當在跨最後一個欄杆時,蘇炳添順利超過其他選手,奪下金牌。當跑完賽程後,蘇炳添又跑了一段距離,咬緊牙關,輕舒雙臂,向上舉起,彷彿像一位英雄一樣。

“精彩,太精彩了。”一位日本觀衆說到。蘇炳添奪魁是使整個田徑場都沸騰了。中國觀衆及教練紛紛站起,滿面春風。

當蘇炳添站在百米跨欄的領獎臺上時,伴隨着中國國旗的升旗,與國歌音樂的瀰漫,裁判宣佈蘇炳添獲得亞運會男子百米跨欄金牌。

蘇炳添身披國旗,掌聲如雷貫耳,他接過獎牌,那一刻,他無比激動,向全國人民展示着他努力的成果,創下了百米跨欄的記錄——9秒92。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先進事蹟8

張順東、李國秀夫妻倆都是一級殘疾。丈夫右手和雙腳先後截肢,只剩下一隻左手;妻子生下來就沒有手,只有一雙腳。在常人眼裏,他們並不適合組建家庭。

“當初,我到她家提親時,她哥哥不同意,她本人也不同意,怕兩個殘疾人在一起無法生活。”張順東說,他並沒有放棄,最終以真誠打動了她,組建了這個特殊的家庭。

結婚後,他們經歷了短暫的甜蜜,但生活中的各種困難相繼而來。家裏貧窮、住房破舊,感覺“日子過得像爬大山一樣難,兩人想死的心都曾有過,覺得自己的命實在是太苦了”。

隨着兩個孩子的出生,一家人生活更是雪上加霜。李國秀常常流着淚說:“我這一生最大的虧欠,就是不能給孩子一個擁抱。別人家的孩子都是用雙手抱大的,而我家的兩個孩子是用雙腳抱大的。”

“我是你的手,你是我的腳”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先進事蹟9

在比賽中捧回的一個又一個獎盃,大大增加了蘇炳添的自信心,也讓他更執著於短跑這條道路。

但是,教練說蘇炳並添沒有短跑運動員的天賦。

他個子只有172cm,短跑運動員最佳身高是180cm—195cm,當年中國另一飛人劉翔身高在189cm,短跑項目中,個子矮要失去許多先天優勢。

再加上我國短跑事業相比其它國家而言,起步要晚一些,選擇短跑作爲終身事業的運動員少之又少,國際短跑賽事上我們從來沒有進入過決賽。

年輕氣盛的蘇炳添偏偏不信這個邪,他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在短跑運動上創造出奇蹟,讓外國人看看我們的實力。

爲了這個理想,蘇炳添想去專業的體校進行學習和訓練,但他去了幾家體校,都因爲他個子矮、年齡大被婉拒,現實將他打回原型。

劉翔從七歲就開始進行專業訓練,而想入體校的蘇炳添,這時已經15歲了。

眼看蘇炳添的田徑之路就要畫上句號,這時候他人生中的伯樂出現了。

中山體校教練寧德寶看中蘇炳添的身體素質和爆發力,想把他收爲麾下弟子。

寧教練費了好大勁才說服體校的領導,破格把蘇炳添招進來,然而,訓練剛剛開始不到半月,蘇炳添就吵着要回家。

中學時的訓練和現在專業體校的訓練相比,從運動量、技術上都簡單很多。

體校要求學生6點就要起牀開始訓練,一上午的高強度練習,在中午短暫午休後,下午還要接着練,蘇炳添被體校辛苦的訓練嚇住了,他不想跑步了。

他叫來父母想要退學,父母也不忍他受苦,便要把他帶回家,寧教練實在捨不得這個好苗子,苦口婆心地勸說蘇炳添和他的家人。

蘇炳添的父母親雖然沒有文化,但從寧教練的態度上,他們覺得是真心爲孩子好,於是媽媽許諾給蘇炳添100元零花錢,把他留在寧教練身邊。

從此,蘇炳添如開掛般,正式開啓了屬於他的“飛人時代”。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先進事蹟10

自1998年聶海勝成爲我國首批航天員以來,神五、神七、神九,他三次備份;神六、神十,他兩度飛天,如今,他帶着全國人民期待和重託,再次叩問蒼穹!

神舟十二號的航天員是從我國第一批和第二批航天員中選出的,但由於第一批航天員年齡較大,必須要提高系統訓練的強度,以確保他們能適應太空環境。雖然已經年近六旬,但聶海勝爲祖國航天事業拼搏的心仍然年輕!他知道每次載人飛行航天員乘組的選拔,都是“從零開始”,即使執行過航天任務,面對新一輪的航天員選拔,年齡最大的他更沒有捷徑可循!

聶海勝頂住了壓力,得益於他在生活中近乎“自虐”的自律,堅持鍛鍊和控制飲食,時刻以航天員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他很快適應了訓練強度和節奏,表現優異,最終入選。

聶海勝的履歷十分光鮮,標籤也很多,博士、少將、57歲、指令長……這些標籤隨便一個都可以“吹一輩子”,但聶海勝卻不,他口中最常提到的身份是“航天人”,不管自己有多大成就,有多少榮譽加身,他總是說:“航天員狀態只有飛行和準備飛行,我們的初心使命就是飛天。”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先進事蹟11

毛相林11月初接到去北京的通知時,他正牽頭實施村裏的污水處理項目,在柑橘園裏打了40個糞坑,將全村的人畜糞水全引到果園。這樣,既灌溉了果樹,又避免了河水污染。

“糞坑一定要保證不漏水!”出發前,毛相林召開了班子會議,除了污水處理項目的事情,他還安排村裏柑橘園最後一次噴藥,以及核桃樹修枝、刷白,庭院花臺美化等工作,“這幾天天氣好,抓緊辦,每樣工作都要有人監督落實。”

10日上午,毛相林出發前又去了柑橘園、污水處理施工現場、人居環境整治庭院等地檢查了一遍,並一一做了交代。中午12點,他纔出發趕往萬州五橋機場,乘坐下午4點30分的飛機前往北京。

在央視演播廳,毛相林聆聽了“全國脫貧攻堅模範”、湖南省株洲市政協副主席、炎陵縣委書記黃詩燕9年多時間紮根脫貧一線,帶領幹部羣衆脫貧的事蹟;隨後,他與下莊村民彭仁鬆、楊亨雙、彭淦、毛連長,駐村幹部陳天豔一起講述了在下莊修路、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故事。

“相比黃詩燕書記,我還做得不夠。”毛相林說,“爲老百姓謀幸福就是我的夢想,在下莊幹出個樣子來,纔對得起跟我一起修路的羣衆和6位獻出生命的英雄。”

11日晚上,毛相林給村黨支部副書記楊元富打了個電話,瞭解柑橘樹用藥的事情,他叮囑一定要用生物農藥,勾兌比例莫搞錯了。柑橘方面,毛相林現在最牽掛兩件事,一是眼下用藥殺紅蜘蛛,這關係到明年果樹的長勢;二是今年柑橘產量達到了50噸,他得找銷路賣出去。出發前,毛相林專門用手機拍了一張柑橘掛果的照片。碰到熟人,他就拿出來給對方看,推銷下莊的柑橘。

“馬導,你這節目還是幫忙宣傳推廣下我們下莊的柑橘嘛。”人在北京,毛相林心頭掛念的還是下莊的事兒。憋了一晚上,他覺得要是央視能讓下莊柑橘露個臉,村裏柑橘銷售的事兒,就能成了。12日一早,毛相林找現場負責的馬導說了這事,“得到答覆,我心頭輕鬆了很多。”

12日下午,參加完發佈儀式,毛相林直奔機場回到了重慶主城。13日一早,他趕回下莊。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先進事蹟12

爲了打破“個子小跑不快”的說法,寧教練爲蘇炳添制定了針對性的訓練方案。

安心留下來的蘇炳添,在寧教練的系統訓練中受益匪淺,也增加了他的自信心。

蘇炳添骨子裏有股不服輸的勁,他明白自己的短板所在,總是認真完成教練的每一個訓練方案,無論多苦從不喊累。

他對自己的飲食也很嚴苛,家庭聚會中,他不吃豬肉、不喝酒,甚至連飲料都不會喝。

他的自律和堅持,成爲他人生路上的法寶,也爲日後他成爲亞洲飛人做好鋪墊。

經過正規訓練後的蘇炳添,雖然傷痛不斷,但他的成績突飛猛進。

20xx年,蘇炳添在學校的推薦下參加了廣東省運動會,這個不是專業運動員的選手,竟然以比冠軍落後0。01秒的成績,奪得比賽亞軍!

這個成績讓廣東省田徑隊的教練們大吃一驚,也爲蘇炳添進入省隊鋪就了一條陽光大道。

省隊中高手如雲,蘇炳添先前的優勢不知什麼原因,一直沒有發揮出來,訓練成績一直在中游徘徊。

成績出不來,再加上日漸增長的年齡,蘇炳添又一次產生了動搖,他懷疑自己的短板可能真的阻擋了短跑事業的發展。

眼看蘇炳添的運動生涯又要畫上句號,是隊友的一句話讓他再次燃起向前奔跑的鬥志:

把目標定得低一點,每次就要求自己提高0。01秒,每年進步幾個0。01秒,那奪冠不就在眼前嗎?

爲了0。01秒的突破,蘇炳添將所有的心思都放在訓練上,他除了在訓練場上,基本上沒有任何娛樂生活,不抽菸不喝酒,每天10點準時上牀休息。

如此自律的生活,在瞬息萬變的世界裏,很是難能可貴。

努力付出的結果,是收穫一枚枚象徵榮譽的獎牌:20xx年,蘇炳添在國內外比賽中,累計獲得11枚金牌。

金牌代表着蘇炳添的進步和實力,一年後,他走進國家隊的大門,這個農村娃終於憑藉着自己的實力一步步走向田徑運動的最高殿堂。

國家隊有着全國最頂級的訓練方案、設備和教練,蘇炳添在這裏還有着自己遠大的目標,希望可以將成績提高到9秒。

百米9秒是個什麼概念?全球能跑出這個成績的,只有區區幾十人,亞洲至今還沒有人能達到這個成績。

9秒不僅是蘇炳添的心願,更是國家隊的目標,爲了讓自己的運動員積累更多的國際大賽經驗。

國家隊斥巨資將運動員送出國參賽,與此同時還請來國際上享有盛譽的田徑教練來爲運動員訓練,這其中就有蘇炳添的教練蘭迪。

針對蘇炳添的短板,蘭迪進行了大量的數據分析,調整了他跑步時的整體節奏,對他整個身體機能進行了解並改善,加強他的爆發力。

20xx年,經過苦練後,蘇炳添征戰國際田聯鑽石聯賽,賽場上他以0。01秒之差,打破張培萌保持的10秒00成績,成爲第一位在百米賽道衝破10秒大關的亞洲運動員,這次比賽也被人們稱爲蘇炳添的成名之戰。

繼此之後,蘇炳添的職業生涯像是被命運打開了好運之門:

他兩次闖進世錦賽決賽,與短跑名將博爾特這樣的體育巨星同場競技,就連亞洲人難於突破的9秒成績,蘇炳添也輕易打破,還多次在國際比賽創下9秒92、9秒91的亞洲紀錄,成爲國際著名運動員。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先進事蹟13

說到體育,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一些耳熟能詳的運動員,如蘇炳添,孫楊,張繼科……大家一定是某一位體育明星粉絲吧!我的偶像就是以速度著稱,號稱“亞洲飛人”的——蘇炳添。

蘇炳添,中國男子短跑運動員,中國國家田徑隊隊員,是中國田徑的主力軍。男子60米、100米亞洲紀錄保持者,號稱“亞洲飛人”。20xx年2月6日,蘇炳添以6秒43奪得國際田聯世界室內巡迴賽男子60米冠軍,並刷新亞洲紀錄。

同學們,你們知道今天的兩大體育盛事嗎?想必大家都已經知道了,那就是20xx年俄羅斯世界盃和雅加達亞運會。

蘇炳添在雅加達亞運會中有一張精彩絕倫的比賽——男子100米決賽。

比賽開始了,蘇炳添風馳電制,如箭離弦般地衝向終點。他拼盡全力,因爲他知道,自已揹負着使命,有13億雙眼睛在盯着他,爲了金牌,爲了自己和國家的榮譽,衝啊!蘇炳添,你可以的,你是“亞洲飛人”。果然,蘇炳添以9秒92的成績,獲得了雅加達亞運會男子100米冠軍,並刷新了亞洲紀錄,他是我們國家的驕傲。

自從這場比賽之後,我更徹徹底底地迷上了蘇炳添,成了“蘇粉”。我愛“亞洲飛人”蘇炳添。

奧斯特洛夫斯基說:“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到島嶼暗礁,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這是強者留下的箴言,也是成功的借鑑。專注執着,科學追求,是打開成功之門的三把鑰匙。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先進事蹟14

1971年,朱彥夫開始爲張家泉架電而奔波。沒想到,這場“仗”整整打了7年。架電器材短缺,供電部門愛莫能助。他利用一切外出機會,到處聯繫架電器材,原本要兩個小時卸一次的假肢,經常一捆就是十幾個小時。

7年間,朱彥夫拖着殘疾的身體,先後乘火車跑上海、南京、勝利油田、陝西聯繫材料來解決村裏的用電問題。有太多這樣的酸甜苦辣,但終究,兩萬多公里的奔波,換回了15公里的架電材料。1978年張家泉村結束了點油燈的歷史,成了全鄉第一個用上了電燈的村。

清廉公正,用撫卹金接貧濟困

六七十年代的張家泉村,家家日子過得都很苦,有的吃不飽、穿不暖,有的無錢看病。只要朱彥夫知道的,他必會想方設法盡力去幫助鄉親渡過難關。

村民褚秀才兄弟五個,家裏人多地少,經常吃了上頓沒有下頓。1971年,家裏實在是吃不上飯了,四弟餓得乾瘦如柴。朱彥夫瞭解到情況後,回到家立即讓妻子送去五六十斤地瓜幹,成了褚秀才一家人的救命糧。

朱彥夫當村書記期間,出出進進爲村子裏辦事,從來沒有在村子裏報銷過一分錢,幫村子看水利的、架電的上級來人,沒有地方吃飯,都是他掏錢在自己家招待。25年來,他不僅沒有在生活待遇上向組織伸過手,而且多次謝絕組織的照顧,主動用自己微薄的撫卹金爲集體辦事情、接濟困難羣衆。

朱彥夫同志14歲參軍,18歲失去雙手雙腳和左眼,昏迷93天,動過47次手術,卻以驚人的毅力,實現了生活自理。面對羣衆的期望和家鄉的落後面貌,他挺身而出,勇挑支部書記的重擔,與羣衆同甘共苦,在張家泉村山山水水間,都深深地印下了他立行、跪行、爬行、滾行的“痕跡”。幾十年的艱苦奮鬥,換來了張家泉村“山上松樹帶帽、山下林果纏腰”的景象。這都源於朱彥夫同志一心爲民、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懷,源於他對祖國滿腔熱血、對鄉親們一片真情。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先進事蹟15

楊振寧對物理學的貢獻包括粒子物理學、統計力學和凝聚態物理學等。除了同李政道一起發現宇稱不守恆之外,楊振寧還率先與米爾斯(s)提出了"楊—米爾斯方程",與巴克斯特(er)創立了"楊振寧—巴克斯特方程"。

宇稱不守恆理論

他與李政道提出基礎粒子間的弱核力並沒有鏡像對稱的特性,違反了當時物理家的認知。該理論後得吳健雄的實驗驗證。

楊—米爾斯方程

他與羅拔米爾斯(RobertMills)提出的理論,是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的基礎理論。

對理論結構和唯象分析他都有多方面的貢獻。他的工作有特殊的風格:獨立性與創建性強,眼光深遠。

美國鮑爾獎授予楊振寧時的頒獎詞說楊—米爾斯方程和牛頓、麥克斯韋及愛因斯坦的工作相提並論,必將對未來有着足堪比擬的影響。

楊—巴克斯特方程具有基本的數學結構,而且隨着時間的推進也慢慢在物理方面顯示出深層的意義。1990年菲爾茲獎頒給四位數學家,其中就有三位和楊—巴克斯特方程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