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心靈感應的新科技有哪些

“讀心”不再是幻想,現在有一些新科技可以“讀心”。下面是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推薦的實現心靈感應的新科技,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實現心靈感應的新科技有哪些
  讀心的新科技

據澳大利亞《悉尼先驅晨報》網站3月9日報道,過去兩年發表的一系列研究宣告了動物之間、人之間甚至人鼠之間腦活動的直接傳輸。這種“腦腦對接”(BBI)通過連接兩個個體的大腦實現了腦活動的實時直接傳遞。

這一技術背後的科學是什麼呢?鑑於腦細胞相互交流的特殊方式,腦腦對接才變得可能。腦細胞之間的交流是通過突觸傳遞來進行的。在傳遞過程中,細胞間傳遞的化學信號會導致接收信息的細胞中出現電量突增。

突觸傳遞形成了運動控制、記憶、知覺和情緒等所有腦活動的基礎。由於所有腦細胞都在一個網絡中,腦活動會製造被稱作“腦電波”的電活動同步脈衝。

腦電波會隨着大腦正在進行的認知程序而改變,並具有上下振盪的時頻模式。

腦電波的探測是利用腦電圖(EEG)技術:一種類似泳帽的設備戴在頭上,並通過電極來探測大腦的電活動。然後,再利用計算機軟件來記錄和解讀活動模式。

這種大腦-機器對接形成了神經假體技術的基礎,並被用來恢復腦功能。這或許聽起來有點荒誕,但實際上神經假體很常見,例如人工耳蝸。

大腦的電屬性不僅讓大腦能發送信號,還能讓它接收電脈衝。這些都可以利用經顱磁刺激(TMS)技術以非侵害性方式來實現。

現在,科學家正研究用各種途徑來對腦電波中的所有噪聲進行分類,以發現一些特定信號,然後利用這些特定信號來製造動物間的人工交流渠道。

現在我們知道,腦腦對接也能在人類之間發揮作用。結合腦電圖和經顱磁刺激,科學家將一個人移動一隻手的想法傳遞給了另一個人,而接收這一想法的人實際上移動了自己的手。如果實驗中的兩名參與者都是神志清醒的,那麼腦腦對接會最有效。在這個案例中,實驗對象都在玩電腦遊戲。

  心靈感應的機制

來自美國耶魯大學的Adam Bear和Paul Bloom在志願者身上開展了一些簡單的測試。在一項試驗中,受試者觀察白色的圓圈,並且悄悄地猜測哪個會變成紅色。一旦有圓圈改變顏色,他們便要報告自己預測得是否正確。

預期的準確率爲20%,但在很多次試驗中,受試者報告的準確率要比這高很多。這表明,志願者或者擁有心靈感應能力,或者不知不覺間在自己身上玩弄了一次心理把戲。

此項研究的設計幫助解釋了實際上正在發生什麼。研究人員在白色圓圈的出現和其中一個變成紅色之間設置了不同的延遲,從50毫秒到1秒不等。當延遲最短時,參與者報告的準確率最高——超過30%。

實際上,紅色圓圈的出現影響了仍在進行中的決定。這一行爲背後的機制尚不明確。研究人員表示,人們可能會正確地感知事件發生的順序——在實際作出預測之前一個圓圈已改變顏色,但隨後人們會潛意識地置換記憶中的順序,因此看上去似乎是先預測到的。這種驟變可能是由感覺控制生活的慾望驅動的。

另一種可能性是,由於感知處理的內在限制,人們當下確實錯誤感知了事件順序。換句話說,人類的大腦並非試圖欺騙人們相信自己處於控制地位。它只是在努力按照正確的順序處理一個快速發生的事件序列。

  知名的新科技

人工智能:

在經過多年的熱炒之後,人工智能(下稱AI)最近幾年終於取得了可觀的進展。AI目前已在幾個過去被認爲只可能由人爲操作的領域中取代了人的工作。據世界經濟論壇介紹,近年來,通過一些新興技術的結合,人們得以製造出更加強大、反應更接近真人的電子助理設備,從而組建成一個開放的AI生態系統。

這個生態系統不僅可以通過我們的移動設備和電腦獲取我們的短訊、聯繫人、財務信息、行程計劃和工作文件,還能將臥室裏的恆溫器、浴室的體重計、手上的鐲子,還有駕駛中的汽車都連接起來。AI生態系統的祕訣就在於擁有情景識別的能力。到目前爲止,AI往往難以識別人們的工作、身體和生活的細節。而AI生態系統卻能通過獲取並解讀具體情景中的線索來實現一些功能。儘管在諸多領域,AI助手還難以匹敵人類,但它們已經相當好用,而且價格只是相關人工服務的千分之一。

物聯網:

物聯網技術也是衆望已久的東西了。這種普適計算的概念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90年代,不過當時既沒有價格低廉的設備,也沒有隨處可用的無線網絡。而近年來,物聯網技術已經開始崛起,相互連接的智能設備數量超出100億。到2025年,預期其數量會快速擴張到數百億,再過數十年甚至達到數千億。麥肯錫2015年的一份報告表示,通過智能手段來監控、計量物質世界帶來的無限可能性已經極大程度上激起了創新的熱情。

以物聯網技術爲基礎的應用領域非常廣泛,包括智能城市、智能房子、智能醫療等等。世界經濟論壇對傳感器和物聯網技術予以高度評價:科學家們正試圖將傳感器的`體積從毫米、微米量級縮小到納米,以便其小到足以被植入人體和建築材料。這是將物聯網技術應用於醫療、節能等其他領域至關重要的第一步。一旦實現,那麼物聯網技術將爲我們提供有關城市、房屋、工廠甚至人體的更細節化、更便宜、更即時的成像。

無人駕駛汽車:

據美國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數據,美國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數超3萬、受傷人數超2百萬,其中94%的交通事故是由於人爲因素造成。無人駕駛技術最重要的目標就是安全。這項技術未來可能會以研發出全自動汽車爲目標。但同時,該項技術還會顯著提高汽車的整體安全係數,很大程度上減少因交通事故造成的傷亡。

世界經濟論壇在榜單所附的介紹中寫道,無人駕駛汽車給社會帶來的長期影響很難預估。儘管無人駕駛系統也會有自己的缺陷,車輛運行的軟件十分複雜,但這的確能消除現在最常造成交通事故的影響因素:駕駛員受到干擾、危險的駕駛行爲。近期來看,即使汽車仍由司機操控,僅輔之以預防事故發生的半自動化安全系統,也依然能顯著降低人爲造成的安全風險。

區塊鏈技術:

最後,讓我們來評價一下區塊鏈技術,它在2008年前後作爲比特幣的底層技術開始爲人所知。但正如互聯網和其他一些主要科技一樣,數據區塊鏈的存在意義已經超出它最初的範疇。近年來,數據區塊鏈已發展成爲一種分佈式數據庫的底層技術,有能力處理參與交易的各方並不彼此瞭解、也並不彼此信任的交易。區塊鏈技術有可能使金融行業與數字經濟的其他方面發生革命性變革,因爲它把底賬(ledger)這一最重要也是最古老的概念之一帶入了互聯網時代。世界經濟論壇在榜單附文中解釋道:

這項技術並不能完全根除盜竊行爲,但會增加其難度。作爲一項能改進社會公共記錄數據庫和鞏固代議制、參與性的法治與管理系統的基礎設施,區塊鏈技術有能力改善財產轉讓交易數據的私密性、安全性和自由度,這無疑有利於生命、自由、和對幸福的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