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人物形象分析內容

首先,作爲一代霸主,他雄才大略、見識高超。這一方面在與同爲奸雄的袁紹的外寬內忌、多謀少決的對比中突出得更爲鮮明。如曹操入冀州後,有鬚髮皆白的父老數人跪於地,說袁紹“重斂於民,民皆生怨”,歌頌曹操“官渡一戰,破袁紹百萬之衆”,使百姓“可望太平矣”。

曹操人物形象分析內容

其次,雖然曹操奸詐巧僞,但同時也具有仁德之心,爭取民心,愛惜百姓。他雖然知道劉備胸懷大志,久爲必患,但是他認爲“方今用英雄之時,殺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爲也。”在關羽掛印封金離去時,曹操又認爲“彼各爲其主,勿追也。”裴松之讚揚曹操有王霸之度,休美之心。

再次,曹操禮賢下士,知人善任,唯纔是舉。他領州牧之後,就急忙“招納賢才”,荀彧來投奔,他認爲是“吾之子房”;郭嘉應聘,曹操以爲是“使吾成大事者,必此人也。”荀彧與郭嘉後來果然成爲曹操智囊團的核心人物。典韋、張遼、龐德等人,或是自來投奔,或是被俘的'降將,曹操都十分信任,委以重任,後來均成爲曹操手下衝鋒陷陣的猛將。

但另一方面,曹操信封的人生原則又是:“寧叫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當爭取民心與自己的切身利益相牴觸時,她就會視民命如草芥。如殺呂伯奢、血洗徐州。同時,對待部下,他是陰險和殘酷的,如借倉官的頭來穩定軍心,割發代首、夢中殺人等。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這種假名借勢之舉,確實是一種明智的表現,是他成就霸業的一個重要策略和手段。但從道德的角度來看,這又是一種“欺君罔上”的行爲,因之小說一再罵他“名爲漢相,實爲漢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