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調民間傳說

官調民間傳說

晚清時,閩南沿海有個叫馬浮沉的官員,因治理水患和抵抗倭寇有功,官升一品,並被調至京城任職。

馬浮沉什麼都好,學問深、能力強,唯有一個缺點,就是家鄉口音太重,閩南話外地人聽起來如同天書,本來他在閩南生活了幾十年沒什麼問題,可一到了京城,口音就變成了大問題。

別看馬浮沉在閩南有頭有臉、呼風喚雨,但到了皇城根下,他就什麼也不是了。這裏的一品大員、皇親貴族成災,各皇親大員之間明爭暗鬥也很激烈,馬浮沉論智商、論資歷都排不上號。

好在皇帝重視人才均衡,各省都要選拔一些業績突出的人才充實朝廷,他們瞭解各地情況,便於給皇帝出謀劃策治理國家。

馬浮沉帶着髮妻劉氏來到京城上任,半個月也沒見到皇帝。半個月後,皇帝上朝,想見見新上任的官員,其他各省的新任官員慷慨陳詞、侃侃而談,皇帝聽了很是喜歡。到了馬浮沉這裏,他憋紅了臉也慷慨激昂了一番,可是他那濃重的家鄉口音,聽得人目瞪口呆、雲裏霧裏,皇帝及大臣們愣是十個詞沒聽懂一個詞。

馬浮沉渾然不覺,還在那裏口沫橫飛、手舞足蹈,皇帝不知所云實在聽不下去了,揮揮衣袖:“今日廷見就到這吧,各自跪安吧。”

第一次見皇帝就碰了一鼻子灰,馬浮沉都不知自己錯在哪裏了,同僚們暗地裏都譏笑他。新到的一品大員爭先恐後拉攏關係,中堂肅順是他們巴結的重要對象。

馬浮沉也不甘落後,剛出大殿,他就擠開人羣衝到肅順跟前,說:“中堂大人,在下馬浮沉久仰了,何時到舍下請您品嚐拙荊親自下廚的閩南小菜。”

肅順看着馬浮沉哭笑不得,因爲他只聽明白他說的“馬浮沉”,其他的一句沒聽懂,可又不能說沒聽懂,不知如何接話纔好。

四川來的道臺壓着舌頭用普通話說道:“馬大人,您能不能說得慢些?我們聽不懂。”

馬浮沉自己不會說,但聽得懂普通話,他爭辯自己說話並不快,並繼續纏着肅順套近乎,他自顧自嘰嘰呱呱,聽得旁人頭暈腦漲,肅順逃也似的躲開了他。

因爲濃重的方言,馬浮沉幾乎無法與人交流,他本是個開朗話多的人,一肚子的話只能在家裏與老妻劉氏聊聊,劉氏與馬浮沉青梅竹馬,自小一起長大,京城上下也只有他們兩人能說說話了,下人是新招的北京當地人,只能憑主人的手勢和意會伺候他們。

誰願結交一個啞巴官員?馬浮沉比啞巴還不如,起碼啞巴還比較安靜,馬浮沉說話讓人聽不懂,偏偏還像出籠的'小鳥一樣特愛說,一開口就吵得人頭暈。漸漸地,誰見了他都躲,馬浮沉被冷落出了官場,皇帝不喜歡他,同僚不待見他,但馬浮沉以前的功績還在,又沒有犯過錯,便被扔到一邊無人問津,俸祿照拿。

肅順大人六十大壽,請了幾乎所有在京官員,唯獨沒請馬浮沉,因爲他不想找個亂叫的鳥來折磨耳朵。

半年後,馬浮沉總算有了個家鄉的貼心人,他原來的同僚範成也被召進京城,範成年輕才四十出頭,精力旺盛、聰明絕頂,他來京城首先拜見馬浮沉,兩人邊飲邊聊,馬浮沉說:“京城是旗人的天下,我們是外鄉人總被人排擠,你要混出頭可不容易。”

範成一拍胸膛:“英雄不問出處,何況我是從富庶之鄉來的有功之臣,定能在京城站穩腳跟。”

範成可與馬浮沉不同,他勤奮好學,深知交流的重要,他首先要過的就是語言關,他與京城官員侃侃而談,馬浮沉跟在屁股後面只有聽的分,反正他插話進去,招來的也是白眼。

年末歲初,每個官員都要述政績,範成苦學了半年,口音硬是把家鄉味去除了大半,還能用京片子與人對話。中堂肅順很喜歡,跟他交流了好幾個來回。

輪到馬浮沉了,他提起一口氣正準備發表演說,肅順皺皺眉:“今兒先聽下一位吧,馬大人稍安。”恍似一根針刺在充足氣的氣囊上,馬浮沉差點摔一跤,範成同情無奈地看着他。

範成決定提點提點馬浮沉。事後,他到馬家小坐,他告知馬浮沉在京城不受待見的原因,就是他的家鄉話。範成說:“想要吃得開,就要學皇上喜歡聽、同僚聽得懂的話,這是官調,您不會官調,何以在官場立足?”

馬浮沉嘆息道:“我也知道要學會官調,我自生下來就在閩南,說夢話都是這個味,我一把年紀了,你讓我改了語言不如罷了我的官。”

放棄母語的確很不容易,範成只能替馬浮沉惋惜了,他不會官語,仕途寸步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