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數學《倍的意義》的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學生接觸“倍”的概念的第一課,目的是要求學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義。在教學設計上,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基礎,通過創設生活情境,引出“倍”,使新舊知識的聯繫更加緊密。我先在黑板上畫了兩朵小黃花,又在第二行畫了四朵小紅花,我問學生:從圖上你獲得了什麼信息?學生積極發言,還提出了很問題。我說: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個新的概念“倍”,從而揭示課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年級數學《倍的意義》的教學反思

幫助學生在課堂上經歷概念的形成過程,尤其要體現概念形成的`精緻過程,教師在教學的設計和組織上要特別盡心。在數學學習中,精緻的實質是對數學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盡心儘量詳細的深加工,對概念要素進行具體的界定,使學生建立更清晰的概念表象,對概念的細節把握的更加準確。我讓學生經歷圈一圈,畫一畫的過程,明白誰是誰的幾倍,誰的幾倍是多少的概念形成,藉助學生圈、畫的過程,讓學生知道,誰是誰的倍數,儘量避免問題的發生。如:我在第一行畫了10朵黃花,在第二行花了2朵紅花,我讓學生先圈一圈,然後告訴我自己圈了什麼?是怎樣圈的?爲什麼要那樣圈?最後在說一說自己明白了什麼?這個圖表示出什麼意思?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知道了:多的數是少的數的幾倍,而不能說少的數是多的數的幾倍,圖上,黃花是紅花的5倍,因爲每2個一圈,黃花圈了5次,說明10裏面有5個2,所以10是2的5倍,而不是2是5的10倍。

最後,通過比一比,議一議的活動讓學生知道,不能再大腦裏形成思維定式,認爲只能是第一行是第二行的幾倍,也可以是第二行是第一行的幾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把概念的精緻形成過程提高到可操作的層面,使精緻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