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協議

甲方當事人:新民鄉馬坪地國小,法人代表:劉武俊,以下簡稱甲方。

家校合作協議

乙方當事人:羅仕佐(羅濤的二祖父),羅濤的祖母,住:新民鄉扒嘎村,系本校六年級(2)羅濤的監護人。以下簡稱乙方。

協議事由:乙方領羅濤回家管教一段時間,(從2015年5月14日至本學期期末考試)。

因羅濤在我校多次違反校規校紀,經學校領導、班主任、科任教師多次說服教育仍屢教不改。並且越來越嚴重。最近直接不進校園,整天在學校附近閒逛。鑑於羅濤的這種現狀學校無法對他進行管理教育。在短期內無法校正其錯誤,經校方多次和羅濤溝通無濟於事。在萬般無奈之下。又多次同家長及監護人共同商量如何教育好羅濤。但家長及監護人都覺得無計可施。經甲乙雙方在馬坪地國小共同協商,達成如下協議:

一、本着保護羅濤同學在快要畢業時不要受到任何意外傷害的原則,讓他在這段時間對自己的簽訂協議後,羅濤同學由乙方帶離校園,安全事由乙方負責。行爲進行反思,對其今後的發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羅濤同學不進學校,校方無法知曉他的行蹤,無法進行教育。對他本人存在着潛在的安全隱患。

三、甲乙雙方於2015年5月14日(公曆)在新民鄉馬坪地國小簽訂協議,由乙方將羅濤同學帶回家進行家教,今後羅濤想參加本學期末考試,提前三天與校方聯繫,校方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絕。

四、簽訂協議後,羅濤同學由乙方帶離校園,安全事由乙方負責。

五、本協議一式二份,甲乙雙方各執一份,自簽字之日起生效。

甲方簽字(蓋章):

乙方簽字(摁手印):

簽訂日期:2015年5月14日

家校合作協議 [篇2]

家校合作 和諧共贏

劉丹、李思齊等 (無錫市洛社高級中學)

在孩子發展的過程中,有多方面的因素在起着作用。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把兒童比作一塊大理石,他說,把這塊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家庭、學校、兒童所在的集體、兒童本人、書籍、偶然出現的因素。從排列順序上看,家庭教育被列在首位。可見,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隨着家長文化層次的逐漸提高,目前許多家長對教育的需求越來越多,越來越高。他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十分關注孩子所受的學校教育以及在學校的學習、交往、成長情況。但是在家庭教育中,部分家長存在着一些誤區。例如:有的家長把育智看作是教育的核心內容,認爲學校就是要讓孩子成績好,進好大學,往往只注重子女的智力開發和孩子的學業成績而忽視了對孩子性格、氣質、興趣、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有的家長對孩子抱有過高的期望值,因“恨鐵不成鋼”而對孩子採用負面評價,導致與孩子的關係漸漸疏遠,甚至產生敵對情緒,出現難以溝通的局面;有的家長不惜財力進行教育投資, 以教育投資代替家庭教育,把家庭教育作爲學校教育的延伸和補充;有的家長只是把學校看成是一個接納無處可去、無人管教的孩子的場所,因此對學校的事不聞不問;有的家長雖然意識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終日忙於工作,不能有效參與對孩子的教育;有的家長,主張教育要儘量減少束縛,卻忽略了對孩子應有的規範與社會規則意識的培養

無論是家庭中的過度教育,還是放任教育,其結果都不利於子女的健康成長。目前,我國還缺少專業的家庭教育機構爲廣大家長提供家庭教育諮詢服務。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許多家長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不知所措。相對於家長而言,學校有受過專業訓練的教育人員,有能力也有責任爲家長提供指導。爲此,我們與惠山區委宣傳部聯合推出了這期家教諮詢,目的是爲廣大家長教育子女提供有效的幫助。我們希望通過解答家長提出的有關家教方面的疑難問題,引導家長學習成功的家教經驗,反思自己在孩子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減少家教方面的偏差和失誤,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與效益。

學校教育是社會的公共事業,學校越是發展,越要以感恩之心真誠回報社會。服務家庭教育,這是我們應該履行的社會責任。爲此,我們還在校園網上開設了“家校對話”專欄,爲全社會的家長提供服務。假如您在家庭教育方面有疑惑或對我們的工作有建議,可以登陸我們的校園網,在“家校對話”欄目留言。

當然,這只是我們開展家校合作的第一步具體舉措。我校辦學理念是“人文見長,人本立校;根植生活,發展生命”,這一辦學理念以“人的發展”爲主導思想,着眼於學生生命發展。據此,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提高大學聯考升學率並非我校追求的終極目標,我們更看重的是學生素質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因此,我們還將本着“發展生命”的辦學理念,把孩子當成一個有獨立思想、選擇性和意志力的發展主體,以他們的正當發展願望爲家校合作的基本依據,與家長共同指導孩子制定“人生髮展規劃”,並配備導師,與家長共同關注每位學生生命成長的軌跡,促使孩子得以主動發展、和諧發展、個性發展。

我們相信,這樣的家校合作將會給我們的教育帶來巨大的變化。通過家校合作,我們打破傳統教育在家校時空上的分割,實現家校教育時空的緊密銜接,發揮各種教育資源的互補作用和多渠道一致影響的疊加效應,形成一股責任分擔而又融合的強大合力。我們的學生將會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變盲目發展爲有目標發展;我們的教師將會變教書爲育人,變經師爲人師。而學校,也將因此提高教育質量,促進特色發展,提升品位,打造出優質的教育品牌。

教育與社會相連,與生活相通;教育與生存相連,與發展相通。教育的軌跡是一個無窮的圓,其圓心就定位在“人”——社會生活中現實的人、文明氣息中健康的人、與時俱進中發展的人。

整合教育力量,實施家校合作,致力於構建和諧、共贏的教育網絡,是讓家庭、孩子受益,使學校獲得更多的發展空間和更大的成功的多贏舉措。爲了孩子的健康發展,讓我們和您——孩子的家長——攜起手來,共同擔負起教育孩子的重任,爲孩子的終生髮展和美好未來奠基。 家教建議

案例一:孩子厭學怎麼辦?

趙某,高一學生,性格一向開朗外向,能說會道,好動,人緣好。爲了兒子有出息,媽媽一直以孩子的表哥考上大學爲例對兒子進行鼓勵和說服教育,時常拿兩人的學習態度和習慣進行對比,一看到孩子不夠認真就責怪兒子不爭氣,比不上表哥。以前兒子很聽話,現在對媽媽的話產生了逆反心理。最近只要一提到學習,臉上就顯露出煩躁的表情;一拿到書本,就哈欠不斷。做作業也磨磨蹭蹭,拿塊橡皮也能玩半天。他時常感嘆:“學習真沒意思,真累!”看着趙某成績直線下降,媽媽很是焦慮。

李思齊老師回答:

趙某對學習的反應,實際上是厭學的一個典型案例。學習沒興趣,就開始消極應付,導致成績下降。在孩子不夠認真努力時,如果父母不進行合理引導,而是簡單粗暴地責怪他不爭氣,孩子就會對自己失去信心。表哥考上了大學,有了榜樣,本來對趙某是一種促進,但父母不對他進行適度合理的激勵教育,反而拿來襯托自己兒子的“不爭氣”,本意是督促兒子更加努力學習,結果起到了負面作用。對錶哥的過度讚揚使趙某感到自己在父母眼中顯得很無能,一無是處,處處不如表哥,於是逐漸變得自卑和厭學。他越厭學,越學不好,成績越差,成績越差就越厭學,如此形成了惡性循環,使他完全失去了自信心,最後索性破罐子破摔,逃避學習。

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如果長期得不到別人的認可,自己的努力不能得到他人的肯定,就會產生挫敗感,就不可能對某一事物產生濃厚的興趣,學習也不例外。一個學生如果在學習中老是受到批評、指責而很少受到表揚、誇獎,那麼他對學習就會產生厭煩和畏懼情緒。因此,如果孩子厭學,家長要了解其原因:是學習困難造成的,還是家長期望值過高造成的?如果是學習困難而使學生沒有成就感,家長可爲孩子進行學業輔導,或者請家教輔導,以提高孩子成績。如果是家長的過高期望造成的,就應該立即降低對孩子的期望值,讓孩子經常有成功的體驗。一旦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成就感,厭學的情緒就會消失。

另外,到了高中,學生的成績開始拉開檔次,並且差距越來越大。有的孩子自尊心強,極要面子,就會因爲成績不理想而苦惱,甚至傷心流淚,認爲學習不能給自己帶來喜悅,只有失敗後的煩惱和自卑。尤其是國中成績優異,到了高中逐漸跟不上的孩子,受挫感就更嚴重了。

建議趙某的媽媽好好跟孩子談談,加強感情上的交流,與孩子交朋友,分解過去因爲與表哥對比而給孩子帶來的心理壓力和傷害。在對待學習的問題上要以鼓勵爲主,多一些讚許和肯定,少一些批評和責備。提到孩子表哥時,不要把表哥的長處與自己孩子的短處相比,可以讓表哥適時適度地介紹一些學習的經驗體會,供孩子參考。

案例二:怎樣輔導孩子克服學習中的自卑感?

在高一時,小A的學習還比較優秀,一般在年級裏排前五名,高二時學習就有點退步,有一次月考排到了年級二十幾名。小A爲人靦腆,愛臉紅,自己意識到了就努力剋制,但越想控制就越容易臉紅,她心裏就着急起來,學習也無法專心。小A的媽媽諮詢了許多朋友,小A自己也要求去看心理醫生,看過之後,也沒見多大成效。小A每天總是悶悶不樂,煩躁不安,小A的媽媽試着問她擔心什麼,她就說自己是個有問題的人,與人家不一樣等等。有一天,小A對媽媽說:“媽媽,我很自卑,看他們學得很帶勁的樣,我自愧不如,我是不行了,我的問題多”看到小A這麼消極,小A的媽媽一籌莫展。

趙玉新老師回答:

很多家長都會發現,自己的孩子進入青春期後,越來越關心自我,越來越密切地注視自己,常常很自然地拿自己與周圍人比較,很想肯定自己,處處能趕超別人,使別人能對自己刮目相看。這雖然有催人奮進的積極一面,但由於青少年容易情緒化,看事物常常以偏概全,一旦在比較中感到自己與別人有距離,或是比較後通過自己努力還是達不到自己願望,這時就會產生挫折感,變得心灰意冷,產生自卑心理。

小A的媽媽應該更多地走近孩子,走進孩子的生活,多說肯定的話語。對於自認爲不如人的孩子,要給他們更多的肯定。有時候,雖然明知如“你一定能考出好名次”,“你絕對不會輸”等話語是自欺欺人,但是這些肯定的話語能夠在孩子心目中形成一股自信力,他們會把這些肯定的話當作既成的事實來要求自己,從而拋開一切顧慮和猶豫,沉着應戰,發揮出他們應有的水平。這就是語言暗示的作用。

一位羅馬詩人曾經說過:如果有位女子因她的膚色太黑而煩惱,你不妨讚美她的肌膚如胡桃般的美麗。有一句話說得好,一個人的缺點往往就是他的優點所在,而一個人的優點往往即是他的缺點。對於自卑的孩子,父母一方面要發現他的優點,另一方面是要換個角度從積極的方面去評價他的缺點。例如,如果孩子膽小,可以對他說:“膽子小就不太會闖禍。”如果孩子爲臉紅煩惱,可以對她說:“臉紅說明你有自尊心。”如果能夠引導孩子從積極的方面看待自己的某些缺陷,自然而然就可減輕孩子的.自卑感。

案例三:孩子學習態度不端正,習慣差,怎麼辦?

小松同學進入高中以後,早操遲到,上課瞌睡,不交作業,有空就去玩耍成績直線下滑。老師找他談了很多次話,他要麼說自己會改正,要麼就沉默不語。父母與他談話,他乾脆就與家長頂嘴:“我已經很努力了,還能要怎麼樣!”

進入高二以後,情況依然沒有改觀,家長痛苦不堪

張振兵老師回答:

通過了解,知道小松同學上高中之前一直住在家裏,父母對他照顧得無微不至。進入高中以後,小松沒有做好適應新環境的心理準備,離家寄宿以後,缺乏自理生活的能力和合理安排生活的習慣,感覺比較累,比較緊張。在國中時,由於知識容量小、難度低,再加上老師盯得緊,所以小松成績還過得去,但高中知識容量大、難度高,小松就感覺學得累。

針對這樣的情況,家長首先要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應該讓孩子認識到“態度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成就人生”,下大力氣幫他培養一些學習、生活的好習慣,例如制訂學習計劃,合理安排時間,歸納整理學習資料等等。

當然,改變壞習慣,培養好習慣不是那麼容易的。心理學曾有一項研究,認爲一個習慣的形成,至少必須重複二十一次。所以,好習慣的養成還需要家長不斷反覆的督促與適度的獎罰措施。

案例四:孩子嫌家長煩,怎麼辦?

小軍平時是一個個性極強的孩子,在國小國中的時候,他是家長眼中、老師心目中的品學兼優的好孩子,在班級裏一直是老師的得力助手。

可是到了高中之後,他有幾次考試沒考好,媽媽就總是在耳邊嘮叨,弄得他根本沒有心情去學習,甚至有幾次和媽媽大吵起來。

可是媽媽還是一如既往地不停拿他的成績來說事。久而久之,小軍沒有了學習的興趣,學習成績也越來越差,最差的一次竟然滑到了班級下游,他自己也很苦惱。可是在他看來,媽媽不但沒有來安慰他,還在以往的嘮叨中,又多了一種叫做責備的東西。這令他十分失望,漸漸對學習失去了興趣,漸漸地不願意與父母說話,“她一說話我就覺得她很煩。”“我雖然也知道她爲了我很辛苦,可是一聽到她一張嘴就是我的成績怎樣怎樣,我就煩得不想再和她說任何一句話了。”

劉俊老師回答:

現在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有這樣一個誤區,認爲只要孩子學習好,其他什麼都無所謂,只要孩子成績一下降,孩子就什麼都不好了。殊不知,這樣就會造成孩子與家長的對立。

其實,除了學習成績以外,孩子還有很多方面值得我們關注,比如說生活、心理等等。平時多關注一下孩子的心理狀況,多瞭解一下他們在想什麼,這樣才能把握孩子的“心靈脈搏”,讓孩子樂意與家長交流,從而找到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最根本原因。

此外,家長不能只看到孩子學業上的短處,還要善於欣賞孩子其他方面的長處。不要因爲孩子的學習成績退步就否定了他在其他方面的努力與成果。何不讓孩子活在一種“光環”之下呢?讓孩子產生“我也很優秀”的心理狀態,可以提高孩子的自信,使孩子以積極的心理狀態面對學習與生活中的挫折。一個心理狀態積極的孩子是不會拒絕與他人包括家長進行交流的。

案例五:寄宿生家長怎樣關注孩子的學習?

我家距離你們學校比較遠,孩子只好住在學校裏。我們工作也比較忙,沒有多少時間看他,不能再像國中那樣關注他每一天的學習情況。我想問一下寄宿生家長平常該做哪些事情來促進孩子的學習?

王詩鋒老師回答:

學生從國中進入高中後,學習方式與課程難度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許多學生就是住在家裏,家長也很少有能力再去輔導他們的作業。所以,在學習上,家長除了進行督促外,基本起不到太大作用。

我認爲家長主要應關注孩子的學習狀態。當孩子與家裏通電話或者放假回家時,家長一定要學會傾聽孩子的話語,看看他最近主要關注什麼。如果他(她)主要談正面的東西,例如誰誰的成績比自己好,誰誰的學習方法比較適中,自己所在班級學風等等,就說明孩子精力主要是放在學習上。如果主要談論誰誰家裏多富有,誰誰家裏有幾輛汽車,班級裏誰又買了一件名牌衣服,誰誰在玩遊戲機、MP3等,就說明孩子心思在轉移了,這時就要加強其學習狀態的教育了。

由於孩子回到家或者給家長通電話時,往往只彙報“自己好”的一面,所以要想全面瞭解孩子在學校的動態,還必須多與班主任和任課老師聯繫,因爲他們最瞭解你的孩子在學校的狀況。洛社高中的老師(特別是班主任)基本上每天晚上都在學校夜辦公,所以與孩子的談話交流會比較多,對孩子的看法一般也比較客觀、公正、全面。家長多與老師聯繫,能儘量多地掌握孩子在學校裏的信息,這些信息可以對孩子的教育起到至關重要的參考作用。

案例六:孩子封閉自己,只知道學習,該怎麼辦?

小悅的媽媽發現自己的女兒自高一分班之後就逐漸寡言少語,情緒不穩定,與班裏的其他同學經常發生小摩擦,甚至連同一個宿舍的舍友也從不搭理。據小悅媽媽反映,國中的小悅活潑開朗,和同學關係也不錯,但學習不是很認真。然而現在她簡直像“脫胎換骨”了一樣,每天除了睡覺、吃飯就是學習,只要跟她談學習以外的事她就很生氣,有時她還很在乎別人對她的看法,很痛苦又很矛盾。父母對小悅的現狀很擔心,多次開導她,但她就是“一根筋”,依然維持現狀。最近,她向父母提出要退宿,理由是與宿舍同學沒什麼共同語言,關係緊張,覺得她們都在刻意排擠她。對此,小悅父母很苦惱。

虞黎燕老師回答:

國中的小悅活潑開朗,和同學關係也不錯,但學習不是很認真,爲什麼在高中就封閉自己,並一反常態地只知道學習了呢?

要對症下藥,就必須先找到原因。經瞭解,小悅進入高中後交了一個“死黨”,無話不談,關係好得不分彼此。那個同學成績比較優秀,但是後來兩個人的關係不知怎麼回事搞僵了。從此,小悅就開始封閉自己,認爲周圍的所有人都不可信,都不值得交往,因此把所有的精力都投放在學習上,她認爲只要學習好了,沒有朋友也沒關係。

小悅曾經開朗活潑,但高中時交的好朋友離開了她,導致她走人了一個極端,認爲世界上沒有真正的友情,別人都是不可信任的,這是典型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因爲怕再次受傷,她就開始封閉自己,排斥他人。但她內心深處又放不下這段友情,因爲她很在乎別人對她的評價。從這一點可見,她還是渴望別人能接納她,和她做朋友。

針對小悅的這種心理,家長可以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引導孩子認識到交友的過程不是一帆風順的,人與人的相知有時候需要“緣分”,人的一生不一定能交上幾個知己。同時還要引導孩子在與別人相處時,要多找別人身上的優點,寬以待人才能贏得友誼。另外,家長可以與孩子的同學、舍友作些交流,瞭解自己的孩子是怎樣與他們相處的,創造機會讓孩子在輕鬆愉快的情境中與同齡人交往,久而久之,孩子的狀態會有所改觀。

案例七:

我校楊曄老師的孩子從小不要父母多費心,他有自己的奮鬥目標,學習能力較強,能冷靜面對自己的優勢學科,也清楚自己的薄弱環節。但他後天學習習慣不是很好,學習定力不足。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有所改善,學習成績顯著進步。去年他上高三,二模考試結束後,因距離自己理想中的大學比較遙遠,他一時有點泄氣了。

楊曄老師的對策:

針對兒子自尊心比較強,原來自信滿滿,現在底氣不足的情況,我採用了寫信的方式,激發他的自信心:

18年來,我們風風雨雨一路走來,你帶給了我們許許多多的快樂,謝謝你!特別是近年來你的執着、堅韌、頑強讓我們欽佩,你的冷靜、睿智、豁達深深地打動了我們,這些足以讓我們爲你驕傲!

其實我從電話裏你熱情的話語裏聽出了你戰鬥的激情,從你朗朗的笑聲裏聽出了你的自信,從你冷靜又略帶謙虛的分析裏看到了你的潛能,你有一個良好的複習狀態,相信自己,你能行!

作爲家長,總有一些話要對孩子說,但是處於叛逆期的孩子比較難以接受,因此我與孩子交流時多次採用“相信”這個詞彙:

現在,你即將面臨人生的一個機會,也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我們相信你的實力,相信你會作頑強的拼搏,相信你會謹慎地對待考試,這裏我們只是以曾經的大學聯考參加者身份和你探討一些問題。

孩子們在求學階段,對理想中的大學總有一個美好的憧憬,但有時候理想與現實會有一定的距離甚至感覺遙不可及,孩子便有些無所適從,這時需要提升孩子的情緒:

孩子,現在是一個機會,但並不是唯一的機會,今後的人生道路上還會有許許多多的機會。目標是我們前進的動力,但當我們回首歷史的時候發現對有些目標並不需要那麼執着,哥倫布如果不是堅持他到的是印度而能發現是一塊未經開發的新大陸,也許美洲就以他的名字來命名了,目標有的時候是可以分段實現的。對於我們來說,比結果更重要的是享受過程。

就是在這樣的交流中,我的孩子慢慢成長。去年參加大學聯考,他以理想的成績考取了南開大學。同爲父母,希望我的做法能給家長們帶來一些啓發。

(摘自《惠山教育信息》)

家校合作協議 [篇3]

爲加強學校和家長的聯繫,共同管理教育好學生,構建一個和諧的教育環境,特簽訂此協議:

一、學生在校期間,學校承擔學生在校期間的安全教育和管理,發現學生有不安全因素或違紀違規現象應及時教育,教師有權行使符合教育法律法規規定的管理權力;對學生在學校出現的問題及錯誤,教師應及時告知家長,協助管理學生。

二、學生必須保證每天按時到校上課,遵守班級管理制度,不得無故缺課,如確實需請假,需家長親自到校以書面形式請假方可離校。若該生私自離校,教師將學生離校情況及時通知家長,教師只擔負告知責任。學生請假或擅自離校後發生的一切安全事故及其他責任,由家長及學生本人負責,與學校無任何關係。

三、學生在校期間必須遵守校規校紀及班內的各項規章制度,不得頂撞老師,不得與同學打架鬥毆,惹是生非,結交社會閒散人員,如經教師管理教育後,不服從管教,聯繫家長後,由家長來學校陪同管理解決,發生意外事故,與學校無任何關係。

四、學生在校外引發的打架鬥毆事件,與學校無關,由相關當事學生家長自行解決,若解決無果,可由學校協助,交由公安機關或當地派出所解決。

五、以上協議一式四份,家長,學生,班主任,學校各一份,此協議自簽訂之日起生效。

家 長: 學 生:

班主任: 學 校:

2015年6月5日