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交往的四種距離

美國人類學家愛德華·霍爾博士爲人際交往劃分了四種距離,每種距離都與對方的關係相稱。

人際交往的四種距離

零距離

美國人類學家愛德華·霍爾博士爲人際交往劃分了四種距離,每種距離都與對方的關係相稱。

(1)親密距離:6英寸~18英寸之間 (15釐米~44釐米) 15釐米以內,是最親密區間,彼此能感受到對方的體溫、氣息。15釐米~44釐米之間,身體上的接觸可能表現爲挽臂執手,或促膝談心。44釐米以內,在異性,只限於戀人、夫妻等之間,在同性別的人之間,往往只限於貼心朋友。

人們熟悉的“辦公室性騷擾”就發生在這一人際空間。

(2)個人距離:1.5英尺~4英尺之間 (46釐米~122釐米) 這是人際間隔上稍有分寸感的距離,已較少直接的身體接觸。

(3)社交距離:4英尺~12英尺 (1.2米~3.7米)

這已超出了親密或熟人的.人際關係,而是體現出一種公事上或禮節上的較正式關係。

(4)公衆距離:12英尺~25英尺 (3.7米~7.6米)

這四種分法可以看出,人類在不同的活動範圍中因關係的親密程度而有着或保持不同的距離。不同民族與文化構成人們之間不同的空間區域,多數講英語的人在交談時不喜歡離的太近,總要保持一定的距離。西班牙人和阿拉伯人交談是會湊的很近,而對俄羅斯人來說意大利人交談是過於靠近,拉美人交談時幾乎貼身。更有趣的是英國人與意大利人交談時,意大利人不停的“進攻”,英國人不斷的“撤退”。實際上他們交談時都只不過是要佔據對自己適當的,習慣的實際距離。西方文化注重個個隱私,東方人“私”的概念薄弱。在電梯,巴士或火車上,素不相識人的擁擠在一起,東方人可以容忍身體與身體接觸的那種擠,西方人無法容忍,在對個人空間的要求方面,中國人、日本人以至大多數亞洲人要比西方人小的多。這是因爲不同的文化習俗的緣故,西方人看中寬鬆的氛圍,崇尚個人自由和個人權利,而東方人的傳統文化根深蒂固。

空間的觀念是立體的,不僅包括領域的大小距離,包含領域的高度。“拉開距離”具有保持身份的威嚴的功能,而保持空間領域的高度又是支配權利的一種方式。法庭、教堂、禮堂、會議廳的佈置都十分注重利用空間距離來發揮這一功能,以表現優越感與從屬關係。在中國,長輩和領導面朝南坐,在西方則坐在橢圓桌子頭的位置,等等,不一而足,這些都說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對空間的運用和安排都有着各自的固定模式,從而構成無數文化差異,讓空間的使用具有了更爲豐富的文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