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鑽井實習報告

鑽井地質實習

關於鑽井實習報告

一、主要目的和任務:

瞭解鑽井過程概況和各種錄井方法,掌握單井地質設計內容。

二、實習地點及方式:

地點:井場。

方式:參觀。

三、時間安排:三天。

四、教學內容

(一)場的組成及鑽井過程概況

1、井場概況

井場是在陸地上打井時爲便於鑽井施工,在井口周圍平整出來的一片平地,面積根據鑽機鑽探能力的大小而定,鑽6km深井的鑽機約需120×90m2,鑽3km井深的鑽機約需100×60m2,再小於此的鑽機,井場可小到60×80m2。井場用於放置鑽井設備如井架、動力機、泥漿泵及循環系統、以及存放鑽桿、套管等管材,放置水罐、油罐、洗井液罐及堆放洗井液材料、各種配件等。並設有值班房、發電房、庫房等臨時建築。

井場的空場大小應能滿足搬家、安裝、固井及處理事故等作業時大批車輛進出、擺放的需要。

井場的形狀大體上爲長方形,可因地制宜以減少土方量。但公路應從井架大門前方通入井場,不應從鑽井設備後部通入(即所謂倒井場),油罐等也不應放於井場入口附近,以免井場上出現井噴、失火等險情時搶險車輛無法進入井場。

對離礦區較遠的探井,尚需有生活設施如宿舍、廚房、飯廳等。

圖18 鑽井井場及設備示意圖

1.天車2.井架3.二層臺 11.鼠洞(接單根用) 13.固定大鉗 21.管子坡道 23.井架底座 31.(脫泥機)泥漿過濾設備 32.脫砂機 33.離心機12.鼠洞(放方鑽桿用) 22.管架4.遊動滑車5.大鉤6.水龍頭7.吊卡8.方鑽桿9.方鑽桿補心10.方補心 14.接管用大鉗 15.絞車 16.指重表24.泥漿返回管線 25.泥漿振動篩 26.節流管匯 28.脫氣裝置 29.泥漿儲備池 30.泥漿池 34.泥漿泵 35.幹水泥儲備罐 36.儲水罐 37.發電機 38.防噴器組 17.司鑽控制檯 18.井場值班室 19.水龍帶 20.蓄能裝置 27.泥漿-天然氣分離器

如在水面上打井,則用鑽井平臺完成上述功能。整個鑽井設備的佈置情況見圖19。

2、鑽井過程

一口井從開始鑽鑿到完成,要經過很多道工序,現分述之。

(1)準備工作

圖 19 鑽井設備佈置情況

①定井口位置 地質師根據地質上或生產上的需要確定井底位置。當井身軸線按鉛垂線設計時,井口中心與井底中心位置在同一鉛垂線上,這就是直井。如果井身軸線對鉛直線而言是斜的或是曲線形狀,則井口中心位置將不與井底中心在同一鉛垂線上,這就是定向井。

②修公路 爲了將各種設備與物資運入井場,需要修公路。因有時滿載車總重可達30~40t或更多,公路應能通行重車。公路不平將減小車速,並使車輛過早損壞。

③平井場 在井口周圍平整出一塊場地以供施工之用。井場面積因鑽機而異,大型鑽機約需120×90m2,中型鑽機約爲100×60m2,形狀大致呈長方形,可因地制宜。

④打基礎 爲了保證設備在打井過程中不會因下陷不均勻而歪斜,要打基礎(或稱基墩)。小些的基礎可用方木或預製件,大型的基礎則在現場用混凝土澆灌。

⑤安裝 立井架,安裝鑽井設備、泥漿泵,安放或挖掘泥漿池、泥漿槽等。

(2)鑽進

當前世界各地普遍使用的鑽井方法是旋轉鑽井法(或稱轉盤鑽法),此法始於1900年。 ①鑽進 直接破碎岩石的工具叫鑽頭。鑽進時用足夠的壓力把鑽頭壓到井底岩石上,使鑽頭的刃部吃入岩石中。鑽頭上邊接鑽柱,用鑽柱帶動鑽頭旋轉以破碎井底岩石,井就會逐漸加深。加到鑽頭上的壓力叫鑽壓,是靠鑽柱在洗井液中的重量(即鑽柱在空氣中的重量減去在洗井液中的浮力後的重量)的一部分產生的。

鑽柱把地面上的動力傳給鑽頭,所以,鑽柱是從地面一直延伸到井底的,井有多深,鑽柱就有多長。隨着井的加深,鑽柱也逐漸增長,其重量也逐漸加大,以致於會超過鑽壓的需要。過大的鑽壓將會引起鑽頭、鑽柱、設備的損壞,所以必需將大於鑽壓的那部分鑽柱重量吊懸起來,不使作用到鑽頭上,如圖20所示。形成鑽壓的部分鑽柱處於受壓縮應力狀態,被吊懸部分受拉伸應力。當井剛開鑽時,由於井很淺,鑽柱重量小於鑽壓,所以井內鑽柱全部受壓;當井變深,鑽柱重量超過鑽壓需要時。上部鑽柱被吊懸而處於受拉狀態,下部仍處於受壓狀態。

鑽柱在洗井液中的重量稱爲懸重,大幹鑽壓需要而吊懸起來的那部分重量稱爲鑽重,亦即:鑽壓=懸重-鑽重井加深的快慢,即鑽進的速度,用機械鑽速或鑽時表示。機械鑽速是每小時破碎井底岩石的米數,即每小時進尺數,通常簡稱鑽速。鑽時是每進尺lm所需分鐘數。

mH (1) T

式中m──鑽速,m/h;

H──爲時間T內的鑽頭進尺數,m,T單位爲h。

Tmt (2) H

式中 Tm──鑽時,min/m;

H──t時間內的進尺數,m;

t──鑽進H所用時間,min。

②洗井

井底岩石被鑽頭破碎以後形成小的碎塊,稱爲鑽屑,也常稱爲砂。鑽屑積多會妨礙鑽頭鑽鑿新的井底,引起機械鑽速下降。所以必需及時地把鑽屑從井底清除掉,並攜出地面,這就是洗井。

洗井用洗井液進行。洗井液可以是以水、油爲基礎的懸浮液,也可以是空氣或天然氣等氣體。當前用得最多的是以水爲基礎的水基洗井液,即粘上分散於水中所形成的懸浮液。也有人把洗井液稱爲鑽井液,但多數人則把各種洗井液統稱之爲泥漿。用氣體洗井時則稱爲空氣鑽井。

鑽柱是中空的管柱,把洗井液經鑽柱內孔注入井中,從鑽頭水眼中流出以清洗鑽頭並衝向井底,將鑽屑衝離井底,鑽屑隨同洗井液一同進入井眼與鑽柱之間的環形空間,向地面返升,一直返到地面,其流程見圖21。

鑽屑在地而上從洗井液中分離出來並被清除掉,稱爲除砂。不含鑽屑的洗井液再被注入井內,重複使用。洗井液爲氣體時則不再回收。

在鑽進時,洗井是與破碎岩石同時進行的。爲了維持洗井液不間斷地循環,就需用泵連續灌注。液體在流經管路時是要損耗能量的,即要克服流動阻力而損耗洗井液所具有的壓力。因此,泵的出口壓力應較高以維持循環。

③接單根 在鑽進過程中,由於井在不斷加深,鑽柱也要及時接長,每次接入一根鑽桿叫做接單根。打一口井要接很多次單根。

④起下鑽 爲了更換磨損了的鑽頭,需將全部鑽柱從井中取出,換了新鑽頭以後再重新下入井中,叫起鑽和下鑽。一口井要用很多隻鑽頭才能鑽成,所以起下鑽的次數是很多的。爲了提高效率,節省時間,起下鑽時不是以單根鑽桿爲單位進行接卸,而是以二或三根鑽桿爲一接卸單位,稱爲立根。立根長度一般爲24~28m。爲了配合這麼長的立根,井架高度一般爲41m左右。也可能是其它原因,如打撈落入井中的物件,解決卡鑽等工作也需要進行起下鑽的操作。

⑤固井 一口井在鑽鑿過程中,要穿過各種性質不同的地層:有的地層岩石堅硬,井眼形成以後可以維持較長時間而不致坍塌;有的地層則很鬆軟、破碎,形成的井壁不穩定,井壁上的岩石極易坍塌落入井內;有的地層內含有高壓油、氣、水等流體;有的地層強度不高,易被壓裂、造成洗井液漏失;有的地層含有某些鹽類,會使洗井液性能變壞等等。儘管地層複雜多變,還是得設法將這些地層鑽穿,否則無法繼續向下鑽進。當這些地層被鑽穿以後,上述的各種複雜情況有的可能消失,對以後的鑽井工作不再造成危害,而有的則繼續給鑽井工作造成麻煩,也許會形成隱患。爲了保護已鑽成的井眼和使以後的鑽井工作順利進行,或爲生產造成通路,防止各層間串通,應當在適當的時候對井眼進行加固,稱爲固井。固井的方法是將稱爲套管的薄壁無縫鋼管下入井中,並在井眼與套管之間灌注水泥漿以固定套管,封閉環形空間,隔開某些地層。這就是下套管,注水泥作業。一口井從開始到完成,常需下入多層套管並注水泥,即需進行數次固井作業。

⑥事故處理 如物件落入井內,需進行打撈,鑽桿斷在井內也要打撈;鑽柱被卡在井內時則要設法解除卡鑽。除落物外,引起井內複雜情況而需要處理的原因多系洗井液性能不符合要求所造成的。

⑦其它作業 在鑽井過程中要進行鑽屑錄井、氣測井、電法測井以及地層測試;交井以後還可能有射孔、替噴、試油、酸化壓裂等項作業。

(二)各種錄井方法

1、岩心錄井

岩心錄井就是在鑽井過程中用專門的取心工具,將井下岩石取上來(這種岩石叫岩心)並對其進行分析、研究取得各項資料的過程。岩心是最直觀、最可靠的反映地下岩層特徵的通過對岩心的分析、研究可以瞭解下列問題:

①瞭解巖性、巖相的特徵,進一步分析判斷沉積環境

②觀察古生物特徵,確定地層時代,進行地層對比。

③測定儲集層的儲油物性及有效厚度,搞清儲集層的四性(巖性、物性、電性、含油性)關係。

④研究生油層特徵及生油指標。

⑤瞭解地層傾角、接觸關係、裂隙、溶洞及斷層發育情況等。

⑥檢查開發效果,瞭解開發過程中所必須的資料數據。

可見,岩心錄井可以爲制定合理的勘探和開發方案,準確計算儲量,採取有效的增產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據,因此,取心工作是石油勘探和開發中重要的一環。我們應當高度重視。

(1)取心原則及取心層位的確定

①取心原則

由於鑽井取心成本高,鑽進速度慢,鑽井技術較複雜,因而不可能在油田勘探開發過程中,對每口井都取心,但爲了掌握地下情況,取心又不能過少或不取心,取心應當本着既要提高鑽速、降低成本,加速油、氣田勘探,又不礙於解決重大地質問題爲原則。新探區的第一批探井不取心,以便儘快瞭解全區的含油、氣情況;勘探階段的取心工作應注意點面結合,充分利用少數取心井,以獲得全區地層、構造、含油性等各項資料,開發階段的檢查井視取心目的而定。特殊目的取心井可根據具體情況臨時決定。

②取心層位

取心層位的確定原則:

A、主要含油、氣層位。

B、預計主要地質界線、巖性標準層、化石層和電性標準層(瞭解巖性與電性的關係)的層位。

C、具有特殊地質意義的層位,如巖性複雜、層位不清、斷層通過層位,油水過渡帶等。

(2)提高岩心收穫率的措施

取心的關鍵在於如何提高岩心收穫率。岩心收穫率=實取岩心長度本次取心進尺100%

(3)

①取心前做好準備工作

現場地質人員應根據設計,結合實鑽剖面情況,分析對比,確定設計取心部位的具體取心井段。地質和工程人員共同檢查取心工具,並認真丈量取心工具與鑽具的長度。作好組織分工及物質準備。

②取心鑽進中要採取以下措施

A、準確記錄下井鑽具,覈實井深,每次下鑽到底必須校對打入。一般情況下,計算井深與實際情況是相符的,如有不符的現象,分析是否由於以下原因造成:井底沉砂太多,井內有餘心;井內可能有落物;計算上有誤差;井斜影響。在查清鑽具的基礎上,消除不符現象,使井深準確無誤。

B、仔細觀察並詳細記錄在取心鑽進中出現的各種現象,如蹩、跳鑽、放空、井漏、蹩泵„„等。在油、氣層取心時,應觀察有無油、氣顯示。

C、選擇好割心層位是提高岩心收穫率行之有效的措施。如割心位置選擇不當,岩心收穫率會很低,尤其是疏鬆油砂岩的取心更是如此。理想的割心層位是岩心頂部到底部是一段較緻密的地層,卡住岩心(通常講的“穿鞋戴帽”),提高岩心收穫率。一般多選擇泥岩或泥質粉砂岩井段爲割心層位。具體選擇時,應當認真對比本井與鄰井資料。

D、保持泥漿性能穩定,應特別注意保持泥漿失水量在5毫升以下,否則泥漿失水量過大會浸泡油層部位的岩心。

E、在取心鑽進操作上,不能隨意上提下放鑽具。根據取心筒長度掌握好取心進尺。起鑽時操作要平穩,嚴禁用轉盤卸扣和猛提猛剎,避免甩掉岩心或因岩心爪未卡死而把岩心掉入井內。

(3)岩心錄井資料的整理

岩心從井下取出後,要倍加愛護,儘可能保持岩心的完整性,以便提供更多的地質資料。岩心要經過許多步驟,最後整理出較系統的資料。從岩心出筒、岩心丈量、岩心整理、編號、觀察描述(內容豐富,主要包括描述顏色、岩石定名、成分、結構、膠結物性質及程度、特殊礦物及化石,縫縫洞洞的發育情況、岩心傾角的測定、斷層及接觸關係等等)、含油氣試驗到岩心採樣,最後編繪出岩心錄井草圖。岩心錄井工作纔算結束。

2、岩屑錄井

鑽井時,地質人員按照一定的深度間隔和遲到時間,及時地把被鑽頭破碎的岩屑收集起來,進行觀察描述,建立地層剖面,以瞭解井下地層的變化情況的工作稱爲岩屑錄井。在勘探過程中,爲了查明探區含油、氣情況,儘快拿下新油田,在一般取心少或不取心的情況下,要獲得大量的地層、構造、含油氣情況等第一手資料,就必須廣泛採用岩屑錄井工作方法。岩屑錄井具有成本低、簡便易行、資料系統性較強並且瞭解地下情況及時等優點。因此,岩屑錄井在油、氣田勘探工作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1)岩屑錄井的關鍵

①確保井深準確

井深準確與否是取準資料的關鍵。要求做到岩屑、氣測和鑽井工程記錄三對口。必須管好鑽具,倒換鑽具時,及時校覈,反覆計算;每次接單根及下鑽完後都要覈對方入,檢查井深是否準確,校對方入時,必須以鑽具井深爲準;在鑽井過程中,還須及時校覈鑽具,如爲了解卡,可能將鑽具拉長,井深出現誤差,解卡後要進行校覈。

②準確測量及計算遲到時間

被鑽頭破碎的岩屑從井底返到地面需要一定時間,即通常所稱的遲到時間。岩屑遲到時間是否正確,直接影響岩屑的代表性和真實性。隨着井深的增加,遲到時間也將增加。爲了使岩屑具有代表性,必須按一定間距測定岩屑的遲到時間。測定岩屑遲到時間有許多種方法,常用的爲以下兩種方法:

A、理論計算法:理論計算法公式爲

V(D2d2) TH (4) Q4Q

式中:

T──泥漿遲到時間,分;

Q──泥漿泵排量,米3/分;

V──井內環形空間容積,立方米;

D──井眼直徑,米;

D──鑽桿外徑,米;

H──井深,米。

用理論計算法求得的遲到時間與實際遲到時間之間有一定誤差,前者往往偏小。實際工作中,僅用它作參考,或只在1000米以內的淺井中採用。

B、實測法:實測法是現場常用的方法,簡單準確。一般採用比重與岩屑接近,顏色鮮豔的玻璃、塑料片、碎磚塊等,在接單根時,將這些實物投入鑽桿內。然後開泵,記錄開泵時間,再記錄實物隨泥漿循環返出地面後的時間,兩個時間之差就是實物隨泥漿循環一週的時間,設爲T1;鑽桿內泥漿由井口到井底的下行時間設爲T2,則實物從井底上返到井口所需時間即求的遲到時間T=T1-T2。

T2也可作理論計算

T2H (5) Q

式中:d──鑽桿內徑。

其餘符號同前公式。

除以上方法外,還有一些方法如利用特殊巖性的地層覈實遲到時間也可測定遲到時間。

(2)岩屑錄井的一般過程

岩屑返出地面後,地質人員按一定的遲到時間,在振動篩上撈取岩屑,取樣間距根據對探區地質情況的瞭解程度和本井的任務而定,一般是每米取一個樣,如遇油、氣顯示時要加密取樣。爲保持岩屑的連續性,要求連續撈取。取得岩屑後,經洗、曬(或烤)、把岩屑裝成袋,按井深編號,然後進行挑選,逐層描述,描述時要特別注意分辨真假岩屑,描述內容基本與岩心描述相同,但應重點突出,定名準確,對油、氣顯示層段、標準層、特殊巖性層要着重描述。描述完後,將岩屑裝箱,妥善保管。最後將岩屑錄井資料整理,繪製岩屑百分比圖。岩屑百分比圖是建立地層剖面的基礎圖件,也是分層和卡層的基礎。將不同深度的各種岩石百分比,按一定符號、一定順序和選擇好的縱橫比例繪在釐米方格紙上,各種岩屑按巖性、粒度等依次排列,將各種岩屑分別連線,便可得出岩屑百分比圖(圖22)。而後繪製成岩屑錄井草圖。待電測完後,進行綜合解釋,最後繪製出單井的地層綜合柱狀剖面圖。

(3)岩屑錄井的影響因素

在此主要討論影響岩屑代表性的因素。岩屑錄井雖然及時、簡便,但影響因素甚多,使岩屑的代表性受到一定影響,以致影響岩屑錄井質量。

①泥漿性能的影響

泥漿性能的好壞,直接影響鑽井工程的正常進行,也嚴重影響岩屑錄井的質量。如採用低比重,低粘度泥漿或用清水快速鑽進時,井壁垮塌嚴重,岩屑特別混雜,使岩屑代表性差。在處理泥漿過程中,若其性能變化很大,尤其是泥漿切力小時,岩屑也特別混雜。在正常鑽進中未處理泥漿時,泥漿在井筒環形空間中一般形成三帶:靠近鑽具的一帶爲正常泥漿循環帶,攜帶並傳送岩屑;靠近井壁的地方形成泥餅;二者之間爲處於停滯狀態的膠狀泥漿帶,其中混雜有各種巖性的岩屑。當泥漿性能未發生變化時,膠狀泥漿帶對正常泥漿循環帶的影響較小,所以岩屑混染程度較輕,如果突然處理泥漿,性能突然變化,切力變小,破壞了三帶的平衡狀態,膠狀泥漿帶中混雜的各種巖性的岩屑進入循環帶,而造成巖性特別混雜。當新的平衡建立後,這種混雜纔會中止。 ②鑽頭類型和岩石性質的影響鑽頭類型不同及新舊程度有差異,破碎的岩屑形態上有差異,比重也有差異,所以岩屑上返速度變化很大。如片狀岩屑接受泥漿衝力及浮力的面積大,比重較輕,故上返速度快,d2粒狀及塊狀岩屑與泥漿接觸面積小、比重較大,故上返速度慢。由於上返速度不同,直接影響到岩屑遲到時間的準確性,從而影響了岩屑的代表性。

③鑽井參數及井眼大小的影響

當鑽井參數不變,而井眼不規則時,泥漿上返速度也就不一致。在大井眼處,上返慢,攜帶岩屑能力差,甚至出現渦流使岩屑不能及時返出地面,造成岩屑混雜;而在小井眼處,泥漿流速快,攜帶岩屑上返及時。由於井眼不規則,泥漿流速不同,岩屑上返時快時慢,直接影響遲到時間的準確性,並使岩屑混雜不清。當鑽井參數改變時,對岩屑代表性影響也很大,排量大,泥漿流速快,岩屑能及時上返;如果排量小,鑽壓較大,轉速較慢,岩屑不能及時上返,使岩屑混雜嚴重,尤其是排量及泵壓變化頻繁時更爲嚴重。

影響岩屑失真的因素很多,除上述外,其他還有如岩屑取樣方法和處理方法不當;司鑽操作時加壓不均勻,或者打打停停等都會影響岩屑的代表性,給識別真假岩屑造成困難。

(4)岩屑錄井資料的應用

岩屑錄井資料經過階段整理後,編製成岩屑錄井草圖,其主要應用於以下幾個方面:

①進行地層對比

將岩屑錄井草圖與鄰井進行地層對比,目的是系統瞭解本井地層的巖性和油、氣、水層的主要特徵及深度,以指導下階段鑽井工作,並可校正地質預告,如實鑽情況的與原設計出入較大,應當修改地質設計。

②爲電測解釋提供地質依據

對探井來說,綜合利用岩屑錄井草圖,可以大大提高電測解釋的精度。在砂泥岩剖面中,僅憑電性特徵解釋油、氣層常感到困難,而岩屑錄井資料可以提供實際資料,與電測資料互相校覈。

③爲鑽井工程分析事故提供參考

在處理工程事故(如卡鑽、倒扣、泡油等)的過程中,經常應用岩屑錄井草圖分析事故發生的原因、制定有效的處理措施。在進行中途測試、完井作業過程中也要參考錄井草圖。 ④岩屑錄井草圖是編繪完井綜合錄井圖的基礎

岩屑錄井資料不論在碎屑岩地區,還是碳酸鹽巖地區,都可以建立起一個比較完整的鑽井地層剖面。對碳酸鹽巖地區來說,更重要的是利用岩屑中的次生礦物來研究縫縫洞洞的發育情況,據四川地區的'經驗,根據次生礦物的多少,可判斷縫洞的多少;根據次生礦物的晶形,可判斷縫洞的發育程度;根據自形晶體礦物的大小,可判斷縫洞的大小等。

岩屑錄井是鑽井地質工作的中心環節,是目前鑽進過程中瞭解地下地質情況及油、氣顯示的主要手段。以岩屑錄井爲主的各種錄井資料的綜合,又是進行地質綜合研究的基礎。鑽井與地質工作者應密切配合做好各種錄井工作。

3、鑽時錄井

地層的軟硬直接影響鑽進的速度,疏鬆性軟的岩層鑽進快;緻密堅硬的岩層鑽進慢,因此,根據鑽進的快慢可以瞭解地層的情況。表示鑽進的快慢可以用鑽時和鑽速兩個不同的概念。鑽速是單位時間內所鑽的深度,用米/小時表示,鑽時是每鑽進一米所需的時間,用分鐘/米表示。出於地質錄井的需要,現場常採用鑽時而不採用鑽速。根據鑽時的變化,既可以幫助我們判斷井下地層巖性變化反映地層的可鑽性和縫洞發育情況,又能幫助鑽井工程人員掌握鑽頭使用情況,提高鑽頭利用率,並改進鑽進措施,提高鑽速,降低成本。

在新探區從井口開始記錄要求每米記錄一次鑽時,在目的層應加密到每0.5米記錄一次。老探區的非目的層可1米以上記錄一次或不記。但目的層仍須每米記錄一次。鑽進中如發現有油、氣、水顯示,應即加密或連續記錄以搞清油、氣、水層的情況。

記錄鑽時的方法較多,各地區井隊自力更生採用了多種不同的簡易記錄鑽時的方法,如深度面板法,米尺劃線法,固定標尺法等。

(1)鑽時錄井的影響因素

①泥漿性能及鑽井參數的影響

泥漿性能對鑽時的影響很大,泥漿性能稍有變化,鑽時上便有反映,一般泥漿比重低,粘度小、排量大,則鑽時低;相反,則鑽時高。在地層巖性相同的情況下,若鑽壓大、轉速快、排最大,對岩石破碎效率高,故鑽時低;相反,鑽井參數選取不當,則鑽時高。鑽井參數的大小是相對而言,如鑽壓過大,會出現掉牙輪,或掉鑽頭,甚至斷鑽具等;但若鑽壓過小,會使鑽時增大,影響鑽進速度。若排量過大,會將井壁沖壞;但若排量太小,泥漿不能很好攜帶岩屑,使鑽時增大。因此,鑽井參數應因地制宜,選擇得當。

②鑽頭類型與新舊程度的影響

鑽頭是破碎岩石的工具,鑽頭破碎岩石的效果,將直接影響鑽進速度。鑽頭的類型很多,不同類型的鑽頭,破碎地層的能力不同。如牙輪鑽頭,一般L型適於鑽軟地層;M型適於鑽中軟地層;C型適於鑽中硬地層;T型適於鑽較硬地層;K型適於鑽硬地層。刮刀和魚尾鑽頭適於鑽軟地層。鑽頭的選擇是否合理,直接影響鑽時的大小,如不針對地層的軟硬選擇鑽頭必然影響鑽進速度,使鑽時增大。

鑽頭新舊的程度對鑽時的影響也是很明顯的,顯然在同一地層中新鑽頭比舊鑽頭鑽進快,鑽時低。

③岩石性質的影響

岩石性質由組成岩石的礦物成分、結構、膠結程度等因素決定,不同的礦物成分、結構、膠結程度,岩石性質不同。在某種類型的鑽頭和一定的鑽井參數的情況下,一般疏鬆性軟的地層比緻密堅硬的地層鑽進快,鑽時低。這是利用岩石性質進行鑽時錄井的主要依據。

④操作技術的影響

司鑽的操作技術熟練程度對鑽時的高低也有一定影響,經驗豐富的司鑽送鑽比較均勻,能根據地層軟硬採取相應措施,鑽時的變化就能更好地反映地下地層的較硬程度。如操作技術不熟練,鑽時的代表性就差些。

(2)鑽時曲線的應用

在鑽進過程中,地質人員把記錄的鑽時數據按井的深度繪成的曲線稱鑽時曲線(圖23)。鑽時曲線主要應用於地質和鑽井工程方面:

①利用鑽時錄井定性的判斷巖性,幫助解釋地層剖面,在砂泥岩分佈地區,可以幫助分辨出滲透層,與其它錄井資料配合,可以幫助發現油、氣、水層。

②判斷縫縫洞洞的發育的井段。當鑽時突然加快、鑽具放空等,說明井下可能遇到了縫縫洞洞,與岩屑、泥漿錄井資料配合,可判斷是否鑽遇縫洞以及縫洞的大小和發育程度等。

③作鑽井工程方面,根據鑽時錄井可以計算純鑽進時間,進行時效分析;根據不同類型鑽頭對各類岩石的破碎強度以及實際記錄的鑽時大小,合理選擇鑽頭;根據鑽時的突變,推斷是否鑽遇油、氣層,決定工程上應採取的措施。

應該指出,鑽時錄井資料應用的原則是鑽井參數大致相同,或至少在一個鑽頭鑽進時間內,鑽井參數變化不大。此外,由於鑽時錄井的影響因素甚多,必須與其他錄井、測井資料配合,才能更好地應用。

4、泥漿錄井

泥漿是鑽井的血液,它對鑽井工程極其重要,它是保證優質、快速、安全鑽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鑽進過程中泥漿性能常常會發生變化,而這種變化主要是與鑽進的岩層性質有關,因此,我們常利用鑽進過程中泥漿性能的變化來分析研究井下油、氣、水層的情況,以及判斷特殊巖性的地層。

(1)對泥漿性能的一般要求

從地質和工程的角度出發,既要搞清地下地層及含油、氣情況,又必須正常、安全的生產,爲此必須對泥漿性能提出一些要求。泥漿的種類和泥漿性能及其測定方法等已在有關的課程中闡述,在此只談談對泥漿性能的一般要求:

①比重

泥漿比重是指泥漿在2O℃時的重量與同體積4℃時的純水重量之比。調節泥漿比重主要是爲了調節井筒內液柱的壓力。泥漿比重越大,對井底及井壁的壓力越大。在保證平衡地層壓力的情況下,要求泥漿比重儘可能低。這樣,泥漿性能容易穩定,易於發現油、氣層,有利於快速鑽進。一般要求比重爲1.10~1.25。當鑽入易垮塌的地層和鑽開目的層以上的高壓油、氣、水層時,應適當加大泥漿比重,以防止地層垮塌及井噴。而當鑽進低壓油、氣、水層及漏失層時,應減小泥漿比重,減小壓差,以免壓差過大發生井漏。總之,調節泥漿比重,應做到對一般地層不塌不漏,對油、氣層壓而不死,活而不噴。

②粘度

泥漿粘度是指泥漿流動時,其內部分子間的摩擦阻力,即泥漿流動時的粘滯程度。其大小常用時間“秒”來度量。一般要求泥漿粘度爲20至30秒之間。對於易造漿的地層可以適當小些,而易於垮塌及裂縫發育地層,則可以適當提高粘度,但不宜過高,否則易造成泥包鑽頭或卡鑽、氣侵、砂子不易下沉,含砂量增大等,而影響鑽速。所以一般地層要求低粘度、大泵量。

③失水量

當泥漿柱壓力大於地層壓力時,泥漿水滲入地層的現象,稱失水,失水的多少叫失水量。一般用毫升表示。要求泥漿失水量一般不超過10毫升。對於易垮塌的地層則要求失水量愈小愈好,並要求嚴格控制失水量。在鑽遇油、氣層時也應保持較小的失水量。

④泥餅

泥漿在失水時所形成的膠結狀的泥糊叫泥餅。以毫米表示。它的厚度主要取決於失水最的大小,失水量大,則泥餅厚,反之,則薄。當鑽進油、氣層後,如果失水量大,則泥餅厚,泥漿浸泡時間過長,就會堵塞油、氣層,影響油、氣產量和完井作業的順利進行。同時泥餅過厚會使井眼變小,易造成阻塞和卡鑽。因此,對泥餅的要求不能過厚,一般要求小於2毫米。

⑤切力

使泥漿自靜止開始流動時作用在單位而積上的力,即泥漿靜止後懸浮岩屑的能力稱爲切力。以毫克/釐米2表示。鑽井要求初切力(靜止一分鐘後測得的切力)越低越好,終切力(靜止10分鐘後測得的切力)宜適當。切力過大,泥漿泵起動困難,砂子不易沉除,鑽頭易泥包,泥漿易氣侵,而終切力過低,泥漿靜止時岩屑在井內下沉,易發生卡鑽等事故,並給岩屑錄井帶來困難。一般要求泥漿初切力爲0~11毫克/釐米2,終切力爲5~20毫克/釐米2。

⑥含砂量

泥漿含砂量是指泥漿中直徑大於0.05毫米的砂子的總體積除泥漿總體積的百分數,一般以百分數表示。含砂量越小越好,一般要求小於4%。含砂量大時容易磨損鑽具及泥漿泵的零件,會造成泥漿的比重、切力、粘度增加,失水量增大,泥餅加厚,容易引起井下事故。

(2)響泥漿性能的地質因素

影響泥漿性能的地質因素是很複雜的,有時是一種因素,有時是多種因素在起作用。這些因素歸納起來,有以下幾方面:

①高壓油氣侵

當鑽穿高壓油、氣層時,油、氣侵入泥漿,造成泥漿比重下降,粘度上升,這就是常說的油、氣侵。其原因是由於油或氣進入泥漿後,油和泥漿或氣和泥漿呈兩相流動,互相影響,因此,泥漿流動時,分子間阻力增加,表現爲泥漿粘度上升;低比重油、氣進人泥漿,使泥漿比重相應降低。

②鹽侵

在鑽井過程中,若遇到鹽水層或含有可溶性鹽類,如岩鹽(NaCl)、芒硝(Na2SO4 或石膏(CaSO4)等地層時,這些鹽類溶於泥漿中,增加了泥漿中的含鹽量,使泥漿性能發生變化。例如當鑽遇高壓鹽冰層、岩鹽層和含芒硝地層時,這類含鈉鹽地層的溶解度大,便發生鈉鹽侵入淡水泥漿,由於Na+濃度增加,開始時使其粘度和失水量增大。如鹽侵嚴重時,後來使粘度反而降低,失水量顯著增加。又如鑽遇含硫酸鈣的地層時,可能發比鈣侵而使泥漿粘度和切力急劇增加,有時甚至使泥漿呈豆腐塊狀,失水量亦隨之上升。

③砂侵

砂侵主要由幹粘土中原來含有的砂子及鑽進時岩屑中的砂子侵入泥漿而在地面淨化系統未沉除所致。含砂量多,則影響泥漿比重、粘度和切力增大,而減少泥漿攜帶岩屑的能力,同時對泥漿泵及循環系統也有磨損。

④粘土層

鑽進粘土層或頁岩層時,因地層造漿而使泥漿比重、粘度增高。通常是加水稀釋或加降粘劑,以降低比重和粘度。

⑤漏失層

當鑽遇裂隙發育的地層或溶洞發育的碳酸鹽巖地層,或不整合面,或斷層破碎帶,或疏鬆的砂礫岩地層時,常容易發生井漏,漏失對安全鑽進影響很大。當泥漿比重過高,鑽進低壓油、氣層時,泥漿大量漏入地層會把氣流的通道堵死,甚至壓死油、氣層,對油氣田勘探、開發極爲不利,漏失嚴重時,應根據發生漏失的地質條件,採取適當的堵漏措施。 ⑥地溫

地層的溫度隨深度增加而升高,平均加深100米,溫度增加攝氏3度左右。經驗證明,溫度對泥漿性能影響很大,尤其是深井,例如井深5000米,井底溫度可達170~180℃。高溫一方面會使粘土顆粒進一步分散,同時會引起某些泥漿處理劑的分解,降低了粘土和處理劑的水化作用,使泥漿性能發生複雜的變化,難以正常鑽進。因此,必須進一步研究解決在高溫、高壓、高礦化度的情況下,如何保持泥漿穩定、優質的問顆。

(3)泥漿錄井資料的應用

①在整個鑽井過程中,保持良好的泥漿性能,以保證安全、快速鑽進是鑽井工程人員的職責。泥漿錄井資料可以爲工程上分析泥漿性能變化提供依據。當鑽遇油、氣、水層時,更應注意泥漿性能的變化,及時處理,防止井噴或井漏事故發生。如油、氣、水層壓力高時,則需要提高泥漿比重,降低粘度和失水量,做到既不壓死油層,又不造成井噴事故。提高泥漿比重。加入加重劑。用量可按下式計算:

(缺公式) (6)

式中:G──將泥漿比重由γl提高到γ2時,每1方原漿中應加入的加重劑用量,噸; γ──加重前泥漿(原漿)比重;

γ2──加重後泥漿比重;

γ3──加重劑比重。

當鑽開油層時,應採用的泥漿比重用下式計算:(缺公式)

式中:γ──泥漿比重;

P──油層中部壓力,大氣壓;

H──油層中部深度,米;

α──安全係數(一般採用0.05~0.1)。

②測定泥漿性能的變化,可以幫助判斷油、氣、水層的位置。因爲泥漿在不斷循環的過程中,各種不同的液體,如油、氣、水不斷侵入到泥漿中而使泥漿性能發生改變。鑽遇不同流體和岩層時,泥漿性能變化見表1。

用時,還需作具體分析。

③計算油氣上竄速度。在鑽井過程中,當鑽穿油氣層後,因某種原因,需要起鑽,而到下次下鑽循環泥漿時,泥漿槽面常見到油花、氣泡,這是油氣侵的現象。它說明井下油、氣層壓力大於泥漿柱壓力,在壓差作用下,油、氣侵入泥漿並向上部流竄,這種現象稱爲油氣上竄(圖24)。在單位時間內油氣上竄的距離稱油、氣上竄速度,以米/小時表示。油氣上竄速度是反映井下油、氣層能量大小的標誌。如果油、氣上竄速度很慢,說明泥漿比重過大,有可能把油、氣層壓死,如果油、氣上竄速度很快,說明泥漿比重過小,應適當加重,並注意防噴。油、氣上竄速度越大,說明油、氣層能量越大,反之、則越小。在一定泥漿柱壓力的條件下,油、氣上竄速度的大小反映了油、氣層能量的大小。因此,在現場準確地計算油、氣層上竄速度,對調節泥漿比重大小,瞭解油、氣層的能量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若井下有多層油、氣層存在,下鑽應分段循環泥漿,求得各層油、氣上竄速度,計算公式如下:

遲到時間法

hH(T1T2)t (8) UT0

容積法

H

UQ(T1T2) (9) T0

上兩式中 U──油、氣上竄速度,米/小時;

H──油、氣層深度,米;

h──循環泥漿時鑽頭所在井深,米;

t──鑽頭所在井深的遲到時間,分;

Tl──見到油、氣顯示的時間,分;

T2──鑽至h深度後的開泵時間,分;

T0──井內泥漿靜止時間,小時;

Vc──井眼環形空間每米理論容積,公升/米;

Q──泥漿泵排量,公升/秒;

遲到時間法比較接近實際情況,是現場常用的方法。在鑽遇兩壓水層時,也可以用上兩公式計算。

④鑽進油、氣、水層時泥漿錄井資料的收集

鑽進油、氣、水層時,由於油、氣侵或水侵,泥漿性能發生變化,進入泥漿中的油氣、水隨泥漿返出井口,呈現出不同的狀態和特點,如呈油花、氣泡等,這是油、氣、水層的直接顯示。並且當泥漿柱壓力失去平衡後,還會造成井噴和井漏,因此,當鑽進油、氣、水層時,要特別注意油、氣、水顯示和井噴、井漏資料的收集。

(三)完井總結圖與完井報告的編制

井完鑽以後,必須全面、系統地整理和分析在鑽井過程中所取得的各項資料,綜合判斷地下地質情況和油、氣、水層,編制完井總結圖和編寫完井報告。

1、編制完井總結圖

完井總結圖展示了一口井的地質錄井資料和主要測井資料,恢復了井孔的地層剖面,並對油、氣、水層作了綜合解釋。它是鑽井地質總結的主要成果圖件。其編制內容和格式各地區各油田雖略有不同,但基本上是一致的。常用的深度比例尺是1:500。岩心、岩屑、鑽時、泥漿、氣測等錄井資料都要畫在圖上。測井資料通常只畫對比曲線和井徑曲線,其他曲線則視各地區具體情況與要求而定。鑽過碳酸鹽巖剖面的井,多把放射性測井曲線畫上。各種曲線要安排合理,選好橫向比例尺,避免曲線之間交錯過多。深度誤差一般不能大於0.5米。當橫向比例和基線需要移動時,必須在相應銜接深度處加以註明。相鄰兩曲線應該用不同線條區別開。圖的下端以完井深度封底。在編制完井總結圖中,應解決好以下幾個問題:

(1)確定分層界線

分層界線應以1:500標準曲線的2.5米 (或1米)底部梯度曲線和自然電位曲線爲主,來劃分各層的頂、底界。必要時也參考組合測井中的微側向、微電極等曲線。對一些特殊巖性層和有意義的薄層,標準曲線不能很好反映出來時,可根據微電極或微側向曲線劃分層界,對電測解釋的油、氣、水層,要根據測井解釋成果表提供的數據畫在剖面上,並應與油氣水層綜合數據列在一起。油層中的薄夾層,小於0.2米的可不必畫出,大於0.2米者可畫成0.5米。

對於碳酸鹽巖地層剖面的分層界線,則應以側向測井和放射性測井曲線、井徑曲線爲主,並參考聲波時差、及岩屑錄井等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後確定。

(2)確定巖性

確定井孔剖面的巖性,不可孤立進行,要參考相鄰井的巖性和分層情況。巖性確定必須以岩心、岩屑爲基礎,其他資料只作參考。把錄井剖面中巖性與曲線相符的層次,逐一畫到完井綜合剖面上去。對於與曲線不符的,需要對比相鄰井的剖面和查看該層上、下岩屑中的代表巖性,對原有解釋作適當的修改。確定巖性時,一般單層厚度如果小於0.5米,可以不進行解釋。但是對標準層及其他有意義的特殊巖性層,即使厚度小於0.5米,也要擴大到0.5米進行解釋。

(3)油氣水層的識別

各種地質錄井和測井資料都有不同程度的侷限性。爲了更可靠地判斷油、氣、水層,應該收集有關的各資料進行綜合解釋。綜合解釋必須以岩心、岩屑、井壁取心、鑽時、氣測、槽面油、氣顯示等第一性資料爲基礎,同時結合測井、分析化驗等資料,做出合理解釋。要重視岩心和岩屑錄井時所定的含油級別,但不能簡單地把含油級別高的統統定爲油層,把含油級別低的全部當作非油層。事實證明,含油級別高的不一定是油層,含油級別低的也不一定就不是油層。泥漿錄井中無油氣顯示及顯示程度的好壞,也可以有多種原因引起,它與地下有無油氣層和油氣層能量大小或油氣多少並無直接關係。

2、完井地質報告

完井地質報告是一口井鑽完後的文字總結。報告主要包括以下內容中:

(1)序言

簡明扼要地闡述該井鑽井過程,錄井工作的概況,資料的可靠程度及基本經驗教訓等。

(2)地層簡述

本井鑽穿地層層序、井深、厚度、各組段地層的主要巖性,可供對比的標準層和標誌層特徵,以及與鄰井、鄰區的對此情況。有些內容可以列表說明。

(3)油氣水顯示情況

首先,按深度順序將發現的油、氣、水層的各種原始資料及解釋情況進行分級描述,如分爲主要油氣層及次要油氣層。將油(氣)層巖性、各種錄井顯示,測井解釋結果等詳細敘述,做出有科學根據的評價。

(4)試油、氣層位盤見

主要是提出供試油、試氣的層位、井段、厚度,同時提出完井方法及試油方法和步驟。

(5)總結與建議

應針對主要問題進行總結。如對本井的地層、構造、油氣層和其它有待討論的問題,進行專題論述。要以充分的事實,論證過去結論中的正確與錯誤,並闡明新的認識,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

(四)探井地質設計

在油、氣田勘探過程中,無論是採用地面地質調查還是地球物理勘探的方法,對於地下地質情況的認識,只能限於推論階段。地下地質情況究竟如何?有無油、氣藏存在?只靠地面勘探是不能作回答的,還必須通過鑽井,取得實際資料,經過綜合分析研究,才能證實有無油氣存在。

鑽井地質工作的任務是在鑽井過程中取全取準各項資料、數據、爲油氣田的勘探和開發提供可靠的第一性資料,各項地質錄井工作質量的好壞,將直接關係到能否迅速查明地下地層、構造及含油、氣情況,影響油氣田勘探速度和開發效果。因此,鑽井地質工作是整個油氣田勘探開發過程中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作爲鑽井工作者,應當與地質工作者一道爲油氣的勘探和開發共同出力。

鑽井地質工作內容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

(1)探井地質設計的編制;

(2)鑽井地質錄井和測井資料的收集;

(3)中途測試資料的收集;

(4)與地質有關的工程數據的收集,如固井數據及固井質量檢查等;

(5)各項錄井資料的綜合整理及鑽井地質總結的編制(包括試油層位的選擇)。

本部分只介紹鑽井地質設計剖面的編制及各項錄井,測井資料的收集整理以及中途測試工作,其他內容省略。

在一個新探區,爲了迅速發現油、氣藏,及時擴大勘探成果,需要編制一個鑽探的總體設計。在總體設計中規定了勘探總任務,作全區勘探的程序與方法、井別、井位部署等。 探區內每口井在開鑽前都必須作出該井的鑽探設計,以指導該井的鑽探工作。一口井的地質設計是根據區域勘探的總體設計,應用地面地質、地震資料、鄰井鑽探資料,綜合分析後編制而成的。一口井的鑽探設計,一般分爲地質和鑽井工程兩大部分,探井設計地質部分應包括以下內容:

(1)井位 指地現位置、構造位置、井位座標;

(2)井別 指本井是探井或是生產井或是別的類型的井;

(3)預計完鑽層位及井深;

(4)鑽探目的和任務;

(5)鑽遇地層及各層巖性特徵;

(6)預計含油、氣、水層位及其深度;

(7)設計取心層位及取心長度;

(8)各項錄井、測井資料的要求;

(9)故障提示:指鑽井過程中可能發生故障或事故的層位、井段;

(10)地質施工設計表。

鑽探設計中的工程部分,主要根據探井地質設計進行編制,即是根據該井的鑽探目的、任務、地層特徵以及預計含油、氣、水層的情況,結合鑽井設備性能編制而成的。

1、探井地質設計的依據

在一個構造上第一口探井的鑽井地質設計主要根據本區及鄰區的地層、構造及含油、氣情況進行設計。

在一個構造上進行鑽探之前,一般都要經過地面構造細測或詳查以及地震勘探工作,瞭解地面構造與地下構造的圈閉情況及上、下構造的符合性,並繪出地形地質圖、標準層或目的層頂面(或底面)構造圖,若缺少地面實測構造圖,應以地震構造圖爲主要依據,正確選擇井位。構造資料是正確設計地層剖面的主要依據之一。

除構造方面資料外,還需要根據本構造地層出露情況、收集盆地邊緣出露的(即本井設計鑽遇的)地層剖面,特別要注意收集鄰區完鑽井地層剖面。

鄰區或鄰井的鑽井地質、技術條件的資料也是地質設計不可少的依據。這些資料包括油,氣、水層的顯示和壓力情況,尤其是異常高壓的地層、特殊地層或地段(如斷層帶、特別堅硬的地層、易坍塌,易泥包的地層、石膏層、鹽岩層及造漿地層等)以及其他有關影響鑽井技術條件的地質資料。

根據以上的資料,便可進行地質設計。在編制設計之前,地質人員必須親自到現場,覈實井口出露層位及該層的出露厚度,並對井位進行實際測量,準確地測出其座標和地面海拔高度。

2、探井地質設計的編制步驟

對於區域勘探,探井的鑽探目的是,瞭解探區深部地層的含油、氣情況,尋找含油層系;建立地下地層剖面、瞭解生、儲、蓋組合及分佈情況、瞭解區域巖性、巖相的變化;取得有關地球物理參數,爲物探資料解釋提供依據。

對於邊勘探邊開發的油氣田,設計探井任務時要考慮生產情況,如氣田生產井不宜多,應精選井位,兼顧生產。設計下部預計油層的探井,應兼顧上部油層的生產。

探井地質設計編制步驟如下:

(l)探井地質剖面的設計

設計新探區第一口探井時,只有根據鄰區或區域露頭資料結合本構造地震資料進行仔細分析對比,確定設計井的地層厚度、巖性。特別要利用通過設計井的地震剖面圖(圖25)及有關各組系地層的等厚圖、巖性、巖相圖,確定出本井所鑽遇地層的順序、深度、厚度,各層巖性特徵及可能的含油、氣、水層層位。若有斷層,則應確定出斷層層位及斷距。

0 0.5 1公里

上圖爲××凹陷通過設計探井的一條南北向地震剖面。要在樁號30與35之間設計新探井。根據鑽探目的,要求鑽穿老第三系漸新統沙河街組完鑽。根據地震剖面的對比,沙河街組相當於地震標準層T6,從圖可知完鑽井深約爲3000米,其它各層深度分別爲: 0~200米爲第四系平原組(Qp)

200~1300米爲第三系明化鎮組(Nm)

1300~1850米爲第三系館陶組(Ng)

1850~2180米爲第三系東營組(Ed)

2180~3000米爲第三系沙河街組(Ea)

當設計井爲詳探井或探邊井時,首先根據構造圖及已完鑽井資料作通過設計井的構造橫剖面圖(圖26)。由完鑽井1、2、3、4井的實際資料向5、6號設計井推測巖性和厚度。應考慮到構造位置不同,其巖性和厚度的變化。5、6井的分層深度可以從橫剖面上確定,而巖性及油、氣、水層位置可與鄰井對比確定。

圖7-2××一××構造橫剖面圖

(2)根據鑽探目的和任務,確定目的層和完鑽井深

應根據鄰區或區域勘探資料,在設計剖面上指出有利的生、儲、蓋層系的井段,以可能的儲集油、氣層爲鑽探的目的層。一般應盡鑽機設備的最大能力,鑽穿儘可能多的有利的生、儲、蓋組合的目的層。

探井的完鑽井深主要根據鑽探目的層的深度而定。預探井井深的設計,一般根據鄰區或區域地層剖面的巖性、厚度資料,結合通過設計井位的地震剖面來確定,詳探井井深由鄰近已完鑽井的目的層井深資料,結合設計井所處的構造位置,推算完鑽井深。考慮到地層厚度、傾角的變化及地震資料解釋精度的影響,設計井深時應附加5~10%的後備深度。

(3)根據鑽探目的和任務,確定取心層位及各層取心長度

(4)地層預告

根據各層巖性特徵及含油、氣、水層的資料,作出地層預告及對洗井液性能的要求,特別應注意惜鑑鄰井的鑽探經驗。如鬆軟泥岩易發生沉包鈾認、易造漿、易垮塌;鬆散砂礫岩勿坍塌、漏失;含砂量增大,易造成沉砂卡鑽;堅硬地層易跳鑽、蹩鑽造成掉牙輪;灰巖的溶洞功裂縫發育可能發生井漏與井噴;鹽水層會破壞泥漿性能;高壓油、氣、水層易井噴等等。現場地質、鑽井、泥漿人員應共同協作配合,制定出防止井下事做的措施。

(5)對地質錄井及測井工作提出具體要求

設計結果,應交出探井設計書(包括工程、地質全面設計成果),地質施工設計表、構造橫剖面圖、附井位的構造圖等。

爲了更好地完成任務,在鑽前必須向全隊職工進行技術交底,特別是要把本區的勘探形勢、地質情況、本井的鑽探目的任務、完鑽井深以及本井預計鑽遇油、氣、水層的深度和壓力,本井鑽進中可能遇到故障的層位、深度等作地質交底,建立錄井工作制度,使全隊職工明確任務,共同努力,優質、安全、快速地完成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