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答辯在高校實施的意義

多年來,高等學校堅持對大學生進行德育、智育、體育等全方面教育,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相對於智育、體育的評價手段與體系而言,德育的評價體系相對薄弱。如何評價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狀況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效果,是長期以來擺在高等學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問題。

德育答辯在高校實施的意義

爲了對學生思想政治狀況進行全面考覈,檢驗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效果,完善學生德育的評價體系,河北科技大學理工學院開展了德育答辯活動。實踐表明,德育答辯不失爲構建大學生德育評價體系的重要平臺,是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益探索。

一、德育答辯的實施過程

德育答辯是指應屆本科畢業生將自己在大學學習生活中接受政治、思想、品德、法紀、心理等教育的效果,按照規定的格式,以總結報告的文體進行全面系統的總結,形成個人德育狀況論文,並以班級爲單位,通過答辯會的形式,向班級的同學、答辯委員會成員宣讀,同時接受提問,回答問題,由同學和答辯委員會就其德育表現作出評價。

(一)精心組織、嚴格要求,確保德育答辯教育效果

爲了上好德育答辯這堂“課”,理工學院結合本院實際情況,制定了德育答辯實施方案,成立了由院領導、學工部(團委)負責同志、學部書記、輔導員、“兩課”教師爲成員的畢業生德育答辯委員會。按照學院的總體部署,德育答辯分爲撰寫論文、審覈評閱、現場答辯三個階段。

撰寫論文階段。學院要求每個畢業生認真回顧自己四年的學習、生活,對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進行全面總結,尋找並彌補不足,調整發展方向,達到樹立正確價值觀的目的。

2010屆2196名畢業生全部撰寫了德育論文。

論文評閱階段。學院專門安排了德育答辯論文導師,對畢業生德育論文進行指導、審覈、評閱,並寫出評閱意見。大部分學生結合自身實際,從思想認識、道德品質、人際關係、未來發展等方面做了認真總結,寫出了有質量的論文。

現場答辯階段。在德育答辯會上既有畢業生們的真情告白,也有獻給學校建設發展的合理建議。學院畢業生德育答辯委員會成員分組深入各學部,聽取學生陳述,進行現場提問,根據德育答辯評分標準評定現場答辯成績。

(二)根據學生在校思想政治表現,評定德育答辯教育成績

學生德育答辯的成績由現實表現、書面總結、現場答辯、畢業離校期間表現四部分成績組成。其中,現實表現的成績佔50%(輔導員打分)、德育論文的成績佔20%(指導教師打分)、現場答辯的成績佔30%(答辯評委打分)。

德育答辯的成績分爲四個等級:優(90分以上)、良(75分以上)、合格(60分以上)和待考察(60分以下)。對於成績評定爲待考察的學生,指導教師給予相應的指導和幫助,進行二次答辯;二次答辯不及格的,按結業處理。

2010屆有2196名畢業生,其中有248名畢業生因工作需要(頂崗實習)不能回校答辯(但均提交了德育論文),在校答辯1948人,佔畢業生總數的89%;有81名學生第一次答辯成績不合格,進行了二次答辯。

(三)發動低年級學生參與,延伸德育答辯教育效果現場答辯階段,學院鼓勵低年級學生旁聽。對於畢業生本人來說,這是對自己大學四年的總結和人生的昇華,而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這是最好的心靈雞湯,爲他們的大學之路指明瞭方向。答辯結束之後,德育答辯委員會評選出優秀德育論文,將其集結成冊,提供給在校學生閱讀,進一步擴大德育答辯的影響力。同時,學院圍繞德育答辯成果開展新生入學教育,使畢業教育和入學教育首尾相連,把優秀畢業生在德育答辯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感悟傳遞給新生,進一步促進了學院優良學風、校風在高低年級間的傳承。

二、德育答辯的實際成效

實踐證明,德育答辯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強德育工作的有效方式,是對大學德育實施效果的全面檢驗,是對畢業生在高校學習階段的最後一個綜合性、總結性的考覈評價環節,是對學生在校期間思想狀況的全面考覈,是大學畢業生德育狀況評價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

(一)德育答辯成爲加強畢業生離校教育工作的有力方式

相對於專業答辯,德育答辯形式更加靈活,更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因此更具吸引力。這種新穎的畢業教育方式在畢業生中引起了強烈反響。一位畢業生的感觸頗具代表性:“在離校前夕,能有這麼一個機會與教育、幫助、關心我們四年的老師進行一次坦誠的溝通,實在是很難得。老師們不僅幫我分析了優缺點,還給了不少中肯的建議,對我走向社會大有益處。”

通過德育答辯,學校全面考覈了學生在校期間的思想政治表現,進一步掌握了學生的成長軌跡,全面檢驗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施效果,進一步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學校德育答辯工作還吸引了其他專業課教師和“兩課”教師,德育答辯的過程成爲師生真情話別共敘情誼的過程,進一步密切了師生關係、同學關係,增強了教育的感染力和親和力,及時疏導了離校前學生中存在的各種不良情緒,2010屆畢業生成爲歷年來畢業離校期間表現最好的一屆畢業生。

(二)德育答辯成爲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徑

爲學生提供一個量身定做的教育環境是德育答辯工作的出發點之一。按照教育規律,大學教育是通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相互作用,最終以學生自我教育來實現的。而畢業生德育答辯活動的形式特點是,它從畢業生的思想和行爲特點出發,充分反映學生在教育中的主體作用,強調學生的參與和體驗。答辯會的時機、內容及形式爲畢業生的思想教育提供了一個個性互動的教育環境。學生有機會自我總結、交流、答辯、闡述,使學生在濃郁的人文氛圍中自覺地投入。經過學生入腦、入心的理智思考獲得的心靈體驗、思想昇華的效果是任何灌輸式、說教式的教育方式所無法比擬的。

同時,學校注重將德育答辯理念加以推廣,發動低年級學生現場旁聽畢業生德育答辯,以德育答辯成果開展新生入學教育,使德育答辯成爲貫穿所有年級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紐帶,成爲學校德育教學和學生德育實踐的載體,成爲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有效途徑。

(二)德育答辯成爲構建大學生德育工作體系的重要載體

如果說專業答辯是學生完成學業的檢驗,那麼德育答辯就是對學生思想品德的綜合考覈,是學習期間思想狀況的展示和總結。通過德育答辯,學校增加了一道“出口”檢驗關,改變了以往學生重專業、輕德育的思想。與專業答辯相比,德育答辯更多的是一種思想與實踐的總結和展示。通過這種“出關”,更增強了大學生理性思考的能力,更增添了大學生畢業走向社會的信心。

按照河北科技大學理工學院的安排,在2010年畢業生德育答辯的基礎上,已組織新生結合入校以來的所感所想,在輔導員和個人成長導師的指導下,撰寫德育論文開題報告,認真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活,爲自己4年的大學生活打下基礎,也爲學習4年後的德育論文答辯積累資料。從入學教育時的“德育論文開題”到畢業教育時的“德育論文答辯”,畢業教育和入學教育首尾相連,同時輔以二、三年級德育論文的階段答辯,一個完整的本科生德育工作體系正在該校逐步形成。

事實表明,河北科技大學理工學院以德育答辯爲載體,以學校德育理論教學和學生德育實踐活動爲核心,以學校教師評價和學生自我評價爲支撐的模式,成爲評價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平臺,“下得去、上手快、用得上、留得住”,成爲學院畢業生的普遍特點。學院2010年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達到94%,受到社會、同行和教育主管部門的廣泛肯定。

三、德育答辯的實踐啓示

科學合理的德育評價對於高校優化育人過程、提高育人效果具有重大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然而,目前不少高校的德育評價缺少人性化、動態化和多元化,影響了評價結論的客觀性、全面性、合理性和公正性,進而影響了德育的實效性,高校德育評價體系亟待改革。河北科技大學德育答辯工作的實踐表明,德育答辯正是實現高校德育評價體系改革的重要平臺。

(一)德育答辯能夠實現德育評價的人性化

重視人的差異性,突出人的主體性,這是人性化評價理念的基本要求。德育答辯認可了個體的差異性,注重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德育論文的開題報告、中期答辯、畢業答辯組成一個完整的道德評價過程。這個過程立足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通過評價前、評價中、評價後的全過程跟蹤管理,激起學生的主體參與積極性,提高他們自我檢查、自我分析、自我教育的能力,促使學生由對德育的外在要求轉化爲內在的動力,促使評價活動成爲學生自我教育、自我調節的有效載體,最大限度地發揮德育評價的導向功能、調節功能、啓動功能和激勵功能,實現德育評價育人育才的真正意義。

(二)德育答辯能夠實現德育評價的動態化

長期以來,高校德育評價注重靜態取向,重視的是評價的判斷和鑑定功能,並進一步異化爲片面強調評價的甄別與選拔作用,以終結性評價結論來區分學生道德素質的高低,而忽視了大學生的心理與生理還處於成長的動態過程中。因此,教育者必須以發展的目光、前進的觀念來看待每位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與行爲表現,對學生的評價不能只看最終結果,而應關注其成長過程中取得的每一點成績,指引他們看到自己發展過程中的成功方向。通過對學生階段的、單元的和局部的道德發展水平評價,不僅能夠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全面發展,也能對德育工作進行不斷調整,改進德育體系及其手段方法,甚至重新構建。這樣,在學生自我發展和學校德育評價的互動中,學生不斷取得進步,德育工作目標也能夠最終實現。

(三)德育答辯能夠實現德育評價的多元化

目前,高校德育的載體除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陣地外,還有主題班會、社團活動、社會實踐、勤工儉學、科技文化藝術節、志願者服務活動、節日紀念活動等,學生思想道德在這些活動的方方面面得以體現。因而,要評價學生的道德水平,就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要從單純重視道德認知成績的評定轉向對學生的“德”和“能”的綜合素質的全面考察上來,以實現大學生德育評價從單一化到多元化的轉變。德育答辯過程中,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有選擇地通過上述活動展示自己的風采,促進自己道德水平的提高。

德育答辯除能實現上述德育評價內容的多元化外,還能實現德育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即通過學生自評互評、教師評價等方式,對學生的德育狀況進行更加公正、客觀的評價。實現德育評價主體多元化的前提是制定好科學合理的評價細則,確定好每一項目的評分標準。學生可根據評價細則,在入學德育論文開題報告階段,確定自己大學期間的努力方向和目標,並通過互評產生互相監督、互相幫助、互相激勵的效應,在分享彼此的奮鬥歷程、艱辛努力、歡笑與苦痛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真正全方位實現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