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數的意義》教學反思(彙編15篇)

身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小數的意義》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數的意義》教學反思(彙編15篇)

《小數的意義》教學反思1

教學要求:

1、使學生結合具體情境初步體會小數的含義,能認、讀、寫小數部分是一位的小數,知道小數各部分的名稱。

2、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難點:能認、讀、寫小數部分是一位的小數,知道小數各部分的名稱。

教具學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

7分米=()米 3角=()元

9釐米=()分米1分=()角

二、新授

1、認識整數部分是0的小數

出示情境圖:芳芳和明明在量桌面的長和寬,看看他們量的結果是多少?

(長5分米,寬4分米)

這是用分米做單位的,如果用米做單位,5分米是幾分之幾米?4分米呢?(板書)

師:十分之五米還可以寫成0.5米,0.5讀作零點五。

十分之四米還可以寫成0.4米,0.4讀作零點四。

(板書補充)

完整的板書:

5分米 米 0.5米 讀作:零點五米

4分米 米 0.4米 讀作:零點四米

書空:0.5 0.4

齊讀:零點五 、零點四

2、認識整數部分不是0的小數

出示情境圖:

能不能像剛纔那樣,把幾元幾角寫成以元做單位的數?

1元2角,想一想,2角是多少元?那麼1元2角是多少元?(板書)

3元5角呢?(板書)

完整的板書:

1元2角 1.2元 讀作:一點二元

3元5角 3.5元 讀作:三點五元

書空,齊讀。

3、認識整數、自然數、小數及小數各部分名稱

師:我們以前學過的表示物體個數的1、2、3是自然數,0也是自然數,他們都是整數。像0.5、0.4、1.2、3.5都是小數。小數中間的點叫做小數點,小數點的左邊是整數部分,右邊是小數部分。

板書:

0、1、2、3 自然數 整數

05、 04、12、 35 小數

整小小

數數數

部點部

分 分

分別說一說0.4、1.2、3.5的整數部分和小數部分各是多少。

三、想想做做

1:仔細觀察圖意,說說題目的意思。

照樣子填寫。

說一說每組3個名數之間的聯繫和區別

2、3:獨立練習。

4:先同桌互說,再全班交流。

5:爲什麼0右面第一個點上填0.1?1右面第二個點上1.2?

獨立填寫其他的小數。

教學後記:

學生說很簡單,我可不敢掉以輕心,在小數這一塊出問題的可多着呢。要不要說意義?

《小數的意義》教學反思2

小數的意義是比較抽象的知識,抽象知識的教學最好的方法是採用直觀形象的手段進行教學,越形象具體學生越容易理解。

小數的意義和讀寫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分數和一位小數的基礎上學習的,讓學生繼續認識小數的意義和讀寫方法。雖然學生已學過一位小數,在生活中也常見一些小數,但有部分學生已經把以前的知識遺忘得差不多了,所以課前我首先有針對性的進行了複習,爲新知的教學做了較好的鋪墊。我讓全體學生都從一位小數學複習起,積累一定的認知經驗,再學兩位小數、三位小數時就比較容易,也更能借助分數來理解的小數的意義。

所以在教學設計上,我以小數在生活中的實際意義爲切入點,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出發,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體驗,從兩部分進行教學。

第一部分:小數的讀法和寫法。

這部分的內容看似簡單,但有些學生還是會容易出錯。在讀法上我主要強調讀小數部分不是一位的小數,方法是從左往右整數部分照往常一樣讀,小數部分從左往右依次讀出各位上的數。讀法學生掌握的還比較好,幾乎沒有什麼問題。關鍵是在寫法上,雖然我在課上一直強調:把( )平均分成( )份,表示這樣的( )份,是( ),可以用( )表示;爲什麼要平均分成x份?但是有部分學生還是會寫錯,特別是寫三位小數時。例如:23毫米=( )米有的學生會寫成0.23,主要還是沒有掌握方法。前面新授時,都是先轉化成用“米”作單位的分數,然後再轉化成小數,而這題是直接進行單位換算,學生的思維就沒有轉化過來,實際和新授的方法是一樣的,有些學生就沒有活學活用,或者說小數的意義沒有理解透徹。

 第二部分:小數的意義。

在教學1分米=1/10米=0.1米時,滲透等量替換思想,並以此爲基點展開,先讓學生初步感悟十進制分數與一位小數之間的聯繫,進而鼓勵學生由此及彼、遷移類推得到許多一位小數,再讓學生比較這些小數的共同點,歸納出一位小數的意義。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遷移、類比認識二、三位小數。歸納小數意義時,滲透抽象化方法,在學生多層面、多角度豐富感知的基礎上,再加以抽象去掉數量、單位名稱,最後抽象出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可以寫成一位小數、二位小數……,使學生順利地從直觀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在這部分的教學中,我沒有大膽的放手,教學的過程顯得有點機械,呆板,學生的積極性並沒有被調動起來,似乎我講的東西太多了一些,給學生的機會少了一些,因此生成的資源也很少,錯過了一些精彩的內容。

《小數的意義》教學反思3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材第四單元中“小數的產生和意義”,是在三年級“分數的初步認識”和“小數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教學的。這一內容,既是前面知識的延伸,也是系統學習小數的開始。要求學生明確小數的產生和意義,小數與分數的聯繫,掌握小數的計數單位及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從而對小數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認識是本節課應達到的知識教學目標。

第一次執教《小數的產生和意義》後,自我感覺還是挺不錯的。從瞭解小數的產生到探究小數的意義最後到綜合練習,學生的學習過程挺順利的。但在這個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小插曲:我說在超市爲了方便,電腦上通常會以元做單位統計,也就會用到小數了。本以爲我可以按照預設進入正題了,這時有個學生說“既然有電腦用角分也很方便的呀!爲什麼一定要用小數?”由於我沒有預設到這個問題,霎時我呆了,最後決定告訴學生把這個問題先放一放,等會兒再解決。在以後教學中,對於課堂出現的“小意外”,要靈活地處理,切不可死板地按自己想法進行解決。

在正方形紙上畫出0.1這個小數時,大多數同學都是塗最旁邊的一格,我也就是想當然的按照學生的思路進行教學。正當我爲解決這個問題高興時,有個學生突然地說“一定要這一格嗎?中間的一格可以的吧!”其實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但我當時沒有抓住這個教學契機,只是一帶而過。備課時,預設不夠充分,根本沒有想到這一點。我們都知道“把‘1’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一份,就是1/10,也就是0.1。”這裏的“其中一份”是指十份當中的任何一份,而不是單指這一份。我想當時我把這個學生提的問題再深入地分析一下,產生的課堂效果肯定會不同,學生也會更爲深刻地理解0.1的產生及意義。由此,我想到了以後備課時需要注意的地方。第一,備課時要深入理解教材,想一想每個知識點應該要落實到哪一個程度;第二,問題設計時要有針對性,多思考提這個問題要解決的什麼;第三,除了備教材外,更要備好學生,對於學生在課堂會出現地種種問題進行全面周到地預設;第四,還要備好各種教學資料,如課件、練習題、學具等等,這樣就能更好地爲課堂教學服務。

教和學是一個學生感知、感受、感悟的過程。這個過程中,學生應該處於主體地位,教師應該發揮主導作用,但這個主導作用的發揮必須圍繞着學生這個主體得到發展爲中心。只要是有利於學生主體發展需要的,就應該是我們教學需要努力的。我們教學所要追求是:把學生放在心中,讓學生在“教”與“學”中得到充分主動發展。

《小數的意義》教學反思4

本單元相關學習知識點具體來說,有小數的產生和意義、小數的讀法和寫法、小數的性質、小數的大小比較、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及應用、小數和複名數、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由於知識點多,近一段時間又在進行自主教學的學習,學生的學習情緒不穩定,總體感覺效果不是很好。根據學生作業情況反思其中的原因,概括如下。

本單元掌握較好的知識點: 小數的產生,同學們很容易接受,都知道是由於日常生活和生產的需要而產生了小數。而在小數的性質學習時,首先有的學生對“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不是很理解,但在進行相關練習後,能較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小數的讀法與寫法及大小比較”這知識,讓學生有效結合整數的相關知識點進行對照,學生能很好的理解運用。

本單元學習效果不理想的知識: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小數和複名數的改寫、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的掌握不理想。特別是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及應用,小數點向左、右移動小數如何變化,有一部分學生總是判斷不準。讓我感覺不理想的知識點還有小數名數的改寫,總有一部分學生處理不好,原因是對相互改寫“單位之間的進率”弄不清楚,所以就改寫不準確,求一個數的近似數,部分學生在改寫用億或用萬作單位並保留一位、兩位小數是總是出錯該題的要求是隻改寫成用億作單位得數。

爲了讓學生儘快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小數和複名數的改寫及求近似數的相關知識,我採用了很多種方法,感覺有的方法還比較有效。

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比如(1)3.7------37,數變大,點移動一位,就是擴大10倍。10-----0.001,數變小,點移動四位,就是縮小1000倍。(2)把8.4擴大到它的( )倍是84。先觀察小數的移動幾位,移動一位擴大10倍。看擴大或縮小多少倍,同樣是看小數點移動。因爲有的學生總想記住向左移擴大、向右移縮小,所以總容易混淆。還有就是讓學生數0,比如3.253×100=,100有2個0,就是小數點移動兩位。

小數和複名數:要求學生先找進率、寫出進率,再確定是乘進率還是除以進率。比如:1208米=( )千米 除以1000,有3個0 所以小數點向左移動3位。÷ 1000

5.02噸=( )千克 乘1000,有3個0 所以小數點向右移動3位。× 1000

學生練習時,我都讓學生寫成以上形式,感覺效果很好。

求近似數:要看清要求,是求近似數還是是改寫成用億或用萬作單位得數。

比如

(1)保留一位小數:8.353 ,該題就是近似數,看十分位的鄰居5,要進1,所以是8.4。

(2)改寫成用億作單位得數。408800000,該題的要求是隻改寫成用億作單位得數。 408800000=4.088億。

(3)改寫成用億作單位得數。(保留兩位小數)937540000,做該題時,要求學生先改寫成用億作單位得數,再保 留兩位小數。937540000=9.3754億≈9.38億。

《小數的意義》教學反思5

小數的意義這一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密切相關,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對小數已有自己的認識。同時,在第一學段學生已初步認識了小數。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注意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 重視學生的已有經驗

課始,以“我們已學過哪些數”這一問題展開教學,學生通過自己的回顧,將本課的教學內容“小數”置於整個數的系統之中,這爲學生的生成提供了誘因。“或許小數與其它的數有內在的聯繫”。

接着設問“你對小數有哪些瞭解?”這一問題,包容性較大,學生基於自身的經驗對這一問題有不同的認識,從而爲課堂教學生成了有效的教學資源。“物品的價錢可以用小數表示”、“人的身高可以用小數表示”……,並且說出了許多小數,學生在說的過程中對小數的讀法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掌握,在說的過程中學生對於小數的價值也有了不同的體會。“小數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小數的作用真大”不正是對小數的價值的體會嗎?

二、 突出重點,促進學生對小數意義的真理解

本課教學中我以理解一位小數的意義爲突破口,讓學生充分經歷一位小數的意義的學習過程,利用合作交流的方式豐富學生對一位小數意義的理解。具體做法是,首先出示“0.1元 0.3米 0.7米 0.4”這一組數據,讓學生說說對於這一組數據自己的理解。前3個數據具有具體的意義,“0.1元就是1角,把1元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一份就是0.1元,0.1元就是1/10元”……,這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對於0.1元竟然有了這麼多的認識。我及時進行板書0.1元=1/10元,有了這一學習的經驗,學生對於0.3米的認識就顯得是那樣的到位。對於0.4的理解,由於缺乏具體的情境支持,一開始學生顯得比較沉默,當一位學生結合具體的情境,說出了0.4的意義之後,一下子打開了學生的思路,課堂上學生不同的思維綻放,“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4份就是0.4”;“4分米就是4/10米,也就是0.4米”……學生一次次語言的表述,無一不說明了學生對0.4有了豐富的認識。

其次,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歸納一位小數的意義。當黑板上形成了下面的板書:0.1=1/10 0.4=4/10 0.7=7/10後,我讓學生進行觀察,讓學生思考“通過觀察發現了什麼?”由於有了豐富的感性材料作爲支撐,學生輕易地完成了對一位小數意義的抽象過程。

三、 注意研究方法的遷移,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

兩位,三位……小數的意義的研究方法,其實是一個類推的過程,學生充分經歷了一位小數的意義學習過程後,我讓學生猜測,兩位小數應該表示什麼?三位小數又表示什麼?你能不能應用生活的例子加以說明?這樣的教學,真正使學生捲入了學習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較好的發揮。

通過本課的教學,“如何有效地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課堂教學中我們教學的關注點又是什麼?”這一切,我又有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小數的意義》教學反思6

“小數的初步認識”這部分內容雖然是學生第二次接觸,大多數的孩子對於小數並不陌生,鑑於此,我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學習特點,把這節課的重點落在小數的讀法及表示長度的小數的意義的教學上。基於這一理念,在設計本課時,我注重讓學生經歷探究與發現的過程,使他們在動手、動腦、動口中理解知識,掌握方法。

一、我先和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得到一些整數,然後,出示一些小數,讓學生進行比較。在比較中學生對小數有了初步直觀的認識,加上已有的生活經驗的積累,學生很快完成了舊知到新知的過渡,愉快的進入了學習的角色中。

二、我充分利用小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加強對小數的認識。在教學以米爲單位的小數表示的實際含義時,我讓學生通過自己在自學教材、提出解決問題、動手操作觀察這一學習觀察這一學習過程,實現了以原有的知識經驗爲基礎,主動建構知識,獲得數學思想方法的過程。

三、學數學,並不僅僅單純是知識的掌握,而是要把它延伸到課外,昇華到生活中去,形成數學的應用意識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一環節中,學生通過實際操作,既鞏固了新知,有感受到了學習數學的真正魅力所在。

總之,在本課的教學中,學生學的積極主動,願意與同伴合作交流,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在不斷地與同伴的交流中獲得新知識,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小數的意義》教學反思7

小數的意義是一節概念課,是在學習了“分數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掌握小數的意義,是這單元教學的重點。本節課是以米尺作爲教學小數意義的直觀教具,是以長度爲單位爲例說明小數實質上是十進分數的另一種表示形式。

成功之處:

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在小數的意義這節課中,如何讓學生理解小數的意義是至關重要的。在教學中我分爲三個層次進行教學:一是重點教學十進分數用一位小數表示。通過1分米=1/10米=0.1米3分米=3/10米=0.3米7分米=7/10米=0.7米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交流,觀察分數與小數之間有什麼關係,從而使學生初步認識到十分之幾的分數可以用一位小數來表示,然後讓學生舉出像上面這樣的例子來進一步認識小數是十進分數的另一種表現形式;二是採用放的形式讓學生總結歸納百分之幾的分數可以用兩位小數來表示;三是採用讓學生獨立完成的形式總結歸納千分之幾的分數可以用三位小數來表示。通過這三個層次的教學使學生認識到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都可以用小數來表示。在難點上,對於小數的整數部分爲什麼都是0的問題,讓學生通過發現、思考、交流得出因爲1分米、1釐米、1毫米都不足1米,所以小數的整數部分是0,這樣小數的意義教學也就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不足之處:

對於小數的計數單位爲什麼是發現部分學生不理解,在練習題中出現了問題。

再教設計:

1.每個知識點都要讓學生不僅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這樣纔不至於留下知識上的死角。

2.加強習題的練習,讓學生從多種類型上進一步認識小數的意義,深化對小數意義的理解。

《小數的意義》教學反思8

《小數的意義》教學反思本課要求結合具體的情境,進一步體會小數的意義及其與生活的廣泛聯繫。在創設情境中,我儘量讓學生多說說自己在生活中看到過的小數。如自己的身高、體重、物體的大小或長度等。讓學生感受到小數實際在生活的應用是非常廣的,因此我們有學習小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對於小數的知識,學生在三年級已經學過,學生基本掌握了在人民幣背景下小數的意義和小數的讀寫。而四年級的目標是“體會小數產生的過程,體會十進分數與小數的關係並能進行轉化,明確小數的計數單位,理解並掌握小數的意義。”所以多數學生對於小數的意義的理解還是膚淺的,可能並沒有真正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上的理解。小數是十進分數的另一種表示形式,十分之幾用一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用兩位小數表示,儘管這是一種規定,但教學時,我是通過舉例的方式,一是從元角分入手,從1角,5角轉化成0.1元,0.5元,學生理解0.1元,0.5元所表示的意義再慢慢的抽象出小數的意義。再從一位小數入手,讓學生經歷具體分析一位小數的`意義的過程,爲後面理解二位、三位小數的意義作鋪墊,在此基礎上再實現對小數的整體意義的概括,降低了教學難度。學生學到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有遷移、合情推理和邏輯思維能力。整個教學過程力求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理念。既重視學生獨立思考的過程,又重視發揮集體智慧,組織好學習同伴間的合作與交流活動。允許並鼓勵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大膽發表個人見解,這樣從根本上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孩子們在靜思、合作中,輕鬆、愉快地學到知識,增長本領,從而達到樂學、會學、創造性學的境界。讓學生切身感受到了數學的魅力。在教學中我還覺得,小數的意義屬於比較抽象的知識,而教學抽象的知識比較好的方法是採用直觀形象的手段進行教學,而且越形象具體學生越容易理解。通過直觀模型和實際操作,讓全體學生都從一位小數畫起、學起,積累一定的認知經驗,再畫兩位小數、三位小數時就比較容易,也更能借助分數來理解的小數的意義。不過,通過教學也發現學生對小數的意義的表述、理解、應用還是有困難。可能學生一下要理解抽象的東西還是比較困難,如果能有合適的學具讓學生親自分一分,畫一畫就更好了。學生通過自己親手把單位1平均分成10份、100份的過程,來感受十進分數與小數的聯繫,這樣一步步的操作,學生的理解也要容易些了。

《小數的意義》教學反思9

《小數的意義和讀寫》是蘇教版的教學內容,本節課是第一課時。這是一節概念課,看似平淡,實則想上得出彩並非易事。在一遍又一遍的磨課過程中,我對這節課也有了些許感悟,同時也有了不少收穫。現將這些感悟、收穫記錄下來,以此來促進自己在教學的道路上不斷進步。

一、要善於發現並抓住重點

本節課一共有三個部分,分別是回顧一位小數、初步感知兩位小數以及初步感知三位小數。顯然,這三個部分不是並列的,重點應該放在第二個初步感知兩位小數上。因爲一開始沒有把握住重點,第一次試上時,我在三個部分上花的時間是差不多的,結果導致時間來不及。在之後的教學中,我把重點放在了初步感知兩位小數上,在這一部分讓學生多說說,多感受。而第一部分的回顧一位小數,因爲之前學生在三年級學習過,因此花了較少的時間。而正因爲第二部分重點突出了,因此在第三部分初步感知三位小數時,學生已經很容易能夠進行聯繫並且理解,所以速度也相對較快。這樣一來,重點突出,時間分配合理,整個課堂也有張有弛。

二、教學方法要多樣化

本節課的三個部分,內容上有不少相似之處,但是在教學時,卻不能用單一的方法,否則課堂就會顯得比較單一、死板,沒有層次。如在回顧一位小數的含義時,在提問時就可以稍微細化問題,如:觀察這幾個小數,它們的小數部分都有幾位?表示的分數分母上都是幾?由此,你能發現什麼?而在教學第二部分時,問題就可以稍微放寬些,如:觀察這幾個小數,它們有什麼特點?表示的分數又有什麼共同點?由此,你能發現什麼?由於有了前面兩個環節的基礎,在教學第三部分時,就可以先讓學生自己猜猜三位小數表示什麼?然後直接讓學生通過觀察三位小數表示的分數來說說你發現了什麼?這樣一來,第一部分是帶着學生學,第二部分是扶着學生學,第三部分是讓學生自己學,方法不同,對學生的要求也不同,當然得到的效果也就不同。

三、要學會製造亮點

說到這一點,我想是我現在最欠缺的地方。本節課上下來,雖然比較紮實,學生掌握得也較好,但是卻略顯樸實,缺乏亮點。作爲一節概念課,相對於一些活動性質較強的課來說,內容本身就比較平淡,學生學起來也比較枯燥,這時更需要教師發揮聰明才智,製造亮點,把這樣的課上得生動起來,上出新意來。因此在這方面,我想我還需要花更多的功夫,在平時的備課中就學會經常多想想,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

以上就是我對這節課的反思,希望在不斷反思中,能夠促進自己在教學上的進步。

《小數的意義》教學反思10

本單元的內容是在三年級“分數的初步認識”和“小數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爲今後學習小數四則運算打好基礎。這單元的一些概念、性質、法則非常重要,是進一步學習的重要基礎,如小數的性質,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小數意義的理解,而且還是小數四則計算的基礎。再如,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既是小數乘除法計算的基礎,同時也是學習小數和複名數相互改寫的基礎。

本單元的內容分爲四個部分。

1. 小數的意義和讀寫法。學生對於小數的意義理解比較透徹,能熟練地把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的分數用小數表示出來,並能知道一位小數的計數單位是 0.1,兩位小數的計數單位是0.01,三位小數的計數單位是0.001。但是學生對於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掌握不是很好。例如:0.04裏面有4個 0.01類似這樣的題學生掌握較好,但是形如4裏面有( )個0.01,學生就出現了不少的錯誤。究其原因,一是學生不知如何根據進率去想,二是對於計數單位這個概念比較陌生。

2.小數的性質和大小比較。這部分內容比較容易理解,學生對於“小數點後面”和“小數的末尾”能比較清晰地辨別,兩個數之間的大小比較掌握較好。但是在多個相似的數在一起按一定的順序排列,學生就會出現顧此失彼,沒有順序性,導致錯誤頻出。

3. 小數點移動。這部分內容學生能熟練記憶小數點移動的規律,但是在具體題目上對於如何移動掌握不好。究其原因是在教學中雖然強調了移動的規律,但對於原數沒有特別說明移動的方法,也就是目前小數點的左邊或右邊有幾位,若位數足,則小數點點在哪;若位數不足,還缺幾位,就補幾個0。

對於單複名數的改寫,單名數之間的改寫錯誤率較少,但是把單名數轉化成複名數,複名數改寫成單名數,學生錯誤率較高。例如:3.56噸=( )噸( )千克 5米9釐米=( )米 2平方米60平方分米=( )平方分米 1070毫米=( )米()毫米,在這裏學生只知道把不同的單位轉化成相同的單位,具體是因爲爲什麼,學生不清楚,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學生在單名數與複名數之間的改寫屢屢出錯呢?通過對比分析,在教學中只注重單一類型題的講解與練習,沒有把單複名數的互逆改寫溝通聯繫起來。在教學3.56噸=( 3)噸(560 )千克時,同時要注意讓學生觀察3噸560千克=3.56噸,發現整噸數不需要改寫,要改寫的是不足整噸數的數目。

4.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學生對於求近似數的方法掌握較好,但是對於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數的題目學生出錯較多,主要在於學生總是在書寫時忘記寫萬或億字。

《小數的意義》教學反思11

本節課是網課課內知識的第一個單元整理與複習,課時跨度三週,主要知識有:小數的意義、讀寫法、小數的性質、大小比較、小數點的移動規律、小數與單位換算、小數的近似數和小數改寫等等,對一部分學習困難的學生來說對前兩週的知識會有所遺忘,因此本節課的重點是要帶領學生回憶起本單元的知識點,並對知識有一個系統性的整理。而傳統意義上的整理複習課一般選取學生課前整理,上課師生、生生互動補充的模式,或者學生本單元的錯題重現,重點講解的模式,學生能夠在自我整理的基礎上,與學習夥伴們交流溝通,充分在課堂上展現自己,成爲課堂的主體。那麼如何在網課教學模式下,既能讓學生充分展現自己又能更好地達成課堂目標呢?

一開始我還是選擇讓學生自主整理,再在授課時逐步呈現知識點,將重點知識融於練習中,進行着重的講解。試講一次後,發現這種設計顯得枯燥乏味,而且不知道學生自主整理的效果是怎麼樣的,無法準確掌握學生學情是教學的致命問題。這樣的教學設計,只能浮於表面地將知識點過一遍,無法讓學生形成深刻印象,且知識點之間的過渡十分生硬,模式甚至有點像練習課。

在查閱更多資料,以及向前輩們請教之後,我醍醐灌頂:我需要一個將所有知識點都能串連的一個素材,以此作爲導線引導學生自主回憶、整理、複習並總結相關知識點。因此我選取了用幾張數字卡片寫數作爲導入,將學生能寫出的數作爲後面複習的材料,達到教學素材取之於課堂用之於課堂的目的。課堂總結時引導學生回憶複習整理的步驟,利用思維導圖發散性、系統性地整理知識,建構學生個人的知識體系。一節課下來,相信學生對本單元的知識都能有更深刻的印象。

但是教學之後我還是發現了一些問題:一是因爲本單元的知識點比較多,在有限的時間內將所有知識點進行梳理,重難點知識的突出還是不夠明顯。比如在學生的作業反饋中還是發現有一部分學生對小數與單位換算掌握的很不熟練,有些對單位間的進率不熟悉,有些把高級單位和低級單位之間的轉化乘除進率弄混。在之後的練習中我帶領學生着重複習單位換算,另外建議學生將乘除進率寫在題目旁邊,再去移動小數點。二是網課的模式還是影響了一部分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在教學設計中教師的引導較多,學生自主的空間比較少。三是練習的設置針對了一般學生,沒有進行拔高和拓展,學生失去了一些思考的空間,沒有很好地鍛鍊他們的思維能力。

經過本節課的設計、實踐與反思,我對複習課有了新的認識,我會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吸取教訓,積累教學經驗,總結教學方法,讓複習課上的更有質量,更適合學生學習。

《小數的意義》教學反思12

在學生原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我設計了本學案,旨在幫助學生充分回憶起分數和小數的智慧,並初步感知小數和十分之幾、百分之幾的關係。

首先,探究一位小數和兩位小數的意義是本節課的重點,教學時,利用學生的複習學案內容以及學生已有學習經驗組織教學,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注重讓學生經歷探究與發現的過程。從學生熟悉的米尺子圖入手,然後再以面積圖爲主進行直觀探究一位小數的意義。兩位小數和三位小數則放手給學生,讓學生利用手裏的學案和三個問題進行自主學習。在學習一位小數之後,學生有了一定的學習經驗,能較好的完成任務。

通過一系列的具體操作化抽象爲具體,使學生明確了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兩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三位小數表示千分之幾,這樣輕鬆理解了小數的意義,並運用知識遷移,明確了四位小數、五位小數等多位小數與分數的關係,提高了教學的時效性。

這些都是本節課的重點,而出現這些問題說明本節課教學設計還有一些問題,在教學重點知識時,要慢下來,讓學生充分理解、掌握。如何幫助學生理解小數的意義,需要繼續探究、改進。

《小數的意義》教學反思13

人教版國小數學第九冊教科書關於小數乘法的意義有明確規定:小數乘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就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一個數乘小數的意義就是求這個數的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

在教學過程中,我先通過創設情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等一系列活動,得出下列四個算式:9.6×515.5×0.78.5×0.95580×0.025然後花了很大氣力引導學生去歸納它們的意義9.6×5是表示9.6的5倍是多少或5個9.6的和是多少,15.5×0.7是表示15.5的十分之七是多少……有些學生有些糊塗,我便告訴學生,如果第二個因數比1小,習慣上我們不把它說成倍數,而是從分數的意義入手,引出一個數乘小數的意義,然後我又幫助他們總結規律,要看後面的數是大於1還是小於1。小於1的,就是表示這個數的十分之幾、百分之幾是多少……大於1的,要看是整數還是小數,是小數的,就是幾倍;是整數的,可以有兩種表示方法……學生們一半清醒一半醉。

我的困惑:“倍”的概念,究竟是什麼?如果無關大雅的話,把15.5×0.7說成的0.7倍又何妨呢?至少可以少難爲一點我們這些可愛的孩子們。既然“5個3是多少?”可以寫成“5×3”了,那麼小數乘法的意義爲什麼還要分爲“小數乘整數的意義”和“一個數乘小數的意義”?難道15.5×0.7的意義說成0.7的15.5倍是多少不可以嗎?

我的想法:我曾不止一次問自己:數學是什麼?作爲一個數學老師,如果這個問題都回答不了,好象有點說不過去。但是誰又能真正說清楚數學究竟是什麼呢?美國數學家柯朗在他的《數學是什麼》的書中說道:“……對於學者,對於普通人來說,更多的是依靠自身的數學經驗,而不是哲學,才能回答這個問題:數學是什麼?”有關專家說:“數學就是人們的一種主觀建構,從某種程度上說它就是無中生有。”所以,我想我們不能動搖數學的客觀性,但我們也應該關注到數學的主觀性。在關注數學事實的同時,更應該關注孩子的數學經驗。面對數學,我們千萬不能認爲自己的方法就是唯一的。教學數學,我們一定要積極地鼓勵學生從多個角度去思考問題。讓數學走出封閉,走向開放。我們不能老是讓學生接觸封閉的數學(條件唯一,答案唯一)。數學的魅力就在於數學的探索性與想象力。只有充滿着想象的數學,纔會深深地吸引着孩子。

《小數的意義》教學反思14

在設計本課時,我注重讓學生經歷探究與發現的過程,使他們在動手、動腦、動口中理解知識,掌握方法,學會思考,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1、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在教學中,以故事創設情境,將數學置於童話般的故事當中,讓學生感到親切,引起情感共鳴,極大地激發學生的興趣。本課中,小數點的故事、學生日記等就是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寓小數與情境中,使學生喜歡小數,對數學感興趣。

2、注重方法滲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在教學中,既要注重學生知識的獲取和能力的培養,更應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本節課中,在教學1分米= 1/10米=0.1米時,滲透等量替換思想,並以此爲基點展開,先讓學生初步感悟十進制分數與一位小數之間的聯繫,進而鼓勵學生由此及彼、遷移類推得到許多一位小數,再讓學生 比較這些小數的共同點,歸納出一位小數的意義。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遷移、類比認識二、三位小數。歸納小數意義時,滲透抽象化方法,在學生多層面、多角度豐富感知的基礎上,再加以抽象去掉數量、單位名稱,最後抽象出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可以寫成一位小數、二位小數……,使學生順利地從直觀思

維過渡到抽象思維。

3、運用多種手段,提高教學實效

本節課中將現代化教學手段與常規教學手段相結合,提高了教學效率。從引入課題、講授新課、反饋練習,大部分內容均製成多媒體課件,直觀、形象、動態地展現知識的形成過程,刺激學生的感官,啓迪學生思維,增大了課堂容量,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同時,本節課又注重了常規教學手段的運用,課題、一位、二位、三位小數的8個主要關係式等,均由老師板書。提綱挈領的板書,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

4、幾點不足或困惑

小數意義這一課屬於概念教學,如何讓學生建立準確的概念,如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本節課做的不夠,老師引導太多。概念教學如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改變學習方式值得研究。歸納小數意義是本節課的難點,這裏的問題設計我修改了幾次,但我覺得總是不能很好的揭示小數的本質,特別是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的分數爲什麼能寫成小數,有的學生可能沒有理解。

《小數的意義》教學反思15

國小四年級的學生對小數並不是全然不知的,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有所接觸,但由於小數的意義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學生理解小數的意義還有一定的困難,針對這一現狀,我在教學中充分考慮學生的生活經驗,找出生活與數學知識的契合點,讓學生親身經歷小數的產生的過程。

新課開始,我以小數在生活中的實際意義爲切入點,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出發,通過讀商品標價理解標價的意義和測學生的身高(測綵帶的長度)來引入小數的產生,使學生感受到在測量和計算時,有的能用整數表示,有的得不到整數的結果。像這樣得不到整數結果的例子在生活和學習中有很多,聰明的人們於是想到了用分數、小數來表示,於是小數便產生了,學生親身經歷體驗了小數產生的必要性。

第二個環節,以米、分米、釐米、毫米爲背景,讓學生親歷知識的學習過程,學生體會到了小數的意義,然後全班交流得到:小數是十進分數的另一種表示形式,十分之幾用一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用兩位小數表示。儘管這是一種規律,但教學時,我是通過舉例的方式,從0.1米還能用什麼數來表示,引導學生利用1米=10分米找到小數、分數、整數之間的聯繫,依次類推,0.5米、0.9米是多少分米,用分數怎麼表示?接着,認識一位小數;以同樣的方法認識兩位小數、三位小數、四位小數。順理成章得概括出小數的意義。

學生在這樣的過程中,學到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有遷移、合情推理和邏輯思維能力。既重視學生獨立思考的過程,又重視發揮集體智慧,組織好學習同伴間的合作與交流活動。允許並鼓勵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大膽發表個人見解。孩子們在靜思中,在合作商量中,輕鬆、愉快地學到知識,增長本領,從而達到樂學、會學、創造性學的境界。

在實踐運用環節中,我根據學生的知識接受程度的不同爲他們設計了三個不同發展層次的練習,人文性的提示更激發了學生展示的熱情,不同的學生都有所發展,他們的知識得到了充實,思路得到了拓展,有效地提高了教學效率。

不足之處:

1、對教材鑽研不夠。在教學相鄰小數的計數單位的進率時太倉促,處理的不到位,在課中應引導學生回憶並舉整數的計數單位的例子來幫助學生理解。

2、教學最後的總結較少,引用的名言有點畫蛇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