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劌論戰》中魯莊公人物形象分析

《曹劌論戰》出自《左傳·莊公十年》。講述了曹劌在長勺之戰中對此次戰爭的一番評論,並在戰時活用“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擊退強大的齊軍的史實。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曹劌論戰》中魯莊公人物形象分析,希望有所幫助!

《曹劌論戰》中魯莊公人物形象分析

《曹劌論戰》一文一直是國中課本的傳統篇目,是國中文言文經典作品之一。其原因不僅在於它只用222個字就完整地記敘了長勺之戰的過程,表現了曹劌的遠見卓識,更重要的是它讓主要人物曹劌的形象深深烙在了讀者的心中:運籌帷幄,決勝千里,親臨戰場,從容指揮。正是由於曹劌的政治上的遠見卓識和軍事上的指揮才能,弱小的魯國才戰勝了強大的齊國,創造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的確,在國家面臨外強侵犯之時,作爲一介草民的曹劌敢於挺身而出,拯救了國家,拯救了人民,此行此舉可歌可泣。也正緣於此,激發了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爲祖國、爲人民拋頭顱,灑熱血,直到今天仍然是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

掩卷而思,我總覺得對《曹劌論戰》一文的人物分析不夠全面,那就是淡化了主要人物背後的次要人物──魯莊公。

按傳統的.分析和習慣的概括,《曹劌論戰》中的魯莊公是個起到對比、襯托作用的形象,他的特點是“鄙”和“未能遠謀”。正是這樣的特點,一直以來魯莊公成爲了愚昧、無能的代名詞。

然而,分析一個歷史人物不能用平面鏡來反射,因爲平面鏡的反射原理,讓人們往往只能看到人物形象其中的一面。我們要學會用多棱鏡折射的原理來觀察歷史人物的形象,還原歷史,要讓人物回到當時當地的環境之中。這樣我們就能更好地、客觀地來評價歷史人物了。

下面我們一起探討《曹劌論戰》中有關魯莊公這個人物形象的幾個閃光點。

  1、放下尊嚴,虛心納諫:

《曹劌論戰》的故事發生在春秋時期,那時君主專制,帝王惟我獨尊。朝綱上下,惟聖旨是從。國家大小事情,皇帝一個人說了算。魯莊公面對“齊師伐我”,已經“公將戰”。也就是說魯莊公對這場戰爭何去何從,已經有了安排和佈置。偏偏這個時候,曹劌,一介武夫(書本中註釋爲武士),執意進見。此時的魯莊公於情於理上都不會接見曹劌,原因有二:一是戰事緊急,容不得半點怠慢;二是魯莊公已經“將戰”,迎戰是鐵定的了。但魯莊公並沒有高高在上,也不因曹劌是一個平民百姓而拒絕接見。不僅接見,而且有問必答。面對曹劌提出的“何以戰”,魯莊公能以實回答,在“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這兩個迎戰條件連遭否定後,魯莊公並沒有氣惱。經過一番思索後,提出了“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終於得到了曹劌的肯定。魯莊公能放下尊嚴,虛心納諫,最終使得魯國奠定了取勝的基礎:戰前政治上取信於民。

  2、盡職盡責,知人善用: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說明了魯莊公盡職盡責,平時詳細瞭解大大小小的訴訟案件,爲百姓排憂解難。身爲一國之君,魯莊公當然懂得江山社稷靠的是老百姓,所以即使日理萬機,也不忘體恤民情,爲老百姓做實事。君有愛民之心,民則有擁君之舉。面對外強的入侵,魯國人民絕不會袖手旁觀,坐以待斃。只要魯莊公一聲令下,魯國定會全民皆兵,那麼再強大的敵人也只能葬身於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

再看看戰爭過程中的魯莊公。“公與之乘,戰於長勺”,我們看到魯莊公親臨前線,身先士卒。同時與曹劌同乘一輛戰車,也就是告訴我們,魯莊公和曹劌並肩作戰。這還不是因爲曹劌戰前的建議讓魯莊公刮目相看,他纔有參與這麼重要的一場戰爭的資格,可見魯莊公知人善用。打仗時魯莊公的指令又連遭制止,但魯莊公能從諫如流。我們不能不佩服魯莊公用人不疑,放手讓曹劌施展才幹,可謂雖鄙不頑猶大智。可以說,沒有魯莊公的寬容與支持,曹劌無論怎樣有才有志,也得不到施展。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呀!

  3、不恥下問,取長補短:

魯國軍隊在曹劌的正確指揮下,酣暢淋漓地結束了這場衛國戰爭。魯國上下是一片歡騰,惟獨魯莊公仍在回憶整個戰爭過程:爲什麼曹劌要在“齊人三鼓”之後,曰:“可矣(擊鼓)”?爲什麼曹劌要在“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之後,曰:“可矣(追擊)”?爲什麼……無數個疑團,實在讓魯莊公不解。是不懂裝懂,與民同慶呢,還是不恥下問,弄個水落石出呢?聰明的魯莊公選擇了後者。曹劌一番“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使魯莊公幡然醒悟,原來是這樣,戰爭真是太深奧了。退一步想,魯國已經取得了勝利,魯莊公有這個必要去追問取勝的原因嗎?大可不必。又有誰去詢問魯莊公知不知道魯國取勝的原因?誰也不敢。但魯莊公認真求實,不怕暴露自己的短處,通過曹劌的分析,魯莊公無疑獲益匪淺。假使他日又有敵人侵犯,那麼曹劌的這些軍事理論和實戰經驗不就可以派上用場了嗎?取人之長,補已之短,魯莊公實際上是在不斷地實踐之中完善自我。

長勺之戰早已過去。每當人們談及這場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時,每當人們津津樂道於曹劌時,每當人們以“鄙”和“未能遠謀”來武斷地評判魯莊公時,我總想爲一代明君鳴不平。學會用多棱鏡看歷史人物,還原歷史,讓人物在當時當地的環境中活動。這樣我們就會發現魯莊公非“鄙”非“未能遠謀”。相反,統帥弱魯戰勝強齊,創造中國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光輝範例,魯莊公纔是真正的締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