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體育活動《好玩的紙筒》案例評析

前段時間,在徐州參加由江蘇省教育學會組織的幼兒教師優質課比賽活動。期間,我在幼兒園連續聽了18節競賽課,感觸頗多。其中小班體育活動《好玩的紙筒》存在的問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現結合具體活動環節做一些評析。

小班體育活動《好玩的紙筒》案例評析

案例】小班體育活動《好玩的紙筒》

師:寶寶們,看猴媽媽變出了什麼呀?(出示紅、黃、綠三種顏色的紙筒。)現在請每個猴寶寶拿一個紙筒,聽音樂跟媽媽來做動作吧。

幼:在抒情、緩慢的背景音樂中跟老師做手臂、腰部等動作。

【評析】合適的音樂在教學活動中能起到烘托氣氛,調動幼兒積極性的目的。本環節中教師帶領幼兒做的都是些有力度的動作,因此需要選擇節奏鮮明、動感強的音樂與之相匹配。這樣才能使幼兒積極投入到教師所創設的情境中去。

師:剛纔和一個紙筒玩的寶寶,現在拿兩個玩吧。

幼:拿着兩個紙筒自由玩。

【評析】教師的指導語單調、貧乏,缺少激勵性和啓發性,不能充分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熱情。根據幼兒剛纔玩一個紙筒的經驗,教師不妨設計這樣的銜接語:寶寶們,看,紙筒多像孫悟空的金箍棒啊,你們能不能像孫悟空那樣大顯神通呢?拿兩個金箍棒來玩呢?讓老師看看哪個猴寶寶玩金箍棒的方法多!

師:寶寶們,玩累了吧,我們送紙筒回家吧。

幼:送紙筒回家。(孩子們把三種顏色的紙筒都放在教師手上的一個簍子裏。)

【評析】在讓幼兒送紙筒回家的環節中,可以把有關數學的概念滲透進來。開展按顏色給紙筒分類的活動。比如,用三種顏色的簍子分別表示三種顏色紙筒的家,然後要求幼兒把紙筒送到相應顏色的簍子裏。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如何隨機滲透其他學科的`內容,需要每一位教師深刻思考、精心預設,從而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師:紙筒寶寶是怎麼滾動的呢?先看老師來做一下。(教師躺在地上示範側身翻滾。)

幼:按照老師快→慢的口令,練習快、慢側身翻。

【評析】本環節中,教師以自己的直接示範代替了幼兒的積極探索。事實上,幼兒通過玩一個、兩個紙筒,已經積累了紙筒會滾動的相關經驗。教師完全可以通過語言引導幼兒觀察紙筒是如何滾動的,然後再用語言來激發幼兒探索側身翻滾動作的願望。比如,猴寶寶們看看,這些紙筒寶寶是怎樣滾動的呢?現在我們就像紙筒寶寶那樣滾一滾,好嗎?

師:鴨媽媽來電話了,說壞狐狸偷了鴨寶寶。鴨寶寶被藏在紅、黃、綠色的房子裏,我們怎樣能不被狐狸發現而把鴨寶寶救出來呢?

幼:用搶打;用棒子打……(教師沒有理會幼兒的回答,而是強調要聽媽媽的話。)

師:拿紅色棒的小朋友救紅房子裏面的鴨寶寶,拿黃色棒的小朋友救黃房子裏面的鴨寶寶,拿綠色棒的小朋友救綠色房子裏面的鴨寶寶。現在就請小朋友根據棒的顏色站到三種顏色的圍牆後面,準備去救鴨寶寶吧。

幼:不知所措。(教師在地上貼了三條不同顏色的線作圍牆,但事先並沒有告訴幼兒這是圍牆,所以幼兒顯得很茫然。)

師:小朋友們,去救鴨寶寶吧。

幼:拿着棒,側身滾着去救鴨寶寶。

【評析】情境創設是幼兒園教學活動中經常使用的一種教學手段。現實的、有趣的、具有挑戰性的活動情境,能夠激發幼兒的學習動機和好奇心,激活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從而使幼兒能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之中。本環節中有兩個問題值得關注:一是教師所創設的圍牆情境不是很貼切,與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相脫節。由於教師沒有事先告訴幼兒貼在地上的三條不同顏色的線是圍牆.所以幼兒對“站到圍牆”後面的指令不知所措。教師在創設情境時不能想當然,而應從幼兒角度考慮問題,以幼兒能夠理解並能在情境中操作爲準。二是紙筒的使用。幼兒把紙筒拿在手上進行側身翻滾,紙筒不僅沒有起到幫助幼兒練習側身翻滾動作的作用,反而影響了幼兒側身翻滾的速度。

對以上環節所進行的批判性評析,其目的是想引起大家的關注,因爲這樣的問題在我們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時有發生。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魯潔曾說過這樣一段話:“對一些常見的失誤進行研究,分析失誤的表現與危害,探究失誤的機制和病理,思考避免失誤的途徑與措施……意義並不亞於對成功經驗的總結。”因此,作爲一名教育實踐者,不僅要關注這些問題,更要理性審視這些問題背後所反映出來的教育觀和兒童觀。因爲只有在學習、反思、實踐到再學習、再反思、再實踐的過程中,我們才能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教學智慧,創造出更多的教學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